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5 14:50: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孩子眨眼睛的治疗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善意的目光可以传递直达人心的温暖,其实眼睛也喜欢温暖。眼部的血管比较细,天气过冷的时候,血管会收缩,由于有眼睑保护,一般人都可以适应这种温度变化。对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寒冷可能成为眼疾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眼部血管较为脆弱,在天冷时应该格外注意眼睛保暖。过敏体质的人,冷刺激还可以诱发过敏性结膜炎。
中医传统的暖眼方法有“熨目”和“浴目”。熨目就是闭上眼睛,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到发烫,然后迅速地按抚在双眼上,这时眼睛会感觉到一股暖流,注意在熨目前一定要洗净双手。浴目则是利用热水或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热水、热毛巾或者熏蒸仪都可以。浴目需要注意水温,蒸汽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大概在40-50℃就比较合适,太热可能伤到眼睛及周围皮肤,太凉就达不到温经通络的效果。对于风热型的眼干、视疲劳,还可以在水里少加一点、桑叶或薄荷以清热明目,这类人常表现出看近处容易疲劳、眼部发热、口渴、烦躁、手脚发热等症状。熨目和浴目没有太多禁忌,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眼睛有炎症、疼痛、分泌物较多时,就不适合了,此时这么做不但不能缓解症状,反而可能给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加重病情。
远 看远防近视
《史记》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养由基善于射击,在百步以外也能射中柳叶,这就是成语“百步穿杨”的来历,这体现的不仅是精湛的箭术,更是鹰一般锐利的眼神。
《走遍中国》栏目曾经在玉树寻找“千里眼”,发现那里的中小学生虽然也承受着学业的压力,视力却普遍很好,绝大多数都能达到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0以上水平,5.2、5.3的也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能在80米开外看清视力表4.5那栏,属于超常视力。专家分析,这不仅与遗传因素、受经济条件限制接触电子产品较少相关,还和草原视野开阔、放牧需要常常看远处有密切联系。可见,看远处对眼睛很有好处。
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会导致睫状肌痉挛,产生视疲劳,对于青少年来说,还可导致近视。中医讲究“惜目”,一是强调用眼时间不能过长,二是环境光线要合适。但现在,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欢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看电视,距离非常近,且一看就是长时间,再加上屏幕光线的刺激,非常容易导致近视眼的发生。专家表示,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3-5年后,中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因此,家长、学校一定要把好青少年用眼习惯这一关。
中医有个方法叫做“极目”,就是尽量往远的地方看。在日常生活中,受条件限制,我们虽然看不了草原上那么远,工作时间也很紧张,但仍然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调节。连续看近处45分钟,就应该抽出5分钟左右时间看看远处,可以站在窗口往远处看,往绿色的地方看;如果高楼林立,往楼顶看也行,但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到眼睛。
专家强调,坐着看书写字或看电脑要有良好的姿势,与书本保持33厘米以上的距离。
动 转眼解疲劳
目光呆滞,说的是无神的双眼,对于传神的眼睛,却用灵动来形容,可见,眼睛得常动。中医著作里有“每日睡起,跌坐凝思,塞光垂帘,将双目旋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的记载,这就是所谓的“运目”。可以闭着眼,转动眼球,这样能放松眼部肌肉、醒脑明目。但需要提醒高度近视的患者,转动眼球时一定要慢,不要太快,以免对视网膜造成伤害。
除了转眼之外,按摩也可以放松眼部肌肉。觉得眼睛疲倦的时候,可以揉一揉四白穴、睛明穴、太阳穴,眉中等眼周穴位,注意不要按揉眼球。
润 眨眼防干燥
人们常用“水汪汪”来形容漂亮的眼睛,确实,眼睛离不开水的滋润。自身泪液分泌减少或空气干燥都可能导致眼睛缺水,出现干涩、痛痒、灼烧感、发红、异物感或视物模糊等症状。眼球干燥严重时甚至还能导致失明。现在很多人都戴隐形眼镜、长期看电脑,眼睛很容易觉得干、疲劳,更需要注意润眼。
