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0: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互联网金融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从金融中介的理论出发,引入管理学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并以国内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框架为标准,从理论到案例,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遴选甑别,并给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坚持的优势和改进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建设理论,提升实效性,实现对商业银行业务和信贷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论素材。
实践意义:本文试图激发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鲶鱼效应”,促进商业银行的升级转型,强化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催化剂的功能,使其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发展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产品种类,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多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
在国外研究方面,约瑟夫熊彼特早在年就系统性地分析了创新的概念。他认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对策研究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建立起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组合。该学着指出,创新包含多种形式,诸如如引入新的工艺方法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以及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产品或服务等各种方面。
在信息技术和金融理念都领先全球的美国,互联网金融最先获得发展,而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国外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日益丰富。在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方面,Thomas Schoberth (2006)等论述了社交网络对于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建议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在线服务时考虑社交网络的影响;Sally Mckechnie(2006)等分析了互联网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分销渠道的优势;Xin Ding(2007)等研究了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方案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分析方面,Rui Zhu(2012)等分析了人们借助社交网络进行金融活动的风险;LeeJ.-E.R(2012)等研究了网络购物过程中运用金融支付的风险;Gujun Yan(2013)针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提出了对应的监管办法。在互联网与商业银行方面,Mingchi Lee(2009)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点;Dexiang Wu(2010)比较了英、美两国各家大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Kuo Lane Chen(2012)等研究了银行规模的大小与网上银行的策略的相关关系;Jyh-Shen Chiou(2012)等阐述了网上金融服务和银行实体网点的辩证关系。
三、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以谢平为代表,他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他从三个角度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阐述,第一个角度是支付方式;第二个角度是信息处理;第三个角度是资源配置。陈明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集中主要发展模式,并具体阐述了各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李博,董亮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要模式,并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宫小林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分别是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脱媒。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不可能动摇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方式,长期来看,银行应该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研究以陈一稀为代表,他从价值基础、商业逻辑、财务模型等方面研究了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然后按照四种创新方式,如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赵昊燕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
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做了较多研究,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直接数据难以获得,因此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尚无实证研究文献。袁博,李永刚,张逸龙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去中介化”、“全智能化”和互补共赢”,并指出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冲击。赵南岳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研究其对在支付结算领域、金融产品销售领域、物理网点设置以及服务方式变革等方面对银行业产生的冲击。邱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中介角色逐渐弱化,中间业务受到冲击,并造成客户资源流失,收入来源受到影响,但作者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以及银行业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互联网金融无法撼动银行的地位,两者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互赢。包爱民在分析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周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作者简介
谢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湖南分行行长、研究局局长、金融稳定局局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邹传伟,北京大学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先后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2013年起同时在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刘海二,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学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广东金融学院。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2012年4月7日“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在短短两年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和IT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相关创业活动也非常活跃。本书是作者两年来深入研究、思考的结晶,畅想了金融与IT结合的未来图景,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与读者分享了许多深具洞察力的观点。本书力图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体系,分析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六种主要类型——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探讨大数据在证券投资和保险精算中的应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书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者、实践者和监管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本书结构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信息处理
资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互联网化
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
网络证券公司
网络保险公司
网络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第一章导论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本书结构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信息处理
资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互联网化
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
网络证券公司
网络保险公司
网络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
第四章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
基本概念与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与账户体系
金融商品属性与货币控制
对微信的分析
对余额宝的分析
第五章互联网货币
互联网货币的概念
互联网货币的经济学
比特币
第六章对大数据的一般性讨论
大数据的概念与主要类型
大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
大数据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的比较
第七章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
基于大数据的征信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
第八章P2P网络贷款
对Lending Club的分析
P2P网络贷款的经济学
第九章众筹融资
对Kickstarter的分析
众筹融资运作原理与发展概况
众筹融资的经济学
第十章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监管
第十一章互联网交换经济
对共享经济的分析
互联网交换经济的原理
互联网交换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
第十二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
