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艺术元素,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国动画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传统动画,应该包括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的四个阶段。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成功表达。由于中国传统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产生和成熟较之其他艺术门类都最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便综合地体现了中国的艺术审美意识。它的成功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动画从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到情感表达,都汲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独树一帜。
一、动画题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经由各种媒介和艺术样式留存,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留存了浩瀚丰富的创作素材,当电影、电视成为传播媒介时,自然而然地会从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寻找文化的血脉和创作的素材。中国传统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影视形式,影片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文学、寓言故事等。如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西游记》原着是一部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伟大作品,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之一,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可谓家喻户晓。又如:王树忱导演的动画片《天书奇谭》,选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平妖传》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是由民间神异传说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间的传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演绎出的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再如阿达导演的动画影片《三个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国民间的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并在此谚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颠覆了原来的结局,创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国传统动画影片的题材,总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故事联系在一起。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愚人买鞋》《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间传说的有《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九色鹿》《葫芦兄弟》《一幅僮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话小说的还有《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
二、动画角色塑造中的传统艺术元素
由于中国传统动画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孕育成长的,因此,纵观中国传统动画艺术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和性格都被烙上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的印记。
首先,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创作者们广泛吸取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各种元素。如《三个和尚》中的角色造型,突出了中国漫画的特色,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浓厚的喜剧色彩。造型风格简单、平面化,体现了中国画中重神似、讲意趣以及散点透视的美学精神和构成原则,使整部影片灵动、传神,通体散发着中国味道。另外,《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渔童》《金色的海螺》等动画影片,在造型设计上都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既生动活泼,又丰满传神。还有“人参娃娃”“渔童”“哪吒”这些动画角色,他们在造型上都借鉴了年画中娃娃的画法,夸大角色的头、眼,凸显角色的活泼、可爱,但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不同,他们在造型上也各有特点:“渔童”的性格活泼、可爱,因此就借鉴了戏曲武生的短装打扮;“哪吒”的性格刚正、英勇,因此就汲取了传统年画的元素;“人参娃娃”则直接运用了杨柳青年画的画法,使“人参娃娃”更显得稚气和烂漫。
其次,在角色性格的塑造上,也潜藏着中华民族隐忍、坚韧、善良、勤劳的高尚品德。传统民族艺术和动画都是大众通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我国传统动画影片里,人物的性格设置也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的。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猴,因此具有机灵活泼的特征;他又是神,因此又具有人所不能的通天本领;在思想上,它具有正直、乐观、不畏强权的高贵品质。玉皇大帝,位高权重,养尊处优。平时看起来外表端庄、慈祥,当遇到反抗时就本性毕露,眉梢眼角之处都尽显凶恶之相,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玉皇大帝的伪善和奸刁。两个角色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了影片歌颂善良、正直,反对强权,勇于反抗的深刻主题。《三个和尚》一片中,通过对三个和尚的性格塑造,真实地反映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自私、懒惰、贪婪。但经过火灾以后,三个和尚终于团结在一起,通过努力,获得饮水,三个人和睦相处。从表层含义来看,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鼓励大家战胜自我,团结一致,共同走出一穷二白的生活困境。从深层含义来看,传达了中国传统的善、恶观——善大于恶,善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换,但最终还会是善战胜恶。
三、动画艺术风格中的传统艺术元素
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指出:“民俗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美学。它代代相沿承袭,显示出一种孽生的沉稳性,在它身上集中聚显了一个民族的特征与个性。”中国传统动画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取材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水墨动画即是对传统水墨画的继承发展,它独特的“中国风骨”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地奠定了“中国学派”的国际地位。传统动画一直沿用单线平涂的技法,而水墨动画却将将中国画中独特的笔墨情趣引入到动画中,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动画作品已成为“中国学派”的典型象征,具有典型的中国品格。
《大闹天宫》一片是最早开启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艺术相结合的道路,它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片长2小时,在风格上大量汲取了庙堂美术、壁画以及年画的创作手法,在色彩上,大量运用了青、赤、黄、白、黑等中国汉代的色彩元素。这部作品也被西方人认为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又兼具了迪斯尼作品的美感。
