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2 15:11: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现代科学的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多种EDA软件简介及其对照
1、Protel
目前主要EDA软件有Protel 、Cadence、ADS、EWB、PSpice等电路设计软件,其中以Protel 、PSpice和EW较为简单基础、容易上手,而以Cadence、ADS更适用于从事大规模、高精度的电路系统设计。在中国最为常用的软件是Protel,这当然也是中国大陆的电子工程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所决定的,而在国外就不一定了。Protel系列软件的最大特点是简单、适合教学的,其系统性能也很稳定。
2、Cadence
Cadence 在仿真、电路图设计、自动布局布线、版图设计及验证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Cadence 包含的工具较多几乎包括了EDA 设计的方方面面。Cadence软件在中国应用比较晚;
3、ADS
ADS软件在射频电路设计、通信系统中的高频电路设计和电磁辐射和电磁屏蔽等方面有很多的应用。在新版的ADS2008软件中还具有增强的图形化使用者操作界面的功能,可以使得系统的设计速度加快。另外。ADS2008软件还将3D技术应用到电磁分析等方面,使得ADS2008软件功能愈显强大。
三、Protel 99se软件的相关配置及其特点
1、Protel 99se 软件的基本配置及其功能
a、SCH5.0 的特点:主要用于原理图的设计,其具有集成性高、支持层次化自动设计、元件库强大扩充功能、任意的绘图页尺寸、兼容性高、提供基本的设计验证工具、为印制电路板设计提供网络表等特点。还具有分层组织设计功能、设计同步器等功能。
b、PCB5.0的特点:自动化布线功能、智能化的覆铜技术、与电气原理设计系统的动态连接、面向生产工艺的设计功能。可以进行多达32层信号层、16层内部电源/接地层的布线设计,交互式的元件布置工具极大地减少了印制板设计的时间。
2、Protel 99se 软件的完整配置
Protel 99se 软件的完整配置包括SCH5.0、PCB5.0、ROUTE5.0、PLD5.0、SIM5.0;其中ROUTE5.0是一个集成的无网格自动布线系统,布线效率高;在该完整配置中集成了PLD开发环境,可使用原理图或CUPL硬件描述语言作为设计前端,能提供工业标准JEDEC输出;该配置还包含一个基于最新Spice3.5标准的仿真器,可为用户设计前端提供了完整、直观的解决方案;
四、对Protel 99se的文件分类、字体设置
1、Protel 99SE可以的文件类型
Protel 99SE可以建立十种文件类型。我们在讲课的时候需要指出:Schmatic Docment文件对应的库函数是Schmatic Library;而PCB Docment文件对应的库函数是PCB Library。
2、字体设置
第一步:选择Preferences命令后,在图1对话框所示的自动备份参数设置;
第二步:单击Protel 99SE 中的Change System Font按钮,屏幕弹出图2所示的字体设置对话框,可以进行字体、字体式样、字号大小、字体颜色等设置;
图1 自动备份参数设置 图2 字体参数设置
五、工具栏按钮功能以及常见封装形式的记忆
1、形象直观工具栏按钮的讲解与记忆
Protel99SE提供形象直观的工具栏,可以通过对工具按钮中常用的命令进行形象、联想等方式进行记忆,这在开始学习Protel的过程中必须的过程:
2、常见的封装形式记忆
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部分特性,特别是功效方面,已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笔者认为,如果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那么,人们就可以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了。然而,迄今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开展,为医药学的未垦地。为了促进医药学的发展,尤其是中西药的结合,建议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现就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方法,作一探讨。
一、西药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意义 中西药的结合,应包括两大方面,就是要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同时对西药也要进行“中药特性”的研究,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及使用规律,使每类药均能按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各择其优,进而互相靠拢并使之结合,促进具有中国特点(中医药特点)的新医药学的建立。
1.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这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 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因此,若将 黄连都用来提取黄连素,则中医将无黄连可用。这种以中药的消亡为结果的中药现代科学研究,是难于达到中西药的结合的。即使叫做结合,那也是失去了中药特征的结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在于没有对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尤其是有效化合物,再进行中药特性和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研究。如能开展此项研究,则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将能为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使用,从而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
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学科归属,正如其定义一样,学科属性也是在不断地争议中发展,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的观点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它是综合科学,有人认为是社会科学,有人认为是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还有学者认为是管理学科[1]。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划分如此困难的原因在于,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扩展,不断融合的学科。从它的学科体系发展角度就可以看出,它在不断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研究内容与其他学科也有交叉情况,如传播学、经济学、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情报学、心理学等。它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或解决图书馆学自身的难题,同时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过程有着支持的作用。如图书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过程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大大缩短了研究的时间,精确了研究的结果。而图书馆学对于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整理、聚类等研究方法为计算机挖掘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这种融合性和相互作用性的特质导致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划分不明确。正因为这种不明确性才赋予了图书馆学一种特有的“关联性”,它可以与其他学科相关联,辅助其研究过程,也推动自身发展。