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心理辅导的重点

心理辅导的重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7: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心理辅导的重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心理辅导的重点

篇1

二、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高校辅导工作中的应用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快速和有效等特点,很适合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加以应用。焦点解决强调目标导向,促使学生关注积极面,把目标锁定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或未来的发展,而不关注于问题的产生,简单快捷。[1]辅导员在进行咨询的过程中,采用此技巧,在倾听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时,发掘学生过去的资源加以利用,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整个咨询过程会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通过积极鼓励性的言语促使学生朝积极正向的方面发展,并最终达到解决目前问题的目的。[2]

三、 辅导员进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过程设计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类似于一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谈话,在短时间的谈话中,辅导员需要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思考对话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得整个咨询过程有目的的,按照步骤进行。我们可以将焦点咨询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正向开场阶段

在咨询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告知学生咨询程序,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问学生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而不是抱怨问题,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

2.问题描述阶段

了解学生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说出遇到的问题。但辅导员在询问中不要关注问题的成因,而要关注问题本身的特征。在学生描述问题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思考每句话中是否能够换一个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和思考,并从话语中寻找学生自身的有利资源。当学生描述完后,辅导员重新澄清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解决。这一阶段的对话要简洁,明确学生的问题即可。

3.积极目标的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辅导员和学生共同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如要求学生“不作弊”这一目标改为“遵守考场纪律”;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改成“按时上下课”,总之辅导员需要使用积极友善的语言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有利资源,达到一个可行的积极目标,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与谴责。另外这一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遥不可及,可以一点点实施的目标。

4.寻找例外及一小步

寻找过去生活中的一些例外的经验,即:什么时候问题没有发生或比较不严重?在例外发生时,学生先前有做过哪些有效的解决方式,什么原因而没有继续采用此方法?为了继续使例外发生,学生能够做些什么?做什么能够使事情不再恶化?思考这些例外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重新建构解决当前问题的新的策略。同样也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重新构建的目标中积极的一步步前进。

5.后续反馈与评估阶段

焦点解决咨询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估,所以辅导结束后,辅导员也需要评估学生的改善情况。评估可以是下一次的辅导,也可以是一次简单的谈话。即使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时,辅导员现状中努力寻找出存在的例外以及改变的契机等。[3]

四、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中的常用技巧

1.积极的倾听与回应

辅导员在倾听学生说话时,不能被动的听,而是要积极主动的从学生谈话内容中捕捉要点,观察学生的肢体行为,更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倾诉。同样对学生的回应也要积极,和学生有目光接触,必要时点头、微笑等,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被关注。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对学生的回应,辅导员一定要避免直接批评学生。

2.通过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辅导员在面对学生一些不被认可的事情时,可以问对方“你这么做一定有你的原因,能跟我说说吗?”而不是采用指责或谴责的语气,提问过程中可以澄清某些观点,例如询问学生“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疑惑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表达,例如,“我没有很清楚的理解,你能具体说说吗?”“你说你‘坚持不下去了’时,是什么意思?”提问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3.刻度化的问题

焦点解决咨询中经常采用评量性的问句。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把学生的问题量化,把抽象的概念转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评量性问题使学生更加清晰自己当前的状态以及可采用的改变状态的方式,使学生思考自己所具有的资源一点点进步,为学生带来希望和动力。

4.从正面重新建构

辅导员可以采用一些词语暗示学生问题还是有转机、有希望。咨询中可以采用“寻找例外”的方式给予对方鼓励,如学生说“我很孤单,被同学们孤立,不能融为一体”,辅导员可以采用一般化的方法,让学生意识自己的问题并非是病态,别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回应暗示学生只是一次失败,不能够完全否定自己的智商和努力。

5.探讨学生的自身资源

尽管学生遇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资源和力量,辅导员要在于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要以赞许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回应“我发现你很慎重看待找工作的事情,很理解你将第一份工作看的那么重要。”这些问题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希望,还能改变,从而促使学生重新找到动力。

篇2

薛某,男,16岁,职中高一年级1203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2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2.1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薛某的父亲是某工地负责人,工作忙,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缺少与学生心理沟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使师生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

2.3中职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一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拒绝一切批评,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

3辅导方法

3.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其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其二,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赚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其三,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3.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3坚持疏导教育,保护自尊心。教师要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薛某的优势成立一个兴趣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

3.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薛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3.6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3.7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薛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4辅导效果

通过两年跟踪辅导,薛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比以前缓和多了。学习比以往有信心了,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下课问老师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各科成绩很快就跃到了60分,老师都夸薛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篇3

高中生是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下面是笔者在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一些体会。

一、英语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1.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和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第一,英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英语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心理辅导。

2.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3.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材料是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如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的同时,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认识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以高一英语为例,英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多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利用教材,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热情,它将产生持续,稳定,巨大的推动力,给学生的学习以有利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它提到了英语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升学和职称评定中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求职中英语好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远景目标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体验。例如,学习Oprah Winfrey时,利用她从黑人穷人家的孩子奋斗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精神。现代社会竞争加剧,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进取,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潜力,当时机到时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学习Unit17 Great women时,利用描述60岁的女性老人独闯南极洲的经历"At 50 I was the first woman to travel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But what should I do to celebrate my 60th birthday? What else ,but a journey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world, Antarctica?" "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独立解勇于冒险,探索大自然"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4.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加之高一刚入校,互相不熟悉,因此会有意无意地会自发形成以区域或城乡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群体间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对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上Unit 1 Chuck’s Friend一课时,笔者利用Chuck因飞机失事受困于荒岛时的一段感悟"Chuck learns a lot about himself. He realize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