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029-02

0引言

电视节目制作通常会分为3个阶段,包括选题和创意、拍摄及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指专业制作人员根据电视节目脚本所要求的内容,将前期的拍摄的节目内容和素材通过各种领先的计算机进行整理、剪辑、包装、特效制作等,从而实现脚本要求,这一过程就叫做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1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概述

在早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由于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因此这一时期的后期制作通常就是按照脚本顺序对于所拍摄的素材进行内容选择和简单顺序编排,比如从大量的拍摄的底片中,选出脚本所必须的部分进行剪辑,把剪辑后的素材通过编辑机来进行顺序的编排,然后形成母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到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现在的后期制作工作通常都会由计算机来完成了。从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内容来分类的话,大致可以讲后期制作工作分为4个部分,包括后期配音、后期特技、后期编辑及后期录制[1]。

1.1 电视节目后期配音工作

后期配音工作是通常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常规工作,主要是对已经剪辑完成的画面,根据口型要求进行对白设计和配音,还有加入预定的音乐声音和特效声音。配音工作是基于电声原理来完成的,利用话筒来进行声音的输入,在配音工作完成后,相关后期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影片画面素材进行编辑,使得画面和声音的匹配更加完美。

1.2 电视节目后期特技工作

后期的特技制作工作,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拍摄的电视图像素材进行技术处理的过程。后期特技制作工作对于后期工作人员要求和技术要求都较高,这一领域目前对于大多数节目制作公司来说还是重点投入的领域。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工作即对前期拍摄素材和画面进行编辑的工作。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工作通常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组合编辑工作,即根据脚本内容将所拍摄的素材进行整段的顺序编排;第二是插入编辑工作,即在完整的磁带中根据记录信号、按照脚本要求进行视频和音频内容的插入。在后期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电视节目中光影、色调的一致性;总摄像方向统一性,其他镜头拍摄素材需要统一往这个方向靠;动静衔接处理,即动作镜头与静态镜头之间的衔接。

1.4 电视节目后期录制工作

首先,电视节目后期录制工作需要根据相关节目录制规定要求严格进行录制。比如,在后期录制时,需要在每盘磁带的引领出提前留出10s左右的空白带,将后期需要录制的标准彩条信号放入,便于后期录制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其次,在电视节目后期录制时需要重点注意跟声音和图像信号有关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要求。在电视节目后期录制时,图像信号的峰值起伏需要小于等于0.8V、亮度峰值需要小于等于0.77V等;不同电视节目类型对于声音信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闻类、综艺类、音乐类等对于声迹的要求都不一样。最后,在电视节目后期录制时,还需要工作人员注意到整体节目录制时,视频幅度的要求、白黑平衡的控制和调整等问题。

2 如何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水平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作是对于拍摄素材所进行的艺术在创作的工作,后期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这部电视节目质量的好坏,因此如何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水平,已经成为各大制作公司、电视台等媒体人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2.1 需要跟节目编导进行高效沟通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团队只有在了解节目编导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提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水平,相关后期制作人员应当对节目编导进行高效的沟通,通过编导了解到节目后期制作的要求、制作思想、需要达到的效果等。尤其是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产生分歧时,节目制作人员和节目编导应当在保证节目质量和内涵价值的基础上,以理性、平等的态度展开深入交流,了解分歧、结局问题,充分协作,最终实现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2]。

2.2 提升后期制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因此在保障所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完备的功能基础上,需要重点放在相关电视后期制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方面的工作上来。电视后期制作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相关计算机技术、后期制作设备、制作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更应当充分注意其艺术鉴赏、文化素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或电视台在甄别专业人才时,需要考虑到这类型人才的综合素养,把好入门关;另一方面,随着技术不断的革新与发展,制作公司和电视台还应当重视相关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及时更新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等[3]。

3结论

总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一项现代信息技术与电视艺术结合的工作,后期制作对于最终节目内容质量保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作是涉及到图像、音频、特技、转录等为一体工作,需要后期工作人员掌握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篇2

初中学生作文难教也难写,主要因为初中作文教学上仍然存在应试式的非积极心态,而这种非积极心态又主要根源于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现代教学观念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学机制。

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机制,我想谈谈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组合"实物"和"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实物"和"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1、以"媒"激趣,用"媒"引导,培养学生动态观察力。

运用学生表演或借助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对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表演"或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在初一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将学生领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一段动画《汤姆和杰瑞》,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兴趣被调动起来。一段结束,我直接布置学生把刚才的内容描写下来,学生很乐意,立即进入了写作。可刚写了一半,学生就开始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小声探问。原因很简单,没有仔细观察。他们要求再次播放媒体内容的愿望十分强烈,我逐段同放媒体内容时,发现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

