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青少年口腔健康宣教

篇1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某小学1 906名小学生为研究样本。所有受试者均有龋齿预防需求。依照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953人以及观察组953人。对照组男性534人,女性419人;年龄7~11岁,平均年龄(8.7±1.5)岁。观察组内,男性533人,女性420人;年龄7~11岁,平均(8.8±1.3)岁。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化龋齿预防,详细流程为:定期对该组受试者开展口腔检查工作、叮嘱青少年儿童平日生活内少吃甜点、每日早晚都要刷牙。当发生龋齿之后及时到口腔科门诊就诊。在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和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做好沟通,让双方明白龋齿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升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度。观察组受试者则接受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应当告知青少年儿童和家长平时生活务必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纠正既往不正确观念;告知青少年儿童家长定期带领儿童前往口腔门诊接受口腔检查的必要性;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口腔知识培训会议,发放与口腔保健相关的宣教资料;告诉家长和青少年儿童应用正确方式刷牙。

1.2.2 调整饮食以及刷牙教育:

医护人员应当为青少年儿童以及家长阐述正确饮食的方法,不要过多进食甜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多摄取高纤维素食品,平日内不要进食零食。建议青少年儿童多进食粗粮、水果、牛奶、蔬菜等。进食后马上漱口,每天刷牙次数必须在2次以上。小儿每次刷牙使用的牙膏量应当在豌豆粒大小,牙膏使用量不要太多也不要过少。禁止横向刷牙,每次刷牙务必彻底。

1.2.3 开展窝沟封闭:

针对于符合窝沟封闭条件的青少年儿童,应当开展此项工作。于窝沟间隙位置涂抹封闭材料。具置为牙冠咬合面及颊舌面的窝沟点隙,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

1.2.4 定期查看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情况: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青少年儿童牙齿生长详情,查看牙齿是否存在松动龋坏的不良情况。评价受试者的牙齿松动现象是否因换牙所导致。结合实际情况,评判青少年儿童是否需要拔牙。另外也要观察其牙龈组织详情,告知青少年儿童不要过度吸吮缺损牙龈,以免引发牙龈大量出血,延迟恒牙发育。

1.3 观察指标

干预后3个月分别观察以下指标:干预后龋齿发生情况、干预依从性以及2组受试者以及家长针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对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则开展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相较于对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依从性方面来看,观察组在正确刷牙人数、每日2次刷牙人数以及饭后立即漱口人数明显更多(χ2=15.264,18.526,19.241,P<0.05)。见表1.

2.2 2组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学生家长以及青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更好(t=15.267,13.264,P<0.05)。见表2.

3 讨论

龋齿为一类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和口腔卫生不佳以及定植于口腔内部细菌过度生长有关。由于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龋齿患者牙体受损。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1],青少年儿童为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相较于成年人而言,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加上很多家长没有在第一时间遵嘱其当成清洁口腔的习惯,饮食不合理,导致青少年儿童口腔中的细菌过度生长。(2)由于青少年儿童处于重要的身体发展阶段,因此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比如说维生素、磷、铁、钙等,而因为上述微量元素没有办法满足受试者身体生长需要,导致青少年儿童牙齿钙化程度偏低,引发有害细菌入侵到牙体组织中,造成龋齿。由此能够看出,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强化青少年儿童口腔综合保健意义重大。

表1 2组受试者龋齿发生率干预依从性对比

表2 2组学生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度对比

针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如果发生龋齿,不仅会影响乳牙生长,另外也极有可能就此引致牙齿缺失。就此干扰了其自身颌骨正常发育以及咀嚼功能发挥。如果情况严重龋齿疾病,还会对青少年儿童的恒牙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致使恒牙发育异常。现如今,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已然将龋齿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预防性疾病的管理水平之中。面对这一现状,医护人员有必要利用有效方式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开展口腔综合保健,以降低龋齿发生概率,确保其口腔健康[2].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针对于存在龋齿预防需求的人群而言,开展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干预能够明显减少龋齿发生概率,有效提高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水平,降低口腔内细菌滋生度,进而发挥出预防龋齿的成效。此外,通过告知家长龋齿疾病病因的方式,也能够令其指导青少年儿童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随时清洁口腔的良好习惯。由此不难看出,实施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儿童龋齿发生概率。

青少年儿童群体于牙科疾病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偏差,单纯依靠医生治疗口腔疾病无法在根本上降低总体龋齿患病概率。可见,通过有效方式改善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预防龋齿意义重大。在早期,有效评价青少年儿童发生龋齿的风险,开展与之相关的预防工作为当前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利用评价青少年儿童龋齿患病风险评估的方式可以及时知晓受试者患病风险,进而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计划[3].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将口腔综合保健应用于预防青少年儿童龋齿方面,能够帮助其养成科学的清洁牙齿习惯,同时也可提升青少年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有效预防龋齿。

总而言之,针对青少年儿童群体而言,为其开展口腔综合保健干预有助于降低龋齿患病率,可确保青少年儿童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腔内有害细菌定植率,有助预防龋齿。因此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c)-144-02

遵医行为指遵从医护人员的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牙齿的美丽与健康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错颌畸形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来获得整齐的牙齿和理想的面容。但由于正畸治疗时间长,复诊次数多,许多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针对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其中,女62例,男38例,年龄12-26岁,平均15岁。其中,安氏I类45例,安氏Ⅱ类38例,安氏Ⅲ类17例,均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

1.2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干预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干预组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治疗中复诊情况、口腔卫生、托槽脱落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遵医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护理干预

