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产品期货走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003-07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future index at home and abroad, we design and constructed PBC Research Bureau Future Price Index(PRB Index). By exerting econometrical technique to test the forecasting function of PRB Index, we found either compositive index or single index both can lead CPI,CGPI and CI 3-6 months. Therefore, the PRB Index which based on our country's future market has forecasting function, and can be used as leading index for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especially central bank.
Key Words: Macroeconomy; Leading Index; Forecasting Function
商品期货指数产生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在商品市场中还是在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指导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宏观经济的层面分析,特别是从中央银行的视角看,期货指数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预警器的功能,对制定调整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的决策参考价值。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及政策分析系统是国际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通常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外有些中央银行已把期货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标,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观测通货膨胀过程中深感先行指标的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合适的先行指标来帮助提高货币政策调整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借鉴国外先行指标体系,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视角出发,编制并研究我国期货指数的先行性,发挥其预警功能将对完善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体系、改善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中国期货指数的设计与编制
(一)编制原则与方案
从宏观预警功能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期货指数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和编制了中国中央银行期货价格指数(PBC Research Bureau Future Price Index),简称PRB。为确保PRB指数的科学性,在有关指数编制原理的指导下,PRB设计和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广泛性。广泛性是指期货指数所包含的品种、信息要广泛,使之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国内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
2.系统性。系统性要求期货指数按照科学、客观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指数体系,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总指数。
3.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在选取指数成分和设置权重时,要充分考虑期货品种对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4.区别性。
(1)单一品种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性。单一品种指数是先计算平均价格而后指数化,综合指数是先指数化而后计算平均指数。
(2)单一品种指数和综合指数权重的区别性。单一品种指数的权重是持仓量和交易量,综合指数的权重是生产额和销售额。
5.一致性。
(1)基期一致。各种分类指数体系的基期要保持一致,在新品种上市和旧品种退市时,都要以基期一致的原则调整相应的权重和基数。
(2)编制方法一致。不论是总指数还是类指数,在编制的方法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指数体系内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二)PRB指数计算方法
1.基期与基点。PRB指数以1998年1月4日按持仓量计算的加权收盘价为基期,基点为100点,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2.计算期货综合价格。由于期货交易是按不同的合约进行的,每个合约都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因此,交易合约价格具有不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在编制期货价格指数时首先要将不同商品的合约价格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连续的时间序列。国际上对不同合约的价格处理大体分为三类:主力合约连续价格、近交割月价格、综合价格。出于宏观预警的需要,我们以综合价格作为期货品种的连续价格。由于持仓量与交易量相比更为稳定,减少了商品交易的投机性价格波动,我们在实际的计算中以仓指作为期货品种价格的主要依据。
3.单一商品期货价格的指数化。对单一品种期货价格进行指数化,以基期作为100,对期货品种进行指数化处理。
4.指数权重设定与修正。在权重的确定上,主要分为等权重法和加权法。加权法已成为国际上期货指数编制的主流方法,本方案采用加权法编制期货价格指数。按期货品种的国内生产量或消费量(表观消费量)作为权重,分别计算出期货指数系列的各品种权重(作算术加权平均时总权重=100,作几何加权平均时转换为总权重=1)。
5.指数计算。在计算期货指数时,基本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本课题在设计PRB指数时,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
6.增减期货品种处理。在增减期货品种时,本课题引进了“假定基期”的概念,即不论新的期货品种何时上市,都利用指数原理倒推出该商品1998年1月4日的“假定基期”价格,并按“假定基期”价格对新品种指数化,从而实现基期的一致性。
7.指数转换。为便于期货指数数据与其他经济发展数据相比较,还需要对期货指数进行适当的变换,变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换为月度数据;二是转换为月度同比数据(转换公式略)。
(三)PRB指数体系的构建