此外,剪纸片也是“中国学派”中独树一帜的片种,它借鉴了民间剪纸、皮影的艺术形式,在线条、色彩、图案上吸收了皮影戏的元素,在工艺上又汲取了剪纸的镂刻技巧,使人物形象具备了新颖的立体透视感。剪纸片试制成功后,在国际上获得了普遍认可。《金色的海螺》《渔童》就是当时剪纸片中的华彩之作。
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还有很多被借鉴到“中国学派”的创作中。如极具中国山水画风格的动画作品《一幅僮锦》;中国花鸟画风格的动画作品《小燕子》;汉代画像砖风格的动画作品《南郭先生》等。
四、动画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音乐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古代音乐不仅优美动听、形式多样,而且地位很高。在古代,音乐甚至被看作一种最高的道德修养境界和社会理想境界:做人,要“成于乐”,才能成为“圣人”;治国,要“通于乐”,才能造就“盛世”。在民间,音乐也渗透在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之中,民间音乐有系统的定义可溯自远古,例如:中国西元前的《诗经》歌曲就可以视为民间音乐。民间的器乐种类繁多,如弦乐,包括筝、琴、瑟、二胡、板胡、三弦等;木管乐器,包括笛、箫、笙、唢呐等;打击乐器,包括鼓、锣、梆子、木鱼、铙钹、木琴、铃、板、砂槌、扬琴等。常见的民间音乐乐曲调有:长安古乐、上阳化鼓乐、五圆鼓、八仙鼓、八仙板、南留锣鼓、华阴素鼓、陕北民歌、榆林小曲等。
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娱乐形式大多是观看一些民间演出,这些演出由于地域不同,形势就多种多样,这些演出载歌载舞,向老百姓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其中很多音乐、唱词在劳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深受劳动人民喜爱。中国传统动画的音乐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几乎全部取材于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比如《大闹天宫》一片的音乐都是采取的民间色彩的乐调,运用了京剧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点子。《牧笛》一片中运用了南方民间音乐曲调,使用了包括牧笛、扬琴、三弦、高胡、铜板琴、钢板琴、小提琴、箫等多种民间乐器。《三个和尚》中把佛教色彩与现代风格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来刻画不同的人物。板胡音色清脆,小和尚机灵小巧,用板胡的中音、低音区来衬托小和尚,简直是惟妙惟肖;坠胡的演奏手法富于变化,高和尚的性格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坠胡所带来的丰富的色彩感对于衬托高和尚也是适宜的;管子音色浑厚,胖和尚憨态可掬,以管子衬托高和尚,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另外,片中还多次伴有木鱼、鼓等打击乐器,增强了影片的形式感和趣味性。在影片《骄傲的将军》中,大量的使用了京剧配乐,使影片从头至尾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式京剧效果。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创造了强烈的节奏感,就像戏曲表演中用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一样,影片中的人物动作、镜头衔接、转换都与锣鼓点紧紧相扣、相得益彰。
五、动画作品情感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现代艺术设计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注重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元素结合起来,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突破与发展。设计师要充分将现代文明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理念的作品。
一、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基于传统设计理念推出新的概念产品,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中国历史悠久,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有利于人们接受和创新相关文化理念。中国传统元素种类繁多且文化底蕴深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宋时期的瓷器、丝绸、雕刻等,再到明清时期的家具,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挖掘。目前,从国内的设计发展现状看,我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只占较小的一部分,国内设计多半结合西方设计概念。引用西方设计理念在国内是一种趋势,国内现有的传统元素受到忽视,缺乏国内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现代一些设计师意识到这一设计理念的盲区,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国际设计潮流一直影响着国内的设计理念,一些设计师大量采用国外设计理念,设计了不少西式的建筑群,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利用内涵丰富的传统元素作为建筑物的装饰。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占据中国市场的设计主导。盲目照搬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是现在国内艺术设计的走向,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物更容易被国人接受。相较于之前被西方现代主义牵着走的情况,如今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国内设计师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不再盲目崇尚西方设计,在运用国内传统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
1.现代艺术设计来源于传统元素艺术设计的概念
来源于西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品质的代名词。社会的发展注重人文观念,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因素,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体现文化内涵。理论联系实际是现在文化交流模式中的重要方式,传统元素蕴含着中国文化底蕴。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应该结合中国传统元素,重视设计中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文化的单一性。现代艺术设计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被人们接受,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是现代文化交流模式转变的体现。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转化模式多种多样,但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元素的运用,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都应该综合考虑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些因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能够拓宽现代设计理念。成功的实例如梅州的某些建筑,其综合利用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造型上采用了现代装饰元素,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元素,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设计元素,且造型周围以典型的围龙屋的造型进行衬托,体现了客家人的好客,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2.传统文化指导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现代艺术设计采用的传统元素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独特的美学思想,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取法对象。中式与西式结合的设计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肯定,该类设计最早体现在服装设计行业。苏绣在中国的刺绣行业中非常有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推崇西方的服装设计,传统中式服装烦琐的设计被现代人抛弃。苏州旗袍利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重新设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理念,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传统元素的利用使该建筑拥有了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3.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基础
