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集团公司税务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018年是集团公司建立新体制之后第一个完整的年度。提出了建设全路先进的现代运输企业,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的发展目标。按照集团公司发展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物资工作要落实总公司物资工作要求,瞄准国内一流企业,深入查找物资管理自身存在的不足,补强工作短板,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全面对标找差,厘清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工作“短板”
近年来,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工作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贯彻总公司物资管理要求,弘扬“创新实干、精益卓越”上铁精神,不断坚持创新发展,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总公司的肯定,连续几年在总公司物资工作会议等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18年总公司物资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构建“独具中国铁路特色、国内领先,与中国铁路快速发展、中国高铁全球领先地位相适应的物资高质量管理体系”。近期目标:到2020年,缩小铁路物资管理与国内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长期目标:按照铁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的要求,打造出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资管理生态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公司改制后,运输经营要求的变化,需要物资管理工作从传统供应保障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保障物资高质量供应的同时,要在降本增效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铁路物资发展定位,适应集团公司经营发展要求,从管理主要流程上查找物资管理的薄弱环节。
1.1物资管理制度体系方面
集团公司按照总公司健全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工作要求,巩固和强化上海局“1+X+Y+Z”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在集团公司层面构建形成了由1个总的管理办法、28个配套管理制度、11个具体实施细则、14个业务流程的“1+28+11+14”文件和流程组成的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站段层面制度建设,初步实现站段、集团公司、总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对接,形成上下衔接,覆盖全面的三级物资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对照物资管理目标,我们的制度体系主要还是以传统物资管理为基础,与当前铁路物资管理实践和发展要求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采购管理方面主要是沿用传统采购方式,对实施供应链采购鲜有描述;随着铁路快速发展,新型物资增多,电子板件类配件尤其突出,仓库保管还是依据《铁路物资技术保管规程》(1979年版),部分库存物资无保管标准,只能参照执行;面对立体仓库、自助微库等新型仓库设施以及自动化仓储作业方式的出现,原有库存管理标准不能适应新要求;缺少对物资管理工作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1.2物资采购管理方面
目前总公司实行“两级集中采购管理”,2017年集团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公开采购,采用以招标、网上竞价为主的物资采购方式,取得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必须看到,集中采购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单位还存在多头采购、多级采购、多批次采购的现象,各类物资需求采购不够协同,运营、非运输企业、非依法必需招标的建设物资,各自独立采购,制约了集中采购规模优势的发挥。采购方式中招标及网上竞价比重不高,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物资公开采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物资采购执行主体、采购方式选择、采购环节控制方面还有待规范,物资规模采购效益还有很大空间。按照“互联网+物资专业管理”的理念,构建“京东上铁商城”,初步改变了办公用品采购“散、乱、多头采购”的现象,电商应用范围还有待拓展。
1.3物资库存管理方面
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上海铁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营物资库存管理的通知》《上海铁路局闲置物资管理实施细则》《上海铁路局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办法》等库存管理制度,2017年开始下达物资库存控制目标,通过强化物资库存基础管理,创新仓储模式,加快闲置物资处置等措施,不断压缩库存规模,优化库存结构。2017年全年降低库存资金1.7万元,超额完成降低1.5亿元的控制目标。但是从库存管理指标看,全局物资库存周转天数在100天左右、闲置物资达到13860万元,物资库存周转天数和库存结构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4物资综合利用方面
集团公司制定下达各单位主要物资节约和修旧利废计划,坚持物料领用支出的“先旧后新”原则,重点关注消耗量大,更换频繁的物资,注重日常管理和长效机制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站段物资节约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积极推动修旧利废工作的开展,不断扩大修旧利废范围。2017年全局实现修旧利废物资节约6036万元。规范废旧物资处置程序和流程,全面清理废旧物资,强化监管与回收,杜绝流失。充分发挥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载体优势,加大报废物资的网上集中竞卖力度。2017年累计完成废金属销售112531t,回收价值21384万元。总体上看物资修旧利废占物资消耗总额比例还比较低(不到全局2017年材料消耗35.6亿的2%),动车配件等新型高价值配件实施“修旧利废”才刚起步,后续潜力巨大。废旧物资处置主要还是集中在废钢轨、废金属等传统项目上,对于报废设备、废合金材料等新材料回收力度不大,处置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5信息化建设方面
