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一)以选修为主要形式
在我国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普遍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在选修课中,教师并不能像专业的音乐教育那样做到面面俱到,而是以讲述音乐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音乐欣赏的形式展开音乐教育,这种形式的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视听需要,但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与技能的提高却没有明显的实质性意义。以选修为主要形式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存在许多不足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属于非专业性的教育,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普通高校中,由于对以选修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育采取轻视的态度,导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而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实行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此外,这也不利于学生保持对音乐教学的热情,不科学的音乐教学导致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情况的恶化。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够改善当前的教育情况。
(三)不断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我国许多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旨在改善当前的教育情况,促进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改革措施方面,主要以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重点,此外,还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乐课授课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富有乐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技能方面的进步也取得了更大的进展。总体来讲,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果是比较乐观的。[1]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学校重视度低
由于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地位方面低于专业课教育,所以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对此投入足够的重视。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展开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的音乐知识,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放在重点位置,对于学生具体技能的培养,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更是由于学校对其重视度的不够而引发的结果。学校重视度低,导致了一系列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加重视的教学活动的产生。[2]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直是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由于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了音乐教学难以朝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不能够满足学生们提高自身实际音乐技能的需求。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阻碍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巨大障碍。所以,对于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学生积极性低下
在普通高校中,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会面临学生积极性低下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于整个高校的发展来讲,也不利于其教学情况的进一步改善。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积极性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积极性低下的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敲响了警钟。
三、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度
要促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首先就要改变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态度,高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在思想层面赋予其与专业课教育同等的重视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不断进行改革,改善音乐的教学现状。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且对于彰显我国大学生的魅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满足音乐教育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3]
(二)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深刻地影响着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其中,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可以将教育分为理论教育与技能提高两个方面。前者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为重点,后者以提高学生技能为重点。通过两方面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根据自身的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生实际技能的提高方面,要注重利用音乐设施,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否达到了教育的要求深刻地影响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普通高校中,就要重点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为了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素质,可以适当提高聘请的门槛,选择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进行音乐授课,提高授课的质量。此外,对于学校已有的音乐教师,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培训,或者是派遣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更好地进行音乐授课,促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倪璐.试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J].音乐时空,2014,21:153.
随着时展,流行音乐各类选秀节目以及大型活动在国内民众中引起的热潮,各级普通高校开始引进并重视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但因其起步较晚,部分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尚未认识到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性,所以对流行音乐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流行音乐的课程设置针对性、专业性不够。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降低学生专业化质量。在此,笔者将以某高校2013年对流行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课程列陈分析:
(一) 学科基础课程
(二) 专业主干课程
(三)专业选修课程(此项课程过多,在此只列表流行音乐可选课程;其中加“”者为已设置暂未开设的课程)
从以上课程不难看出,除去学科基础课程之外,在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中,整体课程设置对流行音乐的针对性课程较少,甚至有部分课程对流行音乐专业的本科生实用性不大,而专业选修课程中流行音乐系列的选修课程开课率较低,一些对流行音乐本科生有着非常实用的专业性课程没有进入到课程结构中,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众多普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普遍出现的弊端。因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不够,因此导致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专才性”不够,从而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为此,普通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流行音乐课程设置改进与思考
随着国内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对流行音乐表演的影响,使得各级院校对流行音乐专业逐步重视起来,还有部分普通高校将流行音乐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培养与建设,因此流行音乐教学研究者、一线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建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的流行音乐课程结构。笔者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在流行音乐课程设置中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个人观点,以供交流:
(一)增加流行理论课程,提高学生音乐修养
随着时展,当代社会对流行音乐的各类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音乐院校首先建立了流行音乐专业方向,普通高校也顺应发展开始逐步成立并重视该专业。但因普通高校在师资、教学重点、生源等方便都存在诸多局限,因此流行音乐专业也普遍作为一般学科甚至边缘学科进行学科设置,因此普通高校流行音乐专业主要以“演唱”为主,而相应的理论课程几乎是与传统唱法专业同步,例如前面例举的高校课程结构,在专业主干课程中,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的理论课程是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等相对与流行音乐距离较远的主干课程。普通高校在进行流行音乐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借鉴国内许多专业音乐学院,引入中国流行音乐赏析、西方流行音乐史、电影音乐文化等相关课程,从而强化流行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二)增强流行音乐课程针对性,培养专业化人才
顺应时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对于流行音乐专业教学重视起来,这是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进步;流行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非普及流行音乐知识,而是要培养流行音乐的高精尖人才和未来的表演家,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作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譬如普通高校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几乎都有钢琴演奏或伴奏课程,对于流行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将统一的钢琴演奏或伴奏课程针对性的开展为流行键盘弹唱方向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更可以开设吉他弹唱、乐队表演、录音制作、电子音乐编创等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色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全面的的掌握流行音乐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专才专培的目的,最终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流行音乐人才。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占全国中学生一定比例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至今还没有一部完备的课程指导意见。只是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中笼统地提了一些要求。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欣赏》大纲也只有寥寥几句对音乐学科进行描述。
那么,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所在地区中国百强县之首――江阴,由于近年来各类资本纷纷转向长三角地区,因而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这给本地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职业教育可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每年中招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占初中毕业生的一半。而全市十余所职业类学校只有两、三所学校开设《音乐欣赏》,配备专职音乐教师,其他则没有。中学生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随着流行音乐日趋商业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众多的艺术教育形式中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最简便、最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和柯达依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是全民普及性事业。但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阶段,目前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做的远远不够。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其一、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音乐欣赏》在职业学校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课,因而职业学校对音乐学科就无明确要求,导致大多数学校不开设音乐课或不配备音乐教师。选修课意味着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也是部分学生,普及的面不够广。其二、教研体系不够完善。作为中小学教师娘家的中小学艺术或音乐教研室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科,他们只对普通中小学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而职业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归口于职业教育科的职教教研室。这就造成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处于游离状态,没有人来把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上述现状,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第一,提升音乐课程的地位。把音乐课定位为基础课(必修),尽快制定出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标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教材不一定要全国统一,可以由省级部门牵头来编纂。理顺教研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小学音乐或艺术教研室的职责,加强对职业学校的业务指导。增加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的编制,没有音乐教师的学校尽快补充教师。第二,在职职业学校音乐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试想音乐教师自己都不热爱音乐教育,钻研业务,怎么能够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怎样用音乐艺术去感染学生。第三,利用校园广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利用好校园广播系统是解决职业学校音乐教师严重匮乏的好办法。校园广播可以说能够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乐曲,适当分析乐曲所表达内涵及音乐常识,还可以介绍一些乐曲背后的故事、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而且还可以拓宽视野。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普通职业学校这支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不应这样轻易的被音乐教育所冷落。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优秀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