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音乐的教学法

音乐的教学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音乐的教学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本源性的音乐教育。本源性的音乐教育观认为,音乐和舞蹈、表演、语言等艺术表现形式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是接近于自然土壤和人类机体的,可以让每个人都学会和感受到,非常适合于儿童。在奥尔夫的课堂上,音乐已经不只代表节奏和旋律,而是一种融合了律动、舞蹈甚至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整体。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儿童迈向音乐的大门。

一、以节奏为基石,注重整体综合性

作为音乐和舞蹈的共同基因,节奏可以独立的表达音乐的意义,通过节奏这个交织点可以通向二者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让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基础性的音乐教育中,对于节奏方面展开的训练,其作用是很大的。节奏是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节律密切相连的,它带有很强的直感特征,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具,通过肢体动作本身就可以表现出来,它会很容易地被学生领会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难度。比如,在上《小雨沙沙沙》这堂课时,我们可以首先以歌词道白的节奏为切入点,因为歌词通常都是合辙押韵的,可以让学生在倾听道白节奏的同时启发他们对于不同节奏类型的创造能力;接着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来配出伴奏,让学生调动起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其中,这样就会让学生以一种水到渠成的方式进入到旋律中;最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来创编一种舞蹈动作,或者是创编出一种打击器乐的伴奏形式,通过这样的综合表演方式来传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

二、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教学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即兴演奏。打击乐器比较容易学,而且和声相对简单,其伴奏中的每个声韵都是一种固定的节奏,因而,它比较适合让低年级的学生来进行即兴演奏,这对于他们的创造性和合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及创造能力,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依据自身的感受将音乐传达出来,通过运用简单的器乐来进行即兴演奏,即使没有器乐,他们也可以用自身的肢体或者是其他的如筷子、报纸等来进行演奏,从而在音乐中挖掘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在一般的舞蹈、伴奏、演唱之外,让学生多加练习音乐创作活动,借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音乐特性的理解。在对音乐创作活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大胆地去做,不怕出错。可以先从朗读开始,让学生挑选出不同字数的词组,如两字词组、三字词组等,将其作为节奏的原形来进行各种练习,然后可以在其中增加如节拍、音调等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器乐教学以打击乐器和口风琴为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器乐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多声部的音乐活动,通常是以大合奏或者分组合奏居多,注重分组演奏和练习,很少有大齐奏的形式。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学会许多演奏技巧,包括常用的伴奏形式和复杂一些的打击器乐的合奏形式,这样的演奏形式对于学生相互的合作及协调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奥尔夫音乐课堂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教学方式。它首先从最为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然后再到接近肢体的乐器,再之后到口风琴的吹奏,这种方式便于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此外,由于采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学生的每一项练习都是建立在对前一项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这就确保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四、注重游戏性,寓教于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首要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中选用的内容要适于孩子学习,最好具有游戏的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快乐的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有很多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注重的不是音乐这个单一的学科,也不是只强调智力素质,而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敏感性、空间感、结构感、注意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等非智力素质的综合培养。由于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讲解课堂的内容,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提高了他们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

五、注重本土文化以及学生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的是其中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过程中它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鼓励人们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融汇进去,这实际上带给各国的教育者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语言甚至是方言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会更让人容易接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尽可能从学生出发,从小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多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从而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小学音乐课程中有“童谣说唱会”,可以先让学生们多搜集一些童谣,然后让他们自编动作,配合其他的伴奏进行演唱或者朗诵,许多地方童谣还可以用地域性的方言来朗诵,像《螃蟹歌》,如果用四川方言进行朗诵就会非常有特色,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传授一种单纯音乐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多种非智力潜能,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凤.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学的建议[J].才智,2013(6).

篇2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开放社会,在教育上不同的教育理论与研究对我国的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而如何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建构出多元和富有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音乐教育在面向世界、文化多元、思维创新的理念要求下,引入现代西方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是当今高职音乐教学改革的新的发展趋势。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强调音乐文化多元融合、音乐原本性和元素性结合的新型教学理论,对我国高职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认为,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是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的。因此,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音乐教学的要点并不是要传授让学生掌握的音乐技巧,而是尽可能地培养他们对音乐丰富的感性体验并激发其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遵循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规律,倡导音乐原本性的教育,即音乐教学强调音乐内容多样化、发扬本土特色音乐、即兴感知音乐、学生高度参与体验、兴趣化和感性化学习音乐。而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感知音乐,是最具特色的教学部分。

