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认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1.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与其他的受教对象不同,幼儿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目的性更强,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的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分享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而这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给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沿袭着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音乐理论灌输与音乐知识强化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幼儿的年龄是不相适应的。幼儿正是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采用音乐知识灌式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拔苗助长式的音乐知识化教学不仅不能让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音乐的厌倦,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点说,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是对幼儿的一种折磨,这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是幼儿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轻视幼儿音乐教育,那么幼儿的素质教育实施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音乐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彼此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过分突出任何一种教育而忽视另一种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

2.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动作与情绪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幼儿参与生活实践的极好机会,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身体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了,音乐的感知力也随着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地增强,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丰富了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篇2

关键词:器乐;小学阶段;音乐教育;重要性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理应成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往未被普遍采用。欧美各国自本世纪初、日本从50年代初在中小学增加了器乐教学,现在不仅普及面广,而且课内外乐器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器乐教学的试验早有进行,课外器乐活动也有长久历史,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器乐教学的地位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器乐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乐器的浓厚兴趣,他们对学习乐器的渴望和热情,以及在学习和演奏乐器是所获得的欢乐常超出我们的意料。课堂器乐教学,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地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儿童对能发响声的器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爱好,用打击乐器开始入门教学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但开始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敲,对大多数器乐特别是打击乐器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技术的困难减小到最低限度,使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和困难,能尽早、尽快地进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及长早的乐趣。打击乐器的特点就体现了这个原理,通常包括有皮革类(鼓类)、木质类(竹木制作)、金属类(铜等金属)、散响类等。

(二)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演奏乐器和合奏训练,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并体验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风格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艺术。器乐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价值比之唱歌教学是毫不逊色的。

利用乐器创造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演奏,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数十人即兴合奏的精彩表演,每一个奏乐者全无乐谱,只是根据乐器基本配制原理即兴演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即可产生一部“新的”作品。原来创造性教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

(三)器乐教学提高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器乐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在培养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实践证明,由于进行了器乐教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感到困难的识谱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地获得解决。

奥尔夫由于创造简易乐器,使学生无需经过冗长枯燥的技术练习,便可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弦乐、管乐等)中音色最独特、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设计得充满情趣和幻想,对于诱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的欲望,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一个儿童拿着一件小敲击乐器,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就开始进入了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

(四)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器乐教学中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从而使大脑和手指,以及各种感觉和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学生们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演奏(合奏、齐奏)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一般讲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合奏活动中,即使天赋差的学生,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活动。三角铁与旋律的木琴一样在音乐中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合奏中,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而它随时也要让位给别的乐器,而充当“配角”,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转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每个人既是集体(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器乐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会演奏乐器,参加课内外的合奏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吸引他们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袭,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个演奏集体中学生们学习着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你的演奏不能每个音符、每个节奏都要靠提示,每个人是自觉地参与。每个学生必须注意指挥,养成数拍子记小节和服从的习惯,而这种服从又是充分发挥个性的投入的服从,即在指挥的“领导”下充满了主动精神地去表现自己的那部分内容。他在这里学习了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经历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

由于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且当前还存在不沙困难,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说明了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要领

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注意:指明基本要领,要求简单、明确:多用形象化的比喻,引导克服难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度要慢,不可过快过急;引导体会乐曲的美感,避免机械枯燥练习;启发学习积极性,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在训练中应注意;要养成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练习规则的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切实加以督促实行;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合奏的整体效果,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善于体会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部练习与合奏练习要恰当配合;分部练习时要让学生唱一唱,把唱与奏结合起来。

教学班的合奏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富有情感、反应敏捷、热情、耐心和必要的风趣,当然最需要的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小学器乐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器乐教学的民族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乐曲要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采用民族乐器。

(二)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器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坚持下去。要求过高,过急,进度过快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吃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基本要领掌握不好,影响进一步发展,效果也难以提高,甚至导致失败。

(四)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不同条件,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发动学生自制乐器,采用一些“代用品”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五)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篇3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从古至今人类都离不开音乐。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教育更离不开音乐教育,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普及的音乐教育途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1)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注意力、智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老师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活跃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课程。

(2)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轻心理焦虑。心理焦虑和恐惧,是当前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音乐教育通过放松学生大脑,调整学生情绪,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这种学习压力,减轻心理焦虑。音乐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教育,它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使学生暂时忘却学习烦恼,放松紧张的神经。

(3)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现在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创造力,没有创新。而音乐课程里很多环节对中小学的思维创新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音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想象和思维联想,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很好的基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可以使人陶醉其中,产生各种灵感,所以说,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2、利于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人类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认识音乐教育。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国的孔子等,都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不能忽略重要途径。他们的一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人需要音乐,同样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3、利于学生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表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合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具备特殊知识和独特技能的学科,在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中,音乐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其音乐教育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音乐教育无国界,接受音乐教育能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和传播思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人的感受性,提高人的欣赏力,拓展人的音乐视野”。第三,好的音乐教育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创造力,使在其他课程领域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发现其才能,在音乐或者其他方面获得成功。第四,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年轻人认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全是量化和客观的,世界上的许多领域,需要给予主观的处理。

总之,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没有用的,它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和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生刚好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感情需要强烈,情绪多变,感情也不够成熟,不够稳重,所以,特别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小学音乐课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使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的丰富和深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性格的形成,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必须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白娟.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J].消费导刊,2009(9).

[3] 范晓君,王朝霞.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