后记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以新的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手段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的金融支付手段得以涌现。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融资手段,由于具有快速性有效性和公开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传统的融资方式所没有的优势,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了小微企业获得有效贷款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周期较短,传统的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基于风险问题不愿意为微企业投放贷款。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给了小微企业融资以新的机会。相对于以往的金融行业贷款渠道来说,它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互联网金融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概念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其主体行为是与传统的金融行为类似的放贷行为,其实现方式为互联网为媒介、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主体。而贷款的发放对象,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比较宽泛。也正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成为了传统金融业的有效补充,不但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所不能覆盖所有行业的缺点,同时,还为一些新兴企业,例如小微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主要诞生于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但弥补了传统金融领域的缺陷,同时也为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有益的经验支持。按照互联网金融的理念,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划。互联网金融将成为一种普遍的融资手段,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良好完善的资金支持,并且其资金规模将会逐渐超越传统的金融行业。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对互联网金融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应用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点分析1.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大数据手段的运用。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如果想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学会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并将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结合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实际,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特点。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对大数据手段的有效运用,提出了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概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和挖掘,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将服务对象列为广大普通百姓,形成了与传统金融的有效区分,传统金融行业将服务确定为20%的优质客户,而互联网金融则将传统金融行业所不覆盖的80%的普通用户作为了主要的服务对象,极大地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3.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更加高效针对性更强。由于互联网金融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处理,其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业务处理的速度也比较快,最重要的是银行的互联网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比传统的人工处理要显得效率高,并且准确率较高,极大地解决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便捷化问题,使银行变成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中心,提高了信贷的发放速度。4.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成本将会越来越低。由于互联网金融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主要的服务手段,使得信贷的审批和发放均采用了线上审批和线上发放的方式,既节约了审核时间又缓解了审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审批速度非常快。同时,互联网金融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多项贷款的审批,以及多个信贷任务的审批,提高了信贷的审批速度。实现了信贷审批以及金融服务的快速化有效化和低成本化。
二、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并且信誉等级比较低,在具体的融资过程中,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除了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以外,主要的融资方式为社会融资。以及融资风险比较大的社会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现有的融资方式不但工资效果不理想,还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2.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但融资方式相对单一,而且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小微企业获得的融资资金多数都为社会非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为了得到这些资金,小微企业不得不按照资金提供方的要求付出较多的融资成本。从目前小微企业获得的社会资本来看,其中较大比例的为利息相对较高的高利贷。这些资金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小微企业控制不好,将会因为融资而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严重时会导致小微企业倒闭。3.小微企业在信贷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与小微企业的自身经营管理状况有着直接关系以外,还与现有的金融体系以及融资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从目前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发放以及新的制度来看,现有的金融制度均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关注度不够,导致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存在较大的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小微企业在具体的融资过程中受到了正规金融机构的歧视。
三、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一般认为有有下列几种方式1.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直接对接。基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融资方式,只需要小微企业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相关的融资需求报告,并由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由互联网金融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资金需求,有针对性的发放贷款,既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的针对性。2.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创了新的大数据融资模式。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了大数据手段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小微企业贷款申请以及贷款信息的批量审核,通过批量审核可以实现同时对多家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审批和发放,既提高了贷款的审核和发放速度,又提高了贷款的审批效率,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贷款朝着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3.大众筹资融资模式。小微企业利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及互联网互联网平台,选择其他的服务机构,或者具有能力,金融平台进行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使小微企业能够获得多家金融平台的贷款,这种融资模式称为众筹模式。4.以电子金融机构门户为代表的融资方式。。所谓门户融资主要是小微企业通过网络手段快速的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其网络手段可以概括为,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的网络服务手段。5.独立于银行之外的第三方支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成为了一种安全的支付方式,对现有的支付方式和担保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逐渐应用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实行的支付方式。6.以传统银行为基础的新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许多传统的金融行业都开始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的拓展。许多传统的商业银行利用现有的网络服务模式,开发出了新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融资手段,既弥补了原有的融资方式的缺点,又实现了新的融资方式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有力的抢占了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份额。
四、互联网金融要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金融的融资风险问题不可忽视。虽然互联网金融在信贷审批以及信贷发放上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环境相对复杂,互联网用户以及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旦小微企业提供了虚假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或者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倒闭等情况,将会严重的危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2.互联网金融不能形成对互联网技术的过分依赖。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现有金融模式的一种转变和创新,虽然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构建了新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金融行为,而不是互联网行为,只有认清这一点,并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中充分肯定并突出金融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走得更远。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小微企业的有力帮助,既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手段,其规范性和风险性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只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导,才能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质量,使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2]李超,骆建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5.
[3]熊忻,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4.
[4]余薇,秦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金融论苑,2014.
[5]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张淑丹.互联网金融新形势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5.
[7]王兵磊.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8]陈思思.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电子商务.2014.
[9]和毅.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
[10]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
[11]周黎莎.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12]谢宏武.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影响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