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8 14:56: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篇1

1 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内容

(1)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理论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与建设,其主要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林业、农业、畜牧业,并通过生物学、物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是科学的生态治理与重建的手段。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主要是对育林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生长发育、结构及其调控、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2 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类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彻底,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面积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其主要造成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部分。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由于在发展时期对森林资源的大肆砍伐及开荒造田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其分布多、面积广,并且有一定的扩大趋势,为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的主要成因是森林及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荒漠化,而沙尘暴的形成则是土地荒漠化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会加剧土地退化的速度,并且会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更为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3)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环境是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我国森林资源多年来不断的被开发利用,培育速度无法赶上开发速度,造成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一些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情况,森林存储量较少,形成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这种掠夺式的开发使森林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一些生物数量逐渐减少,严重时会造成物种的灭绝。

(4)水旱灾害严重、水资源短缺。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仅排在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环境的恶化问题,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广阔,造成降水分布极度不均,致使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与涝灾。

(5)淡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受损。我国淡水资源的含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用水的需求,目前河流断流与湖泊干枯使我国淡水资源储存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到沿河以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绿洲生态系统,河流的断流不只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供应,还影响了航运交通运输。另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湖泊和沼泽不但是地表水的天然贮存库,还因为其巨大的生态功能而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的湖泊以其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成因复杂而著称于世。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湖泊普遍出现了湖面退缩、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湖水咸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现象。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干扰破坏使得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6)“三废”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不但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危害而且日益加剧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农田生产力下降,而且受污染的家副产品直接损坏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恶化退化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并阻碍其发展。

3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森林是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人类的生存环境离不开森林的作用。在生态建设中,森林培育工作的进行是生态建设程度的体现。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1.66%,预计今年将达到23.04%,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而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起到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森林资源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目前我国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来治理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由于森林对自然界水域流量具有控制的作用,其可以减轻暴雨洪水对水土的冲击,同时又可以涵养水源,避免干旱季节河流水域的枯竭。

(2)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推手,荒漠化又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这二者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培育一片森林可以有效阻止沙尘暴对土地的侵蚀。在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条森林带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改变风向,森林的枝叶可以阻隔风中的沙砾。大规模的绿化带不止可以起到降尘的作用,还可以肥土,通过森林的培育可以使土壤在树木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养分,从而起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作用。

(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调节气候也是森林的一个重要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在森林地区,其所产生的日夜温差较小,并且对比附近区域,森林区域冬日温度要高于其它地区,而在夏日温度要低于其它区域,可以起到一定的恒温、防寒、防冻的作用。并且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森林空气湿度要明显高于无植物区域。因此森林可以有效的调节当地的小气候,并且起到防旱防涝的作用,使防护区域内农作物可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其稳定高产。

(4)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人类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面积的培育森林资源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缓解温室压力。森林是天然的氧气库,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现今的环境问题,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据调查显示,我国近些年来森林储备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森林资源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也有所增强,在调节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护物种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保证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大部分的生物都是以森林作为栖息地,并在此繁衍生息。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造成我国一些物种失去家园,面临着灭绝的危机。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工作,通过对森林的培育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物种可以有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森林是物种最好的保护屏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对森林的培育,恢复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4 结束语

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系二者之间的平衡,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其进行培育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森林可以有效的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中重要的自然资源,而通过森林培育也可以有效的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促使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析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技服务,2016,33(6):166.

篇2

二、生态住宅示范楼介绍

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位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由一幢代表联排小住宅的一个单位(一户)的“零”能耗独立住宅,和一幢代表多层公寓的低能耗生态多层公寓组成。独立住宅建筑面积238平方米,为二层框架结构,在这一幢建筑中,全面集成了当今国内的生态住宅先进技术,力求达到“零”建筑能耗的目标,许多技术将能在5-10年内得到推广应用。生态多层公寓将多层建筑一梯两户型、单体两套和木结构轻质屋顶加层合为一体,总建筑面积402平方米,以适宜技术推广为目标,在该建筑中集成了1-3年在住宅建设中推广应用的生态住宅实用技术。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通风隔声窗:隔声系统、消声系统、通风系统。生态绿化:可选用耐寒、慢生的常绿草坪做屋顶绿化,建筑边采用成本低、易于维护的窗台开槽绿化,外墙面则布置爬藤类垂百绿化。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的建成,为全面展示生态建筑理念和集成技术体系、引导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示范平台,与其相关的运营研究工作也己经全面铺开。在经生态性能自评和专家论证后,其中部分节能技术已初步应用于现代民用建筑中。

