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绿色设计的目的

绿色设计的目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10:00: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绿色设计的目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绿色设计的目的

篇1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45-01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飞快,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高,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能源紧缺的现状。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以及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宣传环保的作用以及意义。节能与环保是当前社会提出了重要工作,建筑行业必须制定出绿色环保的设计方案,还要应用环保的资源,避免在建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以及污染。绿色建筑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环保、节能的理念,是指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中,要充分的利用资源以及材料,还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在建筑施工时,要应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还要引起节能设备,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污染少、危害小材质的材料。在建筑设计时,要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使建筑保温功能以及隔热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对建筑采暖以及制冷系统进行完善,还要增强建筑的照明效果。在优化建筑系统时,要采用可再生的资源以及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暖通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耗能的施工项目,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暖通工程的优化,要以降低能耗为施工的目的,还要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更加长远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利用了大量节能的技术与设备,而且有助于降低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建筑节能有着推动与促进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有着较多的优点,其属于现代化的建筑模式,是在开放的体系与环境中形成的有机系统,绿色系统可以实现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实现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应用了较多的人文景观,而且充分的利用了地形与地势,在建筑设计时,为了增强绿化效果,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业主创造了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是建筑本身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的系统,其具有较强的功能,而且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可持续性。绿色建筑具有系统协同性原则,可以将较多的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

2、地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开发应该与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紧密结合,要适当分析、合理吸纳和总结地域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策略。在开发和建造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制定与地域特征紧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标准以及技术原则。建筑的设计和开发不能破坏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整体协调性。绿色建筑设计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物质空间,并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在方便美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水源和土地。总之,必须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宜,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匹配的技术。

3、自然性原则

作为人居建筑与生态自然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强调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的适度保护,从而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机制、廊道和板块的连续性。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应该进行及时地修复和重建。在建设和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应该予以及时的补偿和修复。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设计中应该采用适宜的措施,尽量能够引入自然要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4、健康性原则

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娱乐环境是构建建筑的初衷,因此应该保证绿色建筑的舒适性,以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能够使人们在健康、舒适、自然、优雅、充满活力的建筑中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绿色建筑应该着力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的健康的环境空间。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内环境调控,并通过对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的把握,营造一种舒适安宁的居住氛围。同时要注意创造良好的通风队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5、经济性原则

营造绿色建筑既要注意环保低碳也要控制好经济投入,尽量在打造高效绿色建筑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及评估设计方案的投入和产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包括成本控制和经济运营显示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并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绿色建筑的营造应该在一定成本控制范围内进行,尽量通过利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大幅度降低建筑成本。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建筑系统,逐级、合理、综合应用各类物质和能量,力求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1、环境目标

由于环境污染逐年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保护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绿色建筑采用高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够大幅度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推动建筑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

2、经济目标

在建筑全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控制经济成本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建筑能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这就直接实现了协调经济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3、社会目标

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协调,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绿色建筑应该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而不是作为个别案例而存在,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生活中替代传统的民居建筑,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环境污染的环保目标。绿色建筑作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和管理决策各层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四、结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可以改善我国资源与能源紧缺的现状,可以促进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了较多的先进技术,而且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与设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与能源,还可以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还加强了绿化设计,实现了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东文.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97.

篇2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作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自然发展的新型建筑,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绿色建筑作为环保节能的新型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发展潮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的要求有许多出入。作为现代化的新兴建筑模式,绿色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追求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不仅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地形地势相契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建筑本身对当地技术和材料的利用,同时还要搞好绿化,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建筑应该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系统,具备一定的功能和特征,实现各相关要素的结合、协同从而实现绿色建筑实施和运营的高效、可持续和最优化。绿色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涉及众多相关主体外还包括硬科学和软科学,同时在建筑运行周期中由多学科领域交叉并跨越多层级尺度范围。

地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开发应该与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紧密结合,要适当分析、合理吸纳和总结地域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策略。在开发和建造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制定与地域特征紧密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标准以及技术原则。建筑的设计和开发不能破坏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整体协调性。绿色建筑设计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物质空间,并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在方便美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水源和土地。总之,必须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宜,与绿色建筑要求相匹配的技术。

高效性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回收率。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实现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结合,为扩建和建造保留空间。绿色建筑应着力提高在建筑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建筑物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设备及物资,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和垃圾生成量,避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额外的负担。同时,使用隔音除噪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干扰,为实现建筑与环境一体化做出贡献。

自然性原则

作为人居建筑与生态自然的完美结合,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强调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的适度保护,从而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机制、廊道和板块的连续性。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应该进行及时地修复和重建。在建设和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应该予以及时的补偿和修复。在建筑室内环境调控设计中应该采用适宜的措施,尽量能够引入自然要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健康性原则

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和娱乐环境是构建建筑的初衷,因此应该保证绿色建筑的舒适性,以体现对用户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能够使人们在健康、舒适、自然、优雅、充满活力的建筑中进行工作、生活和学习。绿色建筑应该着力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的健康的环境空间。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内环境调控,并通过对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的把握,营造一种舒适安宁的居住氛围。同时要注意创造良好的通风队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

经济性原则

营造绿色建筑既要注意环保低碳也要控制好经济投入,尽量在打造高效绿色建筑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及评估设计方案的投入和产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具有包括成本控制和经济运营显示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并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绿色建筑的营造应该在一定成本控制范围内进行,尽量通过利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大幅度降低建筑成本。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建筑系统,逐级、合理、综合应用各类物质和能量,力求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进化性原则

