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力、写作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受到文章中的一些正能量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刻体会主人公三毛的思想、情感,被三毛的行为所感动,进而形成做好事、做好人的良好观念。并且,通过想象三毛艰苦的生活环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就能学会珍惜生活、珍爱家人。再如,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不仅了解了更多的事物发展规律,而且培养了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只注重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忽略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假、大、空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阅读只是语文的附属品,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习成绩,因而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提高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多为学生推荐一些我国的古典名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小熊住山洞》这篇文章时,笔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体会小熊一家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和领悟小熊一家宁可住得艰苦也不愿意砍树造房子的高尚情操。同时,笔者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蜡烛的故事》这一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内容,深入体会故事情节,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讨论故事的内涵。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将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然后为自己所用,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忽略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正所谓“肚里无墨何以成佳作”。因此,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笔者就组织了以“美丽一角”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景物的描写能力,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各种文字和词语对景物的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笔者还为学生推荐了《颐和园》《天坛》等描写景致的文章,让学生借鉴文章中优秀的景物描写句子,深入思考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这样,学生会对时间思维与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描写景物时才能主次分明、语言流畅,将景物的特色透彻、真实地表现出来。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着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可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丰富阅读资源:同时,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2.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可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具体的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揣摩: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