三、建筑设计日趋人性化

目前,我国住宅设计从重视建筑本身,开始转变为关注居住环境、建筑功能附加值及共享空间等问题。现代意义的住宅己不仅仅局限于提供人们一个栖身的居住空间,又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延展开有第二空间——景观空间,第三空间——智慧空间。今后的住宅在满足一切居家使用功能外,眼睛看到的是优美的社区环境和城市景观,而且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处理日常事务。

(一)“板式”结构将由“点板式”结构所取代

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板式建筑,虽能做到户户朝南,满足了人们对朝向的讲究,但由于该建筑面宽较大,阻隔了景观视线,特别是在中心城区,本来建筑密度就大,日照条件就差,板式高层的大量建造,简直是雪上加霜。现在,正在加紧研究的点板式新型住宅,就有望能解决这个难题。随着建筑节能等技术的提高,房屋的朝向或将不再成为主要问题,这样建筑形态则将更加缤纷多彩。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出现"别墅化"的趋势,今后的城市住宅将以6~10层为主,并装有电梯,郊区以低层住宅为主,严格控制超高层的建设。我们未来的家园应该是一个让人感觉到舒适、安静、充满阳光的地方。

(二)建筑户型设计不断完善与优化

户型设计从单纯追求大厅、大卧室,向功能空间、多元化发展。足够的储藏空间、步入式更衣间等成为每套居室内的基本配置。室内门的设计也将"玄关化",局部与整体的概念更趋统一。双厅使用功能的有限分隔将打破"模糊双厅"的概念,尤其餐厅的设计更趋追求浪漫与情调,如观景临窗的设计将大行其道。主卧室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不但具备卫生间,还增加了更衣室及化妆室,面积也将增大。阳台将还其原来作为户外观景的真正使命。今后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己不局限于静止的状态,家庭宴请、聚会和健身等情趣生活将一一被引入,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住宅的内容愈加丰富,功能将更趋完善与优化。

(三)建筑辅助设施越来越完善

今后的住宅将更追求"细枝末节",真正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如:一是给住宅装上自动通风装置,使建筑自己会呼吸,使室内空气始终清新自然,彻底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二是外墙外保温层。城市相当部分建筑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砌块,隔热保温效果较差。现在给住宅穿上外保温新衣,不但提高了隔热、保温的效果,还解决了一些外墙易渗漏的质量通病。三是新型的热断桥式彩铝门窗+中空LOW-E玻璃。为适应冬冷夏热的温带气候,住宅设计中窗墙比也越来越大,门窗的隔声及保温是舒适性住宅的关键所在。如采用热断桥式彩铝门窗+中空LOW-E玻璃技术,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难题。

篇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着自身的要求和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区域特色,不同的环境区域面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不同现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手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缺乏比较充足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也在不断摸索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正在进行,这对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在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将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与提炼,现将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网络布局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网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且还要兼顾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根据区域差异来建设合适的水土保持环境生态建设网络。水土保持环境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有着相应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确保自然水系与行政区划是相统一的;其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兼顾微观监测与宏观监测相结合;再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注重整体与特殊性相结合;最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将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避免先破坏后治理的观念。我国很多省市都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中秉持了这些原则和理念,根据省市之间的区域性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进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

2.1、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整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成效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全面客观认识水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便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采取适合的措施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宏观区域水土流失的阶段性变化,根据对区域水土流失的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进而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下一个环节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下一步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策略。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时候要注意监测工作的全面系统性,不能只是将监测工作停留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完成状况上,也不能只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数据复核,而是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预防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相关内部矛盾问题,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提高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2.2、客观处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不仅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划分,也关系到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同的省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监测工作管理内容,有些省份会规定一般省级的监测公告要在5年更新一次,这一个周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要展示出该省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例如某个省份展示的监测数据就可以显示出这个省份的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其减少幅度大体上是南部大于北部,而国家和省份水土保持的资金重点反而不在侵蚀面积和侵蚀级别较高的地方,这就使得水土保持的效果很难实现。很多省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水热条件比较好、植被恢复比较快,这些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影像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不同的省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该省区域应该间隔多少时间对数据进行采集,进行系统监测、评价并公告值得认真考虑。如果间隔的时间太短,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监测投入的问题,以至于治理的效果不太明显;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到监测工作的意义。因此,不同的省份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也要注意监测时间的间隔问题,根据省份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来决定适当的间隔时间,尽量确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2.3、正确处理监测数据

利用遥感手段可以监测到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和程度等数据,但是如果要分析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效益等数据,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观测或调查来取得。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点源数据得出的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但是在一些省级行政区域公布的水土保持公告中没有体现出点源数据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中的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关系和在公告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将点源数据和面源数据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利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体系,而且也可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