基于宏观经济预警的需要,我们根据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市交易的品种和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品种,按照行业与类别的分类,构建了由总指数、分类指数和个体指数组成PRB指数体系。
1.总指数。总指数是以国内上市的所有期货品种作为指数成分计算而出,是反映中国国内期货市场价格的走势的指数。总指数的构成如表1所示。
2.分类指数。按照生产领域的不同,将国内期货品种划分为三部分:农产品、金属、能源与化工,鉴于金属能源部分期货品种较少,我们将其合并为工业品种,建立分类指数。
(1)农产品指数(AgriculturalSub-index,简称ASI)。农产品指数以国内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以反映农产品期货价格的综合趋势。按照农产品的种类,可进一步细分为粮食指数①(谷物指数,Grains Sub-index)和油脂指数①(食用油),分别反映粮食和食用油的期货价格走势。
(2)工业指数(Industrials Sub-index,简称ISI)。
在工业指数构成中,主要包括金属、能源、化工、纤维等类型共8个品种。按现有工业品期货品种的交易情况,可以再细分为金属指数(Metals Sub-index)和能源化工指数(Energy Sub-index)。
(3)核心指数(Kernel Future Index,简称KFI)。
核心指数是以国内期货市场中上市时间较长、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期货品种为主,并适当选取部分对中国经济影响较深远的国外期货品种作为指数构成成分计算而得。目前,FKI包括沪铜、沪铝、天胶、连玉米、郑棉、大豆、小麦七类期货品种,并选取纽约原油期货作为附设品种。
至此,由总指数、分类指数构建而成的PRB指数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二、PRB指数系列宏观经济预警功能检验
(一)期货指数及相关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1.PRB指数序列。包括总指数、工业指数、农产品指数等,是以1998年1月为100定基的指数序列。数据期间为1998-2007年,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截取。
表2为PRB指数序列的ADF检验值。通过ADF检验,可以得出期货指数的原始序列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1%的水平临界值,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验证各期货指数时间序列均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各时间序列ADF检验统计量与临界值比较看,均小于1%的水平临界值,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存在单位根过程的假设,即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临界值:1%:-4.0377,5%:-3.4484,10%:-3.1493
2.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序列。表3为各指标的ADF检验值,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的原始序列ADF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经过一阶差分后,ADF检验值已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数据已经平稳。
(二)PRB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1.总指数与CPI关系检验(数据区间均为1999年1月-2007年12月)。
图2是期货总指数与CPI关系走势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在总的趋势上基本一致,期货价格总指数明显领先于CPI。
(1)时差相关检验。
表4为两者的时差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PRB->CPI(-i)的滞后时差相关系数非常低,滞后2期以上相关系数已低于0.35,即PRB对滞后期的CPI不具有相关关系。而PRB->CPI(+i)的领先时差相关系统表现出逐期递增的态势,至i=7期时,相关系数达到0.62,可见,PRB对CPI具有明显的领先作用,其领先期在6期左右,即PRB领先CPI半年。
从图2中可以发现,这一领先作用在1999-2005年更为显著,以1999-2005年为样本数据计算的时差相关系数中(见表6),PRB->CPI(+6)的时差相关系数达到0.73的强相关关系,可见,PRB对CPI的领先作用在6个月。而此后的两年中PRB对CPI的领先作用出现时滞拉长、波动减少的态势。
(2)协整检验。
以PRB作为自变量,CPI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PRB同比增长率记作PRBr,以全部样本作回归分析时,得出如下方程:
CPI=0.8026+0.1060×PRBr(-6)
(4.855) (8.883)
R2=0.480AdjR2=0.474
对残差Resid序列进行ADF检验,ADF统计量为-1.7102,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8903,即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说明CPI与PRB之间是不存在协整关系的。
如果仅以1999-2005年数据作为样本的话,得出的方程如下:
CPI=0.5795+0.0489×PRBr(-5)+0.0610×PRBr(-7)
(5.082) (3.014) (3.781)
R2=0.694AdjR2=0.686
对残差Resid序列的ADF检验,ADF统计量为-3.3457,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9001,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CPI与PRB在1999-2005年的区间内存在协整关系,但在分段数据中,剔除近年异常数据,PRB与CPI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3)因果关系检验。
表5以1999-2005年为样本数据进行的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2-6期的情况下,“CPI不是PRB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原假设成立的概率都在10%以上,原假设不能被否定,即CPI的变化不是导致PRB变化的原因。而在滞后5-7期的“PRB不是CPI变化的因果关系”原假设概率均低于1%,即“PRB是CPI变化的因果关系”成立的概率大于99%,可以认为PRB的变化引导了CPI的变动,并领先于CPI 6个月。
通过以上检验,我们认为,PRB指数对CPI的先行性十分明显,能够较为敏感地提前6个月时间反映出CPI的基本走势。
图3为利用协整检验中建立的回归方程,用期货总指数拟合的CPI走势与实际的CPI走势对比图,其中CPIF2007表示全部区域的数据的拟合效果,CPIF2005表示1999-2005年区间所拟合的情况。从图中不难看出,利用综合期货价格指数较为准确地提前6个月的时间描述出了CPI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1999-2005年的时期内,其对CPI的拟合效果非常理想。
