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无疑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内容:
《水浒传》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由此可见,知识不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你都看过哪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
提问:你们读这些书的时候是怎样读的?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读这些书?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普遍参与的热情。
二、阅读方法介绍
1.师生讨论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选择书籍时,要不要有规划?阅读规划中,要不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取向?阅读实践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阅读状态才算合格的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组内容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小组交流要求(课件展示):
A.每个人都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B.小组秘书认真记录各个成员的发言。
C.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形成小组意见。
D.小组推荐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中发言。
班内交流要求(课件呈示)
A.每个小组必须派一名代表发言。
B.每个代表发言时间控制为3分钟。
C.发言要围绕所讨论的问题展开。
D.分享本小组所读过的课外书籍。
2.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两种:
(1)“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
(2)“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三、做一做:具体指导一段课外阅读
师:我们已经用了一些时间阅读《水浒传》这部古代长篇小说。通过阅读,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一些?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1: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生2: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生3: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生4: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师:这就是真正的读书――我们身临其境,走进了书本所描绘的情景中。
四、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1.学会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常见的笔记方法有四种。
(1)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2.学习做卡片。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持形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几十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评价放在一起。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阅读兴趣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指定篇目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学段安排经典童话、名著、随文篇目,等等。
低年级适合安排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还有一些低幼拼音读物和拼音美绘本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高年级适合推荐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还有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
另外还可推荐订阅《好孩子》、《世界儿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科学画报》等刊物,让每个孩子都有数着指头等待刊物的急迫心情,让定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多彩笔记,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
课外阅读可以不论内容、不论形式,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要学会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高年级要学习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勾画语句后要反复诵读,练习仿写。三年级起可逐渐教学生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录好词佳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2,写出所阅文章的提纲、大意,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3,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综合以上要求去写。掌握方法后,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笔记,每次所写内容不要求多,但必须有意义、书写工整。
光做文字性的笔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小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鲜明色彩的特点,让他们在笔记上画点自己喜欢的插图、花边,使笔记像手抄小报一样精彩,吸引人的眼球。视觉的美感也会使他们爱上读书、做笔记。当然,老师一定要讲清笔记内容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千万不可做成画报。
观察中发现,学生爱读不爱写。为了让“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常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每次展览后,那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总会在班里传阅,有人欣赏笔记的形式,有人摘抄其中的精华……相互比较后,班里掀起一股新的读书。
一、中职生阅读时间分析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分配中,玩手机的比重最大,占到了43%;课外阅读和复习,分别占25%和21%。一天中,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占11%;课外阅读时间在0.5~1小时的同学占67%。这表明,学生的课余时间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多用来玩游戏、看视频和社交聊天,能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笔者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在书本的遮掩之下偷偷玩手机,甚至走到他们身边,他们仍然津津有味地看着,全然没有注意到教室内的变化。这在当下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尽管教学管理部门出台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措施,但实际效果却收效甚微。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虚拟的网络中,导致阅读时间不断缩短。
二、中职生课外阅读动机分析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学生阅读的最大动机是娱乐消遣,占51%;兴趣和为了完成任务,分别占23%和21%;为了主动获取知识而进行阅读的同学仅占5%。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收获调查,我们发现,为调整情绪而进行的阅读所占比重最大,占64%;阅读之后,认为扩大了知识面的占16%,获得启迪的占18%,提高了写作水平的仅占2%。通过对两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学生阅读的动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娱乐消遣类阅读比重较大,尽管阅读本身就具备消遣性,但大量低层次的阅读,实际上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与我们开展课外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学生课外阅读动机是多样的、复杂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停留在娱乐消遣中,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人生的重大意义。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课外阅读往往是为了打发时间。中学有升学压力,为了照顾其他参加中考的学生,在教育管理上,教师往往对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少必要的关注,任其随波逐流。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发性、盲目性的阅读居多,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真正的课外阅读是对课内知识的有益补充,是形成独立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这些在中职生身上还没有明显体现。
三、中职生课外阅读文本选择分析
通过对课外阅读的文本选择分析,我们发现,武侠、玄幻、言情类小说占34%;网络流行作品占31%。这两项加起来占阅读文本选择的60%以上,而经典名著仅占7%。以上数据表明,学生阅读的文本选择存在多元化倾向,文本选择多种多样,但占主流的还是与学生年龄段相应的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尤其是中职学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对网络尤其偏爱。娱乐消遣类书籍的大量出现,正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具体体现。经典名著之所以鲜有人问津,一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追求叛逆、反抗经典的个性写照。
四、中职生课外阅读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