绿色建筑中应该充分考虑技术革新和持续进化的可能性,采用弹性的具有动态适应性的策略,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留出载体,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协同运行。绿色建筑在注重美观、环保的同时还要重视材料和能源的数量及生命周期,使建筑物能够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和周期。充分重视建筑的再利用,不但能够降低建筑成本而且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积极主动的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同时避免对环境的干扰。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环境目标

由于环境污染逐年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环境保护成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绿色建筑采用高效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能够大幅度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够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推动建筑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

经济目标

在建筑全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控制经济成本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建筑能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这就直接实现了协调经济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社会目标

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协调,构建和谐健康的新生态文化。绿色建筑应该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而不是作为个别案例而存在,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生活中替代传统的民居建筑,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环境污染的环保目标。绿色建筑作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和管理决策各层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能够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主要通过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实现。评价目标是目前绿色建筑中常采用作为设计依据的目标。国际上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即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与决策和基于生态承载力考量的绿色建筑评价。当前情况下,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与决策的评价标注获得了更多的应用。

结语:

绿色建筑的应用和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能源短缺和解决资源浪费难题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技术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使人们大自然越来越疏远,同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浪费,产生的废弃物也严重增加了地球的负荷。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人、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Discussion about one star project design of the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green building environment design

Zhang Bao-zhi

(Shanghai zhangjiang semiconductor industry park Co., Lt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label is introduced, and from the environment, its standard score point is also analyzed. By reading it, users can choice the score points reasonably in environment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project, in order to meet both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building and the goal of controlling the project budget.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companies who want to design green building, and the way to design company to achieve the score points in environmen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conomical use of land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环,与此同时,城市建筑也面临着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危机,这无疑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威胁,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实施“低碳经济”已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而作为绿色建筑评定标准的绿色建筑认证近几年也能为建筑行业竞相追逐的目标,绿色建筑认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评定,2009年建设部首先授权上海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审,绿色建筑在上海的发展更为迅猛。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背景的地产开发商,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及上海市府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耗的要求,推进绿色建筑在上海的发展。以下介绍的就是我司2010年开发的张江集电港B区4-11项目,拟申报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目前已获得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2项目概况

张江集电港B区4-11地块项目位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B区西南角地块。东临创新河,其余三面为市政道路。该项目由11幢单体建筑组成,其中有4幢高层研发办公建筑,6幢别墅式研发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9.52万,地上约7万,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下文对该项目设计阶段的得分点。

图1. 张江集电港B区4-11地块项目鸟瞰图 图2. 张江集电港B区4-11地块项目总平面

3设计标识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应满足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本项目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总情况见下表1:

表1 划分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阶段优选项要求达标项为0,故下文评价内容中就不在列举。

4得分点的分析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表2 节地与室外环境选项表

(1)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会破坏当地文物等。

(2)建设用地原为荒地,根据环境影响报告表满足要求。

(3)项目未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距地块西侧有已建成住宅小区在100米以上,且地块内建筑较低,因此不会对其日照产生影响。

(4)项目内设置餐厅厨房,按照规范要求产生的含油污水经隔油池隔油去渣处理,再排入市政污水网。厨房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和除异味装置,达标后的油烟废气通过专用结构烟道至屋顶排放。

(5)通对张江B区4-11地块的室外风环境分析可知,夏季、冬季及过渡季期间,项目建筑周边人行区的风速均低于5m/s。

(6)建筑设计中3层别墅式办公的屋顶均有绿化种植屋面,以佛甲草、垂盆草等景天植物为主。

(7)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大量使用乡土植物,乔木:香樟、女贞、广玉兰、大金桂、合欢、等。灌木:火棘、红叶石楠、春鹃、丰花月季、南天竹等。地被植物:红花美人蕉、银边沿阶草、蒲苇等。

(8)项目基地主体交通环道环通基地,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位于西北侧和西南侧。基地出入口处步行至公交636、东川专线和615路站点距离约300m。

(9)机动车以地下停车方式为主,结合道路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位。

4.2室内环境质量

表3 室内环境质量选项表

(1)空调参数设置:

表4 示例项目空调参数设置表

(2)外墙体采用35mm厚的膨胀聚苯板外保温,屋面采用40mm厚挤塑保温,对可能存在冷热桥部分的梁、柱和架空楼板均作了保温处理。

(3)新风量设计参数:

表5 示例项目新风量设计参数表

(4)办公、研发、会议类房间室内背景噪声的设计值为≤45dB(A)。因建筑布局合理,主要办公区间基本不受机房设备影响,故主要噪声源为室内空调风口及办公设备噪音。根据目前暖通设计说明,空调设备和通风设备选型采用低噪声、低振动型,管道和设备采用柔性连接,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以噪音。

(5)建筑室内照度

表6 示例项目室内照明照度配置表

(6)空调采用VRV室内机,能独立开启、进行温度湿度调节。

(7)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建筑设备机房集中布置于底下一层,各单体建筑的空调室外机1~3层配合建筑设于室外地面上,4~11层设于屋面,设备基础设减振装置。外界噪声源主要是地块西侧的申江路和南侧的高科路的交通噪声,外墙窗采用中空玻璃窗(6+12A+6),隔声性能不小于30dB。办公区噪声源主要为空调风口。应对措施包括: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空调通风设备;采用减振基础、柔性连接等措施;在适当部位安装消声器以降低空调通风系统的噪音。

(8)本工程按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进行无障碍设计。主要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公共部位设无障碍楼梯,各栋首层均设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公共厕所,设无障碍电梯等。

5结语

以上从环境设计方面分析了张江集电港B区4-11地块项目设计阶段申请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示的情况。随着世界各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等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建筑的绿色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希望本文能给要做绿色建筑的开发企业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保志. 关于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项目设计的探讨(一)――对绿色建筑节约资源设计的深入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