首页 公文范文 民营企业的政策

民营企业的政策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民营企业的政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民营企业的政策

篇1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金融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多策并举,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从政策环境层面剖析融资难

(一)在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正式金融系统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渠道不仅受到政府政策的压制,而且非常缺乏。虽然近几年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但总体金融改革措施不到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致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数量极为有限。

(二)在资金需求层面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其本身的先天弱势这就决定其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一些固有缺陷,同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逃废债行为,恶化了信用环境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在金融支持层面

一是金融机构重视不够,信贷投放总量较少。授信额度和范围有限,在贷款额度权限配置上不够灵活,使得县级支行对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民营企业没有能力扶持。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完善。民营企业具有融资需求少、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为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特点,在贷款企业的评级、担保、授信等方面,金融机构缺少合理的简便的操作程序,致使民营企业的得到的金融支持少。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看出,金融改革的相对滞后,金融支持不到位等环境因素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商业信誉

1.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从融资的角度看,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金融机构在贷款决策时,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能力和诚信指数,将是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规范的内部管理及财务透明度,可以冲抵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的担忧,从而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充满信心。

2.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体系中,产品创新是核心,没有产品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支撑,为产品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民营企业要竞争市场,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以高科技含量名牌产品,带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3.充分发挥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简单,绝大多数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合二为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原先那种人合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关系,促使企业形成内在发展动力,也是提高商业信誉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金融改革,实现政策资源有效发挥

1.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担保业务,这是国际金融借贷成功经验。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收益的营企业将是数不胜数的。如地方政府可以试点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出资、参股或控股、提供一定的补贴与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政府的行为是以保证这些担保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为前提,其作用在于政策行为的引导和外部的监督管理。

2.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对国家的金融业,要改进强化监管。首先要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发挥政策制度的威力;其次要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审慎监管方法。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的问题,允许大幅度扩大的融资选择渠道和空间,使民营企业不在收融资拖累,重要的是加强监管。

3.非正式金融活动有灵活政策。对非正式金融,金融管理部门要有积极灵活的监管政策,不要简单禁止,力在改革创新。一般原则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非正式金融、帮助其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提高透明度,降低其风险。

4.加快征信中心建设。征信系统涵盖面大,服务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依赖越来越大。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征信中心和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度不一,且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加强对征信业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征信业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大融资力度,完善贷款方式

篇2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和推动者。近年来,广东的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民营经济发展趋势上看,民营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据统计,2011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3 336.44亿元,同比增长11.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1.8%。同时,民营单位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质量也不断提高。2011年,广东民营单位有468.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达110.83万户,个体工商户348.48万户;民营单位户均创造增加值为49.8万元,户均上缴税收为7.94万元。在出口方面,民营出口高速增长,高端产品成为其出口主力军。广东民营出口总额为1 3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622.44亿美元和25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和37.9%,占民营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6.1%。另外,民营企业在税收上的贡献也逐年加大。2011年,广东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3 718.96亿元,同比增长26.8%,但是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广东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低。据2010年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作为民营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只有13家,而浙江、江苏两省合计309家,占据榜单60%的席位。从专利技术看,至2008年底,广东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然而大部分企业仍然与专利无缘。据统计,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不足20%,而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只有3.4%。2009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了19家,广东则只有8家。以上事实说明,广东民营企业的日益壮大和其科技自主创新竞争力缺乏的矛盾亟待解决。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颁布,为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国家将继续细化相关措施,更加具体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中高端制造业。这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尤其是税收支持来促进和引导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以使广东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这一举措,成为“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一大战略任务。

二、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实证分析

(一)税收政策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

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主要是采取税收政策,其优越性体现在:一是税收政策对市场造成的扭曲最小;二是税收政策的规范性最强;三是税收政策的操作成本较低。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支出分担民营企业可能的风险成本,提高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预期收益,为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种激励手段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效果最为明显的首选调控手段,它影响着民营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并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3

民营企业入股金融的机构呈现多样化

据不完全调查,截至2010年10月,宁波民营企业共参股金融机构37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城市信用社1家、农村信用社6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村镇银行3家、信托有限责任公司1家、小额贷款公司16家、创业投资公司6家等。各类机构发起时的资本金总额51.6亿元,民营资本占比80%以上。其中,16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起时的资本金总额30.3亿元,民营资本占比98%以上;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时的资本金总额2.38亿元,民营资本占比80%以上。

民企入股机构的金融总量相对较小

目前,宁波民企入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地方金融机构,除了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单家机构的金融实力均很小,宁波民企入股金融的影响力较弱。因此,虽然宁波民营企业入股的金融机构种类较多,但是民企入股机构的金融总量相对较小。以入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例,截至2010年10月末,宁波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67.74亿元、9143.7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26.51亿元、1427.8亿元;而民企入股金融机构的全部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15.35亿元、1532.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23.02亿元、230.44亿元,存贷款余额、新增存贷款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1.06%、16.76%、16.81%、16.14%。