滋润眼睛最主要的就是靠泪液,它有滋润、营养、清洁和杀菌的作用,以维持眼表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眼球表面有一层泪膜,如果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泪膜可能变得不完整,保护作用就打了折扣。眨眼可以使泪膜再次均匀分布。当看东西久了觉得疲倦的时候,不妨眨眨眼睛或者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现在很多人都把滴眼液当作必备品,有事没事也滴上几滴,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滴眼液无法取代泪液的功能,一般人没必要老是去用,觉得眼睛干涩的时候可以滴上一两滴,缓解不适即可,滴入太多会破坏正常泪膜,反而起不到保护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人选择单纯保湿作用的滴眼液即可,没有炎症就不要乱用含有抗生素的滴眼液,最好要确认里面没有防腐剂,否则不但起不到滋润作用,还可能加重眼干。
此外,环境的干燥也可能导致眼睛不适。夏天开空调、冬天通暖气,都会使室内变得干燥,空气由于不开窗通风而变得污浊,从而导致干眼的发生,预防的方法是在房间开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让空气湿润一些;另外要经常开窗通风,眼睛也需要新鲜空气。
保持眼部清洁也很重要,眼科很多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比如急、慢性结膜炎,主要就是通过手眼传播。很多人觉得眼睛痒,就用手去揉,这是相当忌讳的,手接触到的东西很多,很可能就带上了细菌,再去摸眼睛,容易造成感染。如果小孩有揉眼睛的习惯,家长一定要警惕是不是过敏性结膜炎,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另外,揉眼睛的习惯也要纠正。
一、研究背景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儿童精神专家Kanner于1943年提出的。1979年,英国学者Wing归纳出其主要症状:反复性的刻板行为、言语和象征活动上表现异常。[1]中国的自闭症研究起步较晚,1982年,陶国泰正式报道了4例自闭症,这是自闭症首次走进中国人视野。据研究估计,儿童自闭症患病率大约为2‰~5‰。近年来,该估计数据有所变化,在0. 7‰~21. 1‰,甚至可能高达60‰。[2]
关于自闭症的干预,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也有许多研究者做出有益的探索,总结出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对于克服自闭症儿童的交往障碍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的运用往往是部分性的,缺乏综合运用的案例。研究者有幸于2013年7月至9月在兰州市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实习,接触到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过程,因此试将三种治疗方法结合,对自闭症儿童的交往障碍进行干预,在中心内开展游戏教学,以期能够为自闭症儿童交往障碍干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YY,男,4周岁,来自兰州市金宝贝特殊儿童教育中心。YY两岁时仍不会说话,被兰州市儿童医院诊断为自闭症。该儿童语言发展缓慢,内向害羞,不敢与人直视。干预前,反复性的刻板行为非常明显,总是重复着某些动作。性格暴躁,自制能力差。做游戏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YY在语言沟通、个人行为、人际交往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而且这些问题是相互交织的,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介入。
2、研究方法
(1)访谈法。主要是针对YY的基本情况等对中心的老师以及儿童家长进行访谈,制订具体的干预计划,并在计划进行中经常对教师和儿童家长进行深度访谈,保持顺畅的沟通,以解决可能面临的某些疑难问题。[3]
(2)实验法。对YY进行三种治疗方法综合干预的实验研究,在干预之前,利用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对YY的沟通行为和问题行为进行评定,然后实施干预,干预结束之后,通过观察及利用上述评量工具对YY进行再次评定,以判断干预的效果。[4]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也就是干预过程,在方法上,采用跨情境的多基线研究设计,实验步骤如下:[5]
1、游戏治疗
(1)基线期。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对YY进行了持续1周的观察,记录其在中心的注意力、动手能力、记忆力等表现情况。
(2)介入期。干预是在和中心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的情况下开展的,主要是进行游戏教学,干预时间1个月。目标是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使YY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作出判断,敢于动手完成一些小任务,同时使其记忆力得到提高。如在“捉迷藏”游戏中,研究者首先将小朋友喜欢的毛绒玩具藏在身后并暗示小朋友,然后观察其反应,如果没有引起注意,就发出些声音吸引注意力。紧接着,研究者拿着毛绒玩具小跑,吸引小朋友跟着过来,这时将毛绒玩具藏起来,不能让小朋友看到在哪里。小朋友一般都会好奇,想找到自己的玩具,研究者可以告诉大概位置。最后,将小朋友带回起点,用简单的指令告诉他取回被藏的毛绒玩具,第一次可能找不着,因此需要反复引导,直到他能够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奖励小朋友好吃的,使其形成一种认知。