目前物资部门主要使用总公司统一开发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商务平台》。《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个别站段没有投入使用,一些站段使用信息不完整,极少数单位数据还有差错;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应用面还主要停留在集团公司层面,基层单位使用面不够,比如2018年1~5月份网上采购情况,全局78个站段仅有18个站段进行网上竞价采购,成交金额1132.6万元,占站段自购物资不到5%。两大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功能尚未启用,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全力创优争先,全面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对标物资管理先进标准,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工作要着重在更新管理理念,构建从松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精益、从单一采购向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从购置成本最优向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转变;物资管理体制要适应集团公司进入公司制管理的新体制,进一步优化整合信息资源,深化集中采购、供应保障、质量管控和风险管控;管理方式我们与一流企业相比还很传统,手段也较为落后。物资管理效率和效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并力争取得突破。
2.1按照集团公司制度建设要求,健全物资管理体系
按照现代先进企业物资管理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物资管理制度。采购方面重点是建立物资供应链管理管理体系,推进物资采购由传统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物资仓储标准方面重点围绕新型物资保管保养,建立适应物资仓储管理的保管保养标准体系。面对新型仓储设施不断增多,加快建立立体仓库、智能微库等现代化仓储设施,以及由此带来的作业方式变革,补充新型仓库管理标准及作业标准。在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先进单位”评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物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物资管理的科学评价。
2.2坚持物资集中采购,规范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效益
集团公司按照铁路总公司“大物资”管理理念,贯彻物资两级集中采购要求,要按照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最大限度地把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物资采购整合起来,减少所属单位分散采购量,把更多精力投入运输经营和建设,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实现规模采购,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的物资公开采购。一是凡达到国家和总公司、集团公司规定的范围和条件的,均应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严禁以各种形式规避招标采购,做好“应招尽招”。二是在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严禁设置不合理的资质和业绩门槛,排斥供应商参与铁路物资市场竞争。三是物资需求和采购信息公开,所有物资需求和采购信息都要在中国铁路上海局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进行公告,实施公开采购。四是积极采用适合的物资评审办法。要按总公司要求做好综合评估法试点工作,后续做好应用。同时要扩充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探索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法。不断总结电商采购情况,逐步引入其他电商平台,增加竞争,提高电商采购效益。
2.3实施物资库存科学管控
坚持“满足需求、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原则,落实物资库存管理职责,特别是要加大对站段闲置物资的监督考核力度,健全库存物资管理考核机制,下达包括库存余额、库存周转天数在内的库存控制指标,创新物资库存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移动设备管理单位物资库存“中心仓库”管理模式、固定设备管理单位物资库存“联储共享”管理模式。优化物料资源的调配,实现全局范围库存物资的统筹管理、分类管控,充分利用库存物资。同时要在实施动车配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范围,如大型养路机械配件、机车柴油等。扩大电商采购范围,增加电商数量,通用物资全部通过电商采购,随用随采,通用物资实现“零库存”。
2.4大力实施物资综合利用,充分挖掘物资利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联合国和一些专家就多次疾呼:“当前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危机的到来,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而全球对水的需求却增加了6倍。如果对水资源及相关的生态系统不能更好的加以保护和管理,那么到2025年,2/3的人将面临严重的缺水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从吉林市水资源安全看也存在各种问题需研究和探讨,做出长远规划。
1 吉林市水资源特点
1.1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国内数丰水城市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但吉林市得天独厚,地处第二松花江畔,上有围水面积550km2,库容108亿m3的松花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水平的1.8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2,在国内数丰水城市,在世界仍属贫水城市。
