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区别

医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区别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区别,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区别

篇1

现代检验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②其对病因有高度的控制性;③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多参数分析、微量化标本,检验更科学;④其检测采取床边检测与流水线检测并存,使检验更加准确;⑤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检验的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国际社会中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的应用,意见在检验医学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检验医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代的医院里面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科室的额检验信息及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现代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医院里面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所以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如果检验科提供的结果不准确或错误的话,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所以检验科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对科室人员加强管理,对检验过程要进行全程监控。除此之外医师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及时接纳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临床医生及其所在的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检验结果解释。临床科室了解了检验项目对的临床医学意义,可以在众多项目中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沟通十分必要,是紧密结合的。

首先,从检验方法上来说,检验项目有定性法或定量法,有老方法或新方法,有生化法或免疫法等。各种方法的报告方法、灵敏度、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向临床医生讲明这些方法的区别,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检验项目,准确的分析和合理使用检验报告。

其次,现代检验诊断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检验指标的确定上,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复杂而且繁多,但是这些检验项目对病情的诊断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一个检验结果的得到往往需要许多项检验项目的融合,所以检验项目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这给医师的诊断造成了困难,所以检验科应该与临床医学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进一步的整合和明晰检验项目的划分。另外检验人员作为最直接的样本接触者,必须了解检验科新项目应用的局限性及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以便临床医生对具体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在写检验单时有全面的考虑。

再者,临床结合和检验医学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无办法将其从体内去除,但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将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时的检验结果虽然显示正常,但医生一定要明白这种阴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经减少到检测不到而已。如果检验科不向临床医生说明,就会导致临床医生错误地分析检验结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准确检测。所以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的交流沟通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作。随着医学发展愈加趋向全面,今后二者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必需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以及检验方法的大量更新,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实验室认证是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实现科学化的实验室技术,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用来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根据国外设立实验室认证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对检验科提高检验效率及检验质量作用重大。所以我们国家也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根据美国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结合自己科室的具体需要建立实验室管理标准,对检验科的检验标准实施准确的检测,确保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篇2

检验医学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和测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并能为l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

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

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抗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

1检验医学的涵盖内容和扩展更加广泛

现在,医院检验早已经告别了手工操作时代,目前各种类型的自动化化学分析仪已经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其技术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临床生物化学的检测技术方面,原先所用的化学检测方法逐步为灵敏度更高的酶偶联比色法所替代,同时引人酶

偶联连续监测的免疫学方法。在试剂的应用上,也由原来的冻干试剂发展到液体双试剂,从而使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更具精确

性和准确性。在临床免疫学方面,随着单克隆抗体的间世,标记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光化学免疫分析方法的应用,也使得抗

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大大地提高。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方面,各

种试剂的标准化、商品化,使得各种培养基的质量得到保证。尤其在应用了核素14C标记技术和特殊的C02感受器以及利用荧光洋灭的原理来判断血培养的结果,并采用微生物数字分类鉴定和计算机专家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分析,不仅使整修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结果更加详细准确,而且整修流程更显得标准化。在血液和体液的检测方面,由于全自动多分类血球计数仪和凝血仪进入实验室,淘汰了凝血时间的手工测试,同时扩展了白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从而使得DIC诊断及临床抗凝疗法的监测更为可靠。白血病的分类从原来单纯性的形态学分类发展到目前及将来的染色体、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分类,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诊疗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势之下,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巳经不能完全涵盖因

82I大众健康2012第5期

此而给检验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正是检验医学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缘由。

2检验医学己发展成一门学科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其不仅与传统医学检验的差别越来越巨大,它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特点也开始表露出来:

2.1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现在的检验医学,早

已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非常需要整体协同运作。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

同方法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

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

2.2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其学科的发

展与新技术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例,对于检验医学来讲,分子生物学使检验医学的工作起围得到了极大的

拓展,不仅使检验可以从事后性判断向前瞻性转变,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可以扩展到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

2.3自动化的融入使检验更迅速。这一点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在

不久的将来,临床医学实验室将面临着一个质的变化:首先是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血液学之间将不再存在一个明显的学科分界线,检测手段将更加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大

量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各种PCR等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将使得|临