2.农产品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总指数中包含了较多的工业原料,是PRB在对CPI先行过程中出现偏离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产品指数(ASI)中粮食类占比较高,对CPI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通过对农产品指数和CPI时差相关检验(结果如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使用全部样本数据时,ASI对提前1-6期的CPI均表现出了弱相关关系(0.4<相关系数<0.6),可以初步断定农产品指数对CPI走势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进一步,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其中在1999-2005年6月期间,ASI在领先6期的情况下时差相关系数达到了0.62,而在此后的两年中,两者同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6,亦即:在第一阶段,农产品指数能够领先于CPI半年左右,而在最近的两年中,两者呈现出同步变化的态势。
基于时差的检验,我们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从上述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尽管在2005年7月份以后,农产品指数与CPI的拟合系数达到了0.74,但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仅为-0.319,低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即,表现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较高的相关度,但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而1999.01-2005.06期间,回归方程的残差ADF检验值为-3.096,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农产品指数与CPI在前期存在较为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方程利用农产品指数拟合的CPIF与实际的CPI走势图(见图4),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走势基本一致,CPI拐点的出现也十分接近,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8。因此,农产品指数对CPI具有先行性。
3.核心指数与CPI关系检验。
核心指数(FKI)剔除了交易时间短,对国民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的商品,并引入对国内经济影响深远的国外期货品种。从图5中可以看出,FKIr对CPI的领先效果更加明显,领先期也更加稳定。
图6为核心指数FKIr与CPI的时差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出,FKIr在领先CPI10-11期时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68,说明核心指数对CPI的不仅领先期长,而且其相关度也非常高。
(三)PRB指数与CGPI的关系检验
CGPI(Corporate Goods Price Indices),即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一种批发价格指数,反映上游产品的价格走势,包括总指数、农产品指数、矿产品指数、煤油电指数和加工业产品指数等。CGPI是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物价走势、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依据。
1.期货总指数与CGPI总指数。
图7是总指数与CGPI总指数的走势对比图。对PRB和CGPI作时差相关检验,得出PRB在领先CGPI总指数6期时,时差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74,说明PRB对CGPI领先的最优时间为6个月。
2.PRB农产品期货指数与CGPI农产品指数的检验。
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体系中农产品指数(CGPI-A)与PRB农产品期货指数(AgriculturalSub-index)较为接近,从走势图8可以看出ASI明显领先于CGPI-A,在CGPI-A滞后6期时相关系数达到了0.68,其中在1999-2005年时间段里,CGPI-A滞后时7期时相关系数达到了0.79。
建立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残差序列t的ADF检验值0.8133,大于10%显著性水平折临界值,即ASI与CGPIA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在1999-2005年区间里,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时,残差序列添加漂移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值达到了-4.060,十分接近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4.093,说明在这一时期两者具有较强的协整关系。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在1999-2005年这一区间里,ASI在CGPI-A滞后2-7期的区间内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而CGPI-A对ASI却没有引导作用。通过检验证明,农产品期货指数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中的农产品指数具有领先作用,能够提前6个月左右的时间反映出CGPI-A的变化趋势。
(四)PRB指数与景气一致指数(CI)关系检验
一致指数(Coincident Index,简称CI),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由工业生产、就业、社会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社会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4个方面合成,这些指标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峰与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目前国内的一致指数主要有国家统计局与高盛公司联合推出的经济景气指数,我们选用该指数进行相关检验。
图9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走势对比图
从图9可以看出,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在走势上比较接近,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在时差相关检验中,随着时间的领先与延迟,两者的交叉相关系数呈下降态势,即两者在时间一致时相关度最高。
对FKIr和CI进行协整检验,建立回归方程:
FKIr=13.138+3.617×CIr
(15.98) (11.14)
R2=0.569 adj R2=0.564
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值为-3.076,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2.892,说明两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核心指数与一致指数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对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四期时,原假设被否定,即:FKI是CI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不论是总指数还是核心指数,与景气一致合成指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度,这说明期货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峰谷变化,具有对宏观经济的预警功能。从因果关系上看,期货总指数能领先一致指数4个月。
