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篇1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篇2

为解决医疗人才建设滞后,2014年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药人才特点设立的,对提高整体中医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中医院校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并同时进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中医药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要求[1]。

1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意义

规范化培训的方式,能够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真正的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注重培养其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极为重要,对医学教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高等院校和附属医院在教改、医改双重背景下,要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形成合力,二者不能背道而行……既有利于培养胜任力强的中医临床医学人才,又有利于推动硕士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人才的战略转变[3]。

2传统硕士培养和规培硕士培养的比较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高强度临床轮转实习,专业学位性研究生实习的时间可以纳入规范化培养3年时间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轮训两部分。导师及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以临床技能为主,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时间为1个月,其余以业余时间自学为主。临床轮训为24个月,专科培养为9个月。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模式培养出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并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培养模式的优越性[4]。由于医学专业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深度的高要求,医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上,导致其动手实践能力极为有限,而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培训的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成为能够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住院医师[6]。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为储备中医临床人才后备力量作出贡献,切实的执行专业学位性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3规培的具体实施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规培医师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基础知识培训:(1)科内知识讲座;(2)中医基础及经典培训;(3)典型病例临床示教;(4)规培医师试讲;(5)出科考核,进行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平时工作成绩、病例考核等。考试需通过考核小组才可转科,否则继续留在该科室学习。

4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4.1医院及规培生认知不够重视

(1)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如部分临床科室其认识停留在“为科室开展医疗工作为主,之后才是培养研究生”。(2)研究生自我认可度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规培的职责所在,未专心投入规培,加之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临床能力较差等。

4.2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

近些年来,受现代医学影响,诊疗过程到临床用药中医特色日减。医院在繁忙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研究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教育仍显不足。如何在培训与考核过程中凸显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与难点[7]。

4.3科研能力培训不足

规培的学习主要围绕着临床医疗工作,对医师科研能力是一个挑战。工作之余,规培研究生应该自觉地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临床中遇见的问题,从临床提升到科研中,达到临床、科研双丰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考研目标。

5解决规培存在的实际问题

5.1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对硕士规培医师应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中医院规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评制度,不定期查岗制度等,严格进行日常考核、月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等,认真执行规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中,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调动学习主动性。

5.2加强规培人员对规培重要性的认识

规培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结合,提高研究生其中医辨证思维及临床诊治能力,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认知其重要性并积极投于规培中。5.3提升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规范化培训,充分体现中医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师承模式,注重培养中医临床思辨能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规范化培训基地,应注重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辨证思维及诊治疾病思路,通过内容丰富、不同层次的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知识竞赛等加强住院医师的中医基础知识,提升中医临床能力。

5.4加强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中医硕士规培过程中,跟师时间被分割,其专科培训时间减少,但总体上临床时间多,鼓励规培医师主动提出临床问题,培养通过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查询文献,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

5.5强化导师及带教模式

(1)强化责任导师在规培中的重要角色,加强师承培训,督促导师对其学生进行指导。(2)选择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并定期对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达到规培的带教资质要求。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8]。

5.6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如今医患矛盾大,对医疗服务提出高要求。医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功底,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顺利开展医疗活动、避免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培养中需要强化培养医患沟通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激发道德观约束言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院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改变了硕士教学脱离临床实践的状况,真正培养研究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最近才强制实行,为了提高学习和规培效果,应不断完善规培制度,贯彻其实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源,蔡虹,李亮,等.提高中医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3(2):50-52.

[2]张红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2):58-59.

[3]沈晓明.教改医改互动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教育衔[J].中国高等教育,2012(2):9-11.

[4]郭华,盛淑祯,孔江联.江西省住院医师规培生申请在职研究生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170-172.

[5]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R].2009.

[6]彭义香,傅燕,王真,等.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5):779-780.

篇3

2两个环节是重点

入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在校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强化。而新护士由一名护理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对护士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医院护理部设立了专门的护理示教室,把“厚基础、强能力”当做目标,把强化中医“三基”训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为基点,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护理培训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护理部对年轻护士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教学活动统一归档,月月考核,并将学习成绩通过内网在医院进行公示,并为每个护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由此而建立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医院为了将培训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到位,形成了由大内科、大外科和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由各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的病历书写组、护理操作组、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及时纠正,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乃至全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中医理论基础的学习

中医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基本理论知识。为普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由医院科教科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学习制度,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为年轻的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进行讲述。制度中规定具体学习时间定在每周一、四下午下班后,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小时,要求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必须参加,实行打卡制度,并公示参加学习人员名单,将学习课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之一。该制度的制定、实施,基本形成了医院有具体政策,科室负责监督落实的良好局面,很大程度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通过学习,很多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医护理操作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2.2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