(3)维持期。干预结束后,对YY又进行了1周的观察,观察方法同基线期,还是观察其注意力、动手能力、记忆力等表现情况。
2、音乐治疗
(1)基线期。在干预前,用1周的时间观察YY在中心音乐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是乐感和动手协调能力,还包括小朋友间的合作意识。
(2)介入期。该阶段主要是借助中心的乐器对小朋友进行干预,时间1个月。目标是使YY培养对音乐的感觉,减少刻板行为的频率,融洽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例如在“小鼓演奏”中,充分地调动了小朋友的专注度、动手能力和配合意识。首先,让小朋友随意击打鼓面,让他释放情感,当孩子适应这种方式后,慢慢加入些变化,比如敲击不同位置,让孩子感受声音的变化,同时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让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务,两个小朋友背向而坐,面前各有一个小鼓,其中一个小朋友打鼓,另一方要根据听到的击鼓次数,敲击相同的次数;一方逐渐改变击鼓强度,另一方也要对强度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用手势等来暗示击鼓的次数和强度变化。
(3)维持期。在维持期结束后,用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调查表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对YY的沟通行为和问题行为进行评量。
3、ABA应用行为模式治疗
(1)基线期。实施干预前,对YY的语言状况进行综合判定,同时用1周的时间观察他的生活自理情况。
(2)介入期。ABA应用行为模式治疗主要针对小朋友的日常行为进行矫正,这个阶段需要1个月,主要是对YY的基本行为进行个别训练。例如在“看图识记”中,先拿一张彩色图片,告诉YY是什么颜色,让他反复记忆,同时进行口腔训练,让他试着发音,不准确也没关系。然后,研究者将手中的图片放入几张图片中,让YY从中拿出刚才那张图片。如果拿错了就重新开始,反复练习加以强化;如果拿对了,就给他一个奖励,然后再练习比较复杂的物品。
(3)维持期。当介入期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YY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情况等进行1周的继续观察,同时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评量期问题行为状况。
四、研究结论
在干预结束后,研究者对YY的沟通行为状况和问题行为状况进行了评估,同时对其母亲和老师访谈,了解YY干预后的变化。分析发现,YY在以下方面都得到改善:
1、情绪稳定
YY干预后的最显著变化是情绪更加稳定,发脾气次数减少,学会对人微笑。记得刚第一次见YY时,他没有任何表情,性格特别暴躁,面目相当狰狞,并伴随着拍打、抓脸的动作,有时候还跪在地上磕头,这些行为在干预后明显减少。
2、行为矫正
YY在干预前走路不平衡,左右摇晃,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缓慢,不能拿笔写字画画。在干预中,YY试着走直线,不再东倒西歪了,也开始用彩笔画画写字。在干预结束后,YY的注意力变得更持久,认知能力增强,刻板行为明显减少。
3、语言表达
进入中心后,YY从不主动同人说话,研究者刚接触他时以为他没有语言功能。后来,在治疗中通过专门的口腔训练,YY由拼音发音开始学习说话,从简单的模仿到自己试着发音,从几乎没回应到简单地回应,再到主动地说话,他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着与人沟通。
4、社会融合
YY在干预前目光呆滞,经常眨眼睛,不与人眼神交流,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各种游戏,YY已经能够自然地和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同时在社会交往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开始关注其他小朋友,试着和别人一起玩游戏。
五、讨论与建议
本研证明综合三种治疗方法的干预能够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问题行为也得到明显改善。以游戏教学为主的干预措施提高了自闭症儿童的参与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综合干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限于时间,研究者对YY的干预仅1个半月时间,还需进一步治疗。综合干预只是自闭症儿童交往障碍干预的一项手段,还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干预,同时来自社区、家庭等的协助必不可少。
【注 释】
[1] 片成男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
[2] 尤娜等.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3] 张志勇等.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8.
