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基础临床护理

基础临床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基础临床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基础临床护理

篇1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知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笔者对15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认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0月对我院住院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本院住院部所有在岗的护士。

1.2研究工具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很多,但本文只研究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部分,包括:(1)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2)您是否认同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3)您认为基础护理应该由哪些年资护士来承担;(4)您认为应该为哪些病人实施基础护理。条目1~2的选项分为完全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分别赋值3~1分;条目3选项分为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不分层共同参与3个选项;条目4选项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病人2个选项。

1.3资料收集方法

由护理部培训各科室护士长作为调查员负责下发和回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

1.4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核对无误后,采用描述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共调查临床护士148名,年龄和学历无统计学上差异,具有可比性。

2.2不同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工作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他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的质量和满意度。基础护理不论是在护士配合医生完成诊疗过程,还是护士单独完成护理,都是周而复始的,常规必须完成的,但是它不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等各个动作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实习护生更倾向于认为基础护理是护工或家属的工作内容,低职称护士对基础护理是属于护士的工作范畴认同度低。对基础护理的性质和分工,临床护士认识不够,导致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篇2

结果:在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妇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27-02

最近几年,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健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安全事件呈增多的趋势[1]。不过只要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以及不断进行沟通,相信护理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为了能够探究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采用新型的基础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之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5岁,病程在1~5个月,平均病程为2.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丰富基础护理模式内容。对于腹腔镜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对其阴道进行护理,在手术后,由于患者全身麻醉插管,肩部有疼痛的感觉,因此,①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洗漱,以及置尿管护理。②协助患者翻身,告诉其有效止咳的方法,与其进行交流沟通。

1.2.2制定护理工作的层级管理制度。由护士长,主管护师等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质控标准,以及质量标准进行制定,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并由医务管理人员对护士,和护士长进行定期进行行考核和检查,在检查时,一旦发现问题,则必须对问题进行立刻纠正。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督查[2],做到奖惩分明,在工作质量上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来促进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加强学习的力度。

1.2.3建立妇科护理缺陷讨论机制。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防范意识。护士长需履行督促和管理的职能,对差错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和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的安全。

1.2.4召开妇科专题会议。因为科内新上任的护士,工作人员的变动,还有妇科护理工作内容的增加,所以医院应当定期展开妇科专题会议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错误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并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意义,基础护理就如同桥梁意义起着连接护士和患者的作用,因此护士在护理妇科患者时,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进行护理。

1.2.5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平时做好分级督促制度,做好各种护理的记录,并制定各项出奖惩的具体措施[3]。如有违反操作规则的人员,则应当对其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这样使得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

1.2.6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护士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养,培养起工作责任心,规范病历书写,以新的护理观念,动向,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3统计分析。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P≤0.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模式的效果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医疗的服务的质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医院内要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而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工作态度的转变,即要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本[4]。主要是指医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替病人着想,关心病人。

采用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对护士工作的影响,①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遗漏。②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的医护矛盾,同时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③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④提高护理合格率。

综上所述,新型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念湄,李武平,孙艳平,等.注重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调查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91-693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61-01

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其具有诊治快捷、方便、人流量大等特点,是医院对外工作的窗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自身不足,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这样在帮助患者解决病痛的困扰时,也能提高医院声誉。下文就我院门诊护理工作做了如下分析。

1 门诊基础护理概况

1.1 工作内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主要是在咨询台、分诊检查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急救室等科室进行相应护理,具体来说是为来门诊救治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咨询、注射、门诊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对门诊与住院部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进行协调[1]。

1.2 特点

1.2.1 病人多:是因为来院治疗的患者为不同阶层、年龄段的患者,且病症不一,一旦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易造成患者和周围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判断,并积极对患者进行疏导并将之送到指定科室,配合医生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救治。

1.2.2 医生流动性较大:原因是门诊部每一天坐诊的医生都是由各科室派出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于常来门诊治疗的患者来说有一定影响,常会因不了解门诊医生坐诊规律而产生一些纠纷。为此,门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向患者讲明门诊医生坐诊规律,并向其讲明门诊医生流动性大的意义,让患者对门诊医生工作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院及护理人员还要尽可能的缩短挂号时间、候诊时间和取药时间等,简化治疗手续以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护医院信誉。

2 开展优质护理的可行性措施

门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关键在于护理人员,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引导患者,并向患者讲明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及时将患者送至与其病症相应的诊室进行治。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尽可能的提高护理质量,则需要门诊护理人员做好如下工作:

2.1 构建层级护理管理制度:层级管理制度的落实,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有据可依,并按照规章制度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度构建时,要以护士的年龄、职称和技术等综合因素为依据,构建以护士长为主,责任护士和护士共同组成的质量控制体系。其中护士长的工作是每周对各个护士的工作进行抽查,月底进行全面检查,以及每一天上下班检查基础护理落实工作[2]。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更好的落实,还应该将定期检查、全面检查和随时检查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身上,明确护理项目及规范,使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尽职尽责,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周到、高质量的服务,也能改善医护之间的关系,切实将优质服务贯穿于门诊基础护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2 提高服务意识:门诊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最先且直接接触的人,其服务质量优劣,与医院名誉密切相关,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已有的观念进行更新,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深化基础护理,以便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要做好这些,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尊重患者,耐心的为患者提供服务[3]。如接待患者时要用“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等礼仪性用语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当患者和家属有问题要咨询时,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耐心的进行解答,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减少沟通不畅而带来的医疗纠纷。

2.3 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力度: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与护理质量也密切相关,要对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技能及业务培训,以增强其责任意识,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要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上班之余时间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护士条例、医疗纠纷条例及医院感染条例等方面的内容,巩固护理人员法律基础知识,使其遇到相关纠纷时能及时作出回应,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理论知识笔答、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和吸痰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强化其技能为了调动护理人。为了使护理人员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还要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公证的绩效分配,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技能和业务能力,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4]。

2.4 加大门诊监督管理力度:门诊是医院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方,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来往频繁,而医生在诊治和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5]。这就要求:

2.4.1 护理人员监督:护理人员要对门诊环境进行监督和维护,以便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减少患者紧张和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诊治活动,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实现优质服务。

2.4.2 患者及家属的监督:医院要将门诊护理工作内容及规范制度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公开,实现门诊工作透明化同时也要设置意见箱或邮箱,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对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督促护理人员工作,使护理人员能按照规章制度并秉着人性化服务从事门诊护理工作。

3 结束语

医院门诊护理作为基础护理部分,其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以患者为中心,着手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护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落实护理责任制、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自行监督和维护环境、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完善自己,为患者创造最佳诊治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进行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和患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医院门诊部还需要结合实际重新设置和划分服务范围,为护理人员提供完善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平台,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病症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伟娟.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J].管理实践.2010(06): 168-169.

[2]王在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提升全员护理技能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0(32): 22-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