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手术室急救护理

手术室急救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手术室急救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手术室急救护理

篇1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地处郊区,经常有重大交通事故、打架斗殴、高空坠落等,大部分伤员病情发生突然、时间急、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等特点,我院手术室显的更加重要。手术室护理是应急性极强的工作,工作环境高度紧张【2】。这对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手术室专业化护士,既要求具备准确、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和手术室专科技能,又必须具备急救能力【3】。为了提高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急救能力,我院手术室对护士进行急救能力培训和考核,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我院手术室护士38名,其中女35名,男3名。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21名,护士9名。学历:中专8名,大专10名,本科20名

2 方法

2.1 建立急救能力培训及考核小组

由手术室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科室总带教3人组成培训考核小组,该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培训及考核。

2.2 培训方法

2.2.1 急救知识培训

2.2.1.1 急救基础知识培训:具体包括:心电图、CPR基础知识及技能、常见休克类型;常用抢救药品的剂量、用法、途径及不良反应;吸痰、气道管理技术等。

2.2.1.2 急救专科知识培训:由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授课,主要包括:与手术室护理相关的专科急救知识,例如急重症手术、交通联合伤手术的种类、物品准备以及护理配合要点。

2.2.2 急救流程培训

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一次手术室重点急救流程培训,主要包括:多器官复合伤的急救流程;手术患者突发局麻药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患者术中发生输液、输血反应的急救流程;手术用物计数错误的急救流程;患者发生躁动的急救流程等。

2.2.3急救操作技能培训

手术室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急救设施的操作使用技能;CPR操作技能;急救器械、耗材的应用技能。主要有:除颤仪、负压吸引、监护仪等设备的培训;急救器械、耗材的培训,由高级责任护士及总带教负责每月培训、操作、演示,监管护士反复操练,准确掌握。

2.2.4急救情景模拟训练

由护士长组织并指导,根据手术室可能出现的急救情况设置场景,组织护士进行紧急情况下模拟抢救护理。如术中心脏骤停发生猝死时,按发生猝死的急救流程进行模拟训练。

2.3考核方法

在实施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参与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技能、急救模拟训练考核,以百分制评分,考试内容及评分依据由护士长严格制定。

2.4统计方法 对培训前后资料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3 效果

通过培训,我院手术护士的急救能力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提高,见表1。

4 讨论

4.1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来源于护士的临床经验,以及多学科知识和急救能力的掌握【4】。手术室是随时接收危、急、重患者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救治服务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急救意识。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急救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

4.2提高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 护士应急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敏锐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5】。通过对急救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护士能够迅速、熟练、准确的获取急救器械、耗材并能正确使用,能迅速判断并积极处理,提高了急救应急能力、避免出现抢救程序中的混乱局面,使抢救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进行,提高了急救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忆兰,彭桂平.手术室青年护士能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3):36.

[2] 林岩,谭淑芳,潘淑芳,等.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新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42-1144.

篇2

地震灾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现象,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此次世界罕见的重大地质灾害中,绵阳市中心医院这座处在重灾区的一座三级甲等综和医院承担了举足轻重的医疗救援任务。手术室是进行诊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之一,5月12日3pm至5月14日在抗震救灾中与各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共完成485例灾民手术的配合。救治的灾民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91岁,对于此次抗震救灾中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现总结归纳如下:

1建立临时手术室

地震发生后,原有手术室遭到了较大破坏暂不能使用。在院部的统一领导下,在院前的广场地带搭建了空间较大的帐篷6座, 设立为临时手术区域,其中设手术间4间,物品洗涤处置间1间,物品消毒供应1间。并立即停排择期手术,24小时开放手术室。手术区域设在靠近急诊急救区域处,可以缩短受伤灾民的搬运时间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2手术用物

抗震救灾早期由于地震的原因,原有手术室遭到较大的破坏,院内大型洗涤、消毒灭菌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新建立的蓬区手术室需立即筹备手术用物,合理有效的应急性手术用物的管理对保证医疗救援质量和手术的成功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1手术器械的准备与灭菌

抢救的第一阶段,约90%伤员是骨科、脑外科大型清创缝合手术。原有手术器械运行模式已远远不够,立即组织人员拆散原有器械打包模式重新组合手术器械包,将原来的6个手术清创缝合包增加到47个。对于使用的特殊器械如:咬骨钳等均采用单独包装。截肢器械包简化成:两把扣可钳、两根线锯条组合成的包,单独包装灭菌。为了应对大量手术运行,原有的高压蒸汽灭菌系统器停止了使用为保持有效灭菌,将所有的快速灭菌器集中进行消毒以应对器械的使用。

