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务风险提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菜豆中毒的潜伏期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也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心慌、胃部烧灼感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一般程度的中毒可自愈,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风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企业对风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目前理论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的观点有:①财务风险的本质是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产生的风险。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③资本结构失衡引起的财务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的复杂,让人难以预测。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财务风险随时威胁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财务危机陷入困境,甚至宣告破产的公司屡见不鲜。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时期就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预防失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我国企业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向着合理,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1家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希望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预控。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选取了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1家制造业公司,样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利用这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源:http://),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财务指标选取
根据本文的需要选取了13个财务指标,涵盖了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投资收益七个方面,基本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①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②资本结构:股东权益比率(X3)、产权比率(X4)。③经营效率:存货周转率(X5)。④获利能力:销售毛利率(X6)、总资产利润率(X7)。⑤发展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X8)、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X9)。⑥现金流量:购货付现比率(X10)、现金流量比率(X11)。⑦投资收益:市盈率(X12)、市净率(X13)。具体指标见表1。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21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将其财务比率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后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利用SPSS软件中的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负载表2。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前面四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77.503%,则我们取因子f个数为4,即取四个因子代替原来的十三个财务指标,这四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77.503%。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因子与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因子模型,方程如下。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中占的比重,对该主公共因子作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对于第一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X2流动比率、X5存货周转率、X11现金流量比率,可以把第一主因子概括为资产流动性因子。
对于第二个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 X1资产负债率、X3股东权益比率、X4产权比率,可以概括为资本结构因子。
对于第三个因子来说,X6总资产利润率、X8每股收益增长率占较大载荷量,因此可以概括为获利能力因子。
在第四个因子中,X7销售毛利率、X10购货付现比率占载荷量较大,因此可以概括为赊销因子。
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
下面对样本企业(共21家)2010年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计算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导出的结果见表3。
再计算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导出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前面五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8.020%,则我们取主成分的个数j=5,即取5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13个财务指标,这五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占原来所有信息的88.020%。导出主成分矩阵,即表5。
同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成分的计算过程同上,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中,最后主成分方程如下:
在确定了各主成分之后,然后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4)来确定最后的企业财务风险函数。
3 结论
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出四个主要公共因子,分别是资产流动性因子,资本结构因子,获利能力因子及赊销因子。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及预测时,可以重点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先代入所构建出的主成分方程中,求出Y值。然后,把Y值代入财务风险函数中,导出F值。可以根据F值判断公司的财务风险。
比如一个公司可以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对公司本期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时,应结合本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制定出新的财务风险计划,将相应的财务指标代入公式中,导出F值,得出的F值与上期的F值进行比较,如果本期F值与上期F值差异显著,则说明公司的财务风险计划制定是合理的,反之,公司应重新制定财务风险计划,公司应重新根据主要的公共因子进行重点研究及进行相应调整,以降低财务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年第10期.
[2]姜秀明,李文华.《刍议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
[3]王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一、行业现状
信用担保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由于它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2011年,温州事件暴发后,国务院制订了偏向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担保公司的鼓励。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法人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间差距很大,使得担保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经常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怎样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避免风险的发生,已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二、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对担保客户的定位不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不佳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在担保公司的监管帐户外私立帐户或不按贷款计划用款。当其经营状况稳定后,又盲目扩张,投资于不熟悉的领域,造成不能如期收回投资,致使担保公司承受重大损失。
