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床研究统计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免煎颗粒组与传统汤剂组各60例。免煎颗粒组男46例, 女14例;年龄29~78岁, 平均37.4岁;血清胆固醇(TC)增高33例, 三酰甘油(TG)增高53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23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3例。传统汤剂组男43例, 女17例;年龄33~76岁, 平均36.8岁;TC增高36例, TG增高51例, LDL-C增高17例, HDL-C降低1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血脂异常防治建议》[4]制定:①TC≥5.7 mmol/L。②≥1.7 mmol/L。③LDL-C≥3.6 mmol/L或≤1.0 mmol/L。符合其中1项或1项以上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痰湿内阻型、肝胆郁滞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1. 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按以上诊断标准, 符合高血脂症患者, 有合并其他疾病的, 在不影响本项目的治疗及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入组。自愿接受本试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6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继发性高脂血症。④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 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标准确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TC下降20%以上, 或TG下降40%以上, 或HDL-C水平上升0.26 mmol/L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 或HDL-C水平上升0.1 ~0.2 mmol/L。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TG、LDL-C、HDL-C水平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治疗方法固本调脂汤组方:黄芪20 g、羊藿10 g、丹参10 g、泽泻10 g、山楂10 g。免煎颗粒组服用由免煎颗粒配成的固定剂量固本调脂汤, 1剂/d, 分2次服用, 10 d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传统汤剂组服用固本调脂汤的水煎剂, 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 共3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
1.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自身对照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脂血症多与肥胖及气、痰等有关。固本调脂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利尿、强心、降压等作用;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冠脉流量等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具有降血脂、利尿、抗脂肪肝等作用;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 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山楂消食导滞, 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 健运脾胃, 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且祛瘀化痰, 除其血脉中浊脂凝痰, 因而用于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 固本调脂汤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现了传统中医重要独特的疗效。免煎颗粒剂型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 质量稳定, 易于携带保存, 服用方便快捷, 适合临床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瑞坤.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谈.北方药学, 2011, 8(6):73-74.
[2] 王永慧, 叶方, 杜士明, 等.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11, 30(6):773-775.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a)-01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rapy including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Xiao shuan,Vein relaxing(IXV) for treati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ce of Strok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November 2012 to April 2014, 64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f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randoml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IXV,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then evaluate two groups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scale.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750%,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IHSS score decreased by 5 was 78.125%,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uoxue eliminate bolt t2dm immovable therapy;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stroke sequela;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X血栓为脑血管系统常见慢性病,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昏仆、抽搐,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1]。由于中风致残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中风恢复期给予积极的治疗对于患者及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北京上医医学研究院联合国内数家三家医院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共同制定的《活血消栓通络五联疗法》遵循“辩证施治”的医学原则,针对不同发病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医疗方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11月―2014年4月前住院收治的6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组患者使用活血消栓通络五联疗法进行治疗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廊坊市中医院内科病房住院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4例,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为7~22分,同时受试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间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轻重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治疗组给予活血消栓通络五联疗法治疗,包括:①局部穴位熏蒸:1次/d,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穴位,每次熏蒸0.5 h/次,连续10 d。②刺络:隔日1次,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针对性实施。③药锤:2次/d,连续10 d。④针灸: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每天或隔日治疗。⑤专科特效药物治疗:以专科中药特效药物为主,配合降脂类生物制剂――红曲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改善脑供血、抗凝、神经保护剂、调脂、控制血压等方法治疗。治疗周期:12个月为1个周期,住院治疗次数为5次,治疗10 d/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以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评分)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评价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共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4个级别,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患者所占比例;愈显率为基本痊愈何显著进步的患者所占比例。
1.4.2 NIHSS评分评价 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制定,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NIHSS评分与基线比较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数值≥5分的患者比例。
1.4.3 MBI评分评价 参考目前国内外通用MBI评分标准制定。MBI评分由患者大便控制、膀胱控制、穿衣等10个方面的评分组成。不同的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级别越高,代表独立能力越高。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9.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0%),且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发病呈上升趋势,资料表明,从1992―2012 年,总体上脑卒中发病率每年增加6.5%,45~65岁男性发病率每年增加12.0%[2]。近年来脑卒中临床救治率明显升高,但尚无西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的临床症状[3],同时,脑卒中的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医学界逐渐认识到积极改善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脑卒中方面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9]。上述研究均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在临床疗效、NIHSS评分、MBI指数方面效果更显著。《活血消栓通络五联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特色在于采用连续的中西医结合周期性治疗,初期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缓解和消除脑梗死急性期的症状,后期持续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专科药物配合使用,降低血粘稠度,修复微循环和末稍神经。该研究经过1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0%,NIHSS评分降低5分的患者比例达到了98.125%,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0.
[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6, 31(6):521-528.
[3] 苏浩亮,黎桂泱,朱均权.活血益气方联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2):3070-3072.
[4] 赵涵,邵蓓.益智方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8):42-44.
[5] 黄文国.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s志,2016, 26(14):34-36.
[6] 江康.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7):10-11.
