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8: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思想

篇1

1.创编的目的与指导思想

课间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措施,更是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指导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课间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使学生处于长时间的坐姿学习状态后,身体各部分得到舒展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较多血和氧的供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间操还有利于消除因连续学习用眼时间长而产生的眼睛疲劳,使眼睛得到适当休息,这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然而,如遇到雨雪等天气,学生就无法到室外做课间操,这无疑难以保障学生平均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室外无法做课间操时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中学室内操创编应考虑的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2.创编原则

2.1教育性

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珍惜,使学生通过做室内操受到更多的思想教育、健康教育、形体教育、艺术教育。

2.2健身性

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韵律活泼,节奏感强,使室内操的动作设计舒展大方、动作畅快、节奏欢快、动作负荷适宜,强度适中,使学生的生理、心里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2.3针对性

创编针对中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体操的风格,动作类型和动作强度,把握运动难度,运动量,针对时空条件,确定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4创新性

首次为学生创编室内课间操,以增加德育与美育的因素;首次强调突出音乐主题,提高音乐的完整性和个性内容;此操还汲取了青少年喜爱的的现代元素(如:健美操、街舞、现代舞、搏击操、冲击步、武术)加以改造,以丰富的操化动作,结合时代特点,进一步体现新一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提高了学生做操的兴趣和操的整体观赏性!

3. 室内操创编应注意的几点

3.1室内操动作选择与编排要立足于室内的特点

一般学校教室面积的大小,每个教室一般有多少名学生,扣除课桌、走廊和讲台位置,学生座位活动空间基本是多少。因此,根据座位空间,创编室内操时动作的幅度不宜太大,尽量避免向前、后、左、右的大幅度四肢动作,而应多考虑垂直方向的伸展动作和屈臂的转体动作等;此外,学校一栋楼一般有多个教室,且教室里总有一定的灰尘,为此,在编操时同样要考虑避免跳跃动作和多拍的踏步动作,以免引起教学楼的振动和灰尘的扬起,这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因而选择屈膝屈臂动作、重复前点地等动作比较合适。

3.2室内操动作选择与编排要立足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充满朝气,喜爱新生事物,且有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学习运动技术的协调性还不够好。所以在创编室内操时尽量要动作简单但不单调,音乐节奏轻松明快但不剧烈;一套操编好以后,要通过随机抽测50名以上的学生对做完本套室内操的即刻心率来了解操对学生所起的锻炼价值,一般均值为125次/分,这样运动量才比较适宜,才符合中学生课间运动量的生理要求。

4.研究对象、方法:

4.1对象:凤城学校7~8年级学生,其中7年级55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参加了未央区比赛获得一等奖,并刻有教学光盘。

4.2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98%的学生感兴趣表示欢迎;(2)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改进,体现音乐与体育的力与美的结合。

5.研究结果

5.1动作详解

第一节、预备节:(1*8拍)身体保持直立静止

第二节、弹动:(2*8拍)上体保持不变,下肢随节拍屈伸,做弹性起伏。

第三节、头部运动:(4*8拍)四个方向后两个8拍环绕。

第四节、踏步:(3*8拍)前两个8拍四个方向踏步后一8拍还原最初方向一个8拍。

第五节、上肢运动:(4*8拍)左手起腰、肩、头顶、击掌两次右手跟进慢一拍。

第六节、肩部运动:(4*8拍)单向肩绕环5、6、7、8左右同时肩绕环。

第七节、伸展运动:(4*8拍)大臂抬平不动小臂以肘关节为轴转动,同时脚下为并步。

第八节、体转运动:(4*8拍)两腿开立,立体转向一边中心放于后支撑腿上,身体后仰向斜上方伸拳。

第九节、全身运动:(4*8拍)1.2.3.4并步掏拳,5.6.7.8小臂重叠环绕至头顶打开成侧上举,开合两次。

第十节、扩胸运动:(8*8拍)上步屈臂,开合四个方向完成。后4个8拍向上冲拳+小臂绕环、击掌。

第十一节、整理运动:(4*8拍)握拳向上方伸展,经体侧放下,并步,手臂做打气的运动。

5.2音乐

音乐采用有氧冲击步的节奏(2/4拍),用几首曲子合成剪辑成一首动感十足、节奏欢快、时代气息浓厚、富有时尚流行元素的乐曲。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参加的积极性。

