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纺织服装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出口现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纺织服装出口现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纺织服装出口现状

篇1

[4]陈春根,徐文娟. 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现状分析与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4,(11):111-114.

[5]中国纺织网.中国纺织业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现良好发展势头[EB/OL]..[2017-03-15].

篇2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8-0035-05

一、前 言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2006年5月28日正式生效,作为四国之间在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称为“P4协议”。为避免被亚太经济边缘化、平衡与抑制中国的崛起、重振国内经济,美国于2008年9月加入TPP谈判,并于2009年11月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随后,澳大利亚和秘鲁加入TPP。2010年,马来西亚和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TPP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2012年10月8日,墨西哥正式成为TPP第10个成员国。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正式加入TPP。2013年7月日本成为TPP最新成员,从而使TPP谈判方扩大至12 国,涵盖约1/3的全球贸易,参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世界经济比重近4成,TPP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自美国高调加入并开始主导TPP谈判进程以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TPP的关注度迅速提升。饶芸燕(2013)认为TPP将成为美国重返亚洲、建立全球经贸霸权、平衡中国的新工具;胡麦秀(2012)指出TPP将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亚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与TPP成员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TPP组织的成立及其发展前景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汤碧、林桂军(2012)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现,美国主导的TPP冲击了中国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战略,改变了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将会减少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并且使中国在区域合作中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损害;彭支伟、张伯伟(2013)、赵金龙(2012)、万璐(2011)等学者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得出,TPP将会使中国福利受损、贸易条件恶化,这些研究从宏观经济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了TPP对相关国家整体福利、贸易情况的影响。中国至今没有收到加入TPP谈判的邀请,很有可能会成为TPP的“最大牺牲品”,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能会最先受到冲击,这使得中国必须要提高警惕,正确应对。TPP的生效将会对我国纺织服装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陆圣(2013)运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一般均衡模型就TPP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被排除在TPP外,中国的纺织服装部门有可能成为TPP的“输家”;曾坤生和王珏(2012)选取三个常用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TPP12国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情况,指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外依存度较大,不管加不加入TPP,都必须要壮大自身。纺织服装部门是TPP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现状入手,收集整理大量的数据,重点对中国和TPP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中国纺织服装部门提出应对TPP的对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在我国出口总量和全球纺织服装出口中一直占据较高比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持续增长,为我国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做出了巨大贡献。TPP成员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长期位于中国十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列[9];近20年来,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占中国对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5%①以上,TPP成员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变化将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1992至2013年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总额变化如图1所示。下文采用的纺织服装贸易统计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贸易(UNcomtrade)数据库,纺织服装产业分类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版本(SITC Rev.3)进行界定。

由图1可以看出,除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额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年份出口额基本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出口额增长趋势比较缓慢,加入WTO之后,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额相比加入之前急剧增长。这可能得益于中国加入WTO便与除越南之外的TPP成员国同属于WTO,各种优惠贸易安排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对TPP成员国的出口,这也许可以从反面预测如果中国被排除在TPP之外,可能会削减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

一旦TPP谈判达成协议,其成员国之间将免除所有的产品关税,实现百分之百的货物贸易自由化,越南、秘鲁及马来西亚等国由于贸易转移效应势必会部分取代原属于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影响中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中国和TPP成员国相比纺织服装贸易的竞争力如何,将是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分析的内容。

三、中国与TPP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对比分析

为综合研究中国与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情况,本文从众多测算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中选取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分析。

(一)出口市场占有率

出口市场占有率(MS)指一国某产业的出口总额占世界这种产业的出口总额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该国某产业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值越大,表明该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其公式为:

MSi=Xi/Xw (1)

MS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Xi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额;Xw为该产业的世界出口总额。根据可获得的数据,对2003~2012年中国和除文莱之外的TPP成员国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公式(1)计算了中国和TPP成员国的MS指数②,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近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占有率是逐年上升的,2012年的比重达到37.74%,远远高于TPP各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占有率。智利、马来西亚、秘鲁的纺织服装市场占有率略有升高;越南近年来增长迅速,市场占有率已由2003年的0.96%上升到2012年的2.71%,在TPP成员国中纺织服装贸易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美国;除上述四国之外,TPP的其他成员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占有率都处于下降过程。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TC)指数又称净出口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同时考虑了对外贸易中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TC指数的值越接近1,表明该国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弱;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TCi=(Xi-Mi)/(Xi+Mi) (2)

TC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额,M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口额。计算2003~2012年我国和TPP成员国的TC指数,从中可以发现:

