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临床护理概念

临床护理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临床护理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临床护理概念

篇1

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抑郁症, 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人口的0.3%, 占老年人的3.4%[1]。老年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性特点, 危害较大, 易使老年人出现社会剥夺、孤独感、生活质量差、残疾、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自杀和自杀未遂及死亡率增加等不良后果[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就诊患者90例。筛选标准:①符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53分。排除文盲及智力水平过低者。上述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按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与心理组、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至3组, 治疗周期为8周。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流程 所有患者均接受舍曲林系统治疗, 用药量均为50 mg, 1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生活护理;给予心理组患者常规生活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联合组患者常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音乐治疗。疗程均为8周。研究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

1. 2. 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包括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疗法。每天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 主要指获取患者的信任, 建立互信良好的医患关系, 鼓励患者鼓起勇气, 振作精神。每周进行一次认知心理治疗, 通过查找不恰当的观念和想法,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重新组合自己的构念系统。

1. 2. 3 音乐治疗 实施音乐治疗时, 首先由音乐治疗师向患者说明音乐治疗目的, 采用愉快、柔和的音乐进行放松训练, 之后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音乐, 为了能够产生情绪共振, 要求音乐能够表达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 治疗师观察患者的反应, 鼓励患者展开联想, 以实现增强自信心, 提高自我评价。治疗时间:1次/d, 1 h/次, 5次/周。

1. 2. 4 抑郁和生活质量得分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SDS量表评定抑郁状态,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8周后分别进行评定。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检验采用t检验, 以P

2 结果

三组在治疗4周、8周后SDS得分和生活质量(GQOLI-74)得分情况。在治疗4周后, 联合组与心理组的SDS和GQOLI-74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联合组与心理组)与对照组的SDS和GQOLI-74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第4周和第8周的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心理护理与联合治疗对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第4周和第8周的GQOLI-74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心理护理与联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在第8周的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心理组, GQOLI-74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心理组, 而两实验组在第4周时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表明短期内心理护理与联合治疗对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显著差异, 但长期来看, 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 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 建议在系统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改变单纯的护理方式, 进行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联合治疗, 更有助于改善老年抑郁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

篇2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 老年肺癌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91-03

肺癌是一种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各种致癌因素的增加,如吸烟人数增多、环境污染、电离辐射等,肺癌患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更加明显,我国的肺癌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肺癌患者在我国癌症患者中占很大的比例,有研究指出,十年后我国的肺癌比例将会攀升至世界前列[1-2]。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根治肺癌的方法,主要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临床常用的化疗和放疗对患者有很大的副作用,而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鉴于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6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6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3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35例,年龄64~82岁,平均(67.9±5.4)岁,经诊断,腺癌45例,鳞癌30例,腺鳞癌18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37例,年龄63~83岁,平均(68.2±5.6)岁,经诊断,腺癌47例,鳞癌29例,腺鳞癌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症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实时监护患者的饮食、活动、休息、病情、疼痛等情况,做好病情知识的讲解和宣教工作,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并经常保持通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2)健康宣教。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放知识普及手册,播放知识普及视频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给予耐心地解答。(3)心理护理。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为有效地避免上述危险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随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消除不良情绪。必要时医护人员可向患者讲解一些抗癌成功的例子,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4-5]。(4)增进交流。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切身地去感受患者的心理情绪,对其负性情绪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启发,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表明功能更完全。利用SDS评分评定护理前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项目共20个,分为4个等级,总分58分,43分以下表示情绪正常;利用SAS评分评定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总分60分,高于50分则存在焦虑情绪,40~49分表示中度焦虑,30~39分表示轻度焦虑,低于29分表示无焦虑,情绪正常[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有所增加,而治疗组增加的程度比对照组大,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治疗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腺体或黏膜由于致癌因素容易产生病源细胞,病源细胞可进行血行播散或淋巴结转移,从而引起肺癌疾病,其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小细胞肺癌,另一种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以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7]。右肺较左肺多见于肺癌的发生部位,其中肺部上叶多于下叶,肺部的主、细支气管均可导致癌变的发生。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低热、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晚期肺癌患者出现溃疡、疼痛、出血等严重症状,此外,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临床表现通常有所差异。

