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配音的技巧

配音的技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配音的技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配音的技巧

篇1

中图分类号:S5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50

1 引种春栽

荞麦的栽培面积变动较大,经常发生缺种问题,须向外地引种,因此,向何地引进何品种是关系到引种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须解决的首要问题。2013年年初,从甘肃会宁农科所引进了荞麦新品种――“甘荞2号”,放在三都乡上田村宋景高农户的责任田里试种。4月6日播种,4月14日出苗,6月14日收获,全生育期69d。面积为233m2,播种量为5.7kg/667m2,条播,行距为30.45cm。施复合肥20kg/667m2作基肥,4月29日施尿素5kg/667m2作追肥,5月17日每667m2用杀虫双治虫一次。成熟时考查结果为,株高52.8cm,株数为7.53万株/667m2,每株粒数为32.65粒,千粒重32.7g,理论产量80.4 kg/667m2。经实收产为75.7 kg/667m2,春季栽培试验取得成功。

2 特征特性

荞麦是蓼科1a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直根系,根系不甚发达,分布不广。茎直立,中空,柔软,分枝,绿色到淡红色。为总状花序,花白色或粉红色。荞麦子实呈三棱卵圆形,属瘦果,褐色或黑色,果皮坚硬而厚,含种子1粒。荞麦喜凉爽而稍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开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因此,开花时遇干燥天气,往往影响灌浆而不实。荞麦虽是短日照作物,但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发育结实。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瘠薄地,新垦荒地都可种植,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应。葬麦出苗后10d左右即可形成花蕾,以后边开花结实边生长,一直延续到成熟期。在开花结实期,对水分和养分需要特别多。

3 栽培技术

3.1 轮作

荞麦忌连作宜轮作。在轮作中荞麦最好安排在豆类、根茎类和中耕作物之后。大多在春季作物之后嵌种一季荞麦,实现一年三熟。

3.2 整地

荞麦果皮厚硬,发芽缓慢,根系弱,子叶大,出土不易,要求整地精细,表土疏松匀平,以利出苗。荞麦喜湿润,但忌过湿或积水,在多雨季节和地势低湿易于积水的地方,特别是初田种荞,要注意作畦开沟排水。畦宽随土质和排水条件而异,一般为1.6~2m。

3.3 施肥

荞麦根系虽弱,但对磷、钾的吸收能力很强。磷肥能促进荞麦子粒形成,增加饱满度,提高产量。荞麦忌用氯化钾,因氯离子常引起叶斑病发生,以施用草木灰为宜。氮肥不能多施和晚施,否则会延迟成熟和引起倒伏。荞麦生育期短,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当多施磷钾肥的施肥原则。基肥最好施在前作,如果在播种前施用,必须施用腐熟肥料,每667m2可施栏肥1000kg,草木灰70~100 kg。如果肥料不足,可在播种时用拌有氮、磷、钾的灰泥和栏肥作盖种肥,使荞麦出苗迅速、整齐而健壮。荞麦开花期需要养分最多,在始花期适当追肥,有防早衰保丰收的作用。据试验,如花期用磷酸二氢钾、硼砂以及钼酸铵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根外追肥能显著增产。

3.4 播种

种子处理。荞麦的种子寿命很短,播种要用新种子,隔年陈种子的出芽率要减少20%~50%。荞麦种子大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应选大而饱满种子播种。为提高发芽率,播前晒种1d或浸种15min,均有良好的效果。据试验,播前用0.1%~0.5%硼砂溶液或0.05%钼酸铵溶液浸种,均有一定增产作用。

播种期。荞麦的适宜播种期,决定于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和品种类型,一般以“春荞霜后播,秋荞霜前收”为原则,当地温达到10~15℃时,为春荞的适宜播种期。松阳县春荞在4月上旬播种,秋荞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表1。

播种量和播种方法。荞麦播种量约4~5kg/667m2。松阳县普遍采用条播。荞麦是异花授粉作物,用2~3个优良品种混播,可以延长开花授粉时期,提高杂交率和子实饱满度,有利增产。

4 防治病虫草害

篇2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在歌唱活动中,要让幼儿初步体验歌唱的快乐,学习基本歌唱技能,初步理解和表现简单儿童歌曲形象、内容和情感。演唱形式除全班齐唱外还可使用接唱、轮唱等方式。歌曲内容不能太难,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歌唱的乐趣,从而激发演唱歌曲的兴趣。为达到审美的目的,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准确的咬字、吐字,恰当的运用气息,让幼儿清晰、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内容并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