单家企业参股金额在总股本或企业净资产中占比较小

宁波民营企业对进入金融行业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囿于有关政策限制或制度障碍,企业参股金融占比相对较低,单家企业参股金额在金融机构总股本和企业净资产中的占比均较小。以入股宁波银行的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2009年末参股金额1.79亿元,参股金额在总股本中占比7.2%,但是参股金额在其净资产中占比仅为1.1%。再如入股余姚农村合作银行的帅康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大型家电制造企业,2009年末参股金额75万元,参股金额在总股本中占比0.5%,而在其净资产中占比仅为0.2%。其他企业参股金融机构也有类似情况。

入股金融机构的民营企业运作良好

宁波民营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经营理念新。随着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宁波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宁波市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达4万多家,占民营企业总数60%左右。与企业组织形式相适应,法人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决策、执行、监督分层运行、相互制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责权明确、各司其职。以参股宁波银行的雅戈尔、杉杉、华茂等为例,由于治理机制完善、经营业绩优良,这些企业均进入了宁波银行董事会。

宁波民营企业参股金融的动因分析

较强的实力与意愿是民企参股金融的经济基础

宁波民营企业的资本积累已经基本完成,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实现资金高效运转与增值,较早涉足了资本运作,并使得民营企业参股金融成为可能。同时,宁波拥有大量优质企业,金融发展前景较好。据统计,2009年宁波市103家企业135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值过亿的工业企业就达1200多家;200余家企业进入了上市“后备队伍”,80余家企业实质性地启动了上市工作。良好经济发展基础提供了区域金融的优良生态环境,更进一步增强了民企参股金融的意愿。以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宁波慈溪十强企业之一。截至2009年末,企业净资产达10.32亿元。2008年出资600万元参股宁波慈溪民生村镇银行时,如果没有有关筹建村镇银行规定或限制,该公司愿意出资1亿元。

高回报率与融资便利是民企参股金融的现实原因

目前,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储蓄意愿仍然很强烈,再加上我国存款利率尚未市场化,而贷款利率则可以浮动,因此,金融机构收益率普遍较高,总体上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金融行业回报率,是吸引企业参股金融的经济动因。以宁波某防腐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入股宁波慈溪农村合作银行101万元,当年获利15.2万元,利润率高达15%,高于该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率约10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参股金融机构,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融资提供了便利。例如,2010年8月末,宁波某模具有限公司贷款余额2990万元,其中在其投资的农信社贷款余额800万元,占该企业贷款余额26.7%。

民企参股金融是集团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体现

宁波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时实施经营地域、行业多元化战略。一是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目前,通过“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宁波市已有民营外贸企业6000多家,年进出口总额达440多亿美元;民营企业还通过“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建立研发机构,目前已在境外创办企业已达560余家。二是适时进入多元化行业。宁波民营企业在做好传统制造业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进入以金融业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因此,民企参股金融也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在回答宁波市工商联问卷调查中“如果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您将如何?”的问题时,只有10%左右的宁波民企选择了“不入股”,而选择“入股”、“看一看再说”的比例达90%左右。实际上,宁波民企颇具战略眼光,有效地实行了经营多元化,在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36条”)之前,宁波民间资本已进入了金融业。以宁波银行为例,作为一家上市的跨区域经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大股东如雅戈尔、杉杉、华茂等,均为宁波市规模最大、资本力量最强的成功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质民营企业。

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的对策建议

落实政策,细化措施,有效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新36条”实际上是2005年“36条”的进一步深化。由于种种原因,“36条”的一些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36条”明确规定,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但根据有关方面的调研情况,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新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但实际上,如果缺乏明确的细则,隐性的、过度的管制还将存在。例如,民营资本在金融机构中要获得控股地位,实际上很难获批;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通常引入外资或国有资本,而较少考虑民营资本或者会引起监管部门的过度监管。因此,应该尽快出台细则,在注重金融机构合理规管的同时,给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减少隐与过度管制,支持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信用担保公司、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的改组改制。

注重存量,着眼增量,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方式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至少包括两方面含义:即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资本准入与机构准入。近年来,民营资本在金融业占比上升较快,但相对于国家股、国企法人股、外资股来说,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在机构准入方面,如按照“民有民营”来判断,真正的民营银行数目还很有限。因此,要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对金融业的资本准入与机构准入。一方面,要注重存量,优先考虑资本准入,增加对现有银行持股比例。例如,对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直接参股甚至控股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或将它们重组改造成地方民营银行。另一方面,要着眼增量,稳步推进机构准入,通过新设方式发展民营银行。要依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探索设立民企控股的村镇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设立服务于城市小企业和个人的社区银行。

端正理念,强化管理,关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