2.2一次性消耗性物品

应对如此巨大的伤员群体传统的无菌敷料准备和打包已供应不及,在这个特殊时期一次性无菌手术巾、手术衣等一次性无菌敷料的使用在保证手术的无菌安全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次性无菌敷料的使用节约了物品的洗涤、打包、灭菌的时间,节约出的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伤员的手术工作。

2.3器械的洗涤、打包处理

器械的洗涤空间设置在有下水道处,洗涤区内放置4个容积较大的塑料储水槽。塑料储水槽内分别装入清水,浓度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含酶浸泡液、清水。手术用后的器械立即放入清水冲洗掉血迹污物等,再放在浓度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内进行浸泡30分钟,然后放入含酶液体内浸泡5分钟,最后放入清水内彻底洗涤干净,再擦净水分打包消毒灭菌。

3人员的管理

在本次特大地震灾害中,医疗救护呈现的是一个长期连续的作战状态。手术室工作需要24小时开放,且手术量超出日常工作量的几倍。手术室工作与日常工作相比无间歇。因此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并合理安排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实行有效分工为以后的抢救工作的高效率、有序的运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1 壮大护理队伍

手术室共有员工41人,其中护士40名,消毒员工1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超出日常手术量近5倍的工作量,由于体力透支,这些员工在恶劣的抢救工作环境中很难24小时持续的保持高效的工作质量,因此壮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地震发生后立即由护理部统一协调,调配全院曾经在手术室工作过的护士和有手术室工作经验的护士共计8名,从供应室调2名洗涤消毒人员,共计10名护理人员到手术室,协助手术的抢救工作。

3.2合理排班与明确分工

本次地震属于特大地质灾害,外伤重病员非常多,救护车大约5分钟、10分钟一辆,有时是卡车运送来,一次送来的伤员约十几名左右,24小时持续进行,此现象持续到灾后5、6天。受伤灾民伤情多是压砸伤,伤口泥沙较多,清创处理繁锁,劳动量非常大。为保证医疗救援质量和手术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续工作。

救治灾民需要大量无菌手术器械等物品,本次特大地质灾害造成大型消毒灭菌系统严重损坏,物品的灭菌只能利用小型快速高压灭菌器进行消毒。因此在原有后勤人员的基础上增加器械洗涤、打包和消毒人员是非常关键的,设置2名污物收集人员到手术间收集清理垃圾,1名无菌物品准备人员、1名无菌物品传递人员,手术配合护士只在帐篷内配合手术。此项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有效工作效率,在抗震救灾的前48小时内,4个简易手术间成功完成了485例手术。

4术中配合

术中手术配合护士动作要准确、轻柔,全神贯注配合手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器械配合区及手术野周围敷料整洁干燥,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院内感染?。此次地震中前期手术的伤员90%是大清创手术,创口内泥沙、污垢非常多,需要大量的生理盐水。由于时间紧迫按常规边开启生理盐水的铝盖边冲洗会耽误后面的伤员的抢救时间。则需安排一名工人专门从事开启生理盐水的铝盖事项,并将开启铝盖的生理盐水送到每个手术间以供使用。

5院感管理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具,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1]。因此凡是清创缝合手术我科均在使用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具。清创不彻底易造成伤口感染,严格进行刷洗和清理创口内泥沙、污垢,用大量的双氧水、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是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手术中和手术后特别加强对针头、刀片、空安瓿等用后的管理。注射针头严禁双手回套,直接装入防水耐刺的锐器盒内满3/4即密封焚烧处理。凡术中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及废弃物品满3/4后均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运出交清洁公司焚毁处理[2]。

手术人员手的消毒:手术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阻隔手术人员携带病原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3]。在帐篷区手术室内是无常规外科的用流动水、肥皂刷手的条件,我科室在我院院感办的指示下采用外科手消毒速干型消毒剂进行外科洗手消毒。消毒方法为:先用清水润湿双臂(肘上7cm),然后用原液5ml搓洗2-3分钟后洗净污沫,用无菌毛巾擦干,再用原液1-2ml均匀涂抹前臂形成保护层,待干后带无菌橡皮手套。