5.3分析:

(1)教育内容搭配得当,教学方法新颖。动作由易到难,由上到下,动静结合,非常适合室内运动。(2)强化集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强化集体意识,增强教学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3)丰富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与音乐的结合,形式新颖,音乐与动作优美,培养了学生的美态,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6.结论

6.1符合了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观念。能按照艺术的规律,根据青少年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进行创编,艺术思想性、愉悦性强,难度、运动量适宜,适合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

6.2对学生培养终身体育和音乐的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体育和音乐改革具有积极地、深远的意义。

6.3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利于体育音乐特长的培养。

综上所述,室内操的创编在动作选择和编排时只有考虑学校教室的条件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和实施,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7―0063―01

一、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教材改革

1. 要把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作为教材编写的首选指导思想。要清楚地认识到审美教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而又各自独立的两种教育方式和目的。

2. 审美思想的渗透要自然地融合在教材的每一个部分。无论是视唱还是歌曲,无论是欣赏还是律动,首先要考虑美感并尽量选择小学音乐宝库中最具美感的小学音乐作品来编写教材。要让教材的每一页、每一段旋律、每一个音符,甚至每一幅插图都清楚地印上美的烙印。

3. 加大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理解的内容。要在唱歌、欣赏等课程中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一些小学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来理解小学音乐作品,体会美感。

4. 要科学合理安排小学音乐要素的教学。音乐的美感,离不开掌握旋律、力度、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基本常识,这些知识在现行教材都有涉及,但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上缺乏层次感和连贯性,有的知识安排单调枯燥,不宜于学生接受。

5. 教材编排要有一定的灵活度。由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不同的地域条件、历史传统下有不同的情况,一刀切的教材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针对不同地区编写不同的教材,要么在教材中留下较多的供教师发挥的空间,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作有意义的删除和添加。

二、加强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

1. 作为专业的培养小学音乐师资院校,要努力加强对师院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文学、艺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2.学校要把评价小学音乐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和其在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审美教育直接挂钩,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明确把审美思想的渗透提出来,督促教师主动地做好这项工作。

3. 要支持和鼓励小学音乐教师积极开展美育方面的研究。选课题,定步骤,开展实验,及时总结提炼并尽快予以推广和应用。要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审美、崇尚审美的舆论氛围和环境。

4.要督促在职小学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要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要组织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认清教育发展的形势,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学习经验,增长见识。

5. 要尽快解决师资“量”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资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音乐课由其他专业的教师代教。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一些基本的小学音乐常识都无法正确传授给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

篇3

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两大顽症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就是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素质不高等原因,音乐教育往往易于丧失自身的本质特征,既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又没有突出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以至于他从实质上讲已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概括来讲,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音乐教育不艺术。就整个教育范围而言,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相对独立,这一现象具体反映在人们对于艺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理解和确定上,他或者被纳入德育的范畴,或者被纳入智育的范畴,名义上的音乐教育姓艺术,实质上艺术教育姓“德”或“智”,艺术教育因而主要成为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和“殖民地”。与此同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这一问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音乐教学不突出艺术的特点,与其他方面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一问题具体反映在人们对于音乐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确立与运用上。我们把上述倾向叫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

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缺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普通教育不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普通和普及的艺术教育,而不是专业和职业的艺术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等方面,都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朝专业音乐教育看齐的倾向。在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主次安排与选择、教学形式的运用、教师素质的要求方面,显得缺乏普通中小学味道,当然追求专业音乐院校的形象更是画虎不成,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突出中小学的特点。我们把这种倾向叫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专业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