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干部作风建设调研,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庸”。一是创新意识不够强。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执纪监督机构,严肃执行和维护党纪政纪是职责所在,不能动摇。但因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又容易使得我们的一些干部形成保守僵化、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按规矩办事的思维定势,习惯从本本和教条出发,唯书唯上,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的工作方法,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不思考、不总结。不善于将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敢大胆地试和闯,不注意总结新的实践,因而思路无新意,工作无特色。二是服务中心的意识不够强。有的纪检监察干部考虑问题往往局限于纪检监察业务角度,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就业务抓业务,就办案而办案,使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建设出现“两张皮”。三是工作政策性不够强。对党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的新变化,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了解不深,思想落后于形势,贯彻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不到位,对党的反腐败工作政策把握不准,工作中“度”的把握不够,工作难以达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虚”。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学习上表现在平时不学习、不动笔、不及时“充电”,导致工作能力低下,不能胜任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学习时沿袭过去的你讲我听、我教你学,念文件,读报纸的传统灌输方式,难以入脑入心,学习内容针对性也不强,学用脱节。在工作上,习惯生搬硬套,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学习讲话,满足于造声势、搞形式,存在文件发得多,具体落实少;会上讲得多,会后落实少;限制“不准”多,监督处理少“三多三少”现象。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有的同志深入实际、接触群众少,即使到了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个别同志理论功底不扎实,水平不够,讲起话来官话套话多,指导工作不到位。
“软”。有的纪检干部作风不硬,正气不足,不愿得罪人,对歪风邪气,不敢认真监督检查,对一些案件不敢大胆查处。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影响,今后在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时丢选票。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
“满”。一是小进则满。这几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将成绩当包袱,把经验凝固化,没有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甚至产生“求稳怕乱”的思想,满足于已取得的小成绩,不去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一些工作停滞不前。二是骄傲自满。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以“管人者”自居,优越感强,官职不大,架子不小,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动辄发号施令,口气粗得吓人。三是得过且过。个别纪检监察干部上进心衰退,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靠领导管一管、促一促,才被动应付一下,工作成效差。有的因职位提升没有解决,消极颓废、萎靡不振,甚至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从事纪检工作精力不到位。
此外,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嘴巴不严,说话随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场合,参与吃喝游玩;有的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等“不廉”、“不洁”现象。
上述现象,虽然是个别的、局部的,但它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涣散、腐蚀其他纪检干部,影响纪检机关作风建设,损害纪检队伍形象,制约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原因分析
纪检监察机关存在作风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
从组织方面来看,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纪检监察干部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金交椅,使一些干部缺乏风险意识,以为一进纪检机关,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只要小心翼翼,不犯错误,工作能维持正常运转,就可以捧牢“铁饭碗”,稳坐“金交椅”,工作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样。有的甚至感到做多了还会惹来是非麻烦,招来矛盾,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则躲,能溜则溜的思想。这些观念,制约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推进,一定程度上使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不能形成奋力争先的竞争氛围。
二是监督疲软。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纪检干部自身素质较高,能严于律己,抓不抓、管不管一个样,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则怕在民意测评中失去选票,因此,有问题不管,有矛盾不化解,有歪风不批,有意见不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搞“好人主义”。另一方面,监督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一些监督制度笼统抽象,实用性、操作性差,导致执行过程中有弹性;一些地方制订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落实制度的决心和狠心,使之成为一纸空文。再加上,客观上由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工作中的相当一部分对外部来讲还是不透明的,增加了对纪委监督的难度,导致一些纪检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
从纪检监察干部个人方面来看,主要是有的干部心态失衡,很难静下心来工作。究其原因:一是待遇低。纪检监察机关待遇偏低,加之纪检监察工作辛苦,又容易得罪人,因此造成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发生倾斜。二是晋升难。有些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又缺乏其他方面的激励措施,容易产生不满和懈怠情绪,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同志,感到前途无望。三是交流难。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纪检监察岗位一干就是一二十年,工作失去动力。此外,个别干部不注重学习,宗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纪检监察干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作风建设,既要坚持边整边改,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努力探索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注重学习教育,夯实作风建设基础。把学习教育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能、学以致用”。坚持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内容上要不断拓宽学习渠道,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派出纪检监察专干脱产培训,聘请专家辅导授课,进一步拓展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层面,开阔视野。
1、精神面貌有新的转变。近年来,全市乡镇办事处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道路建设及退耕还林等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矛盾、利益冲突,给机关干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党员干部表现出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与时俱时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发展,充分展示了基层干部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2、大局观念有新的提高。科学发展要求全市干部目标一致,认识统一,这是对全市干部大局观念的一次考验。从实际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干部能从推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在招商引资、道路建设、社会稳定等工作中,多数干部都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主动地做好每项工作,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大量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