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课堂中教授学生常规的音乐节奏、歌曲、律动等音乐知识的做法不同,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音乐游戏等艺术方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为实现特定的音乐教学目标,奥尔夫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创造出高度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认知音乐。例如,早期接触音乐时,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非常大,奥尔夫音乐教学可利用特定艺术教学手段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独立思考音乐问题的能力、合作创造音乐的能力,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世界音乐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第一,音乐教学突出参与性。作为西方主流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课堂一定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不仅扮演听众的角色,也要扮演音乐表演者的角色。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可创设一定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唱歌、跳舞和奏乐等形式亲自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有效激发初学音乐者对音乐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二,音乐教学具有元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认为,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性元素,而教学则要利用这一元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通过身体动作、伴奏舞蹈、朗诵语言等形式全方位挖掘人体的音乐节奏体感,让学生在形体与语言的节奏中立体化把握音乐的基础元素。

第三,音乐教学强调即兴创造。奥尔夫认为,音乐知识的传授需要通过特定的音乐即兴演奏形式来实现。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观束缚,组织开放式音乐教学,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音乐认知观,通过形体和语言来即兴创造特定的音乐和动作,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和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

第四,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吸收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认为音乐教学应该以本国或者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为本,吸收并融合世界其他民族地区的优秀音乐文化,强调音乐的本土性、多元性和差异性。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突出音乐审美教学。传统的高职音乐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习惯通过抽象的语言来描述音乐的感性情境。音乐课采用语文课式的教学,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人对音乐的认知顺序是先储备丰富的感性体验,才能认知抽象的音乐知识。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以形体动作、舞蹈、打节奏和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即兴创作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感知音乐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潜能,并引发他们对音乐语言、节奏、旋律的知识求知欲。

第二,侧重音乐实践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认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音乐并创造音乐。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与创造。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借鉴奥尔夫编配原则,学生在初学乐器时,让学生以音乐小组的形式进行某一音型的合奏表演;当他们学唱音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伴奏合唱;在学习音乐节奏型时,引导学生通过声音来进行多声部体验,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和认知,发挥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第三,建构音乐特色教学。囿于应试化音乐教学理念的束缚,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单一,忽略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导致音乐学科孤立化。高职音乐教学可借鉴奥尔夫教学的综合性理念,挖掘音乐与舞蹈、美术、影视、语言、戏剧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将相关学科有益的艺术教学方法整合为音乐特色教学方法,实现音乐教学手段多元化。

第四,强调音乐多元教学。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研究片面强调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教学,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现代高职音乐教育应重视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转变教学思维,在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要兼顾富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和胸怀,健全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艺术理念。

篇3

现阶段,小学校对音乐课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以期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如若教师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则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实践问题做深入研究。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得到提倡,并逐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应用,旨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形体动作的训练等,并创设童谣、民歌、奏乐、舞蹈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若能够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利用,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创新音乐学习方式,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与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要求相适应。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影响。首先,该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教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小学生产生联想,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音乐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开拓儿童的想象力,并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将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等因素相结合,可以调动小学生的感官神经和肢体,随音乐而舞动,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因而可促进音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实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

现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赋予音乐课堂教学以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全部感官神经,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想象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可达到充实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过程中,为增强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百鸟叫声相融的音频进行播放,并配合唢呐乐器的图片、声音等,可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实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良好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教学氛围条件下,才能解放小学生思想,对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春光好》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座位按照半圆形进行布置,教师站在中间,不仅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与小学生进行更多的肢体交流,同时还能鼓励小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进行表达和叙述。基于此,小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已有认知进行语言表达,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春光图。可见,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可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

(三)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加注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动作、舞蹈、语言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培养其想象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若能够将小学生的肢体语言、节拍相融合,则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螺号》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打出节拍,既感受节拍,又能增强小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小学生通过将肢体语言和节拍相融合,能够更为深刻的感悟音乐、体验音乐,对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重要作用。

(四)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以有效运用,而拓展小学生知识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旨在将音乐、舞蹈等融为一体,因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而开展教学活动,可增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有着整体认知,并鼓励小学生尝试通过乐器进行演奏,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样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小学生感受二者节奏的差异性,或者利用歌谣《螃蟹歌》,使小学生深刻感悟音乐的文化底蕴,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高度认同感。

四、结语

近年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成效发挥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肢体语言和节拍的融合、拓展小学生知识面等方式而开展,在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段晓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郑丽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