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31-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习、恋爱、家庭冲突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中面临着众多的压力,由于压力排解不当,就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正确处理问题。
1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状况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此时期既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又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但其个性心理倾向尚不稳定,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展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高中生大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迷茫、抑郁、自卑等。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1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当前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开展主要是讲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高中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数量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并不重视心理健康课,一些学生甚至逃课或者课上看其他书,导致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理想。
2.2 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3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3.4 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3.5 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3.6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4 结语
高中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时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5.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模式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由于家长工作忙、压力大,关注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再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信息充斥了生活,这样的环境极易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单纯的开设心理健康课,学生并不能够重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力图从学科的角度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的重要性
1.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科中所蕴含的道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心理学的健康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是: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意义,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会因为离生活很远而让学生对其丧失兴趣。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科学地进行食品储藏以及食用。这些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要进行挖掘,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其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会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情感等,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1.2减轻学生负担,形成健全人格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同时所谓的决定人生第一大转折点的高考也迫在眉睫,双重压力下孩子的心理负担非常重,出现丧气、颓废等现象,因此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同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对孩子以后适应社会以及处理问题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2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策略
2.1研究教材,挖掘生物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效果。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众所周知,知识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生物课本就像一个宝藏,蕴藏着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学生仍然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是单纯地从课本上获取知识而已,这说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积极地去引导。而老师首先就要研究透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深刻地见解。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其实很多。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科学家不断地开拓、修正,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支持。这就可以延伸到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帮助和锻炼意志力非常重要。此外,要敢于质疑,科学家或者老师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仅凭感觉。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看到生存斗争的残酷现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更应该体会到的是不进则退,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进步,停在原地,而别人在不断地进步,你就相当于退步了,而退步就要面临残酷的现实,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淘汰。
2.2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敏感、自尊心强,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如果老师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轻者可能导致学生对生物课失去兴趣,重者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多鼓励学生,当学生问题没有回答对时,不应该当众批评,而应该让学生找出自己没有回答对的原因,同时安慰学生;当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说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在学生心理激起了大大的涟漪,学生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了,自然会尊重老师,也会喜欢上生物课。
3结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建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教学水平高,还要仔细研读教材,提炼出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内容。此外,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尊重程度也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