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蹈两种类型。韵律活动的开展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美,从而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当幼儿随着音乐模仿或创造性地做出各种有节奏而富有形象的动作时,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在韵律活动中的各项身体律动要求能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之间,身体与音乐之间,身体与其它人之间,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在音乐伴随下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在韵律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随着音乐动起来;二是激发幼儿进行大胆思考,通过身体动作有节奏地将其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三是运用幼儿自己在运动中吸取的素材,指导他们创编一些优美的动作。

音乐游戏主要指在音乐的伴随、指挥下做游戏,既要保持游戏的情趣性,又要发挥游戏的音乐特点。通过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游戏的内容包括: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游戏;带情节和角色表演的表演性游戏,通过听声音与音乐并作出快速反应的听辨游戏等。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其次,音乐游戏活动要注意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再次,每个游戏的动作,都要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4-0254-02

作为电视新闻播报的主体的播音员,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重要载体,播音员的播音技巧决定着新闻消息传播程度的好坏,也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播音员的播音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员提高自身的播报水平,提升新闻播音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内容

(一)言语规范

普通话是一个新闻播音员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普通话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新闻播报的质量,所以作为新闻播报的播音员,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严禁出现方言、错别字、停顿等现象,不能出现观众在看的时候感到不流畅、听不懂的状况。新闻的播报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受众是生活中的人,所以要求播音员在播报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能够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新闻的内容,不应该出现一些色彩较为强烈的语言,影响新闻的本质内容,也不能使用一些较为繁杂的语言,让观众模糊不清。

(二)调整工作状态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播音状态能够让播音员更生动形象的播报新闻内容,也能够让观众得到一定的收视效果。所以,播音员在播送新闻之前,要仔细的通读稿件,在播送过程中避免失误。充分理解了稿件的内容,才能在播报过程中从容不迫。播音员应该在播报之前,对稿件进行整体的分析,把握整体的层次,理解内容的主旨、背景等问题,这样才能在播报的过程中掌握播音基调,确保正确的播音状态,正确的处理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的内容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在播报新闻时,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保证播报内容的真实性,让观众能感受到真情实感。想要具备良好的播音状态,播音员的外表和播音技巧是同样重要的。播音员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有兴趣去观看接下来的内容。如果播音员面容憔悴,精神涣散,观众也会失去兴趣。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闻。也不要去模仿他人的语气和方式,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状态做自己就好。

(三)合理掌控播报节奏和速度

电视新闻播音中播音员的节奏和语速,也会影响到新闻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好感度。通常情况下,播音员的语速应该控制在一分钟三百字左右,这样的节奏是最容易让观众接收,也是观众最舒服的节奏。但是在不同的新闻内容和风格中,语速和节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新闻内容较多的新闻,播音员在播报的时候,就应该调整语速,要比正常情况下稍微快一些,但还要保证让观众清晰的了解到整件事情,语速变快,但是质量却不能变。而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就应该调整节奏,用比较亲近、随和的语气,让观众觉得不那么严肃,比较有亲和力。在电视新闻播报中,播音员应该根据播报的新闻内容来调整播报的节奏,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要用节奏上的强调,来对观众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让观众产生兴趣,了解重点。

(四)注意播报的语气

电视新闻播送的稿件通常都是短小而精炼的,所以在播报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处理。有些稿件中会出现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这就需要播音员根据内容来进行处理,通过语气的强调作用来区别主次,传递新闻内容。重音在新闻播报中也是起着统领的作用的,正确的重音处理能够突出新闻内容的重点。重音效果并不是字面上的放大音量,而是要通过语气长短的变化等来体现的,是要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做的处理。作为电视新闻播音技巧中的关键性问题,准确的语气应用,能够让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

二、培养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方法

(一)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

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电视新闻要求尽可能更好的向大众传播新闻,这就要求播音员要能够清晰标准的向公众传播新闻。播音员就应该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够应对新闻稿件中的生僻字等问题。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也应该尽量使用精准的语言,不能让观众感到不明白、不清楚,产生歧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一门多变的学问,在中国的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地名中也有很多生僻字,在直播新闻中如果出现不会念的字,不仅会让观众感到不被尊重,还会让收视率下降。