6小结

在抗震救灾初期中,人力资源不足,无菌物质的严重缺乏是整个救灾中最大的救援障碍。 如何把现有资源有效利用到最大效率是整个医疗救援成功的关键。一次性无菌物质的充分准备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使用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以上应急性管理措施我科在篷区成功的进行了485例手术的配合,在手术配合中不仅要有快速的操作更要严格无菌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我科护理人员在救灾中严格执行上述工作原则在篷区进行的485例手术只出现了1例感染手术,不仅在工作效率上创造了历史性突破, 在如此恶劣环境下院感控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3

结果:通过进行手术时的优质护理服务,20例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

结论:采取积极的有效手术治疗以及护理配合,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脾破裂 急诊手术 护理体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88-02

脾是人体腹部的闭合性损伤中最易受伤的器官之一,脾破裂占到伤者总数的35%以上,而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大约10%左右[1]。脾破裂的主要危害是破裂后的大出血将导致病人出现休克,甚至是死亡;一旦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时,必须紧急进行手术治疗来控制出血,以此进行患者生命的挽救,因此及时进行手术抢救是脾破裂症状的关键。在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我院2011年进行过20例脾破裂患者的急诊手术,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他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对20例患者手术急救和护理配合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2011年的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病例20例,进行此次病理研究。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范围15~80岁,平均年龄(48±2.4)岁;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外伤导致的脾破裂性休克,手术中进行脾脏的切除和自体脾的移植,麻醉时间为4h,采用复合麻醉的方式,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1.2 手术急救过程中的护理。

1.2.1 急救前的准备。接到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的通知后,应该着手准备手术需要的各项东西,对于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时间就等于患者的生命;应该增加一些急救人手,必要时通知科室主任或者护士长;手术尽量在比较宽敞手术室内,并将室内温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对麻醉使用的设备、仪器、器械敷料以及药品等材料进行充足准备,并对设备、仪器的进行检查,按照需要的位置进行妥善放置,有利于在麻醉手术中使用时得心应手,保证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2]。

1.2.2 术前评估。患者送到手术室时,巡回护士应该和病房护士进行病历交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大致掌握;同病人的家属进行简明扼要的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鼓励他们正确看待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通过有效的观察交流,对患者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充分的掌握。

1.2.3 开放静脉通道。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护,并且给予氧气的吸入,严格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核对检查;为保证同步进行液体的输入,通常进行两条静脉通道的开放,例如锁骨下的静脉可以作为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的测量,而肢体静脉可以作为输液以及静脉加药的通道使用;和麻醉师进行好准确及时的配合给药工作,协助进行器官内部的插管工作,尽快的完成麻醉工作,以便进行手术的急诊救治工作。

1.2.4 执行清点制度。手术巡回中,护士应该执行严格的清点工作制度,准备填术清单和患者的安全查对表格等;要准确及时的执行麻醉师的口头医嘱,还要对手术台上各种需要物品进行及时的供应,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应对设备、器械进行清点,以免造成遗落。

1.2.5 手术中设备准备。手术过程中护士应注意手术的进度,对手术使用的照明设备进行及时的亮度调节,保证手术视野的照明工作;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和保暖护理进行注意,以防患者出现体温过低而加重病情。

1.2.6 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由于疾病是外伤导致,所以在不明致伤原因时,很容易出现因其他部位的损伤而危及生命;应该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观察,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麻醉师或者手术医生,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进行输液输血时,应该对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急性的心力衰竭;对患者的输液输血速度进行良好的把握,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估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该对患者休克的各种指标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监视,对患者手术进行良性控制。

1.2.7 术后随访。在手术过后的2、3天内,对患者进行病房随访,对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是否疼痛、对手术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战胜病魔,配合治疗,进行合理的食物搭配。

1.3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患者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均值±均方差)表示。

2 结果

本次研究入选的20例患者中,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发生脾破裂是意外事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心理会产生负担。为了保证患者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巡回护士应该进行对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芥蒂,对他们的心理活动要进行揣摩,对不同的患者实现不同的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家属的人格。

3.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于抢救手术的患者情况都很危急,参加抢救工作的程序进行很快,也就容易出现差错。巡回护士的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做到工作有数,在忙乱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手术汇总对麻醉师或者医生的口头医嘱要进行复述无误后再进行执行,对使用的药物必须进行核对后方能使用。输血时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患者进行尿液颜色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手术适用的仪器数量进行术前术后检查核对,不能因工作紧张而掉以轻心[3]。

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根据这些生理指标对患者的休克状态和病情进行估计,进行恰当的输血输液工作,保证患者处在良好的形态中。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