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床科研课题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84-01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B
我院应用头孢克洛颗粒联合射干利咽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参考《实用耳鼻咽喉科学》诊断标准:(1) 自觉症状:起病急,咽干灼痛,吞咽时咽痛加重,畏寒高热,四肢酸痛乏力。(2)咽部检查:两侧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见脓点,重者隐窝口有黄白脓点,或成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本身,易拭去,不出血,咽黏膜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3)血液学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4)咽拭子培养: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1.2临床资料:确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95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4~10岁,平均(6.4±1.2)岁。对照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4~10岁,平均(6.4±1.3)岁,病程1~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空腹口服头孢克洛颗粒(商品名再克,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3-051209)20 mg・kg-1・d-1,日3次,每日总量不超过1 g,同时口服射干利咽口服液(通化东宝永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60101)10 ml,日3次;对照组空腹口服头孢克洛颗粒30 mg・kg-1・d-1,日3次,每日总量不超过1 g。两组疗程均为3天,凡病情好转但未愈者, 继续用药1~3天。两组患儿中伴咳嗽者口服小儿止咳合剂,伴发热者临时口服尼美舒利颗粒。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无咽痛、发热,咽黏膜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无乏力及四肢酸痛,淋巴结无肿大,无并发症。有效:咽痛明显好转,无发热,淋巴结无肿大,咽黏膜充血、肿胀减轻,扁桃体红肿减轻,无分泌物,无乏力及四肢酸痛,无并发症。无效:仍咽痛,部分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咽黏膜红肿,扁桃体肿大,或可见脓点;乏力、四肢酸痛,或有并发症。
2.2临床疗效:治疗3天,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注:总有效率比较P
3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多数由细菌感染所致,也可由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1]。也有学者发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存在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2]。患儿常出现39~40 ℃的高热和剧烈的咽喉疼痛,扁桃体红肿明显,严重时发生化脓,在扁桃体的表面可附有浅黄色的分泌物甚至形成一层薄膜,血液学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病情较重的患儿,可出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胀、疼痛。患儿病情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常可引发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风湿热和肾炎等并发症,如果反复发作则形成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每遇受凉、感冒就会急性发作。
临床治疗以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为主,但静脉输液使用不方便,患儿痛苦大,治疗费用高;口服单一抗菌药物时,不但病程延长,同时由于细菌耐药性出现,一些曾有效地应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口服抗菌药物逐步失去疗效,许多患儿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需要选择具有抗感染、抗病毒、降火解毒、利咽止痛相结合的口服药物。头孢克洛为第二代半合成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破坏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空腹口服头孢克洛500 mg的Cmax约为13.44 mg/L ,tmax约0.56小时,t1/2β为0.57小时,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口服头孢克洛与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二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3]。射干利咽口服液中射干、升麻清热利咽,辅以桔梗、百合、炙草清利咽喉。治疗组48例临床观察结果说明头孢克洛颗粒口感好、使用方便、患儿易接受,较少的用量就能巩固满意的治疗效果,也能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射干利咽口服液能有效地改善症状和体征,且无不良反应,弥补了单用抗菌药物时难以达到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青,孟兆玮,刘晓霞,等.扁桃体炎合并肾炎行扁桃体切除的疗 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 (1):50.
