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0:00: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医康复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医康复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0-01

在临床颈椎病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多发,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对比分析,疗效较为理想,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0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与40位患者。所有患者在采取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以及CT检查以后确诊[2]。其中有23位女性患者,57位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6岁到77岁之间,平均为(45.56±2.68)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在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后,其体征以及症状比较复杂,诱发因素较多,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再加上担忧病情,容易有不良心理情绪产生。医护人员要多同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并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护理以及治疗。②针刺医护。患者在首次进行针灸治疗时,会有恐惧心理出现,需要适当的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医护人员要对患者针刺位置做好充分的消毒,使发生感染的概率得以降低,并对患者在针刺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向医生报告,采取处理措施。③理疗护理。主要包含磁热疗仪器治疗、超短波仪器治疗以及电磁波仪器治疗等[3]。在患者采取治疗以前,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金属以及有磁性的物品摘下,在理疗时不能空腹或者是饱餐。要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在理疗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④健康指导。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姿势要正确,不能劳累过度。向患者说明锻炼颈部的作用,预防颈椎病,同时对颈部加强锻炼。但是不能进行颈部环转方面的锻炼,主要做颈部后伸锻炼。除了适当的做一些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外,还要加强颈椎的稳定。此外,要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睡姿,防止颈椎病加重,改善并且调整睡眠期间颈椎的,通常情况下针头的高度在6cm到10cm左右,同时枕头的软硬程度要适中。⑤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采取颌枕带牵引,这样能将肌肉痉挛解除,使椎间隙增大,使患者的椎间盘压力得以减小,同时能减轻对椎动脉所产生的压迫。在牵引期间,患者可能会有头痛、肩部疼痛以及头胀等症状出现,所以牵引要适当,一般为3kg到6kg,每次10min到30min,每天1次到2次。取患者的坐位,颈部保持15°的前屈,然后向上,放松颈部肌肉,固定头部,如果出现不适感要立即停止。在理疗作用下,会使椎动脉发生反射性的扩张,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并且达到解除痉挛的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配合理疗,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和有关药物进行穴位注射,缓解患者肌肉痉挛或者是椎动脉痉挛症状,使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医护人员在采取穴位注射以前,需要测量患者血压,并且对心电图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意外。此外,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针灸推拿,但是如果施加给颈部的压力太大,容易对椎动脉造成损伤,所以患者在采取针灸按摩治疗时要到正规医院,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5%、95.0%,对照组患者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7.5%、80.0%。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概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发生颈椎病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并且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对医疗护理有了新的要求。中医康复护理的目是使患者的脑供血得到改善、活血化瘀以及使椎动脉得以扩张,减少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4]。本文主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饮食、理疗、心理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显示在有效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熊淑英, 李旭军. 热敏灸加颈围固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23(03):100-102.

篇2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且86.50%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们对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药熨配合中医推拿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收集的140例于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7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9岁。

    1.2  康复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配合药熨及中医推拿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连续施护8周。具体护理如下:

    1.2.1  药熨治疗的护理  将吴茱萸、白芥子、菟丝子、苏子各50 g干燥成熟种子加热到70~80℃后,充分混合后放入小布袋。将药袋在患肢上力量均匀的来回推熨。每次进行15~30 min,药熨1~2次/d,2周1个疗程。

    1.2.2  中医推拿康复训练  由针灸推拿专业医生对瘫痪侧肢体进行操作。上肢穴位及手法:患者仰卧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瘫痪侧,取指压肢的曲池、合谷、内关穴,在肱骨外旋的情况下,依次使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腕屈、内旋、外旋;指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拔伸等活动。每个动作各做50~100次,充分活动瘫痪侧肢体。

    下肢穴位及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在患者瘫痪侧,一手拇、食指分别捏压患者瘫侧双膝眼穴,另一手食或中指按压照海穴,拇指按压昆仑穴,双手用力抬起瘫痪下肢,在术者双手的牵引下使髋关节做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动作各50~100次。然后,一只手指压握住瘫痪侧小腿,食、中指捏压承山穴,而另一手按压或捏压涌泉穴。在术者双手的牵引下,使瘫痪下肢屈膝、屈髋,接着活动踝关节各50~100次。

    2  结  果

    接受8周观察后,实验组步行能力均在1~4级,且例数多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步行能力多为1~6级,实验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

    3讨  论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要做好:①非活动时瘫痪肢体需功能位摆放;②预防和治疗瘫痪肢体痉挛;③掌握患者残存机能的范围和程度,以便指导和训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④药熨时掌握药袋的适宜温度,不可在皮肤病变及破损处行药熨。

