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0 09:56: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床护理实践与研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34-02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学术型人才向直接服务于临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变。但由于时间过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各院校只能各自为政,边实践边探索[1]。因此,构建符合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观、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对此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考核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名,年龄22~32岁,其中4名在入学前有两年或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其余9名为应届生。临床实习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本次临床能力考核为中期考核,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临床一年,完成了8个月的基本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和4个月的医疗实践,即将开始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
2 考核的组织实施
2.1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考核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校内及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案,组织、设计、实施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
2.2 细化培养方案
在《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实施细则,规定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实习的2年时间内,轮转不同科室,分别进行基本护理实践能力、医疗实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并要求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并于第四学期初组织临床能力中期考核。
3 考核方法
3.1 考核内容与工具
参照复旦大学[2]和南方医科大学[3]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4]和第三军医大学[5]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框架和指标,我校中期考核主要通过整体护理查房综合考察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护理基本技能40分,临床思维能力60分。具体内容和分数构成见表1所示。
3.2 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前3天考核委员会成员集中培训,就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达成共识。考核当天,专家赴实习医院现场考核,每场考核有5名专家参与评分,设考核组长1名。病例由专家在学生实习医院临时抽取,临考前10 min考核组长告知学生本次考核的病例、考核目的和方法;学生利用10 min时间做好相关准备,并与患者沟通取得合作;考核以整体护理查房作为基本框架,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简要病史进一步收集资料、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开展健康宣教,完成一项由考核组长指定的适合该患者的护理操作;最后回答相关问题。每位学生考核时间为2 h。
4 考核结果
本次中期考核,13名学生平均成绩为82.60±6.34,各项目得分如下:护理评估11.87±1.28;基本操作22.13±1.32;病史采集8.09±1.01;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31.06±2.83;护患沟通9.45±0.81。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护患沟通、基本操作、病史采集、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且除基本操作外,其余3项标准化平均分与护患沟通平均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临床能力考核评价反映的问题
中期考核各项目得分存在较大差异,护患沟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得分最低。所有学生在查房过程中沟通解释到位,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可能与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形势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的氛围有关。而病例分析与护理措施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该项目得分在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应届生,表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
5.2 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思考
5.2.1 改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热爱护理专业,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6]。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现行招生制度规定: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者,而对于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没有规定。恰恰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除了本科阶段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外,对专科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书本概念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7],甚至某些学校为了追求考研上线率让学生放弃实习为考研做准备。这些学生入学后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因为缺乏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较为困难。对于在入学前就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已积累的临床经验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同时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必将事半功倍,这在我们的中期考核中也得以证实。另一方面,随着护理本科教育的普及,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在职护士越来越多。因此,建议招生制度规定报考护理专业学位者应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历。
5.2.2 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各个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为确保培养质量,国家应制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尤其是应尽快建立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核心的临床能力标准,以便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培养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5.2.3 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考核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风向标;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如何培养临床能力的指引,调动培养对象努力达标的主动性[2]。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如科室轮转业绩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须有特定的指标和要求,任务难度也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在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何沐蓉,陈爱华,等.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刘哲军,胡雁,苏颖,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陈媛,李亚洁,高云,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4-57.
[4] 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16-21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33-02
《临床护士礼仪》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护理礼仪是职业礼仪之一,是护士的素质、道德修养及其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1]。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礼仪行为是学校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工作的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因此护理礼仪成为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护理礼仪教学依附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总结出了模块式教学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教学对象
2011级四年制护理本科学生249名,其中女生225名,男生24名,年龄为19~23岁,入学后第2学年第2学期开设《临床护士礼仪》课程。
二、教学课时调整
《临床护士礼仪》为选修课,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宇主编的《护理礼仪》教材。原来总学时数为16学时,均为理论课。模块教学法增加了总学时数和实验课内容,总学时数调整为24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三、教学模块设置
将教材内容和相关教辅资料综合提炼,形成《模块式护理礼仪实训手册》,共分4大模块教学内容,各模块后附有实践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每个模块包含理论2学时和实验4学时(指导训练、考核各2学时),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原教学方法全部是纯理论教学,而临床护士礼仪的实用性非常强,如果不注重临床应用,往往会形成纸上谈兵的结果。因此,本轮教学开始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把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更注重其实践性,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考核
基于护理礼仪的实用性及操作性,试卷考试方法不能达到这门学科的考核目的,因而我们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核占30%,以案例分析为主,既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考察其运用能力;实践考核占70%,由各模块的考核汇总而得,各实验带教老师负责考核评分。
六、教学效果评价
大理学院教务处在每个学期期末,都会常规组织学生进行匿名网络评教,不按规定参加评教的学生,将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以此来督促每个学生,使网络评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网络评价内容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总分为100分。2011级护理本科的《临床护士礼仪》课程得分明显高于以往传统教学时的得分。同时课题组还对201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2、3、4班的249名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模块教学法总体教学效果较好,85%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很有效,90%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程增了自信心及沟通能力,82%的学生认为自己增强了职业认同感,95%的学生较喜欢互动性强的模块式教学方式。目前,2011级学生已进入大三,各临床课程见习学时数与理论课学时数的比例为1:1,学生平均每天都有进医院见习的科目,医院和病人普遍反映我校学生比较注重礼仪修养,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尊重病人,医护、护患、护护之间的沟通效果较好。同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同学之间的关。有了明显的改善,良好的心态、行为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七、讨论
《临床护士礼仪》作为高校护理人文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对护士将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良好的护士礼仪不仅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有利于医护关系的融洽,可强化护理行为,优化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护士礼仪能使患者产生乐于交往的心境,减少护患矛盾,护士礼仪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关键[2-4]。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礼仪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和专业活动的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模块式教学通过调整学时、优化内容,将重要知识进行提炼、浓缩后形成4大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均由理论精讲、实训练习、创造运用等方面构成。减少传统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把所学的护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更好为社会服务。
融传授、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思路,是现代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这种素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验证的行为和能力。在4大教学模块中,都设有综合演练项目并进行测评,这既检验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为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学生需要精心构思,并进行反复练习。这种再创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家琴.护生职业礼仪培养的必要性[J].护理研究,2002,16(3):128-129.