中国纺织服装的TC指数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66上升到2012年的0.82,存在较强的贸易竞争力。由于美国是纺织服装进口大国,导致美国的TC指数与出口市场占有率不一致,其MS指数在TPP成员国中位居榜首,而TC指数却垫底TPP;墨西哥的TC指数虽然在样本初期大于0,但在2006年之后TC值开始小于0且继续下降;马来西亚、秘鲁和越南的TC指数大于0,并且越南的指数还在不断增加,说明其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其他TPP成员国TC指数都小于0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是指一国某类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的比率。该指数剔除了国家出口总量和世界出口总量波动的影响,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出口与世界该类产品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RCA指数的具体公式如下:

RCAi=(Xi/Xie)/(Xw/Xwe) (3)

其中,RCAi表示i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代表i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额,Xie为i国总出口额,Xw表示纺织服装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e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若RCA≥2.5,表示该类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若2.5>RCA≥1.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1.25>RCA≥0.8则具有一般的竞争力;若RCA

在样本区间内,中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始终大于2.5且变动很小,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的RCA指数在样本区间内均大于我国的RCA指数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竞争力不容小觑;秘鲁纺织服装的RCA指数呈下降趋势,由较强竞争力下降为一般竞争力;墨西哥的RCA也表现为下降趋势,纺织服装由一般竞争力产业转变为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他TPP各成员国的RCA指数均小于0.8,竞争力很弱且大多数成员国的竞争力还在继续下降。

由上文定量分析可知我国纺织服装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存在竞争力下降的隐患: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且始终保持大额顺差,与TPP成员国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但是,我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不仅出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而且小于越南纺织服装的RCA指数,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若TPP谈判成功,成员国之间相互免除关税以及对非成员国设置的非关税壁垒等因素势必会降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在TPP成员国中的竞争力。

四、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潜在影响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仍然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出口的大多数纺织服装商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同质化严重。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大多依靠低价格获胜;且大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由于TPP成员国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TPP对纺织服装部门条款的实施可能会大大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纺织服装竞争力。

(一)TPP实施后引起的价格竞争力变化将减少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

TPP成员中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都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进口国,越南、墨西哥、日本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亚太的主要竞争对手,越南甚至是仅次于中国的美国第二大纺织服装进口来源国。TPP达成后,其成员国将会对来自区域内的纺织服装产品全部减免进口关税,而对非成员国的产品仍保持原进口关税。由于中国和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互替代性,且税率直接影响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口价格,若TPP成功实施,依靠价格竞争力取胜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必然会受到TPP关税减免协议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减少从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转而增加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进口。陆圣(2013)的研究结果证明:TPP实施后,在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中国对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的服装出口将大幅减少,如果被排除在TPP外,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很可能成为TPP的“输家”。

(二)“从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将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中间品竞争力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发展,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弥补关税作用的不足,各种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其作用亦日益凸显。原产地规则作为非关税措施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进口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和其他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发达国家的青睐。TPP协议规定只有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才是贸易自由化的对象。TPP中较为严苛的“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条款的制定和运用将会对中国和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产生影响。“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要求受惠产品从纺纱开始至产品完成的各道工序必须全部在成员国国内生产,才能享受自由贸易区所规定的优惠措施。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很大一部分是向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间产品,但是“从纱认定”原产地规则却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这种贸易模式,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TPP成员国时受到歧视待遇,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竞争力。

(三)TPP的其他议题也将间接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

TPP谈判议题相当广泛,包括农业、政府采购、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境标准、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竞争政策、贸易救济措施、市场准入、跨境服务等多个领域。美国引入的“高标准、严要求”谈判规则超越了WTO,其中有些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和环境标准、跨境电子商务等,对我国当前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冲击,会间接削弱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同时TPP在新兴贸易领域也设立了规则保护,而这些领域很多也涉及纺织服装产业。TPP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居多,大部分成员国对纺织服装进口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还无法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管理体系和社会责任等国际标准。这些都会成为未来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障碍,严重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TPP成员国中,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长期位于中国10大纺织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之列;近20年来,中国对TPP成员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占中国对世界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35%以上,TPP成员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变化将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2)通过综合分析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三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大国地位非常稳固,出口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且始终保持大额顺差,与TPP成员国相比竞争优势明显。但是,我国纺织服装的RCA指数不仅出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而且小于越南纺织服装的RCA指数,表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相对优势在下降。

(3)若TPP成功实施,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必然会受到TPP协议所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减少从中国的纺织服装进口,转而增加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从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将使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TPP成员国时受到歧视待遇,阻碍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产品目前还无法达到国际管理体系的要求,制约我国未来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障碍,严重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结合TP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下列措施,以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具有可持续的出口竞争力。