时代在发展,艺术设计也应该跟随时展。传统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契机。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启迪的作用。艺术设计作品不再是单一设计概念的传递,而能够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其整体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理念的摈弃,采用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设计理念。设计产品要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单一传统元素的利用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就设计理念来说是一个突破。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与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能够让设计产品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如,现代陶艺作品在造型上逐渐趋向抽象化,其利用线段的曲直、力度、方向,面的转折、体的扩张、细节部分的特殊处理实现陶艺设计的创新。然而,这种创新仍然基于传统陶艺对于陶土肌理的把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本质上仍然延续了传统陶艺表现陶土自然和谐特点的设计理念。现代陶艺在题材内容上的多样化创新也是针对目前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的,并没有脱离传统陶艺设计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本质特征。因此,尽管现代设计在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与传统设计有较大区别,但本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依旧传承了传统艺术设计。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方面
现代艺术设计主要采用结合传统元素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产品艺术内涵的丰富性。现代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上,展现出一个设计的世界,实现艺术交流,展现文化内涵。
1.传统元素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西方的设计理念,但西方的建筑理念在中国大众的审美视野里显得单调。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结合传统元素,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与现代生活品质的要求,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要。我国古代建筑多数采用木质结构,样式呈现出古朴厚重的特点,让人有安全感。天花藻井既是结构形式的外部表现,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现代室内设计中多功能厅的天花造型就取材于此。利用现代的梁板式结构实现藻井的造型,并且在梁的顶板内进行石膏封面,不仅可以满足结构的要求,还能提高建筑的艺术品位。
2.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现代中国服装在造型、样式、图案以及颜色的设计理念方面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甚至获得了国外设计师的推崇,具有中国韵味的同时也有现代气息,使传统服装元素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代表队的服装就将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中国传统的服装样式结合现代服装色彩,使服装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现代文化元素。
3.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标志从最开始的产品标志演化为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传递,一个成熟的企业标志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推广加分。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常态,如,茅台的商标采用的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容易让人记住企业的品牌形象。结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这需要设计师熟悉传统元素的概念,掌握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从而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设计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掌握设计理念的同时,了解现代大众的需要,以达到文化层面的协调统一。一味沿袭传统设计理念,或是照搬西方设计理念,都会被现代社会淘汰。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运用我国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努力做到在继承中求创新,展现出设计理念的先进性,从而获得大众的肯定,展现出设计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董青竹.试论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的再创造.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2]石慧.浅析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创意运用.作家,2013(24).
[3]华天睿,王菁.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艺术百家,2010(S2).
[4]朱宁,熊瑛,何小力.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艺海,2011(12).
[5]刘雅琨.试论平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和意义.现代装饰(理论),2011(12).
[6]李典,曲业华,刘洋.再议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训中的应用.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
[7]王新娇.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
[8]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包装工程,2008(8).
[9]侯明勇,黄芬.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艺术评论,2010(10).
[10]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装饰,2009(5).