1.2 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
吉林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74mm,因受季风影响,夏秋季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一日最大雨量可达119.3mm,冬季最大积雪深度可达46cm;吉林市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404m3/s,松花江最大洪峰流量为8300m3/s,满足城市用水要求的最小流量为161m3/s,春灌期间的最小流量为361m3/s,近年来最枯流量为90—100m3/s。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异常气候影响和人为对水环境的生态破坏,水资源年际变化有所增长,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降水量的3—6倍。
1.3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
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水源属Ⅱ—Ⅲ类水体,除CODmn和漂浮油类时有超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Ⅱ类水体要求。一年四季有300天原水浑浊度低于30NTU,水质良好,水量充沛。是主要的生活水源:地表水源除松花江外,还有牤牛河(松花江支流)潜流渗渠水,市政供水地表水总取水能力55万m3/d。
吉林市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内河漫滩中,受大气降水和松花江径流的地下补给,含水层较浅,水量也较丰富,但大部分井重金属含量较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经常检出(致癌物),不适合饮用,不适合做为大型的集中水源。吉林市1990年部分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地下水量为83000m3/d,目前,在远离城市供水管网的边缘地带尚保留103眼井,每日取水量为21000m3/d,仅为1990年的25%。开采地下水除水质水量无保证外,还一个弊端是:久而久之引起地盘下沉,影响建筑物寿命,吉林市九站也出现过地下水与城市供水管网联接引起污染的事例。基于上述原因,吉林市应以地表水源为主。
1.4 人为因素造成溃堤、溃坝、主流改道等地质灾害
多年来,我市的水源,在水源的水源防护带内乱挖砂石、道路施工、修建堤坝,是江中出现暗坑、暗沟,致使主流改道。取水戽头搁浅现象严重,威胁取水安全。
2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2.1 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太快,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加
2000年我市取水人口为140万,2012年用水人口160万,增长率为14%,人口的增长使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下降12.3%,加之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加剧了水源危机。
2.2 水资源污染仍然比较严重
吉林市是建国初期兴建的,以化工、电力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多年来环境问题与水污染比较严重。虽然政府在上个世纪末,关闭了一些严重污染的单位,但仍有个别企业屡禁不止。
基于上述水源及水质现状提议如下措施以保护和利用松花江水资源:
3 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3.1 加大污水厂建设的投资,提高排放标准
吉林市现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53万m3/d,其中吉化污水厂日处理工业污水23万m3/d,吉林市水务集团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设计能力为30万m3/d,现该厂处理能力已满负荷,甚至超设计能力。同时由于当时设计时排放出水水质为国家一级B,为保护松花江水质,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应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投入:一是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二是提升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标准,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A。
3.2 加大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二、现今ERP的运用普遍出现的问题
(一)ERP的运行流程与旧式的财务管理制度相互抵触
ERP系统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财务活动的工作程序的某一固定流程程序的管理形式,较为机械化。而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是阶层控制,即上级控制命令下级的管理模式,较为人性化。因此,ERP系统和旧式的财务管理制度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企业如果不改变其本身以职位划分的阶级层次管理体系,而放弃使用ERP系统中的以固定流程为向导的网络组织管理体系,ERP体系的使用效果将得不到发挥,ERP体系带来的优越性也将无法得到展示,无法提高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水平。
(二)ERP相关软件的使用并没有达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要求
某些ERP系统软件从外国引进,与中国国情相违背。某些集团公司在选择ERP系统软件的过程中,认为国外制作的软件比国产软件质量更有保证,喜欢选择国外软件。但是国外软件却是以国外的经济市场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研发的,未必适合中国国情,甚至某些地方与中国财务政策相违背,ERP系统的设立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可能会导致财务人员在操作上的困难,从而降低其工作效率。
某些ERP系统软件操作技巧十分巧妙复杂。由于ERP系统是一种固定财务工作的流程的软件,其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的工作流程和相关的财务数据,在ERP软件进行运算时还必须调动许许多多的数据资料。因此,ERP系统的操作十分巧妙复杂,这将造成财务人员的操作困难,从而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财务人员无法驾驭ERP系统,财务工作被架空
