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基础护理总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喂养 疗效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feeding
Feng Yuqiong
The First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516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Methods:7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care,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we compared the feeding and toleranc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including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up to 418.4kJ/(kg・days) time.Results:The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i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Feeding;Curative effect
早产儿,因其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喂养中常常产生不耐受情况,从而造成新生儿营养滞后和生长发育滞后[1]。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早产儿发育迟缓,存在一个追赶的过程[2]。因此,如何通过人为干预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低体质量的危害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问题[3]。而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状况,对该类新生儿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4]。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进行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另一组则进行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旨在比较两种干预方式对早产儿喂养的疗效,考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喂养效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本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住院,出生时质量1.2~2.0 kg,平均体质量(1.32±0.31)kg;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2±0.51)周。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断式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出生后的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均高于8分,排除了先天性遗传病患者、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者以及没有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7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两组新生儿患者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身长、胎龄等基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新生儿均取得其家属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方法:(1)喂养方法: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后俯卧位和腹部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将3种护理措施组成循环护理方案,贯穿于研究组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a.重力喂养:利用奶液自身重力顺着胃管流入胃内的喂养方法。奶量:第1天1~2 ml/次,l次/2小时,每天增加2~4ml/次。b.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重力喂养之前给予患儿吸吮消毒过的无孔橡皮奶嘴5~10分钟,刺激吸吮,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d)时间为止。c.喂养后俯卧位:即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采用专业的卧垫为患儿抬高头部,角度为15°,持续1小时(所使用卧垫已经获取国家实用的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2008 20113714.3和ZL2008 30113331.3)。该类卧垫结构为:能使得早产儿能够在暖箱中舒适安全的保持俯卧,使用前需将适宜温度的水灌入水囊袋,并置于卧垫底部处的双层布套内,随后把卧垫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依据患儿身长将头部固定针头放置于卧垫的合适部位,当患儿仰卧时,枕头凹口处朝向床垫内侧,俯卧时候则朝向外侧,以保证患儿的安全。d.腹部触摸:患儿进食后30分钟,由经婴儿抚触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按摩,下一次喂养前,采用掌心抚摸的方式持续5分钟。②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用注射器经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奶量:第l天1~2 ml/次,1次/2小时,每天增加2~4 ml/次,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日)时间为止。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喂养情况,以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等不耐受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 果
两组喂养状况比较: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的喂养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胃肠排空缓慢,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胃肠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儿在喂养中存在许多困难,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常规的间断鼻饲(IBG)和持续鼻饲(CNG)等喂养方式还存在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均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因地域等差异造成没有得到统一的广为认同的结果[5]。为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上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和肠道外静脉营养喂养。间断胃管喂养是通过注射器将奶液注入胃内,容易造成肠腔壁压力短时间增加,刺激胃黏膜,增加患儿喂养不耐受程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重力喂养是利用奶液的自身重力作用缓慢地连续地输入患儿胃腔,减低患儿胃的负担,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本研究中,对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与间断鼻饲喂养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并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在喂养时的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缩短胃管滞留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使患儿尽快地过渡到经口喂养方式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操作容易、简单、无创伤,护理效果明显,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鼻饲喂养,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等.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49-52.
[2] 静,杨丽琛.综合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99-101.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70-01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常常会忽略或简化基础护理,因此一些基础护理项目都是护工或家属处理。对于基础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比较混乱且认识上有所缺陷,因此导致对基础护理职责认识比较低,落实基础护理项目相对较差[1]。为了研究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医院开展了一次基础护理认识教育活动,分别在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和落实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共650名,男10名,女640名,年龄(26.7±5.6)岁,平均工作年限(5.3±7.6)年。职称:15名副主任护师,220名主管护师,265名护师,150名护士;学历:本科155名,占23.8%;大专354名,占54.5%;中专141名,占21.7%。
1.2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基础护理的调查内容包括输液观察、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等,按照实施程度进行评分,1分为实施19%以下,2分为实施20%~39%,3分为实施40%~69%,4分为实施70%~89%,5分为实施90%以上。
1.3实施方法
1.3.1 开展教育讲座
医院在开展本次研究中分别举办了4次教育讲座,讲座内容有:基础护理中对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技术操作等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制定关于护士职责的条例和守则讲解护士应当执行的护理责任,针对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当提供的护理项目;护士从患者角度看待基础护理工作,感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评价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以及讨论在家属不同意做基础护理的情况下是否继续执行护理项目等。
1.3.2 开展经验交流会
护理部召开4次护理经验交流会,由落实基础护理较好的科室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讲解护理经验,针对基础的洁面梳头等护理项目进行交流,使这些项目专业化、有效化,同时总结此次经验交流的感悟,为以后更有效的实施打好基础,提高医院的基础落实工作[2]。科室内也开展各种关于基础护理的讨论会,每名护士对自己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同时由经验较深、资历较高的护士讲解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后提高康复质量的典型病例,增加护士工作的积极性[3]。
1.4疗效评价标准
对医院全体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价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情况。发放问卷由护士长负责,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内容。本次开展基础护理认知教育前后发放问卷数均为650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洁面梳头、清洁口腔等护理项目认知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一 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n/%)
2.2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情况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的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二 护理人员对实施情况的效果 ( ±s)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认知情况和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4-02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1]。现对本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与分析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生活护理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的安全隐患。
1.2 基础操作不规范:护士在操作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的细节,消毒隔离不端盘子不消毒,违反操作流程。
1.3 病情观察不仔细:巡视病房,病情观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大部分护士不能按护理级别要求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重点不突出,不知道病人可能发生哪些潜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年轻护士专科知识薄弱,感觉病人有不妥,却未及时引起警觉,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而延误病情,造成了不良后果,导致发现不够及时等。
1.4 健康教育不具体:主要表现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病人应了解的自我保健、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的很少。这也与人员配置不足和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有关。
2 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原因
2.1 护士自身的原因:对生活护理重视不够,有标准不执行,护士是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因此,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直接原因。由于护士的工作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仍停留在被动的执行医嘱,机械的完成注射、输液等治疗性护理的功能制护理观念上,认为生活护理是“软任务”,因而轻视或简化生活护理[2]。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认为基础护理工作是琐碎的小事,忽视某些环节不会给病人带来危害,且其行为并没有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将它变为一种习惯。
2.2 管理方面的原因: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护士数量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教育不足,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平时护士长例会分析护理质量,加强质量教育,而对护士进行面对面的考核较少,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更需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及专业技术培训。
3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对策
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引入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迫切需要医院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病人。国家卫生部曾多次提出,护理工作需做到“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通过基础护理工作,护士可以更细致的观察病情,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
3.1 多方位培训,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思想上多沟通,多交流,增强责任感,并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勤奋学习,不断进取,认真履行义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尽己所能,把事情做好。牢记“细节决定成败!”
3.2 明确工作流程及标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互帮填漏,加强指导。护士长详细分工,明确管理要求,不定时进行质量检查,每月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导整改,对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不断调整,持续总结管理经验,确保工作落实质量。
3.3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和考核,将新毕业护士作为培训重点,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同时,按时落实护理查房及业务讲课,逐步提升护士的业务素质。
3.4 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成绩突出的护士给予表彰和奖励,最大限度的挖掘护士的潜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3.5 增加护士编制,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服务于病人,有条件增设护工,护士加强监督和指导。
3.6 加强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控制: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用科学数据反应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将“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全科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尤其节假日、夜间是问题多发时段,分别问题当场提出纠正,共性问题护士会讨论、分析,使护士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地完成好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
4 小结
基础护理质量是涉及到病人安全的重要工作,从领导到群众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查。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宗旨”,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