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37

新课改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我们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停下脚步,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课改之路,一是看它是否偏离了方向,背离了初衷。二是总结它的经验,以便加以巩固,最终应对自如。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点。

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呈现出它的特点。首先,与传统教学相比,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新课程加大了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大对信息、人际交往等的认识;最后,强调学生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结合。其中纵向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横向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让学生自主、客观地喜欢上语文,要求学生做到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此外,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凸显出现代社会对能力的新要求,比如口语交际、创造性思维等。最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做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最快适应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要求树立大语文教学环境的理念

首先,大语文教学环境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学习母语的特点。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的学习并不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而且母语的学习也不是只发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其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在广阔的、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完成。事实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就发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具体比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可见,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重视和充分利用语文课以外的语文教与学的广阔空间,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大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封闭局面,创建一个开放、多维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实现四个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校的其他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三、新课程对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练等方式,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时间和节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烦躁,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然后找出不会的题目,积极的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

2.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学习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死板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实现“互补”,通过开展答辩、座谈会、小组活动、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3.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进入高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印象更加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更趋生活化,有着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

1.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乐学的环境。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2.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但是小学生的活动区域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3.创新教学方法。语文课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如通过看、做、唱等方式,让小朋友把有利于语文学习的非传统的活动方式统统拿来。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总结。只有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游刃有余,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花朵盛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篇2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1.语文学科综合化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也因此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忽视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拓宽思维的广度,实现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而语文学科综合化则是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进一步加强沟通与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能够做到整体抓,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广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重视基础,理解为主

如今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整体理解,而对语言的训练、美文鉴赏和词语的理解都容易忽视。这种模糊理解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精妙。比如,有些老师过分借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三年级《草原》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上,备了大量的歌曲,大量的图片,还准备了一些舞蹈,但在教学中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剖析。课后问及学生学习后有何感触,学生都在重复一句话,草原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无论推行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

(2)不受制于教材,广开学路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一本教科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兼收并蓄,引进足量相关主题的名文美文,或者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语文教学更富有时代气息,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在开展《雷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查阅报纸杂志,到网上去搜集信息,进一步了解夏天雷雨天气甚至彩虹的形成过程等。

(3)自助求知,课堂开放

将小学语文教育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合作,合理组建语文学习小组,杜绝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不良教学行为。

2.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注重评估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大范围整体发展。而合作学习中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学习。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有利于教师角色由主导者向组织者、参与者的转变。

(1)要注意控制时间,不缺不滥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求,不能过短而使合作流于形式,也不能过长使讨论偏离主题。

(2)教师要做到有效参与,切实合作

在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去提供和发现,不能干扰甚至干预。同时,也不能无所作为,应该仔细观察各小组的行为,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及时解答。比如,在教学《第一场雪》一文时,需要筛选文章中出现的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设置小组成员职务,如“摘抄员“”核实员“”汇总员”等,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语文课程生活化

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是教学脱离生活。它割裂了语文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较封闭、狭隘。而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1)引入生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

比如,在复述课文方面,可以引进生活情境,由学生选择角色,以独白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语境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在此过程中复述课文的学生因为有了忠实的听众而感觉有成就感,其他学生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下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畅所欲言,无论是提问、反驳、猜测等都将无拘无束,整个课堂的气氛在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过程中进行。

(2)走出教室,发现自然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准备,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参观以及查阅资料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个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也逐渐被提出和运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造成语文教学成为“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使得教学氛围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而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严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忽视了传授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因此,在阅读教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地位,极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或者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再加上课堂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不足,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阅读视野狭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1.3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严格管理的方式,维护课堂秩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2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是学生的主动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

2.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会逐渐深入和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4]。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