2、减"形"去"声",去"头"藏"尾",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要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尽管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运用形象或媒体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对运用媒体进行习作教学要按部就班地恰当处理。如何处理呢?第1步,选准材料,在多媒体材料或学生表演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理解或曾经历过的材料,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有体验、有话可说。第2步,设计写作目标及采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形象(有时可以是学生现场表演)或多媒体录像资料作适当的取舍。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可以对所选(对话描写内容丰富)多媒体材料采取"去'声'处理"――保留"形象"、去除"媒体声音"。学生观看媒体时,形象鲜明,就是缺少人物对话和画面其它声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为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苦表演及培养对话描写能力的过程。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描写能力,可以采取"减'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体声音"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采取去"头"藏"尾"――藏掉媒体的前半部或后半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第3步,设计好某一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如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对话描写能力,(第2步所举的那个例子可以放在学生进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准备:1.根据媒体或表演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2.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3.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贴切。

篇3

一、用PPT制作模拟开关闭合或打开的动画

开关闭合或打开是《电工基础》实操课的一个常用动作,如果使用flash等专业动画制作软件很轻松就可以实现,其实用PPT也可以很容易制作这样的一个动画。步骤如下:

(1)PPT标题栏选择“插入”――“形状”――“直线”工具,在PPT页面画直线,多次画直线形成电路图,电路图的火线用红色线表示,零线用绿色线表示,在电路图开关位置画一条倾斜的短线段表示开关。如图一所示。

(2)点击选择代表开关的线段,然后选择“动画”――“自定义动画”,在右边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添加效果”――“强调”――“陀螺旋”。

(3)这个代表开关的线段就可以旋转了,但是是以线段中间位置作为中心位置旋转的,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点击选择线段,按右键复制一个一样的,把两段线段位置调整一下,拼在一起。

(4)选择新复制的线段,按右键选择“设置形状格式”,在弹出的设置里把填充和线条颜色的透明度都改为100%。

(5)按住ctrl键选中两段线段,按右键选择“组合”,完成后点击组合后的线段,选择“自定义动画”――“陀螺旋”,动画参数中设置“45,顺时针”,速度选择“中速”,就可以出现开关闭合的动作了,闭合后状态如图二所示。

图一图二

同理制作开关打开的动作,动画参数中设置“45,逆时针”,其它操作不变。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制作模拟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类似动画。

二、用PPT制作模拟电流流动的动画

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出通电时电流的流动情况,如果用动画的形式把通电时电流的流动模拟出来,就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直观感觉到电流的流动,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用PPT制作开关闭合的动画动作后,接下来就应该出现电流流动的动画。制作步骤如下:

(1)画好电路图,电路图的火线用红色线表示,零线用绿色线表示。

(2)复制电路图中表示零线的每一条线段,复制的每一条线段颜色都设置为红色,表示通电后的状态。

(3)按电流的流动方向顺序逐一设置所复制的每一条线段动画,动画效果选择“擦除”。动画参数中可以选择擦除的方向,有“自底部”“自左侧”“自右侧”“自顶部”,根据电流在每一段线段的流动方向选择相应的擦除方向,速度选择“中速”即可。合上开关后,绿色的零线将顺着电流的方向逐渐被红色线段覆盖,看上去类似于电流的流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PPT提供的“进入”和“退出”动画功能模拟灯泡得电发光,当电流经过灯泡时,不发光的灯泡“退出”,发光的灯泡同时“进入”,即可实现灯泡发光动画效果。把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电流的流动、灯泡得电发光几个简单动画有机组合,就可以模拟一个简单照明电路通电过程,稍作变动即可制作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二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等《电工基础》常见电路的动画。这些小技巧对于物理、电子基础、电力拖动等课程的微课制作同样适用。

三、用PPT制作电磁感应现象动画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是电磁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电磁感应定律第一次把磁生电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电磁力向机械力的转换过程。但电磁感应现象比较抽象,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在电流表观察到感应电流的产生,但无法直观感受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把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拍成视频,再把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做成动画,将视频和动画放在PPT同一画面中同步展示,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现象。

感应电流的产生常用的实验有两个,一是闭合回路的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使得磁通量发生变化,二是磁铁插入或抽出闭合线圈使得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两个实验连接在闭合回路的电流表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说明有感应电流的产生。两个实验都可以做成动画,把看不见的磁感线在动画中模拟出来,使用PPT动画中的“动作路径”,设定要运动的导体(或磁铁)的始点和终点,即可模拟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再结合前面介绍的方法制作电流表指针在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发生偏转的动画,即可完成电磁感应现象动画的制作。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和动画演示,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方法并理解其原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用PPT制作卡拉OK字幕

微课视频的配音如果能使用卡拉OK字幕,使得字体颜色与讲解同步发生变化,可以增加视频的演示效果,使得学习者观看视频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增强学习效果。制作卡拉OK字幕有专门的软件,但如果字体颜色变化与讲解同步要求不是很精确的话,用PPT也可以轻松实现。例如要使“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这句话配音时出现卡拉OK字幕,字体原本是红色,与讲解同步逐渐变成绿色,步骤如下:

(1)输入“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字体颜色选择为绿色。

(2)复制“用f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字体颜色选择为红色。

(3)选择红色句子“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选择“动画”――“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退出”――“擦除”,擦除方向选择“自左侧”,擦除时间根据配音时间选择。

(4)按住ctrl键选红色和绿色“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两句文字,在“格式”工具栏选择“左右居中”和“上下居中”将两者对齐即可。

五、把制作好的PPT课件转化为微课视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