床实验室的科技水平更高、学术氛围更浓、人员素质更好。

3较色转换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

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例如:当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时,既可明确疾病的病原诊断,进一步的药敏试验又为患者的治疗提出明确的办法。这就避免了医生根据自己的用药习惯,对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患者,使用同样的医疗方法和药品问题。

另外,它在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这是因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

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

流、沟通、对话、协作。

4.11S0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

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

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住。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

4.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

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

调查核实。

4.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

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

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1-0024-02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临床医学中,高质量的微生物检测结果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病人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同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基于此,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对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提高检验质量,是临床医学的要求。

1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概述

科技进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医学临床检验拥有了更多更为精密的仪器,进一步提升了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可信性。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仍然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的临床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如: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统计科学、病理学等等。总的来说,微生物检验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医学质变,是检验医学的基础分值。目前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多指患者的血液样品、分泌物样本、体液样本和各类排泄物等,检验人员根据检验样本的性质区别和需要的指标不同,运用不同的仪器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对检验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可信性。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其次,做好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第一,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做好沟通工作,明确影响样品检验的多方面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可信性;第二,采样程序规范化,尽量减少样品采集过程中的污染;第三,微生物检验结束后,出具检测报告。以上步骤共同组成了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缺一不可,任何步骤失误都可能致使检验工作可信性降低。

2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检验工作为临床医学服务,临床医学以检验工作为基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反过来要求检验工作的日益精细化,微生物质量检验的结果关系到临床医生的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和健康状况评估,因此,此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首先,检验人员应当与临床医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当检验人员认为样本结果异常时,应当与临床医生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讨论检验结果,以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可信,从而对患者进行诊断,防止对病人出现误诊情况,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次,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合作制度化。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人员通过测定多项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多新的指标开始发挥作用。当检验部门需要更新检验指标时,检验部门应当就新添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特征、特异性等详细信息出具报告,向临床医生解释如何正确理解检验结果,并规范此流程,使其制度化。医生应当按照流程填写检验项目申请单,样品采集量和患者基本信息,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3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在了解了微生物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其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之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规范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3.1实验室内控制

3.1.1样品采集规范化: 样品采集标准化是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影响样品采集过程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样品的采集方法是否规范,样品的保存是否规范等等,任何步骤的纰漏都可能造成样品质量检验的不合格。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患者自主采集,送往医院检查,例如尿液等,而有些样本的采集技巧特殊,病人往往需要在医生的协助下进行采集,例如进行痰液采集时,需要采集咽喉和口腔部位的痰液,这部分痰液的微生物较多,一般能够满足检测要求,若是误取为下呼吸道的痰液,由于此部位的微生物较少,导致微生物检测出现误差。样本的保存同样也会影响微生物检验,不规范的样品保存和运送方法可能会造成样品的损失和损坏。因此,实验室内控制微生物检测质量首先要从样本质量抓起,使得样本满足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要求。

3.1.2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知识: 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时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基础。检验人员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应当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判断能力。要做到以上三点,首先,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同时鼓励检验人员外出实习培训,增加实践经验,另外,医院还可以组织工作技能大赛、定期考核等,促使检验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3.1.2加强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关键。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各个分析环节都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例如,培养基配置过程需谨慎,首先应当标明日期和编号,避免造成样品混淆,接种应当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控制好培养基的pH值,并随时对培养基的状态进行观察记录等。因此,无菌环境、涂片、接种等环节都应当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样品检验质量。

3.2实验室间控制: 除了做好实验室内部的控制工作,实验室间控制也是微生物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较好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实验室间控制为质量控制增加了一层保障。有关的检验质量控制部门应当定期对各个医院检验部门的检测水平进行考核,考核项目一般包括:实验室的无菌条件,是否按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实验室各类检测仪器的性能,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等等。相关部门做好评估报告,督促各个实验室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3.3加强管理工作,完善制度建设: 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医院微生物检验部门应当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首先,应当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分配,要求检验人员熟练掌握检验技术,同时,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保管原始数据;最后,加强对仪器和药品的管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

4总结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关系到临床诊断的正确性,要做好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必须从规章制度、实验室内外控制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