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馆藏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包括档案整理、扫描、图文信息编辑和目录信息录入等;二是现有业务执行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如通过扫描仪等形成数字文档,以及按照格式规范通过信息平台直接上传、录入档案信息。2、信息的规范整合:信息的规范整合首先需要有规范的格式规定;根据规范格式,各部门业务人员上传、录入档案信息后,平台自动将档案信息进行归类存档,形成方便查询、统计的信息库;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可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对部分不符合规范的信息进行整理。3、信息的存储:档案处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初审和整理后,进一步进行信息的审核和修改,在确认无误后,添加入库信息,如存放地址等。4、信息的管理:档案库信息的管理包括基本信息修改、借阅、转档、销毁等内容,这些管理业务是交叉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流程,操作的对象也是统一存储格式的档案数据,但对于不同门类的档案数据而言,其档案数据的元数据格式和属性有所区别,平台需考虑各档案门类数据库之间的信息集成,以及本阶段与档案服务利用阶段档案信息的一致性。5、信息的利用:档案利用的操作对象是部分可以提取出来使用的档案材料,其目的是面向各业务部门和各干部,方便各部门和干部的档案信息借阅、查询,档案管理的相关信息,共享部分档案信息内容,档案信息消除等等。
(二)功能需求调研
对平台功能需求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以上五个阶段中涉及的用户:1、在信息的数字化阶段:主要是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其主要需求依次为:提供简洁、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清晰的图文格式规范,详细的操作说明,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2、在信息的规范整理阶段:主要面向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提供自动化的档案信息归类(根据需求确定类别)功能,提供自动化的档案信息格式检查功能,档案管理公告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3、在信息的存储阶段:主要面向档案馆专职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档案信息批量审核功能,方便快捷的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4、在信息的管理阶段:主要面向档案馆专职人员,其需求依次为:方便快捷的查询、修改和统计功能,部分类别档案信息的开放共享设置功能,档案信息的借阅记录与时间统计功能(类似图书馆借阅),用户的系统操作记录功能。5、在信息的利用阶段:主要面向各业务部门和各类干部,其需求依次为:档案管理公告与查看功能,可借阅档案查询功能,在线续借功能等。从以上五个环节的功能需求调研不难看出,档案的数字化上传,档案的自动归类与格式检查,档案的查询、修改与统计,档案的开放设置与共享,档案的借阅是最为核心的五类功能。
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理念
其一,是要实现信息的数字化。通过原有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平台录入等来实现。其二,是要实现信息的规范化。通过平台的格式检查,信息的流程审核与修改,最终实现信息的规范化。其三,是要实现信息的集成化。通过平台的固定类别信息上传,自动归类,最终实现不同类别档案信息的集成。集成有两条主线:一是不同类别信息的集成,如干部信息根据行政类进行集成,供查询和统计;二是根据各个干部进行信息的集成。其四,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最大化。通过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公开的个人信息跨部门、跨类别的查询或借阅,实现最大范围的数字化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本文通过网站调查、邮箱、电话等调研方式,调查分析了广东省62所本科院校的高校档案机构、人事档案归属、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62所本科院校包括37所公立本科院校,占59.7%;25所民办本科院校,占40.3%,其中16所独立学院,2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
1.高校档案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本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如表1所示,20所(32.3%)高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2所是民办高校,分别是是广东理工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所高校的档案机构挂靠其他部门,广东海洋大学档案馆挂靠校长办公室,韩山师范学院综合档案室挂靠图书馆。这些独立的档案机构命名各有不同: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档案室,韩山师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是综合档案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档案管理中心,其他高校独立的档案机构都是档案馆。
另外,42所(67.7%)高校未设立独立的档案机构,其中公办高校19所、民办高校23所。这些非独立的档案机构设在高校的学校/院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又有不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联合国际学院由秘书处负责公文审批的信息化管理和立卷归档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各个机构形成的档案一般都保存在各个学校机构手里,无专门的学校档案保管机构。
2.干部人事档案归属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除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民办高校,广东省的本科院校都已设立高校档案机构,接近1/3的本科院校设立了独立的档案机构。高校人事档案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一是归入人事部门管理。
此次调查的62所本科院校中,仅有6所(9.7%)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41所(66.1%)高校的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管理,其中公办高校31所,民办高校10所,如表2所示。另外,有13所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员工并无人事档案,但对于受聘的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在聘期收集其相关的个人信息资料并建立仅供内部使用的个人档案。
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的六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这六所高校的教工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之前也都是由人事组织部门管理,中山大学档案馆是最早并入人事档案的,其次是华南农业大学,其他四所学校都是最近几年才将人事档案移交档案馆。
3.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馆数字化、自动化管理的主要应用软件。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国内许多高校采用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广东省采用该系统的高校有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部分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是自主研发,如暨南大学(独立开发),还有一些高校的系统开发外包,如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
本次调查的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公办高校22所,民办高校2所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中仅15所有档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归属档案馆的6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5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其中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正在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4.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能把数字化加工整合之后的档案资源,通过档案网站以各种形式和展示出来。62所高校中,24所高校通过档案网站提供了网络平台,既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又有非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20所有独立档案机构的高校中,18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其中2所民办高校是广东理工学院、中山大W南方学院。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5所高校,五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工商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所属的院办、档案网站上设置了独立的档案管理、档案工作或档案业务栏目,广东财经大学综合档案室隶属学院办公室,建有独立的档案网站;其他非独立的档案机构在所属部门的档案网站上则只有零星的简介。
24所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24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19所高校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5所高校建有档案系统但无档案网站,5所高校建有档案网站但无档案系统。20所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网站上提供登录链接或登录平台,其中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的档案系统挂在学校网站主页。建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登录链接,广东工业大学档案网站未提供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入口。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广东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人事档案归属、人事档案系统建设、档案网站建设都存在诸多问题。