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2图书馆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2.1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指20世纪以来发展的自然科学。是在人类现代史上形成的科学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的主要成就是:物理学领域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生物学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等全新的系统科学。在这些成就的推动下,各个学科领域都发生深刻革命,分化为4000多个学科,形成庞大的结构体系,从总体上可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大层次,每一层次内部又包含上千个学科,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众多的交叉学科。现代科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发达的生产和科学实验为基础,科学的技术化和数学化,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生产、社会一体化等。根据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的本质的归纳,它是“数学的”、“研究的”、“技术的”、“现实之物的”。这样的性质看似与社会科学联系不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逐渐渗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其技术成果得到了移植和借用。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因而就越加发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综合研究的必要,同时也推动了边缘科学(如生物化学、天文物理学等)和综合科学(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等)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以来,为了把握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某些共同属性及其普通联系,迫使科学家从横的方向上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横断科学(如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横断科学从某一特定的视角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不仅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还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使整个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语言和方法。科学社会学、技术经济、管理科学、未来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
2.2图书馆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早在18世纪,中国的图书馆界学者就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进行过探讨,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革命性的跃进,新的科学原理、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像潮水一般冲击着图书馆的旧领地。它迫使学者把视野从图书馆学这一小天地里扩展开来,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由于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冲击,图书馆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地扩充,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储存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出现和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使得图书馆学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借阅向自动化模式转变;网络技术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使图书馆学研究的信息流动性更强、形式更多样、范围更广泛;视听多媒体技术使得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从单一的文字型信息拓展到了音、像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模式;信息储存技术转变了图书馆学的信息储存理念,打开了图书馆学的眼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图书馆早已向着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纵观近20年的图书馆学,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也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图书馆学的发展。科学进步、发展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图书馆学也随着进步,吸取营养、丰富研究内容。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彻底改变了了信息、知识的传递物质手段和速度,改变着图书馆学的学科组织和发展,而图书馆学作为研究信息、知识传递的学科,它的发展又决定着社会知识信息传递和利用的形态和手段,决定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社会是一个大循环,每个学科都是这个循环中的一个环节,都有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而且每个学科的独立性减弱,逐渐融合,出现研究内容交叉的情况。现代图书馆学开始转变研究方向,从对“书”的研究到对“人”的研究,这其中不乏需要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在国外已有不少学校在图书馆学课程中增加读者行为学、读者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融合的内容也逐渐成为图书馆学新的研究领域。由此看来,图书馆学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它与现代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现代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图书馆学的进步,创新着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图书馆学的进步也为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创新提供着有力的数据、信息条件,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总结现代科学和图书馆学的关系:①图书馆学要想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②现代科学丰富、改变了图书馆学的面貌,为图书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开拓新领域。③现代学科为图书馆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解除了社会科学的束缚,向自然科学理论方法学习。④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学更加综合化,扩张了它的研究内容和领域。⑤图书馆学为现代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