[2]孔维佳,汪吉宝,向友华,等. 慢性扁桃体炎的细菌学研究[J]. 临床 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9:334.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按学科分类设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研究,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让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实践培训,毕业后能够基本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
1.1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发展比较滞后,起步较晚。截至2014年,仅有39所院校具有开办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资格,招生数量较少,且大多数学制仅五年,临床药学知识的质量和结构亟待完善;药学本科在我国高校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招生数额较大,作为最主流的药学类本科教育专业,其毕业生是目前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生源,生源质量总体欠佳。
1.2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背景
药学类本科专业招生单位有医药院校,也有综合性大学甚至农学院等,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院校化学类、药学类课程和机能学课程群均有开设,但质量参差不齐。药学专业开设在医科院校的,化学类和药学类课程较为薄弱,但机能学课程群的开设可能较为齐全;而开设在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的,则可能更倾向于药物研发相关的课程,对机能学课程群则重视不够。总体感觉是我国大多数药学生接受的是药学通识教育,课程很多很全面,但深度和精度严重不足,就业导向不明;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化学和药学类知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复杂,知识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1.3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尚未设立美国为代表的6—8年制的Pharm D培养模式,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则需要充当相对应的角色。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毕业生应能做到“懂医精药”,日后能与临床医生并肩战斗,在药物治疗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而不是仅仅辅助医生工作。因此,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和实践训练非常重要。学生应具备社会学类知识,更应具备药学和医学知识,并需要在临床实践至少2年时间。
根据目前国内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本校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必修课中除了开设临床药物治疗学,还开设了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药品资讯及文献评估、药物流行病学与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计量学、药学服务技巧等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其中的核心,其与医学课程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学生要掌握药物治疗学,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仅临床药学本科专业的办学标准中设置有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这方面的内容在药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中很少涉及,而研究生阶段理论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单独开设单纯的临床医学科目,对于四年制药学本科毕业的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基础很薄弱。如何在核心理论课程学习以及药物服务实践中培养临床思维,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从教学角度来看,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研究生应着重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式。
2PBL教学的优势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套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模式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学习,积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PBL教学主要是基于临床病例,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采取启发式教育,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能力。临床药学的教学与临床医学既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临床药学同样有很多临床案例可以进行分析、讨论。因此,可以将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比较成熟的PBL教学法引入到临床药学的教育之中。
PBL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自主性。其次,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和口头表达能力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取得结论。第三,它不仅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克服了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被动性和完全独立学习的片面性,使学生构建起自己全面的学习体系,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PBL教学优势显著,但也有其局限性。以临床问题为主导而取消了基础学科的教学,将导致部分临床推理能力及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小班教学方式也需要庞大的教师队伍。不过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较少,比较适合小班教学,该问题对研究生教育来说影响不大;同时,作为已经过大学四年学习的研究生来说,应该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些有利条件为临床药学核心课程引入PBL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基于PBL教学的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
作为未来的药物治疗专家,其核心能力在于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力。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由外到内分别为基础课程、药学课程、基础与临床衔接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和高级药学实践。最外围是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类课程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和机能学课程群(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第二层次为药学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等;第三层次多为衔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为目的,分社会科学与临床科学两个方面,社会科学包括药事管理学、药物经济学、人际交流与沟通、伦理学等课程,临床科学类包括临床药理学、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药品资讯及文献评估、药物流行病学与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计量学、药学服务技巧等课程。第四层次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和高级药学实践,以系统疾病为主线学习疾病的药物治疗,并在医院进行药学服务相关工作的实习。
我国攻读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的临床知识普遍较薄弱,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完成课程和实践培训,尽快査遗补缺,能够基本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选择最核心的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切入点,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可以考虑推广到其他的次核心课程。具体实施路线如下:①以基于人体系统的药物治疗学为主线,围绕人体的系统,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均有一个由药理学教师、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教师小组,负责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堂,要在课后完成阅读、思考和讨论等任务。②每个专题上课前两周,由教师抛出案例,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此同时提供参考书目,方便学生系统地自主学习基础知识。③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出现某些学生“随大流”,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第二次上课前一周抽签决定分组(3—4人7组),并由导师指派其中一组准备PPT。④在第三次上课的课堂上,被指派的小组向其他人讲解应涉及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内容。讲解完后,小组成员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提问。教师对该小组的表现做出评价,并进行总结、补充相关知识。进而教师提供一些新的相关临床用药案例,供分组讨论,进一步加深印象和推进学习。⑤第四次课为该专题的总结,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进行。