    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其病理性质是由于淤血所致,因此,治疗原则都应活血化淤、通经活络。药熨是借热力将药经皮肤渗入体内,疏通经络。使药力直达病所,以奏舒通活络、通痹止痛之功[2]。中医推拿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的作用。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较快恢复,且操作简便易学,不受场所限制,无不良作用及痛苦,无需器械。具有安全、节时、低耗、操作简便等优点,便于推广。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8―02

癫痫病通俗的叫法是“羊角风”,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突发性异变放电所导致的阵发性、复发性、突然性和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该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发病率较高,具有反复性、阵发性、自发性和发作性等特点[1]。如果患者病情较轻,经过数秒到数分钟的时间,就会自动缓解;但若病情较重,就会持续发作,造成大脑严重缺氧,甚至导致死亡[2]。本研究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癫痫患者,并同常规干预组进行对比,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_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癫痫病人。所有患者都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18_70岁之间,通过智能检查表检查显示智能正常,将其他内科、精神科疾病和无药物依赖病史予以排除;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判断为部分性发作。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遵照医生嘱托早晚各口服奥卡西平1次;进行生活护理;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增强信息;规范药物使用,定期进行复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度锻炼,情绪保持乐观等。

观察组:在进行对照组护理同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包括中药调治、中医药膳、穴位按摩、运动康复等[3]。①中药调治:按照中医辩证施治,一般癫痫病人可以分为血瘀痰凝型、痰浊痹阻型、痰蒙心窍型、脾虚湿盛风痰阻络型及痰火内盛型,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腑泄实法、祛痰辟浊法、祛痰安神法、健脾利湿、熄风涤痰法、涤痰泻火开窍法等治疗法则进行对症治疗。中药应当由专人进行煎煮,剂量要精准,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②中医药膳:遵循因人施食、因时施食,辨药施食、辨证施食,特殊忌口等饮食调护的原则,开展对病人的辩证施护。建立病人的饮食调护档案,详细制定1周食谱,将饮食宜忌予以明确。比如阴虚火旺、心阴不足的患者应当食用养阴安神、滋阴润燥的食品,早晨可以食用百合地黄粥。避免食用辛辣、燥热的食品,比如葱、蒜、辣椒、海鱼、人参等。③按摩穴位:在间歇期早晚,采取按法和揉法,各个能够起到醒脑开窍、涤痰熄风功效的穴位进行一次按摩,每次20min。这些穴位包括:鸠尾、大椎、腰奇、丰隆、间使、太冲等,如白天发作配申脉,夜间发作配照海,眩晕配合谷,虚烦不眠配神门、人中、间使、三阴交、涌泉、鸠尾等穴位。④运动保健:每日清晨练习半小时二十四式太极拳。

1.3观察指标[4]:在治疗后半年,对患者发作和抑郁情况进行随访。家属要对患者癫痫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和表现症状进行准确记录,医生对记录进行统计,依据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来判断患者是否抑郁,抑郁严重指数=各项积分/80,无抑郁:指数为 0.25 ~0. 5,轻度抑郁为0. 5 ~ 0. 59,中度抑郁0. 6 ~ 0. 69,重度抑郁为0.7 ~1. 0。

1.4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x ± s 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均数,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组间均数。P

2结果

2.1两组癫痫患者发病情况对比

干预前癫痫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方面,两组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干预后,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2.2两组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比较

观察组7例无抑郁,12例轻度抑郁,4例中度抑郁,2例重度抑郁;对照组5例无抑郁,8 例轻度抑郁,7 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在抑郁程度上,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3讨论

癫痫是常见多发的精神系统病症之一,属于慢性反复性疾病,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会造成患者行为障碍、人格改变乃至智能全面下降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癫痫的病因同外伤、发热、过度悲伤、产后用药不当等有关;目前对其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这关系到遗传、病理、生理和免疫学多方面,是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精神系统疾病,通常每年的发病率为50~70/10 万,每年的患病率为5%。该病给患者带来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将中医康复护理技术应用到对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癫痫患者在进行生理护理和服用西药的同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是 为了通过中医药膳、穴位按摩、情志调护、运动康复,将癫痫患者气脏腑、血功能活动以及整个机体的功能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患者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有效提高,这有利于患者紧张情绪的缓解,心理压力的舒缓和情绪障碍的改善。

本研究表明,在采取规范的抗癫痫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单纯性癫痫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癫痫发作的时间和次数有效降低,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增强患者治愈的自信心,让其抑郁情况得以降低。

参考文献:

[1] 岳丽,洪震. 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01):173-174

[2] 孟凡秀.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22):203-2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