近50年来,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癌症之一,其中肺癌发病率跃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同时近年来女性患肺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年龄在40岁以上为主要发病人群。引起肺癌的原因医疗界还尚未明确,有大量资料显示,患者长期吸烟与肺发生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表明,大量长期吸烟的患者发生肺癌的几率远远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大约为10~20倍,而吸烟史越长的患者,更容易患肺癌[8]。吸烟患者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同样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群,被动吸烟的患者同样会增加发生肺癌的几率。此外,环境污染是引起肺癌的又一因素,如大气污染、雾霾、烟尘等。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但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继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9]。

医护一体化护理是一种由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并成立治疗小组的新型护理模式,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将护士分为两个级别,一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护理病情较轻、护理风险较低、护理技术难度较小的患者;二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护理病情较重、护理风险较高、护理技术难度较大的患者。一体化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增进交流等方面,既可以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又能增进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10]。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并记录、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护一体化护理后,治疗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好,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张翠敏,朱贵东.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53-255.

[2]刘作琴.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209-210.

[3]任春香.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6(5):762.

[4]熊秋颖.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2-313.

[5]徐琪,郑茂根,赵艾君,等.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725-3726.

[6]陈小文.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97-99.

[7]刘丹,白露,赵玉霞,等.247例手术切除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62-64.

[8]刘红丽,叶志华,彭玲霞,等.护理干预对肺癌吸烟患者戒烟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07-508.

篇3

在固定正畸治疗完成后,为了巩固治疗的疗效、保持牙齿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在较长时间内需要佩戴保持器,通常为2年左右。它是矫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透明保持器,也称负压压膜保持器。这种矫治器由弹性塑料制作,覆盖所有牙列的牙冠,由于其制作简单、外形美观、体积较小,在临床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名于2014年2月~2014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结束固定正畸治疗并使用透明保持器的青少年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治疗后需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以及有严重牙体、牙周疾病的患者。患者年龄13~17岁,平均16.2岁,其中男性52名,女性68名,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

1.2方法 试验组给予改良护理干预措施。医生对患者进行一次性口头宣教,并发放图文并茂的纸质宣传册及电子档宣教资料,内容包括因不佩戴保持器导致的正畸治疗复发的原因,透明保持器正确取戴方法的图片,容易导致保持器损坏或丢失的常见原因等资料。此外,使用实物模型及牙刷教具现场演示如何正确取戴保持器,以及如何正确的清洁保持器而不致其破损;上述步骤完成后,定期规范并强化患者的相关行为。

对照组给予传统医嘱告知方式:采用传统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医生仅对患者进行一次性口头宣教。

1.3 统计学处理 对获取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字2检验。

2 结果

2.1试验组的复发程度评分为(4.88±0.32)分,对照组的复发程度评分为(4.72±0.45)分。试验组复况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试验组的保持器遗失率为1.69%,对照组的遗失率为13.33%,试验组保持器遗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计算显示,P

2.3试验组的保持器破损率为13.33%,对照组的破损率为41.67%,试验组保持器破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

3讨论

稳定是正畸治疗的三大目标之一, 稳定的治疗结果对于每一名正畸医生和患者都是梦寐以求的。但实际情况却是, 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发,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在保持期即出现复发[1]。

在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后需要患者继续佩戴保持器,保持阶段是正畸治疗的一个重要阶段。牙齿在矫正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据研究表明[2],在保持阶段正畸治疗的复发率高到7.6%,复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未认真配戴保持器、保持时间过短。在保持阶段,由于患者不需要每个月定期复诊,缺乏医生监督。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3],透明压模式保持器在使用几个月后就可能出现切牙区或牙合面断裂现象,且尚无好的修理办法。只有医患双方均认识到此问题,在保持器破裂后及时更换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保持作用。

导致透明保持器容易破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未按医嘱进行规范取戴。临床经验表明,有些青少年患者会在戴用保持器期间进食及饮用热饮,这可能是保持器破损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率更高的原因。我们通过特别的宣教,对患者进行提醒,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中保持器的破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试验组的保持器破损率依旧达到13.33%,这也说明透明保持器的强度存在一定不足,其制作材料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透明保持器易被患者遗失[4]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对照组的遗失率高达13.33%。大部分正畸患者是依从性较差的青少年儿童。临床经验表明,保持器遗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在进食时不按医嘱,随意将保持器丢于桌上,由于保持器为透明材料制作,患者往往于餐后将其遗落。

改良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正畸保持阶段复况的出现,同时有效减少保持器的遗失率及损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