[4] 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河 南 崔先生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常伴有炎症,中医属湿毒疮范畴。湿疹的发生有内外之因,而以内因为主,外因多与饮食、工作、居住环境及气候有关,内因则是患者的过敏体质及个体情况,这是疾病发生的关键,需要借助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相参,方能做出正确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
根据您信中所述,自行服用“皮肤病血毒丸”后,症状减轻。观其主要药物成分,以清热利湿为主。推想患者为素体湿热较重,因此,服药后见效。停药后复发,一是由于内热未清,再是饮食、起居失摄,故服药之时,应注意忌口,因为过食辛辣鱼腥之物,会导致脾失健运,湿热复生,疾病复发。
至于能否长期服用此药,一方面,您可咨询药品生产者,另一方面,您需要观察肝、肾功能等血液指标。
秦亮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教授
(秦亮甫教授每周一上午在仁济医院西部,每周三、五上午在仁济医院东部有专家门诊)
心脏出现间歇是冠心病吗
我今年71岁,患高血压已30多年,长期服药控制,血压较平稳。今年5月下旬心电图检查首次发现心脏出现间歇,医生治疗曾用过的药有:银杏叶片、心可舒、心痛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丹参片等。但效果均不理想,现将近期复查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寄来(略),诊断意见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全性房内传导阻滞。请问:1.根据我的病情,选用何种药物为好?2.主动脉瓣增厚并轻度反流,可否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措施产生逆转?3.两种检查结果可否诊断为冠心病?4.我在饮食起居和生活方式方面还应注意哪些?
四 川 廖女士
您患高血压已30余年,近来又出现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异常,主要为较长时间的血压异常所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如冠心病同时存在。所以我个人认为您主要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建议应用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药物,如洛汀新、蒙诺、一平苏、雅施达或科素亚等。
主动脉瓣增厚伴返流的情况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逆转,这与高血压病及年龄的增长等许多因素有关。
以上提供的两种检查结果尚不能明确诊断冠心病。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是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或曾有心肌梗死的病史,最近也有部分医院可以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以帮助确诊。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采取低盐与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的活动或体育锻炼,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可导致血管收缩),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应注意尽量保持情绪乐观,避免过度的体育运动及情绪波动,每餐不宜过多进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张凤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教授
(张凤如教授每周二、五下午有专家门诊)
喝酒后心脏不适是何病
一个月前我喝了几次酒,感觉心脏不舒服,有时胀痛、跳痛,时间有时几秒,有时1~2分钟,有时更长些.后来做了3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略),第一次结果: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1 231个、室速总数2阵、室上性早搏有340个;第二次结果:室性早搏854个、室速总数1阵、室上性早搏173个;第三次结果:室性早搏774个、室上性早搏317个。医生说我的病很难确诊,我很担心,请专家指点一下,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新 疆 李先生
从您提供的病史资料以及三份动态心电图能看出您有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房性早搏,但均为偶发。目前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您在信中提出,感觉心脏不适均为饮酒以后,故不能排除酒精引起的早搏。一种与酒精相关的心脏病叫酒精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心脏扩大以及功能下降。不知您平时喝酒的频率和量是多少,如果您不喝酒时均无不适,那考虑早搏与酒精相关性较大,请戒酒。