(五)PRB指数与CRB的检验
CRB指数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同样作为商品期货指数,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CRB指数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在对经济的预测方面都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大宗商品交易与国际市场不断趋于一致,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CRB的关联性也越来越高。
图10是中国期货总指数与CRB指数的走势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PRB与CRB走势十分接近,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46,表明PRB与CRB指数具有较高的相关度,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我们设计的PRB指数的科学性。
三、建议
本课题通过将PRB与CPI、PPI、CGPI、CI等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检验,发现PRB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先行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期货品种较少,市场规模还较小,影响力较弱,其对宏观经济的预警功能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提高指数预警功能,PRB指数还需要不断完善。
(一)大力发展国内期货市场,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规避风险职能,不断提高中国在大宗基础商品交易的定价权。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尚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增加交易品种;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交易,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更准确先行反映宏观经济走势,可以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期货价格指数体系,为宏观经济预警服务。
(二)不断完善PRB的编制与修正工作,进一步观察和测试PRB指数对今后CPI、PPI、CI等指标的预测效果,不断修正研究成果,使期货指数服务于央行货币政策,并成为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决策工具。
(三)加大PRB的协同分析与应用,通过与宏观经济的其他先行指标共同构建完整的宏观经济预警体系,发挥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作用,为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发挥先行指标的指示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PRB的季节因素调整理论,使之更好地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的季节性波动因素。
(四)完善PRB的管理与等工作。本课题组编制并初步证明了PRB指数的宏观预警功能,从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出发,人民银行应完善PRB指数,并最终发挥PRB指数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预警作用。为此,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作为央行进行宏观经济、价格分析的重要先行指标,定期,提高PRB指数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James A.Bianco&Gregory M.Blaha. The BRIDGE/CRB Index and Interest Rates. http//省略.
[2]John Weibel. Rising CRB prices and Correlated Rising Interest Rates. http//csf.Colorado.edu.
[3]蔡慧,华仁海.中国商品期货指数与GDP指数的关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8).
[4]李绍,王爽.国际期货指数及其产品的发展[N].期货日报,2002-9-11.
[5]陈挺.SCI指数与CRB指数的对比分析[M].证券时报,2005-12-16.
[6]罗孝玲,张扬.工业原材料期货价格指数研制与功能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4).
[7]秦宛顺,陈衡.中国商品期货价格研究[J].金融研究,1998,(2).
近期,国储收储继续做多农产品的意愿仍在加强。之前,投资者已经领教过国储收储在玉米价格上扭转乾坤的力量。理解国储进一步收储的决心之大,对相关期货品种的操作是大有裨益的。在刚刚结束的人大会议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点。
增加农民收入有着现实的必要性。首先,可保持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第二,可刺激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第三,以有吸引力的价格让失业的农民工觉得种粮有利可图,减少农民工进城的压力。第四,目前CPI持续回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个时候推高农产品价格,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不会有通涨的压力。
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补贴,好处是公平且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刚性冲击;另一个就是直接入市收购农产品,虽然操作简单,但对市场价格冲击明显。从温总理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增加政府储备,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仍是未来让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政府推高粮价有现实的需求和有利的条件,并且明确表示要顺价销售,因此,国家托市行为将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深远影响。预计本年度我国玉米供大于求2000万吨,但国家分4批计划收购4000万吨玉米,令玉米的供需在短期内发生逆转,玉米价格从2008年12月中旬到现在上涨了接近20%。大豆方面,政府的收储不但支撑了国内豆价,也对国际豆价形成有力的支撑。中国的进口增加,成了COBT大豆市场的重要炒作因素,到目前为止,本年度中国累计购买美豆1452万吨,同比大增52%。
除了白糖外,其它期货农产品的基本面近期相对平静,此时,外部市场原油、美元、股市的影响力将增大,并将持续到4月中下旬北半球播种前夕。然而前不久原油价格以近乎癫狂的状态波动,甚至单日涨跌接近10%,却一直对其他商品产生的冲击不大,这主要是和原油价格的运行特点有关。