4结语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成效有目共睹,优质高效的临床药学教育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从规模和质量都有更迫切的愿望。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我国正在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药学专业硕士是我国药学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重大举措。但由于目前药学类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造成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知识较薄弱的问题,对培养质量有一定影响。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PAR in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UN Xun,ZHU Xue-chuang,HAO Yu-gu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039-04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suPAR) in patients with CAP. Method:The plasma suPAR levels of 61patients with CAP and 60 healthy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he levels of CRP、WBC and PCT of all research objects were measured.The APACHE Ⅱ and CURB-65 scores were evaluated when the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suPAR and PCT,CRP,CURB-65 score,APACHEⅡ score,length of stay were analyzed. Result:Before treatment,the suPAR,CRP、WBC and PCT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A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the suPAR,CRP、WBC and PCT levels of CAP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above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URB-65 score; APACHE Ⅱ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Zaozhuang Municipal Hospital,Zaozhuang 277100,China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肺炎与流感是第九位的常见死亡原因,2010年约5万人死于肺炎[1]。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CAP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suPAR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可溶形式,在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菌血症、HIV感染)、肿瘤及一些慢性疾病(如肾病、肝病)中,血浆suPAR水平升高。近年研究发现,血浆suPAR水平的升高与疾病预后不良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CAP患者血suPAR水平与其他炎症标记物及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相关性,评估suPAR对CAP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的价值。
目前关于suPAR的研究集中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等[9-10],且显示了作为新型炎症标记物的价值,而国内外未见在成人CAP中的研究报道。有在儿童CAP的研究显示,其血浆suPAR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个体,且与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呈正相关,重症患儿血浆suPAR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患儿[11]。Wrotek等[12]对儿童CAP的研究亦显示血浆suPAR水平与C-反应蛋白、PCT等呈正相关。这与本研究在成人CAP的研究一致。
本研究显示肺炎患者血浆suPAR增高,可能由于肺炎患者uPAR在白细胞中表达增高。而uPAR表达增加,进一步促进炎症细胞的趋化及渗出,有利于感染的清除。目前已有一些基础实验间接证明了这一点。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动物模型中,uPAR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小鼠相比,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能力明显下降,且uPAR基因敲除的小鼠,肺部中性粒细胞迁移减少[13-14]。Gyetko等[15]的研究表明细胞膜表面的uPAR可调节抗原致敏引起的淋巴细胞向肺部的募集。uPAR在白细胞中表达增高,uPAR从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液导致suPAR的增高。
总之,本研究发现血浆suPAR水平能够评估成人CAP的病情严重性,指导抗生素治疗。尽管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未进行细菌学分析、未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的缺点,但本研究提示了suPAR可以作为CAP的炎性标记物,与其他标记物一起评估病情,指导诊疗。在成人CAP中,suPAR的价值今后尚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Murphy S L,Xu J,Kochanek K D,et al.Deaths:final data for 2010[J].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2013,61(4):1-117.
[2] Mandell L A,Wunderink R 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7,44(Suppl 2):S27-S72.
[3] Eugen-Olsen J.suPAR-a future risk marker in bacteremia[J].J Inter Med,2011,270(1):29-31.
[4] Arnold F W,Brock G N,Peyrani P,et al.Predictive accuracy of the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vs. CURB-65 for time to clinical stability:results from th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Organization(CAPO) International Cohort Study[J].Respir Med,2010,104(11):1736-1743.
[5]刘旭,沈湘波,李小玲.PSI评分与CURB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中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181-182.
[6] Jeong K Y,Kim K,Kim T Y,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Emerg Med J,2011,28(2):122-127.
[7]王日兴,王茹春,李诗阳,等.社区获得性肺炎CURB-65与APACHEⅡ评分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781-3783.
[8] Koch A,Voigt S,Kruschinski C,et al.Circulating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is stably elevated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treatm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predicts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2011,15(1):R63.
[9] Raggam R B,Wagner J,Prüller F.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predict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J Intern Med,2014,276(6):651-658.
[10] Siahanidou T,Margeli A,Tsirogianni C,et al.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levels in term neonates with infection or sepsis:a prospective study[J].Mediators Inflamm,2014,2014(1):375 702.
[11] Wrotek A, Jackowska T,Pawlik K.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an indicator of pneumonia severity in children[J].Adv Exp Med Biol,2015,1(835):1-7.
[12] Wrotek A,Pawlik K,Jackowska T,et al.Soluble receptor for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J].Adv Exp Med Biol,2013,1(788):329-334.
[13] Gyetkoo M R,Sud S,Kendall T,et al.Urokinase receptor-deficient mice have impaired neutrophil recruitment in response to pulmonar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J].J Immunol,2000,165(3):15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