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企业信息安全泄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通过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的探索,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让企业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下,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1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1 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或者人员经验不足:计算机信息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才,调查显示,我国七成IT企业信息安全系统保障不足,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程序、没有及时维护系统。企业信息安全是上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对现有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跟踪最新安全技术,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增强企业信息安全性。其次,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会使得信息的管理错乱,无秩序,重复管理、漏管等现象发生,使得信息系统出现漏洞,安全性降低。最后,安全以人为本,如果管理不善,人为原因,造成的操作失误,误用或滥用关键、敏感数据或资源等导致信息丢失泄露,外部人员和硬件的商家等对于企业的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有权限合法访问,这也会造成信息的安全问题。
1.2 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问题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发展较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慢,一些企业虽然有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但是在实际投入上比较小,这就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不发,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存在这一定的隐患,而且,计算机的硬件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另外在链路传输、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通讯线路故障)等以及物量的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使系统毁灰。
1.3 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问题
(1)国内的软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更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2)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初装后会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口令以及开放的端口,而这些都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
(3)Web服务中的安全问题,www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开放、共享、交互,这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增加,安全漏洞多样,如果服务器的保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系统就会受到攻击,获取Web主机信息,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被监听等。
(4)路由器信息的不安全行为,路由器简单的密码或共享密码、安全功能没有设置会导致信息的泄露。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对策
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安全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得更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安全的建设,主要可以从强化信息安全观念、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2.1 强化信息安全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旦企业信息被盗取或丢失,对企业肯定会造成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要从企业的基层员工到管理者都要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的观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提高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2.2 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避免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故障而导致企业信息的丢失。
另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网络硬件的建设。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网络协议就是TCP/IP协议,硬件组成有服务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主要应用技术是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等技术,同时还有支持网络运行的支撑系统,整个硬件建设安全、稳定、可靠。
2.3 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
要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防御措施,要采用高性能的安全软件对系统进行防护,使用防护软件要使其发挥其价值所在,不要因小失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企业在公共区域设置无密码的无线路由器,等于是向所有人公开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高性能的安全防护软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3 小结
企业在信息化建O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有着很广泛的内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监控、维护等涉及的面比较广。在信息安全问题上主要应该以防护为主,从良好的管理开始,将信息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形成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我国的企业信息系统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没有足够认识到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和论述,能够引起企业的关注,加强信息安全的防护。
参考文献
[1]艾戬.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3).
[2]辛玉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现代情报,2004(11).
[3]马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才智,2014(01).
[4]张耀辉.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4).
1.1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或者人员经验不足:计算机信息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才,调查显示,我国七成IT企业信息安全系统保障不足,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程序、没有及时维护系统。企业信息安全是上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对现有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跟踪最新安全技术,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增强企业信息安全性。其次,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会使得信息的管理错乱,无秩序,重复管理、漏管等现象发生,使得信息系统出现漏洞,安全性降低。最后,安全以人为本,如果管理不善,人为原因,造成的操作失误,误用或滥用关键、敏感数据或资源等导致信息丢失泄露,外部人员和硬件的商家等对于企业的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有权限合法访问,这也会造成信息的安全问题。
1.2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问题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发展较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慢,一些企业虽然有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但是在实际投入上比较小,这就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不发,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存在这一定的隐患,而且,计算机的硬件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另外在链路传输、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通讯线路故障)等以及物量的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使系统毁灰。
1.3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问题
(1)国内的软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更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2)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初装后会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口令以及开放的端口,而这些都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