1.人事档案分散管理问题严重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专门档案的管理仍然按照全宗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许多省份的高校的人事档案纳入到了独立的档案机构,如四川、湖北、重庆、江苏、上海、陕西、山西、浙江的高校。从广东省高校档案机构调查情况可知,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的建设比例(32.3%)低,而且大都是公办高校,只有两所是民办高校。其中,54.1%的公办本科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6%的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档案机构。从人事档案归属的调查情况可知,6所公办高校人事档案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占广东省本科院校总数的9.7%、占广东省公办本科院校总数的16.2%;而52%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超过半数的民办高校的人事档案挂靠在校外。从整体情况来看,广东省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偏少,而且只有少数几所本科高校人事档案归属档案机构,民办本科高校的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极少,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分散。
无论人事档案归入人事部门还是人才市场管理,档案都得不到统一保管,档案工作投入偏少,整理不规范,专业化建设滞后。这种低水平重复的分散管理,不利于人事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才能承担起归属人事档案的能力,独立的高校档案机构建设比例低,是干部人事档案分散管理严重的原因之一。
2.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目前广东省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启用档案管理系统,62所高校中只有24所高校有档案管理系统,保管的档案主体仍然是纸质档案。大部分(75%)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已建有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目录的数字化,有些高校已扫描部分综合档案,能进行全文检索,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中山大学已完成全部馆藏党政类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挂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完成了部分教学类档案原件的数字化扫描、著录、校验和挂接等工作,基本实现了部分行政、党群档案与学生学籍档案的全文检索。
广东省高校的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限于人事档案的检索和档案目录的数字化,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馆至今还没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只凭借 Excel或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进行人事档案目录管理。人事档案已归属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83.3%的高校建有档案管理系统。建有教工人事档案系统的3所高校中,中山大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但只是目录的数字化,广东工业大学的人事档案系统正在完善,并且正在进行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总的来说广东省的本科高校还没有针对档案目录和内容数字化的成熟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而综合档案则已部分实现全文检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综合档案。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网站建设脱节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将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并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提供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不仅要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而且要通过档案网站这个网络平台提供利用。
调查发现,62所高校中,38.7%的高校建有档案网站,这些高校中83.3%的高校档案网站提供档案管理系统入口;建有独立档案网站的有19所高校(30.6%),既建有档案网站又建有档案系统的比例30.6%,有独立的档案机构的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比例90%;民办高校档案网站建设比例(16%)低。从调查可知,广东省本科高校档案馆 (室 )独立的档案网站建设比例还不足1/3,而独立的档案机构已普遍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且大都已启用档案管理系统。
仅3.2%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数据不能通过档案网站对外提供利用,也不能提供全文检索。即使已开展人事数字扫描工作的高校也未能及时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到档案网站。
三、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刻不容缓,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加快制度建设以及软件硬件建设等方面着手。
1.加快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是由于硬件条件差,档案人员业务不精、档案不受重视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关键是制度的缺失。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建立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包括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材料收集归档制度、人事档案审核制度、人事档案归属制度、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培训制度等。
首先,人事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需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把所完整的档案信息录入系统,必须建立严密的材料收集归档制度,审核收集的散件,查看是否缺少签名、公章、时间,复印件未盖与原件相符的章等,增加电子归档,收集电子目录、建立规范化的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收集渠道。定期审核档案,查漏补缺,防止档案造假。
其次,人事档案归属高校档案机构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应加快推进独立档案机构的建设,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归入独立的档案机构有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能有效利用人员和设备,节约经费,并且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更快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从近几年高校独立档案机构成立的时间、人事档案并入独立的档案机构的时间来看,独立的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模式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由独立的档案机构管理人事档案更加科学合理,也是大势所趋。
再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信息化人才短缺,制约着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范化的管理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应配备具备档案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加强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才有保障,推进人事档案归属合并的进程,加快启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2.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
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人事档案目录和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的档案目录和内容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利用。广东省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2005年就已投入使用,人事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内容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零基础的起步阶段。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是将档案材料逐一扫描后,挂接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扫描进入系统的档案才能进行全文检索,全文检索实现了利用者对档案信息快速检索和方便利用,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
人事档案内容数字化建设的缺失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人事档案全文检索的重要因素,应加快人事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建设,确保人事档案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如何实现财政局电子档案数据库数字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