3、改革创新意识有新的增强。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工作创新的过程。机关干部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与思维定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探索新思路。在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4、干部形象和干群党群关系有新的改善。全市基层干部大都能以“在位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勤恳工作,敬业奉献,把实现富民强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积极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道路建设、便民服务、驻村员制度等,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群众的肯定。这些都有效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全市干部的形象,对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5、廉洁自律意识得到新的增强。在重大问题的处理前和决策出台上,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项目建设上,全部实施招投标。在支出上,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自身要求相比,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一是学习抓得不够扎实。有些干部存在“以干代学”的思想,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强,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一些干部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当前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分析不细,法律法规了解太少,遇到问题和矛盾,拿不出解决办法和点子,影响到地方的发展。
二是作风和能力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有的敬业精神不强,事业心、责任心有所退化;有的思想不解放,患得患失,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工作缺乏深度与硬度,缺乏一种一抓到底,雷厉风行的激情;有的片面夸大不利因素,把问题归咎于客观原因,不能正视和积极解决问题,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工作陷入被动;有的缺少工作的前瞻性,对基层工作缺乏研究;有的工作拖拉,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是群众工作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干部年龄普遍较大,加之近几年随着一些政策的调整和发展的加快,已经进入了一个矛盾的“凸现”期,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出现。有些同志平时忙于事务,较少深入群众,对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得不够全面,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不够重视,存在“避、拖、压”的情况;有的同志把私情带到工作中,缺乏“在位一任,致富一方”的服务意识,导致个别干部的群众认可度低,群众基础欠牢固。
四是工作不够深入。主要表观为“四多四少”:在机关城区多,下村到街少;迎来送往多,调查研究少;掌握上情多,了解下情少;做表面文章多,讲究实效少。
上述存在的问题,尽管只是少数和个别现象,有的还只是苗头,但如果不警惕、不重视,任其蔓延,终将损害党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地方的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一是有些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二是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人们的思想冲击很大;三是一些制度和机制的可操作性、激励性不强,在督察落实上不到位。
二、建议和对策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任务。转变作风的过程应该有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和良好载体。根据广水这些年了实践和乡镇办事处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切实转变乡镇办事处机关工作作风,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三个机制,完善优良作风促成体系
1、培训教育机制。建立“四个一”制度,即每周一次自我学习教育、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半年一次测验考试、每年一次封闭培训。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长才干,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2、公开机制:对各部门的财务实行代管,对工程进行招投标制度,打造阳光政务。
3、监督惩处机制:一是述职、评议制度:对部门负责人每年一次向农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部门工作情况、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和廉洁勤政情况的述职,评议结果与评优和年终奖金工资挂钩。二是谈话诫勉制度:对态度消极,履责乏力,工作失职,违反纪律,造成不良影响,但又构不成党纪处分,给予诫勉,并在进行通报。诫勉诫勉对象应在5日内写出整改措施。诫勉期满后,经考察,问题已经改正的,解除诫勉。
(二)实施三项制度,构建促进作风转变的新载体
1、驻村员制度。全市管理区撤消后,基层力量薄弱.按照“重心下移、沉到一线、服务群众”的思路,本着“人员不减增效能、机构不变换角色”的原则,应从机关干部中选拔了责任强、素质好、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到各村担任驻村员,双岗双责,精镇壮村。驻村员定位于“五员”:一是传达员。把上级的政策和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及时传达贯彻到所驻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二是指导员。指导驻村“两委”科学地制定本村发展的基本思路、措施,依法民主科学地决定重要事项;三是办事员。根据群众需要代为办理手续、证件等服务;四是督查员。督促和检查法律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村庄做出的决定决议、部署安排的贯彻执行;五是报告员。经常深入到驻村党员群众中,听取呼声要求,解答疑难困惑,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报告。准确的定位,完善的制度,有效的措施,使“驻村员”制度表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打开群众“心锁”、开启基层难题的“金钥匙”。
市委老干部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行动快,抓得紧,要求高,措施实。制定了实施意见,召开了动员大会,举办了专题报告会,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6月7日,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了机关作风建设主题调研论文交流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陈玉崎,副局长王炳兰、庄梓仕、柏建超及局机关、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全体干部出席了会议。来自局机关、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14名同志,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调研论文,进行了交流发言。深刻分析了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以加强作风建设为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成为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使老干部工作再上新水平。与会同志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也是全局同志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的一次展示。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陈玉崎同志对交流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次交流会非常成功。紧紧把握机关作风建设展开研讨,主题鲜明突出,选题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创新思路,充分体现了认真、务实、求新的作风。起到了相互学习,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作用,通过调研,锻炼了队伍,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这些好方法、好形式要坚持下去。
陈部长就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他强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把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贯穿于全年的各项工作中,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廉政建设,创建廉政建设示范点结合起来;与强化绩效管理,加强处室建设结合起来;与深化机关文化建设,打造服务名牌结合起来;与“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作风建设推动机关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局同志要力戒浮躁、力戒张扬、力戒空谈,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要从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围绕各处室履行职能、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认真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要进一步团结合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大力创建机关工作服务品牌,力求我局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有新转变,综合能力有新提高,组织纪律有新加强,为老干部服务有新举措,各项工作有新亮点、新突破,廉洁奉公有新口碑,努力塑造勤奋好学、心系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团结共事、廉洁从政、生活正派的良好形象。
会后,大家表示要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年的工作中,积极开拓,奋发进取,争先创优,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