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16:15:1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篇1

一、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美国准则委员会《审计准则公告》)。

对于邮政企业来说,财务内部控制就是要制定相关财务制度,对涉及财务的各项事务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效益。财务内部控制应该从环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程序控制三个方面来组织管理。

二、邮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不健全

作为邮政企业,大部分工作内容都会涉及到巨额资金,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就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目前邮政企业内部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上面仍显不足,很多涉及到资金的具体环节没有制度的约束,导致办事没有一定的标准,滋生了很多问题。

(二)缺乏优秀财务人员

邮政企业日常事务大多涉及资金,因此需要大量优秀的财务人员,在邮政企业内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复杂的工作任务。可现今邮政部门优秀财务人员紧缺,无法满足业务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基于对企业待遇等因素的考虑,有能力的财务人员纷纷跳槽,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第二,老员工安于现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第三,企业内部没有相关的人才培养措施,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

责任分明、各司其职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由于邮政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在分工上理清思路。很多邮政企业在职务安排时没有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导致了岗位重复、一人身兼数职等情况,职责不清,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不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管理层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开支。

(四)审计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邮政部门直接受管于政府部门,这滋生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审计工作不到位。邮政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以来,由于过渡工作没做好,很多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做法没有及时改变。当前,邮政企业的审计工作大多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开展,有的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财政部门,这使得财务状况不具备透明性,带有形式化的意味。而外部监察机构没有对邮政企业进行有效监督,缺乏约束力,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企业内部缺少制衡机制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合理设置企业部门,并用制度让各部门之间形成制衡机制,才能使企业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足进步。当前,在邮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换岗情况,特别是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之间的换岗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

(六)资金利用不合理

邮政企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使用计划不具体等原因,导致资金挪用现象比较严重。资金的支出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企业内部资金的稳定,加大了资金风险程度。为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必须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

三、邮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加强环境控制

1.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邮政企业涉及到大量资金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财务流动的相关制度,完善财务计划,保障资金的有效运转。第二,制定人员岗位分配制度,使员工各司其职,防止越权行为。第三,加强员工考核制度建设,实行财务人员的优胜劣汰,稳定财务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2.营造健康的企业氛围

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也是健全邮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手段。作为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在企业内部进行团队素质拓展、举办和财务相关的竞赛都是营造健康氛围的途径。

(二)会计系统控制

1.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财务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墨守陈规已不能适应业务的要求,因此,作为邮政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一支优秀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财务管理涉及到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邮政企业要想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使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就必须不断尝试新的信息技术,改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三)程序控制

1.完善资金链

加强邮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资金链,完善资金链包括资金的使用计划、资金的使用程序等。只有资金问题得到相应解决,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加强对财务的监督

篇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企业日趋重要,已经成为科研单位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会计作为科研单位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的职能,同时会计能全面反映科研单位的资金流和物资流。能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直接关系到科研单位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对科研单位会计控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不合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不健全

一般来说。科研单位管理层次虽然不多,一般只有两到四层管理机构,但是层次间的部门科室之间的信息有时候缺乏沟通,不利于整个科研单位在发展方向上保持一致,既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领导将决策与管理集于一身,同时扮演战略管理、操作管理两个角色,主要精力用在大量的日常事务协调和平衡工作上,在长远发展战略的研究、宏观层面的资源合理配置及如何保证科研单位的正常运行等方面相对薄弱,对加强内部控制的认识不高,重科研,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习惯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用经验代替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在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理由而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已经建立的内部会计制度成了一种形式,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同时由于对外部环境和科研项目等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导致管理相对滞后,对某些新业务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也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使内部控制失去健全性。

2、会计信息失真,信息系统失灵

会计信息系统是每个科研单位建立沟通的重要管理系统和控制工具,经营人员和会计人员不但掌握和控制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源,而且控制着企业内部管理情况的信息源。但是。科研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却没有有效的保证信息沟通,许多会计信息系统由领导随意控制,资金有时被无计划挪用,这样就等于内部人掌握了“内外控制权”。同时制定的会计制度的可选择性和不确定性也给领导和会计人员留下余地,成为实施内部人控制的有利条件。

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账户、印鉴分别保管制度,重要发票、收据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牵制原则等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有些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附件;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按照领导意图人为捏造会计事实、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财产物资管理薄弱。潜在亏损增加

科研单位管理最薄弱、最混乱的环节就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其原因是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国家拨款购置的,购置的主要用途是为了科研实验,另外,在核算体制上执行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购进后可一次性进入成本费用,不计提折旧,因此,对科研项目所需的固定资产没有明细核算,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再加上科研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淡薄,使得帐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往往会出现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资产的安全完整很难得到保证。