ERP系统中包含数据的庞大程度和操作难度等因素都影响着财务人员的工作。ERP系统的掌控难度让财务人员在ERP系统建设的初期不断的迎合ERP系统的难度进行理解,逐步理解ERP系统的概念和流程;财务人员在ERP系统建设完毕后被系统中繁琐复杂的操作所困扰,只能迎合ERP系统的自动操作流程,被动的输入系统中所需的各种财务数据,无法真正的掌控ERP系统,更加无法利用其达到其他目的,获取其他利益。
(四)ERP在大集团内部实现有一定困难
一些大集团在内部进行ERP系统的建设决策时,却没有与其旗下的子公司进行沟通和协议,直接忽略了子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严重打击了子公司进行ERP系统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少数子公司参与ERP建设,导致了集团公司层面单一的管理,工作流程不完整,子公司提供的各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从而大幅度的减弱了ERP系统的效果。
三、如何提高ERP系统的使用效果
(一)使ERP系统与财务管理相融合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是以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数据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预测的职能,它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中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策划、监管和控制。促使ERP系统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不但能够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还能确保ERP中的固定工作流程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ERP系统软件
企业在选择ERP系统软件的时候,不能单纯地选择功能强大的ERP系统,更不能单纯地选择最为昂贵的ERP系统,应该选择适应企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和我国经济市场现状的ERP系统,并通过这个系统帮助企业增添其市场竞争力。只有适应该企业发展状况的系统,才能使财务人员更好的掌握其操作技巧,才能对该软件进行再次开发,为企业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ERP系统虽然强大,却无法代替财务人员的思考和判断。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尽快的掌握ERP系统的概念和操作方式,不能被ERP系统带着走,只能被动的录入ERP系统所需的财务数据资料。因此,集团公司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培训,培训其使用ERP系统的能力,综合ERP系统的功能和自身的思考能力提高集团公司的财务监控水平,使ERP系统能够最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运用ERP管理手段,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水平
(一)对企业库存进行有力的监控
在ERP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库存中一切的管理工作均系统化,可以确保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动向是相同的,库存数据是随着经办人在系统中录入的财务数据自动形成,并进行准确的自动的记账和付款。因此,企业能够精准的了解到库存状况,无形中对企业库存进行了有力的监控。
(二)统一财务业务账目
建立起ERP系统后,企业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和业务以及财务数据将统一在ERP的管理系统中进行分析和计算,只需要对原始财务单据进行一次录入,该系统将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审查,自动形成精准的会计凭证。这样不但在系统中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账目统一管理,还简化了财务数据录入的方式,解决了工作流程混乱的问题,确保财务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系统保障,加大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强化了企业管理的力度。
(三)强化企业资金监控力度
ERP系统的建设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工作流程和信息数据管理,因此能够把企业内部资料和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及时的准确的掌握各种资源和资金的流向,清楚了解资金的动态,对资源和资本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再从中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ERP系统建立后,企业实施的是按部门审核支出和按项目审核支出两种审核方式共存的成本监控机制,ERP系统能够以预算定额为限度对各部门或各项目的成本支出进行自动的监管,并能对成本费用的支出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了解,为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提供依据。ERP系统还可以整合物料信息和采购信息等财务信息,在成本支出发生的过程中,系统能够根据物料单价和数量,自动形成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等会计凭证。企业可以根据 ERP系统提供的对企业发生成本时业务的分析评价,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并实现成本的降低。
(五)加强企业盈利监控
ERP系统建设后能够统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从企业内部提供的不同的数据信息中,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通过ERP系统对财务数据的统一和分析,能够分析出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项目中的获利能力,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未来收益,并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六)加强管理层思想与ERP系统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