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渔业的重要性

渔业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渔业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渔业的重要性

篇1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德育最新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善于研究,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将个人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

1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内涵

从研究主体上看,当前从事职业教育德育研究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职业教育教师和德育科研机构(含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职业教育教师又可以分为班主任和没有担任班主任的一般教师两部分。普通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科研和专家学者的德育科研相比较,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但专家学者侧重于揭示普遍性的德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学校德育实践;而普通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多是源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意欲通过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可供以后借鉴的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德育实践。因此,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性更强,学术性更强,而普通教师德育科研的实践性更强,学术性相对较低。

2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职业教育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职业教育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虽然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但考虑到学生管理的教育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为德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科研也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主体部分。当前,“我国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教书’与‘育人’分离,德育工作部门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相互‘割裂’的现象”。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独特作用:第一,班主任既承担学科教学,又负责德育工作,可以很自然地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研究如何协调各位教师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政策制订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可以研究和制订学校德育发展的方案和规划以及贯通学校上下德育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3班主任进行德育的内容

3.1诚信教育。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班主任首先应讲诚信,进而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在班级里,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因材施教,但是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让学生愿意服从管理的关键,还在老师的为人。我常常教他们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有情感的交流,才能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会成为诚信的人。

3.2信任教育

信任,用日常用语说就是放心。信任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孔子曾说:“亲其师,信其道。”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教育者,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信任会成为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批评一个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有一天,她实在太委屈了,对我说:“老师,我没有时间学习,我回家要做家务,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什么?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12岁的孩子,在她正值无忧无虑学习和玩耍的时候,却要承受如此重负。我开始有些自责,但更多的是伤感和心痛。从此以后,我λ不再是批评,而更多的是聆听、鼓励和帮助。慢慢地,我们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她愿意为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努力。即使是绞尽脑汁,死记硬背,她终究还是坚持了下来。两年过去了,她从一个除了语文能及格的学生到了现在门门及格,英语还能上优。在她进步的道路上,她学会了信任!

3.3担当精神。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辞海》里,关于“责任”的解释是“一种职责或任务”。责任不是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正如学生犯错后,应该让他们知道犯错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让他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什么是责任。我告诉学生,在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勇于担当,也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将来,当我们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担当也会受到尊重;也许就因为担当,你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也同样告诉学生,遇事要坚强,有责任要学会担当,而不是一味地推卸,哭喊不能解决问题。

3.4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我告诉学生,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谢所有对你有恩之人!学生也许没有丰富的阅历,也许他们不能做到学识渊博,但他们却拥有着最淳朴的心。只要我们用真诚施以教育,他们一定可以带着感恩之心和终身受用的人生道理,踏上走向未来的征程。

4结束语

班主任工作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它既有规律可循,又需灵活变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融责任、爱心和追求于一体,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6-01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和行业需求的增加,再加上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及投入的提升,使得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及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景象。

1.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直以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然而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还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劳动观念差以及贪图享乐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艰涩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路及主要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的德育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德育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 德育教育要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展的时机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性和时代性。

2.2 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职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教师本身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学生,是德育教育更有效果。

2.3 德育教育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引导中职生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2.4 德育教育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2.5 德育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中职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树立中职生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3.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生源复杂及招生范围受限等问题。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等因素,使得大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就普遍存在行为自制力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等现象。尤其近几年,在生源剧减和外流的因素影响下,职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的门槛降低,虽然看似对扩充学校招生及增加学生人数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也给学校的管理、教育或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增多。从我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因为以往种种原因,一进校就有抽烟、喝酒、赌博、打架、说谎、谈恋爱等不良行为及习惯,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更有甚者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导致在校内或校外做出一些违反学校校规甚者是违法的事情来。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b、以前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经历所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心灵创伤。一些学生在中学甚者是在小学时期,由于长期家长不在身边而缺乏必要的管教,导致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所以进入中职学校后因缺乏升学等压力,学习上越发不主动,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厌学情绪越发明显,再加上不同程度受到他人的冷眼或歧视,致使他们疏远老师,远离同学,甚至自我封闭,导致师生关系不和、家庭亲情不和。更有甚者还把老师、家人、同学都视为敌对对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难。C、社会的歧视。由于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较低,中职生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使得部分中职生的行为表现出学习差、素质低以及品行差等特点,从而让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样最终导致了中职生对学校,对自身以及对社会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故而使得部分中职生表现出“自甘堕落”的行为。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职业教育;就业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要到大学毕业后才会进入职场,而企业文化则要等到工作之后才会有所接触,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并不以为然,许多院校也因此忽略了此项教育。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不少企业家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1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念。从企业文化构造方面考虑,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主要包括文体场所、设施环境、厂容厂貌等,作为实体的物质文化层;二是中间层,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关系以及各种厂规、厂旗、厂徽、厂歌等,主要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仪式典礼和人际交流方式等;三是核心层,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以及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精神文化形成于企业职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更多的是观念形态方面的。此外,企业文化具有多种特点,例如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地域性、效益性、指导性等。而企业文化性质的划分便是依据这些特点归纳的,首先企业文化需要是向上的文化,同时它的存在也是反映企业人格的文化,此外,企业文化是经济现象的反映,是意识化经济要素按一定顺序的组合,也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

2 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误区

作为职业学院的教师,笔者在经过长期毕业生跟踪调查后发现,现在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往往出现适应能力很差的情况,在工作中受不得半点委屈,稍有不满就会离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基本都处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阶段,总觉得自己总会找到更好的。特别是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更是不能受到半点委屈。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2.1 从就业观念方面探讨,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大多数学生在规划择业标准时过于功利化,更多地是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摆在第一位,一心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发展,而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或是行业,或是二级城市都被毕业生“拒之门外”。毕业生对于自我定位有所欠妥,对于自我的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眼高手低导致就业困难。也有一些大学生更喜欢有福利、有保障、稳定、清闲的单位,一次求职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已根根深蒂固,不愿意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更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甚至不敢去自己创业。

2.2 从就业心理方面探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表现。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焦虑心理使其产生消极情绪,这种表现是学生难以把握就业前景的一种不安的反应。毕业生对于即将面对的社会没有充分的认识,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环境,面对就业市场上的各色单位、各种职业没有充足的认识,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都是引起他们焦虑的原因。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便是自卑心理作怪。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他们只拥有专科学历,而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追求高学历,如此便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过低的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水平能力,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招聘单位的要求,缺乏勇气正视现实,过多的抱怨、贬低自我,这样下去反而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求职过程中不少大学生抱有“一举中的”的幻想,一心求速成,一旦遭遇一些挫折容易苦闷、焦虑,一蹶不振,陷入失望情绪中不能自拔。对求职中的挫折缺乏心理承受力,无法乐观调整自我心态,勇敢面对再一次的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高职生不健康的心理还表现在盲目从众、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过分依赖等等。

3 企业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广大企业,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更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更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利互惠,这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学课程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途径,使得学生、学校、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向。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理论过多实践太少,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未来生存问题的思考。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为开阔,学生不仅一直注视着国家的发展,更关注自我的成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坚持“以生为本”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围绕企业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共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