在西方艺术文化和现代艺术手法的影响下,我国公共艺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民族元素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我国的传统民族元素在时代进程中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时代、文化、民族的象征。由于公共艺术具有很强的公众性和普世性,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有利于发挥其公众感染作用,研究我国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对发展现代艺术文化有积极作用。
一、传统民族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民族元素是公共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灵魂特色,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掌握好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公共艺术设计中不仅是创作“中国风”作品的先决条件,更是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公共艺术样式的中国式复古
受到西方异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国内公共艺术界涌现出现代设计思潮与传统文化样式的碰撞,两者在彼此的矛盾与融合当中实现了共存共荣,呈现出西方现代式、中国复古式、中西结合的公共艺术样式。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复古式设计在西方设计理念的激发下表现出了一个全新的。在公共艺术作品中由中国传统民族元素演变来的符号、图案、造型随处可见。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作为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贝律铭的得意之作,苏州博物馆在建筑造型、外观色彩上与周边苏州传统民居融为一体毫不突兀,在苏州这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激烈碰撞的城市中以独特的姿态融入其中。
(二)公共艺术思想的民族文化内涵
公共艺术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文化内涵才是其灵魂所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要素进行转化、抽象并赋予到公共艺术内涵当中,能够呈现出具备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一方面,人类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模式会收到公共艺术的影响和改变。因此在公共艺术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过程同时也是提炼、传承的过程,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民族元素的升华。
二、公共艺术与传统民族元素的关系
(一)传统民族元素是公共艺术的灵感源泉
公共艺术是对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法的融合,任何脱离了内涵的公共艺术作品都会显得肤浅、空洞,而中国传统民族元素是公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等形成了深刻的影响。以民族元素为创作原型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求,同时也是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审美要求。公共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等多要素的整合。公共艺术作品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因此必然要符合当地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这就决定了民族元素对公共艺术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
(二)公共艺术是传统民族元素的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的本质隶属于文化范畴,一个时代下某个地域、某个民族的文化形态都会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作用于公共艺术当中。因此公共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则是时代特征、民族特色、文化内涵。传统民族元素是一个动态升华的过程,这就体现了文化与时俱进的特性,而不同年代下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互有不同。从公共艺术作品的文化蕴含中我们能找寻到当地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都是传统民族元素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传统民族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一)文字元素的应用
文字是民族演变进程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和交流工具,是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元素,虽然我国通用文字形式为汉字,但每个少数民族仍保留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意形文字的典型代表,由最初的图形特征演变而来,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对文字元素的变形、抽象、应用十分常见,作者在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抽象融合,能够设计出富含东方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以招贴广告为例,设计师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文字元素抽象出来融入到现代设计手法当中,实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从而传达出中国文字艺术文化的精髓。
(二)图案元素的应用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图案、图形艺术在文字之前就已出现,是远古人类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曾经通过图形图案记载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发展至今已经演化出具有代表性的多种图形、图案样式,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唐代额宝相花纹、金文形态等。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图形、图案元素既传承了我国悠久的文化精髓,又展现出不同的年代特色。在公共艺术的创作应用中图案元素的展现往往以生活中某个侧面为切入点,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寻平衡点,从而赋予作品多层次文化内涵。与文字元素相比,图案元素的一方面能融合民族文化精髓,传达民族文化意向,另一方面还能展现世界共认的形态,从而获得世界文化的认同。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北京奥运会会标的“中国结”与“运动员”图案形象。
(三)色彩元素的应用
色彩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在长期的生活演变中,色彩往往被赋予浓厚的文化特性,例如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色彩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之一。现代公共艺术对色彩的追求尤为突出,一方面要符合公众对色彩的审美需求,同时要注重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性,实现艺术与实用的融合。另一方面还应通过色彩传达出民族传统文化特色。苏州博物馆外观色彩以黑白调为主,配合古朴浓郁的苏州建筑造型,完全传承了我国南方水乡的建筑色彩,散发出浓浓的中国风。再如,众所周知,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代表着好运、大吉大利。设计师只有充分掌握了各民族的色彩文化,才能更好地突出民族文化内涵。总之,公共艺术的发展是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的整合过程,只有抓住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应用,才能赋予公共艺术作品特定的历史使命。失去了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艺术是没有立足之地的,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势,我们应深刻意识到坚守、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作者:张丽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辛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