2.考虑您是北方的中年男性,属于冠心病的易发人群,并有阵发性心前区不适,但不知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平时是否吸烟,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建议至本地区较大医院作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冠心病,必要时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
3. 关于用药。由于多次动态心电图显示您的早搏为偶发,如果您平时能耐受,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可以不用药。如果您觉得症状无法耐受,在没有哮喘病史的前提下,建议尝试服用倍他乐克25毫克,早晚各1次。因为倍他乐克既可控制房性早搏又可控制室性早搏,研究证实,长期服用可减少猝死发生率。
孙宝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严轶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宝贵教授每周四下午有特需专家门诊)
干眼症为何用药后仍不适
我现年52岁,1992年曾因滤泡性结膜炎使用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抗病毒及可的松等眼药。眼部炎症解决后,经常在读书看报时感到头顶及鼻根部有点疼痛,做脑CT没问题;去年以来双眼视力下降较多,眼前白茫茫的,视物有点模糊,配了老花镜感觉稍好。但今年以来双眼皮内常感到热辣辣的、涩涩的,异物感很强,有时左眼内睑还有些痛感,医生说是结膜炎要用消炎药,用药期间一般会好些,但停用了几天后又不舒服。另一位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可能是干眼症所致,开了贝复舒眼水1支,另嘱我用泪然等补充泪液。但我用后还是不太舒服,有时还是感到眼皮内有厚厚的、涩涩的,有点异物感。请问:我双眼不舒服是否为干眼症?为什么会得干眼症?有无办法根治?
福 建 彭女士
干眼症在过去没有受到重视,一般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长期面对荧光屏辐射,长期水分缺失,干眼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眼睛前面有一层很薄的泪液膜,覆盖在角膜和结膜之前。泪液层又分为脂肪层、泪水层、黏液层,只要这三层泪液层中任何一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干眼症的症状。轻则眼睛常感干涩、灼热、怕光或异物感、视力模糊、睁不开等不适感,并经常不自觉地揉眼睛或眨眼睛。
干眼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才有最好的疗效。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病因治疗,如果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干眼症,应当治疗全身性疾病,可针对病因给予甲状腺素片、己烯雌酚、素等。对脂质性泪液不足可清洁眼睑或热敷。(2)补充泪液,主要用人工泪液来补充、维持角膜的湿润是干眼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人工泪液有很多种,大多数都含有防腐剂,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来选择。若早晨起床时,因眼睛干涩不容易睁开,可以在睡前使用含维生素A的眼膏来治疗。若是因为环境或工作因素而引起的干眼症,服用维生素A或慎选人工泪液滋润眼睛,并注意居家生活,在干燥的空调环境里待时间较长时最好能像冬天一样适当使用加湿器。另外,就是要注意科学合理用眼,如用电脑、看电视1~2小时应休息10分钟,多远眺,适当增加眨眼次数,以湿润眼球。已经出现眼部不适者应及时到医院专科门诊检查,确诊为干眼症患者,要立刻停止过度用眼并通过药物使泪液层稳定。
除使用人工泪液外,戴挡风、保湿眼镜、降低室内温度及增加湿度等,都能减少泪液的蒸发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如果使用人工泪液还无法缓解症状,眼科医师会用塞子或用泪点封闭手术的方法将泪小管阻塞,以增加眼球上的泪液膜,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现有干眼症的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很多患者在开始眼睛不适的时候喜欢先自己“治疗”,用抗生素、抗病毒眼药,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适宜干眼症的治疗,反而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罗 怡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罗怡副主任医师每周一全天、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我妻子是风湿病吗
我妻子今年58岁,二三十年来两踝、两小腿、两膝、两髋以至腰部经常“窜痛”(疼痛呈“游走性”),有时手足还麻木,青筋凸现,但不红不肿,关节也不变形;血沉、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心肺肾也正常,医生诊断为“风湿病”。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B1后,剧烈的疼痛立即解除,可是不久又复发,特别是在天气变化和劳累时。今夏三伏天,每夜都要穿毛线裤睡觉。请问,用哪些药能治愈此病?