(二)担保公司内部管理机构重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担保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环环相扣,从贷前分析到贷后检查都需要各部门间通力合作。公司要在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对企业的风险做出预警、判断,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重叠冗余,则会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脱责任,使公司错过最佳的控制时期,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担保风险的识别
(一)担保风险类型
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不按照贷款用途使用资金,将贷款投资于股市等高风险市场,或者不熟悉的领域,致使资金偏离了正常企业的经营范围,造成贷款资金的无法收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到期时,只能由担保公司代偿,给保险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2、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指对于某些行业,在对其下发贷款后,政府出台不利于该行业或相关行业的调整政策,至使整个行业销售额受到影响,利润率降低。预期利润降低,加上贷款还款压力,企业不勘重负,不能顺畅还款已成必然。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指企业盲目投资或扩张,在资金需求增多的同时,第三方欠款现象也愈演愈烈,使企业的流动资金沉陷于不良的三角债中。极低的资金周转率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转,更不能如期偿还贷款。
(二)风险识别方法
1、法人和管理团队的走向出现异常
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法人来说,如果发现其有经常出入境等反常行为,说明银行的贷款资金很有可能被非法转移,应引起注意;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应相对稳定,如果出现反常的大规模辞职或转让期权等行为,说明企业内部出现了信用或经营危机,应密切关注。
2、企业库存数量显著偏低
生产型企业应保持合理库存用于周转日常销售,如果发现企业有明显的转移存货,低价出售库存现象,同时企业又有贷款资金转入却不能提供合同的情况时,则表明企业有经营状况恶化进而转移资产的可能。
3、纳税数额异常减少
企业在保持销售额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纳税金额也应与收入配比增加。如发现有纳税额异常减少,企业提供的销售额与纳税数额不相对应的情况,则可初步判断企业有提供虚假报表的嫌疑,应引起警惕。
四、基于财务视角的风险控制方法
对于贷款企业,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综合全面考虑企业的经营状态,判断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变现能力,分析企业在贷款期内的发展方向和按期还款的能力,从而可以给予其规模适度的贷款额度。
(一)财务事前分析
1、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1)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质量,达到评价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的目的。通过企业的应收应付款余额与上下游合同相比对,分析企业的往来是否只是走帐,还是真实的业务应收款,从而达到辨别报表质量的目的。通过比较存货及固定资产的帐面数字与实际库存的差距,来分析企业提供报表数字的可信度。
(2)通过利润表分析判断企业的实际的经营能力,以评价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模式。通过核对银行及个人卡对帐单流水,可以判断利润表的收入数字是否存在浮夸嫌疑。通过税前利润及净利润,分析企业的成本点及近年来的利润率浮动水平是否与经济环境和行业形式相吻合,以达到分析其贷款承受度的目的。
(3)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的总量、趋势和结构,用以判断还款来源和还款的可能性。如通过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当年投资所占的资金比重及收益率。再综合负债表和明细帐可以判断回收期是否在贷款期内,可参考判断企业能否还款。
2、运用财务指标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信用风险
(1)通过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性指标,可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化成利润的效率。如通过分析连续三年的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看出是否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流动性指标,可以计算出企业资金的周转周期。而企业能否有措施来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是判断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以看出企业是否处在良好的发展阶段,从而可以判断企业能否在一定期限内偿还贷款。
(3)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利息偿付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分析企业运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进一步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如通过分析速动比率,可以直接看出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弱,从而可以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高低。
(二)财务事中控制
1、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评审
财务负责人应加入评审会中,实行有效票数通过制度,建立起担保公司核心决策体系,共同把控风险。评审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所处行业优劣地位分析;企业法人的背景、个人素质和还款意愿的调查;抵押物的评估;企业是否曾有涉诉行为,具体次数及原因,是否案件已结等等
2、财务人员应认真查看贷款记录
财务人员通过查看企业以往贷款记录,可以分析企业在以往的贷款中,是否按申报用途正常使用贷款资金,是否有其它偏离企业正常经营的风险投资,来提示评审会该企业是否存在项目风险。
3、财务人员应及时提取准备金
(1)按时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年末财务人员应按在保项目所收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转回以前年度已提取的准备金。此项提取主要考虑在担保费收取一年后,企业还款时项目风险才完全结束,因此当年只能确认一半的收入并为可能发生的代偿风险做好财务数据上的准备。
(2)及时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财务人员应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的1%比例提取保赔偿准备金,在提取金额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10%后,可差额提取,为可能发生的担保赔付做出准备。
(三)财务事后控制
1、财务部门应进行全程监控
财务部门通过监控企业资金流向及贷后检查报告,与风控人员共同分析企业是否经营异常,分析其财务数据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共同判断企业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以及该笔贷款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财务部门应关注贷款企业状况,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企业项目一旦出现违规使用资金,或其它财务异常表现,财务部应立即上报董事会,列为预警项目,启动应急方案。通过变更反担保条件,控制企业存货等有形资产,变卖抵押物,处置股权等后备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的风险,将担保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结束语
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将面临各种可控或不可控风险。本文分析了目前担保企业的风险现状,提出了从财务角度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由于担保业风险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单单从财务环节控制是不够的,未来还应从全局出发,根据整体金融形式,探讨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企业的风险点所在,以便及时规避,为担保企业资金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