3.1心理干预

正畸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需1-2年时间,对于患者而言能否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是正畸治疗的关键。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与心理状况、年龄、性格、认知水平等有关。吴林艳认为积极主动心理的患者,其对正畸治疗认知程度高,对自身容貌要求高,对治疗及预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被动依赖心理及犹豫观望心理的患者,其认知程度差,不能完全遵医。成人心理成熟对治疗的期望较高,配合性好;青少年心理不稳定,对治疗的配合性差。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认知度等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及护理措施。

3.1.1首先我们通过图片、宣传资料、录像等方式让患者了解错颌畸形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及对今后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矫治的目的,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从而能主动要求治疗。

3.1.2针对不同年龄、性格特点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医生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变化。成年人治疗目的明确,对美容要求高,更渴望参与治疗计划的制订,医生在治疗前应详细地告之治疗方法、疗程、费用、效果及使用的材料。儿童患者多由家长要求来治疗,对正畸治疗目的不明确,有恐惧感,此时医务人员的态度可能决定患者能否坚持治疗的关键因素。要求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多鼓励患者。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预知,一旦与自我认知不同时,可能会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聊天,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告之患者,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3.2疼痛干预

虽然现代正畸治疗已采取很多方法让患者感觉更舒适,但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会影响患者情绪、睡眠、饮食,并导致其放弃治疗。正畸治疗在分牙、放置首根弓丝及弓丝加力后的2-3d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高峰期为24-48 h,一般可忍受。但因个体差异不同,年龄越大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因此,治疗前应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3口腔卫生干预

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牙齿的美观、健康、功能、稳定,但由于矫治器上的托槽、弓丝、带环等附件的影响,使得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很差,牙面残留大量软垢或食物残渣,进而发生牙周炎症、牙龈增生、牙周袋加深甚至溢脓等。为强化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必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我们除了常规性宣教外,在患者复诊时进行椅旁宣教,通过镜子让患者能直观了解到自己的牙周情况,再由护士手把手地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及牙线、牙间隙刷的使用,必要时建议患者做洁治。

3.4矫治器的护理

青少年好奇心强,遵医行为差,不注意饮食习惯,常会出现托槽脱落及私自改动弓丝方向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托槽率受性格行为的影响:内向羞怯患者托槽不易脱落,自控能力弱的患者托槽脱落。

3.4.1让患者认识在矫治中牙齿的移动是通过矫治器及其附件起作用的,在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并告知配戴矫治器后应注意的事项。矫治器损坏后不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影响治疗效果。让患者知道若出现托槽脱落或弓丝改变应及时复诊,不能自行调整。针对托槽脱落频繁的患者。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消除不良因素,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儿童患者在必要时续争取家长的配合。

3.4.2注意饮食习惯。正常饮食一般不受影响,只是有些黏性及特别坚硬的饮食应少吃或不吃,带骨头或带壳的食物应去除骨头或壳后再吃,吃水果时应切成小块后食用。同时告知患者在牙齿的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营养和钙质的补充。

3.5保持

篇3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43-02

为了解喀什市青少年口腔健康及龋齿的发病特点和规律,笔者于2011年12月6-21日对喀什市两所小学,一所中学的维、汉族学生口腔龋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普查喀什市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的维、汉学生,年龄7~15岁。受检人数共6083人。其中男3015人,女3068人。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学生健康调查表,每人一卡,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下用直视检查法。受检人员采用自然直坐位,有两名口腔医生进行检查,分别填入表格内,加以记录。

1.3 诊断标准

龌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龌齿调查方法的诊断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龋病的发病情况

患龋者1936人,共有龋齿6376个,总患龋率为31.82%。男性患龋者1007人,共有龋齿3358个,患龋者龋均3.33个,患龋率为33.39%。女性患龋者929人,共有龋齿3018个,患龋率30.28%。龋均为3.25个,见表1。

3 讨论

根据调查,国内多数文献报道女性高于男性,本组未能证实。

喀什患龋率和龋均高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喀什地区干燥,气候炎热,主食为面食、大米、牛羊肉为主,并有“瓜果之乡”之称。盛产甜瓜、葡萄、桃子。全年食用时间长,机会多。因此摄取糖和碳水化合物多,与龋病发病率高有一定关系[1]。

本组资料中,各年龄中低年龄段发病率普遍高,7~8年龄段患龋者龋均为2.22个,低于全国总患龋者龋均

喀什为少数民族地区。本组维吾尔族、汉族患龋率各为37.88%及28.90%,据报道患龋率是藏族为31.43%,蒙族19.4%,是否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龋病的好发部位:本组共患龋6376个,乳牙中以下颌Ⅴ及Ⅳ患龋为最高,下颌高于上颌;最低为Ⅰ和Ⅱ,上颌略高于下颌。恒牙中以下颌6为最高,下颌高于上颌。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龋蛀程度以及龋齿与年龄、族别的关系均符合其他各地的报告。

调查中见小儿口腔卫生欠佳,使食物残渣滞留,与患龋率高有一定关系[3]。说明儿童和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缺乏,需要医务工作者加强口腔保健,并进行有组织防龋的群防群治工作,提高家长和患儿的防龋治疗意识。

我国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咀嚼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加强口腔保健应以预防为主,做好卫生宣教,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使用牙刷/牙签及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发现问题,及时治疗[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爱牙护牙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口腔保健知识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但龋病仍是影响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疾病,仍需采取措施提高恒牙早期龋病的充填。

参考文献

[1]张易欣.儿童青少年龋齿的常见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6(23):860-861.

[2]孙建英.准格尔旗部分中小学生龋齿调查报告[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8(5):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