[7] 刘志青,李磊,徐志杰.补气化痰通络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32-33.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17-02
痛风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甚至出现痛风性肾病。祖国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其急性发作期辨证多属“风湿郁热”之证。本研究选取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2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8例,对照组74例,均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1),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痛风湿热蕴结证的辨证标准(2)。
治疗组平均年龄49.13±11.25岁,男132例,女16例,病程23.68±14.23小时,关节压痛积分7.2±1.74,BUA 459.71±143.78?mol/l,ESR 15.41±12.71mm/h,CRP 11.49±15.98mg/L。
对照组平均年龄49.88±10.08岁,男68例,女6例,病程25.53±15.63小时,关节压痛积分7.01±1.74,BUA 469.50±127.87?mol/l,ESR 16.20±14.54mm/h,CRP 9.76±13.11mg/L。
以上各项基础指标,组间经t检验、X2检验,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基础治疗: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碱化尿液(苏打片1.0,一日三次)。治疗组予中药颗粒(由秦皮、威灵仙、当归、川芎组成,每袋6g),口服,每次2袋,一日3次。对照组:中药颗粒安慰剂(每袋6g克),口服,每次2袋,一日3次。连续服药7天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它治疗痛风的中药和西药(包括局部用药),如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可酌情使用双氯芬酸。
1.3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治疗后关节疼痛和肿胀的消失率;次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CRP的变化。安全性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Scr)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
1.4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GLM协方差分析。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控制:医患双方疼痛评价记分、肿胀积分疗效指数均≥95%;显效:医患双方疼痛评价记分、肿胀积分疗效指数均≥70%,
2.2治疗结果
2.2.1 治疗后关节压痛、肿胀消失率的比较,见表1。经X2检验,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于关节压痛、肿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综合疗效的比较。排除合并使用双氯芬酸因素后,治疗组134例中,临床控制47例,显效49例,进步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7%;对照组72例中,临床控制8例,显效16例,进步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33.3%。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3 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血沉、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4 安全性评价。治疗组血尿粪常规、BUN、SCR、ALT等值治疗后有轻度波动,但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治疗组1例用药后心率加快,2例为消化道症状(恶心、胃部不适);安慰剂组有1例出现腹泻并伴局限性红色皮疹,以上不良事件在停止用药后均自行消失。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根据其起病突然、关节红肿灼痛,痛处拒按、得冷则舒、得热则剧的表现,辨证多属“风湿郁热”证。“风湿”主要指外来风湿等六之邪,强调此为本病的诱因。“郁”有“郁闭转化、瘀滞不畅”之意。“郁热”即为郁闭、瘀滞不得宣化之热。“风湿郁热”说明本病是一内有郁热、外受风湿,内外合邪而发的病证。本病病位在筋骨关节,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根据本病风湿郁热内外合邪致病的特点,以及病势急、病情重等一派邪实的表现,为快速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病人痛苦,治疗大法当以“祛邪”为主。
张从正认为“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湿为兼,三气合而为痹”,主张在病之早期及时用汗、下、吐三法攻痹(《儒门事亲・搜风痹痿厥近世差立说》),朱丹溪认为“六气中,湿热为患者十之八九”(《丹溪心法・痛风》),可见湿热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发病邪实为主的表现,故当祛邪,即“热者清之,湿者祛之”。因风湿总易合邪侵袭机体、痹阻血脉而发本病,故此处“祛湿”亦为“祛风湿”之意。风湿郁热一解,气机得以舒展,沸腾之血得以宁静,瘀滞无以化生、难以胶着,则经脉痹阻可除,气血复得畅行,肿痛自能消退。
瘀滞是本病病理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并贯穿病程始终。湿热皆可引起气血瘀滞,瘀滞也能导致湿热内生、并易与二者胶着为患。治疗过程中,若瘀滞不除,一则仍可痹阻脉络、影响气血运行;二则“瘀者愈郁”,气机郁闭难解,湿热仍有化生之途。故“清热祛湿”之外,还须“活血化瘀”。使得瘀祛,与湿热胶着之邪易于快速化解,经络疏通,则气血运行无阻,关节肿痛一举可除。
据此,本临床研究选取具有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配方颗粒用治痛风性关节炎。配方颗粒由秦皮、威灵仙、川芎、当归四味中药组成:秦皮性苦味寒,有清热除湿、蠲痹止痛之功,药理研究表明,秦皮主要含秦皮素、秦皮甙等成分,能抑制白三烯的合成、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疼痛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秦皮甙还可以促进尿酸排泄(3)。威灵仙辛散温通,既能祛风除湿,又能通络止痛。《本草正义》言其:“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药理研究发现,威灵仙所含的白头翁素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温经通络、散瘀消肿之效,主要含挥发油(藁本内酯),另外还含多种多糖、阿魏酸钠等成分。川芎性温味辛,《本草正》云:“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二药合用既可活血化瘀,又能通络止痛,润燥相济,使祛瘀而不伤气血。药理研究显示川芎嗪和当归提取物中的藁本内酯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川芎嗪和阿魏酸钠还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4)。
本研究证明,中医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法能明显缓解痛风患者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情况,排除合并用药因素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1.7%,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临床未选用一些费用较贵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测定IL-1、IL-6以及PGE2、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水平,所以在探讨痛风舒颗粒作用机理、证明临床疗效方面,还缺少更精细的客观指标,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4-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