江 苏 黄先生
西医诊断方面,就您的描述来看,您妻子可再予复查免疫指标、X线及骨密度检查,排除其他系统性风湿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代谢性骨病如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中医方面,从您妻子目前的症状来看,主要属于气血不足、阳气不足,风寒湿邪容易留阻于关节,以风、湿之邪为主,可予配合中药健脾益气祛湿治疗,具体用药希望请中医诊断后决定。
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风湿专科治疗,长期服止痛药阿司匹林等易导致胃出血等,需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监测下使用。
陈湘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教授
顾军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
(陈湘君教授每周二、三下午有特需门诊,需电话预约:021-64385700转特需门诊,每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顾军花副主任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小儿胃食管反流吗丁啉能长期用吗
小儿现在3岁半,体重13千克,因缺母乳,出生后一直吃奶粉,在出生10个月时因吐奶日益严重,曾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症。医生嘱洛赛克小剂量服用,配合施尔康维生素滴剂,约半年余,症状明显改善。
最近,小儿常在睡后或咳嗽后呕吐,医生嘱改服吗丁啉,饭前3.5毫升/次,一日3次,食欲明显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现已服吗丁啉近两个月,请问应如何继续治疗?吗丁啉是否继续服用,有无副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浙 江 何先生
您的孩子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前面的用药都是正确的。由于小儿的年龄关系,有的药物不能长期用,但可交叉用。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抗酸、抗反流和保护胃、食管黏膜。您现在已停用洛赛克抗酸剂,小儿的表现仍较好,那说明您孩子目前的反流情况不重,用些黏膜保护剂就可以了。
不知您近期是否做过检查。由于该病有功能性和病理性之分,功能性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会改善的,病理性的情况那就比较麻烦了。我想您的孩子从诊断出这个毛病到现在已很长一段时间了,应该再做一次评估,以了解目前的情况,如果都正常了,那就可以停药了。
吗丁啉对1岁以下的小儿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还有可能引起轻度的腹痛。对大孩子来讲还是相对安全的,但不主张长期用。
邵彩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邵彩虹医师每周二、五、六上午有专家门诊)
持续性传导阻滞是何原因导致
贵刊2005年10月刊中,王大英博士在解答胡先生的问题中提到“该传导阻滞是间歇性的,不是持续性的”,并阐明了其产生原因,我读后很感兴趣。我父亲几次心电图结论都是: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前支传导阻滞。他听有的医生说凡是扩血管的药、能减慢心律的药服用时间长了都会发生传导阻滞,所以地奥心血康等药再也不肯服了,不知这一说法有没有道理?如无道理,像我父亲这种持续性的传导阻滞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我父亲另患有冠心病、高血黏、脑动脉硬化,近年来又有脑血栓发生,现在在服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脑复康、尼莫地平、叶酸、维生素B6。不知他的传导阻滞有什么药可以治好?
上 海 吴先生
对于冠心病、脑梗死(即脑血栓)的治疗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天,以防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再发,冠心病的治疗还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如果是劳累性心绞痛)、他汀类调脂药物。如果心绞痛常发作,可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同时是降压药物,即使您父亲血压正常,只要不低,就可使用该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预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传导阻滞,虽然对您父亲的束支传导一般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但还是慎用为好;他汀类调脂药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即使血脂不高,只要不低,就可使用。另外,医生所说“扩血管的药会发生阻滞”不会包括硝酸酯类,该类药物会引起心动过速。
其次,您父亲的传导阻滞需要查清是否单纯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因此,有必要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如果单纯是双束支传导阻滞,无症状(无晕厥等)或不伴有Ⅱ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不必特别治疗。如果有晕厥等症状,或者即使无症状,但有Ⅱ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有三支传导阻滞表现如交替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固定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交替性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则建议您父亲安装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