(3)Web服务中的安全问题,www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开放、共享、交互,这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增加,安全漏洞多样,如果服务器的保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系统就会受到攻击,获取Web主机信息,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被监听等。
(4)路由器信息的不安全行为,路由器简单的密码或共享密码、安全功能没有设置会导致信息的泄露。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对策
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安全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得更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安全的建设,主要可以从强化信息安全观念、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2.1强化信息安全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旦企业信息被盗取或丢失,对企业肯定会造成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要从企业的基层员工到管理者都要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的观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提高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2.2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避免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故障而导致企业信息的丢失。
另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网络硬件的建设。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网络协议就是TCP/IP协议,硬件组成有服务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主要应用技术是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等技术,同时还有支持网络运行的支撑系统,整个硬件建设安全、稳定、可靠。
2.3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
要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防御措施,要采用高性能的安全软件对系统进行防护,使用防护软件要使其发挥其价值所在,不要因小失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企业在公共区域设置无密码的无线路由器,等于是向所有人公开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高性能的安全防护软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
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影响因素
一、信息安全现状
(一)政务信息安全现状,随着网络的普及以政务效率要求的提升,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化已在全国范围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务系统上线运营,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然而政务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漏洞也得到相当的关注。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木马技术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攻击的案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政府部门计算机管理系统曾经遭受过黑客的攻击、篡改,系统遭到破坏,甚至计算机网络出现整体瘫痪,造成巨大的损失。政府部门的信息泄露事件对国家安全也造成了极为不利影响。
(二)企业信息安全现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设了OA、ERP等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企业信息交互变得更加流畅。但随着商业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企业云服务信息泄露、企业信息系统遭破坏、企业核心机密遭窃取等案件也层出不穷,企业信息安全遭到破坏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利益,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迫在眉睫。
(三)个人信息安全现状,个人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互联网。目前绝大多数PC计算机系统、智能移动电话系统都已接入互联网,公民个人所持有的PC计算机系统、智能移动电话等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个人财产等也备受不法分子的“青睐”。木马程序编辑者将伪装后的木马程序通过网页、邮件、系统漏洞、QQ、远程控制植入木马等方式进行传播的,一旦时机成熟木马程序就会肆意的扰乱用户的计算机系统,控制、篡改、窃取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信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的网民中,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遭受过信息泄露带来的影响,骚扰电话和短信以及大量的垃圾邮件使人们不胜其烦。
二、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信息系统漏洞普遍存在,各种信息系统从诞生之时起就存在各种漏洞,它们只是最初没有被发现和利用。在CVEDetails公布公布的2016年各种系统漏洞数量统计中,我们熟知的Android系统以523处漏洞高居榜首。第二名则是DebianLinux共319处漏洞,MacOSX发现215处漏洞,而Windows10则发现172处漏洞。不法分子时刻都在研究、发现这些漏洞,利用这些漏洞,不法分子对系统发起攻击,从而获取巨额利益。
(二)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差,操作不规范,普通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使用的各种系统没有深入了解,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目前普遍应用的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支付安全问题也屡屡出现,多数移动用户设置的支付密码较简单,而且没有定期更换密码,造成密码泄露隐患。腾讯安全的《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80.21%的网民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38.96%的网民使用无密码WiFi进行网络支付。在各类企业、政务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操作不规范,使用任意载体交换数据等行为也为信息系统安全增加了风险。
(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目前针对保护各类信息系统安全不受侵犯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存在对恶意破坏行为难以追溯,对不法分子惩戒难以量刑等问题。利用法律漏洞及技术优势,不法分子肆无忌惮对各类信息系统进行破坏,对个人信息进行窃取、诈骗等以获取巨额利益。
(四)黑客、病毒等破坏技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黑客、病毒、木马等破坏信息安全的技术也在极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给我们的信息系统带来更多挑战。国外也在加强破坏技术的投入,试图掌握我国各个领域的信息数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6年截获PC端新增恶意程序样本1.9亿个,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1403.3万个。
三、应对策略
(一)加大立法保护力度。法律是正确引导公民行为、规范社会个体和群体活动的准则和要求,只有在法律规定之下进行的活动,才是安全有效的。当前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并不多,扔缺少必要的法律作为支撑。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出台,让网络信息安全有法可依,相信在相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关心重视下,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会逐步健全,为我国信息系统安全保驾护航。
(三)提高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创造良好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政府、媒体等社会组织应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科普信息安全防护规范,引导公众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使信息系统用户能够识别信息安全风险。广大信息系统用户也应自觉提高安全意识,规范管理操作方法,加强信息系统主动防御能力,不受网络虚假信息诱惑,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四)提升信息安全防御技术。相关信息安全科研、生产单位应加强防御技术的研发、升级,提升防病毒、木马能力,探索新的信息安全防御技术,主动发现各类信息系统漏洞并加以修正。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安全防御技术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励科研、企业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提升我国整体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国家和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
四、结论
信息安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石。维护信息安全,合法保障信息安全,不应仅仅是一两个组织、个人的事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相信在全社会参与下,我国信息安全前景一定愈发光明,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梦”。
作者:于子淳 单位:长春市政协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