1. 按兵不动,密切关注TPP谈判进展

中国应加强对TPP谈判进展的研究,密切关注其发展进程,形成对TPP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这是针对TPP可能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采取有效对策的基础。虽然TPP已历经19轮谈判,但目前仍存在较大分歧。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关税税率等方面的差异较大,“高标准、严要求”的TPP谈判议题最终能否达成,取决于成员国间、成员国内各行业间利益矛盾的平衡和协调,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中国此时没必要急于加入TPP谈判,但应及时深度地跟踪TPP的变化和进展,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和深化有关纺织服装贸易议题的研究,以积极应对可能达成的各种协定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2. 加强对外区域合作,推动现有FTA的发展

TPP的大部分成员国都与中国签有FTA,随着TPP作为新贸易协定的出现和发展,原有的FTA不可避免地将遭受削弱。目前,中国在暂不参与TPP的情势下,为最大限度地弥补TPP潜在的贸易转移效应将会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造成的损失,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快推进中日韩FTA谈判,如果中日韩FTA能够达成,必将大幅抵消TPP实施带给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消极影响;其次,大力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FTA谈判,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经济高度互补,合作领域非常广阔,中澳FTA谈判若顺利完成,不仅能大大提高两国的经济发展、巩固双边关系,也可促进中澳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最后,积极探索金砖五国达成FTA的可能性,金砖五国覆盖亚、欧、非、拉美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金砖五国作为全球五大新兴经济体,潜力巨大,若能达成FTA,必将会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出口契机。

3. 提高纺织服装出口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TPP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很多涉及纺织服装产业,对我国目前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须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绿色出口,或许政府可以对纺织服装征收更严格的环境税,再将这部分收入帮助企业发展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在纺织服装产品知识产权和安全性检测等方面加强力度,打击侵权和劣质产品,减少产品召回和避免知识产品等贸易壁垒。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发达国家对纺织服装贸易设置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为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经过竞争生存下来的企业必将在今后的纺织服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出口竞争力。

[注 释]

① 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计算所得。

② 如需计算结果,可以联系作者。

[参考文献]

[1] 胡麦秀.美国主导TPP的战略动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2(9):81-86.

[2] 陆圣.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潜在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世界经济研究,2013(11):27-33.

[3]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4):83-95.

[4] 饶芸燕.模板、跳板、挡板: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J].世界经济研究,2013(8):9-15.

[5] 汤碧,林桂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战略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2(6):16-20.

[6] 万璐.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1(4):60-73.

[7] 曾坤生,王珏.中国对TPP参与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0):54-57.

[8] 赵金龙.美国TPP战略的动机及其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2(6):18-26.

[9] 朱彤,孙永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2):25-31.

[10] Areerat T,Kameyama H,Ito S,et al. Trans Pacific St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With Japan,South Korea and China Integrate: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12,4(1): 40.

篇3

出口定价是反映一个产品获利能力的最直接指标之一,一个产品的出口定价越高,该产品的出口获利能力越大。我们计算了2005-2006年部分月份我国和欧盟主要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单价(见表1),在所考察的23类纺织服装品中,我国只有羊毛、动物毛纱线的出口单价高于欧盟,其他22类产品都低于欧盟。以2006年为例,欧盟价格是我国1-2倍的产品有:棉纱线、丝线、地毯、无纺织物;欧盟价格是我国2-5倍的产品有化学纤维纱线、棉布、丝机织物、羊毛、动物毛机织、物、化学纤维机织物、化纤制针织服装;欧盟价格是我国5-10倍的产品有针织服装、丝制针织服装、毛制针织服装、棉制梭织服装、毛制梭织服装、毛皮服装;欧盟价格是我国10倍以上的产品有棉制针织服装、梭织服装、丝制梭织服装、化纤制梭织服装、毛皮革服装、皮革服装;其中化纤制梭织服装的单价是我国的13.8倍。可见与欧盟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单价具有较大的劣势(见表1)。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量很大,但相比欧盟而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定价非常低。由于出口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获利能力,而我国产品出口定价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纺织服装品的出口获利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导致该现状的内在原因,以提高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获利能力。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定价过低原因分析

与欧盟相比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定价很低,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却很多,本文在总结众多原因后认为主要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其他相关原因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一)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在国外经济学文献中又称“自杀式竞争”(cutthroat competition)。与欧盟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条件相对较低,纺织服装的数量相当大,如纺织企业就有2.4万多家,服装企业有1.6万多家,并且多数企业规模不大。尽管现存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很多,但还有很多企业继续在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投资。欧盟的情况恰好相反,纺织服装产业在欧盟属于“末端产业”,且由于在该产业失去了比较优势,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逐渐退出该市场,相对中国而言其国内竞争激烈程度不高。