二、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框架设计思路

1、制定各类资产管理处置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针对科研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类资产管理处置制度,明确资产在购进、使用、保管、维护、处置等方面的相关权利责任部门和人员及程序方法,使以会计控制为重点的内部控制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最高限额、审批权限等内容。特别是对科研项目中款项已付、发票未到和已开具发票、但款项未到的往来收付项目,应严格控制,一账一清,做到前账不清,后账不借。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于科研课题实施而购进的仪器设备,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价值随着课题项目的完成而结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仪器、设备具有通用性。一项课题结束后,由该课题实施时购进的仪器设备其使用价值仍然存在,还可以继续为其它的课题使用。因此,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按照国家规定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从而保证最大限度发挥规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强化现金预算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现金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利于企业事先对日常现金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借助于现金预算,企业就有可能做到对现金进行合理的平衡、调度,避免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科研单位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应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为了使发生的费用真止发挥作用,对科研费用和管理费用有必要采行零基预算方法。就是以零为基础的进行预算,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它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金额,而是一切从零开始。不受以前发生的费用项目和金额的影响,从而杜绝了不合理的费用项目或费用金额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依旧列入费用预算的现象。

经过上下反复汇总、平衡、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算的重点在于维持企业现金的收支能力。现金的流转和现金的支付能力一直是制约企业能否继续经营甚至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作好现金预算是预算控制的重点。

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55- 02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工作贯穿始终。目前,许多企业受经济利益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财务工作上存在一些诸如信息失真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对经营者、投资者甚至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势在必行,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意义

有的企业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有的企业因为未对内部财务控制引起足够重视而出现巨额经济损失。基于此,企业界和管理界越来越重视内部财务控制。而对财务控制的有效评价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导向、诊断、强化以及调节这4方面作用。

1.1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确保企业财产不发生流失的有力保障,是企业实现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以及自我完善等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方面的相关问题,确保企业稳健发展。通过构建企业内部财务体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

1.2 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可以为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强力保障,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促使其既好又快地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层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对各个部门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从而达到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目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能够帮助其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财务问题,进一步增强其财务风险抵抗力,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

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期间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层未对内部财务控制引起足够重视,其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还存在某些不足导致的。由于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严重限制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对社会、经营者及投资者的正当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 当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企业内部环境对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产生阻碍

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说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多数企业都过于重视对利益的追逐,没有正确认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巨大支持作用,以及其降低企业成本的功效,因此,往往会忽视企业内部有效机制的建设。另外,某些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但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又往往不重视在职人员的相关培训,致使建设中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未能达到企业内部控制预期的效果。

2.2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在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建设的过程中,有两方面因素会导致其出现掣肘:①企业决策者对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随意干涉,使相关的程序和制度流于形式;②财务人员未能全面考虑企业各个方面实际情况而盲目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建设,均使制定的内部控制措施无法展现其预期效果。

2.3 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仅建立财务部门,而与之对应的、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却被忽视,这就导致企业在整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对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结果就是内部控制极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一旦问题出现,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甚至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使解决问题无从入手,消弭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延迟、缓慢。

3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策

3.1 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各方责任

首先对财务会计部门组织体系进行合理构架,使其功能得以良好发挥。①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以及会计工作内容、人员配备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划分。②规范岗位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应明确各岗位在财务会计管理范畴中的详细职责、权利、工作范围,并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③建立轮岗制度。应明确会计人员轮岗的时间、周期、方式,并形成固定制度。轮岗制度可以很好地提高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使其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减少工作中失误频繁出现。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构成防御体系,防止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损害企业利益。可以说,轮岗制度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人员对各项职能工作的熟悉程度,还可以使内部财务控制得以有效实施,利用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的机制,防范会计人员因个人利益导致的犯罪行为。

3.2 明确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构

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时,需要同时构架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机构。在这一机构中进行工作的所有人员均要进行明确分工,并对其职责进行明确规划。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进而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企业一切生产、经营、发展情势,为企业进行战略化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在进行分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财务管理部门的最高领导尽量不要进行财务的具体活动,其工作间的相容性越小越好,另外,某些财务活动中应设置多名工作人员,以达到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作用,防止出现作假、作弊等损害企业利益的问题发生。

3.3 加强预算与核算控制

加强会计预算控制首先要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对相关单位进行合理授权,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事项、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预算,进而控制预算实施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被预算单位可以对企业自身的预算整体情况进行清查和完善,使企业真实情况与预算结果相符。其次,被授权的相关单位要进行预算真实情况的及时反馈。重点对被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进行核查和检验,并与台账进行对比,明确实存数额与账面数额是否相符合,不符合的要进行再次核查,找出问题所在。另外,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内容包括审批程序的明确、会计核算机构的流程、原始记录规范化管理等;采用定额方式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规划、安排、使用;还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费用、产品成本也应一并进行核算。建立层层管理的财务收支审批流程,对会计人员管辖范围进行明确设定,保障相关规定严格有序地执行。

3.4 采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

建设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共享平台和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使用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监督企业财务资金分配、使用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获取最新的财务信息,纠正数据的偏差,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提高企业对各种自身资源的合理化,实现配置优化。

3.5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主要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实施。由于这部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正常运作具有极大的影响性,因此,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性财会知识和经验;其次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具备较高程度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水平,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营,提高对企业财务的整体控制能力。

4 结 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构架科学的、规范的、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须,也是企业适合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有效防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均应该投入到其机制的建设中。不断完善不足,不断补充新元素,起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小兵.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1):89-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