(二)保持积极的状态

电视新闻节目不光是要给受众传递最新的新闻消息,还是要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增加知识、愉悦身心的节目,所以,播音员在播送的时候,要声音干脆明朗,让人们能够从声音中产生一定的愉快的心情。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台的播音员不同的是要出镜的,所以播音员的精神状态也是能够影响受众心情的重要因素。饱满的情绪能够让受众最直接的感受到所要传递的心情。作为一个新闻播音员,要时刻保持着一份热忱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精神状态是传递一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电视新闻播音员要用最积极的状态和态度来对待每一次播报。

(三)播音形式多样化

电视新闻的播音员,不仅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用最正确的方式来传播信息才是最主要的。想要把文字性的新闻稿件直观的传播出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能够生动形象表达内容的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的播报形式还是要靠节目的类型来决定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如果不管在什么内容中都是用同一种语气去表达、传递,效果一定是不好的。想要满足不同的场合和新闻内容所要传递的不同的感情,播音员就要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富有感染力,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自如的变化。

(四)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一种出镜的工作,在面对镜头时,播音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播报时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特别是直播节目,出现错误都是不能弥补的。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播音员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压力化成动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降低压力。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现场的掌控能力。有了自信心,就能够让自己稳定下来,不会变的浮躁,思路也会清晰,在播报的过程中才能不会发生错误。如果播音员被这种压力所束缚,在播报过程中就会一直想着不要出错,这种压力一直跟随着,就更容易在这过程中出现错误。自信心的培养主要是靠平日里的积累和知识的丰富程度。知识储备足够的话,就不会担心在播报过程中出现错误,自信心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而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播音员对在播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在播报过程中,有些突发事件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播音员要有足够冷静的头脑来应对这些事情。

(五)形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知识积累,能够直接体现出播音员的播音技巧。想要在播报新闻中不出现任何差错,就要有一个随时随地都学习的好习惯。作为播音员,不光是声音好听就可以的了,在知识方面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电视新闻播音员是要为受众传播新闻的,应该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随着新闻事件的千变万化,播音员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去应对不同的新闻内容,出现了自己不了解或者不清楚的内容,也要进行记忆,为下次再出现相同的情况做好准备。

(六)声音与形体的相配合

电视新闻播音员因为是要出镜的,与电台节目主持人相比较而言,具有形体上的优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声音之外,还可以用身体上的动作来配合着声音,能够更生动形象的表达新闻内容。对于文字性的新闻来说,形体上的动作能够赋予新闻不一样的意义。在进行语言播报的同时配以一定的肢体动作,能够加强语气的表达和传递。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体的表达是很重要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一举一动、身体形态,加上声音的传递,能够成为新闻内容表达的符号。目前来说,很多成功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都是知道怎样用更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通过形体上的表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到每一位受众身上,增强了新闻表达的感染力。

(七)养成记者的习惯

电视新闻播音员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只是新闻内容的传递者,只要正确准时的把最新的消息和内容传递给受众就够了。但实际上,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不仅如此,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除了播送新闻之外,还要学会当一名记者。记者是获取新闻第一手资源的人,作为电视新闻播音员,应该与记者一样,有一颗主动挖掘新闻内容的心。在得到新闻稿件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稿件用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把单纯的文字性的新闻稿件转化为用声音传达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主持人能够离开演播室,走到生活中去,参与整个新闻的采集与制作,会让播音员在面对镜头的时候更有信心,能够轻松的应对所有突发事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会牢记在心中,即使在播报过程中出现忘词、停顿的突发事件,也能够凭自己的记忆进行弥补。中国著名的记者柴静,在当记者之前也是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促使她走出演播室,成为一名记者的动力就是想要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更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柴静只有一位,并不是每一位电视新闻播音员都能够成为她。其他人能做到的就是对记者的文稿进行再次创作,让新闻稿件变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在播报新闻内容的时候才能从内心表达出极具感染力的话语。电视新闻播音员跟随记者去到第一现场进行采访,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整件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对现场的了解也是十分准确的,这对后续的报道和新闻的播报来说,都能够准确清晰的表达,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说也会变得十分自然。这样的新闻最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能够体会到亲切的感觉。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也是随之发展的,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多变的社会中,各种千奇百怪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新闻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观众对于所接收的信息的质量和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多样性的形式。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工作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运用一定的电视新闻播音技巧,提升自己在播送中的质量,更好的完成新闻的传播。但是这个改进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学习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同时,也要保有一定的学习态度,用积极的状态去学习,赶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培养在电视新闻播音方面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尧.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化风格[J].西部广播电视,2014,17:112.

[2]贾爱铭.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及其技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06-106.

[3]李静.浅析电视新闻播音风格个性化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