原油现货合约价格自2008年12月19日创出32.4美元/桶的低位后,再也没有跌破这个位置,最高也仅仅轻微超过50美元/桶。由于震荡格局明显,原油价格在有效打破这个区间以前,以横盘的形式在区间内左右大幅摆动,对市场的影响力下降是必然的。不过,原油价格一旦有效升破50美元,桶的关键位,其头羊作用将再次显现,从近期价格的表现看,我们倾向于认为原油价格将升破上方阻力位。市场本来预计欧佩克减产,但维持产量不变依然被视为利多,说明市场心理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油价格的强势将为能源类产品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增添利多因素。
原油粮价同进共退
虽然不及化工品与原油之间的紧密性,但有研究机构称,能源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很可能从还是用马来拉车的时代就有了”。两者的联系反映出的因素包括农作物在制作生物燃料上得到日益充分的利用,以及原油及其副产品(化肥)作为农户的一个生产成本的重要性。
接受笔者采访的人士解释,原油价格下跌将会直接拉低汽油、柴油、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的价格,这将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机械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带动农产品价格回落。在生产燃料酒精的农产品中,玉米占50%,甘蔗占40%,其他有小麦、甜菜、木薯等,生物柴油涉及的有豆油、棕榈油等。而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还会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回落,从而导致农产品整体维持低位运行。
例如,原油对油脂有较大带动作用。近期原油价格回落,打压棕榈油价格。由于棕榈油是油脂中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一般作为豆油的掺兑替代品,是国际上特别是欧洲重要的生物燃油原料。
国际投行新西兰银行称,直到2015年以前,粮食和原油的价格大体是同进共退的,凸显出两者强劲的相关关系。“用学术的话来表达,两者自1990年以来的相关系数为+0.92,而2000年以来则是更高的+0.94。”该行表示,其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每月公布的数据作为粮食价格的基准。
新西兰银行称,“低能源价格有利于生产更多食物,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话。”新西兰银行表示,而更多的产出意味着粮食价格在走低。
与此同时,低迷的原油价格也“削弱了能源生产商为粮食支付更高价格的能力”。这一因素已十分明显,例如在俄罗斯农产品市场已有体现(尽管其影响受到了制裁与反制裁的干扰)。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说,从原油和农产品价格的联动机制来看,有两条影响路径:一是原油和农产品存在能源替代关系,其中农产品可作为制造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统计发现,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项目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构成了协整关系,即三者具备了关联性与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二是,原油和农产品都可以作为衡量通胀的同步指标,因此二者在对冲通胀方面也有类似作用。因此,长期来看,原油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也存在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关系。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员杨莉娜认为,原油与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带动。首先,原油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也是很多商品的生产的基本原材料,因此原油波动影响其生产成本,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的农机具及生产资料与原油价格波动相关,因此也会受到间接影响。其次,原油兼具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若因宏观经济景气情况影响到农产品的需求,则也会与原油产生联动关系。第三,部分农产品,如油脂类、玉米、糖等,因生物燃料生产兴起,对原油下游产出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作用,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密切联系,联动加剧。通常原油价格波动传导会影响相关农产品走势,但农产品走势却难以形成反作用。
农产品大幅跑赢油价
不过,2014年末以来,两者的价格联系被打破,油价降幅远超农产品价格下跌幅度。
“过去一年半中,粮食价格大幅跑赢原油价格,”新西兰银行表示。“从粮食生产商的角度看,他可能未必这么想,因为粮价也跌了。只是粮价远没有油价跌的那么多。”
粮食和原油的价格比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在2005-2015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徘徊于低位――2倍”的价格比回到了4倍的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油价格比均未能在4倍之上持续较长的时间(当时的高点是10倍)。
程小勇说,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通胀温和,因此二者都处在同步下跌的趋势当中。然而,由于部分农产品供求关系在挤出通胀水分之后,其价格可能相对原油坚挺,跌幅有所差异。而且,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其在成本上存在劣势,使得生物燃料产出下降,最终导致农产品库存普遍高企。
“近年来原油与农产品价格走势,因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过程,基本同处于价格下行之中,但联动性有所减弱,供需及商品自身的季节性规律主导了两者走势。”杨莉娜分析,近年来生物燃料概念弱化,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后,相关产品生产生物燃料的经济性恶化,以生物柴油为例,若无相应植物油生产国补贴及强制添加政策支持,则生物柴油发展在低迷的原油价格之下已经难以为继。受此影响,原油与植物油联动性较生物柴油概念兴起而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时相比已经大大减弱。
难走出独立牛市行情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认为,受全球经济发展降速影响,原油走势持续低迷,而主产国供应并不易有效缩减,原油探底筑底仍需要经济形势转暖和需求好转。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则因为自身刚需支持,以及供需变化,表现得更具有独立性。
杨莉娜说,比如棕榈油因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出现减产,且主产国货币贬值,这个过程中供应方的变化幅度较大抵消了需求方的不利影响,价格表现相对强势,那么原油对其的不利影响就会出现较大弱化,自身供需关系变化成为主导。原油与其价格走势的差异程度在阶段表现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不过从长期走势变化而言,基本的运行方向还是具有一致性,只是波动幅度,见顶见底时间存在着差别。
对于农产品多头来说,近期心情有所放松,因为油价在反弹。昨日,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每桶35美元,较1月20日27.10美元的低位大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