随着竞争的激烈以及恶性竞争的出现,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以致在中国从事传统纺织服装出口的制造商或贸易商销售利润普遍低于2%,从事加工贸易和外贸的企业甚至低于千分之几;而欧盟的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一般都超过8%,如果低于8%,企业要么破产出售,要么转产或调整经营方向。恶性竞争还致使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的现象,如我国有纺织服装企业2005年的亏损面高达37.3%,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的数目达到了六千多家,说明产业内很多企业得到远低于社会正常水平的利润,因此出口价格普遍较低。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多采用贴牌、加工等形式。在2004年和2005年纺织服装出口中,采用加工形式出口的超过1/4;在一般贸易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采用贴牌的形式出口的,贴牌和出口加工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差异性并不大,基本处于组装加工。而欧盟企业由于拥有大量的品牌,占领了研发(如巴黎、意大利的设计)与品牌销售两大领域。现代产业研究表明,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业分工基本上是以价值链为基础,分工利润呈现出一个“V”字型,即所谓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组装加工阶段属于利润最低的部分。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恰好处于世界纺织服装分工的中游位置,研发和设计基本来自国外,很多销售交给了国外的经销商,而欧盟企业处于该产业链的上游或下游位置(即设计与品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业的获利能力根本不可能赶超欧盟的企业。欧盟企业还可以通过其拥有的设计与品牌进行价格操控,而我国由于处于国际分工中的组装加工位置,外国经销商还不断打压我国纺织服装的价格,挤压我国企业的利润,从而使得我国出口价格过低。

(三)企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及其战略长期缺失,价格成为竞争的唯一选择

对比中、欧企业,欧盟拥有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却长期缺失。并且在当今纺织服装的消费者不断追求消费乐趣的大环境下,欧洲纺织服装企业非常重视品牌战略。如EmanuelUngaro公司曾经投入50万美元重新设计品牌的各个方面,包括形象、LOGO、代表色彩等;YvesSaintLaurent公司为了应对竞争,使品牌在遍布各个角落的激烈竞争中展示强烈和广阔的形象,所有专卖店均以YvesSaintLaurent这一统一形象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定价能力。

品牌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缺少知名品牌使得中国产品差异性低,相互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性,价格成为企业竞争的唯一选择。一方面,对于品牌差异不大的产品,消费者往往具有较强的价格偏好,加上其具有的被替代可能性大等特点,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定价能力。另一方面,纺织服装品牌的缺失,滋生并强化了企业间向下的价格竞争,不仅使企业间合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使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唯一选择,从而使得提高价格的能力消失殆尽。

(四)员工工资与福利低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库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1993-1998年仅为54.785美元/月,1999-2005年的平均工资为110.3美元 /月,不到欧盟企业的1/10。以欧洲的纺织服装大国意大利为例,1999-2005年其制造业的劳工平均月工资为1547.7美元,是中国的14倍多。在劳动工资较低的同时,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其他福利上也远远低于欧盟企业。国内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上投入较少,工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如环境的通风、采光、照明、防毒、防火、防暑等条件缺乏),还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如加班加点赶订单)。较低的工资与福利为中国纺织服装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低价竞销提供了可能,但是真正的受益者却是国外的买方,而中国受益却甚少。

(五)出口企业污染由政府买单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特别是纺织业)工艺、设备相对欧盟而言较为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同时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产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主要纺织地区的水污染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本身,情况相当严重,特别是纺织业中的印染行业的高污染性,其排放的“三废 ”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欧盟的企业如有污染,需承担一定的清除污染的成本,如引进相关去污技术,或委托专门去污企业处理,但我国的很多企业并不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处理,因之造成的环境污染到最后往往由政府去清理(即污染由政府买单),这样为之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造成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价格过低。这种情况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相当不利的。

三、提升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价格的主要对策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提高纺织服装业价格与获利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单价现状与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出发,笔者认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条:

第一,发挥产业的自组织功能,从而形成“协作机制”。通过培育核心企业,并发挥其自组织功能,形成行业的“领头人”或企业联盟,使企业间建立以协作和分层竞争为主的新型竞争合作关系。并且由“领头人”企业引导和规范国内市场有序竞争,推进市场结构改进,改变无序多头出口与低价竞销带来的恶性竞争,为出口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出口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的恶性竞争,并提高中小企业获利能力,优化产业内部的分工网络结构,提高整个产业的出口加价能力。

第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一个产业的产品差异性越大,该产业出现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小,产品的价格制定能力越大。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源泉,其可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单位产品的获利能力,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价格。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业还应通过整合全球要素,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实现创新与获利能力构建的有效互动。一方面,创新带来的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另外一方面,企业获得一定的超额利润后,有助于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反过来又促进定价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