[2]莫选荣,罗心静.护理礼仪模块式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10,17(2):13-14.
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一个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卫生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及助学金的发放,越来越多学生就读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数量增多与见习基地缺乏形成矛盾,加上患者依从性差,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学的要求和临床教学的需要,无法安排到医院见习,《儿科护理》的课堂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创建新的教学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在这里基于儿科护理学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调查对象为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的护士生,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7岁,本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受教育程序、社会经历、家庭情况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以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学生的教学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目前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中探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方法。
1.3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3.1多媒体演示 ①引进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在儿科护理教学中,主要用到的多媒体设备主要有数据压缩设备、视频、音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屏幕等,并且与辅助设备等结合,同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行多媒体展示;②多媒体演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的操作、讲解与演示,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将教学内容通过声音、文字、影像、图像等展现出来,集光、声、色和动画为一体,这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教师解决护理课堂教学中所无法表达的难点与重点,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地使得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转化动态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③由于学生数量多,难以去医院见习,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到医院进行拍摄,将患者的体征,医生对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分析拍下,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这样可以弥补不能见习的缺陷,又能让学生见到更多的病种,使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更深刻。
1.3.2仿真模拟 ①仿真技术设备的引进:现代的实验室陈设与临床医院的完全相同,且每一个病床单元都相应地配置了固定的设备,并且配置了相应的模拟患者,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②仿真模拟:比如现有由美国METI公司所生产出的一款模拟系统,集中了现代各种高科技术尖端技术,硬件:综合护理模拟人;血压测量模块;创伤救护与评估模块(选配);创伤、截肢包扎练习(选配);子宫底检查训练评定模块(选配);控制出血大腿/控制出血手臂(选配);交互式止血手臂模型; 软件部分包括局域网内的教师机应用软件、局域网内的学生机应用软件;心电图;教学与考核软件;护理情景病例编辑器;模拟心电监护软件等等,可进行病例更新下载并运行,可运行预设病例和新生成的病例,同时,还可以真实模拟重症儿童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方便于学生在仿真情景中完成对患者的抢救,如给药、除颤、吸痰、插管等。
1.3.3综合设计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验室配置了各种气管插管设备、参数监护仪、输液泵、成人复苏器、除颤仪、微量注射泵、双功能高效洗胃吸痰机、胸外心脏按摩板、胃肠减压器、新生儿黄疸治疗仪等。在护理操作中,通过模型人为操作对象,结合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模拟人的设计还是不同于真实的患者,这样就会与临床实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在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系统的模拟病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确定具体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模拟,再现临床真实情景,从而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1.3.4系统回放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回放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操作,可以通过画面显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体的操作程序,而且可以对局部操作放大,并且在放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相关的动作分解,强化学生对关键步骤的掌握,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回放上课时的整个情况,复习以前没有掌握的课程和操作,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巩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4观察标准 以学生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作为评价。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结果
本组学生的临床经验均得到全面的提升,效果良好。学生的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都有突出表现,且与教学改革前相比较,P
3讨论
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加强护理教学,提高学生护理能力就成为临床教学的主要问题。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一个关键时期。近来随着医学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上患者依从性差,见习基地缺乏,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学的要求和临床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创建新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
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本组实习学生的临床经验均得到全面的提升,效果良好。学生的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与教学改革前相比较,差异显著,这充分说明了教学方法改进的有效性。高级护理情景仿真训练系统是根据目前医疗教学市场的需求,创新思路,第一次将网络、情景、考核的概念引入护理模拟教学中,自主开发研制的高级护理教学与考核训练系统,本系统与计算机相结合,除可练习基础护理中各项相关操作外,还可系统学习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练习与考核、软硬件交互的止血练习,另外教师机还特有护理情景病例编辑功能。教师可在局域网范围内同时管理、控制多台学生机,实现课堂讲解、教学演示、病例下发、实时监控、操作指导、生成报表、报表查询管理等多项功能;学生可自我学习相关护理操作的理论内容,并运行系统内病例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关技能的操作练习及考核。
另外,在本组研究中,通过教学的综合设计,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将学习与实际的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好奇心和欲望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 PBL 教学方法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萌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且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同伴身上直接学到一些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学会以正确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提出以下建议:①设立妇儿专科教研室,并配备相应的教研室主任和秘书。教研室作为集教学、实习、培训、技术支持于一体的教学实体,全面实施教学目标管理,负责落实和承担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②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就成了临床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通过形象的图片,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各种常见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新进展记住,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
总而言之,通过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规范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操作,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正春.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01(12):118-119.
[2]陈莉军.关于提高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4(10):347-348+365.
[3]杨巧菊.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用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9,05(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