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2(C)-0077-01
中国幅员辽阔,绝大多数适龄儿童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接受教育。对未来中国而言,农村教育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和宏伟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中国教育问题,就是农村教育问题。”索池中学属于索池学区,地处农村,现有教职工60余人,学生400余人。就现状而言,索池学校在人、物、财、时间与空间等元素的管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索池中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方向茫然,学校经费紧张
索池中学是一所不完全中学,很少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如实科学的规划,学校曾经的规划,也不过是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很好地去执行落实。它们的价值也只是供上级检查的一张“护身符”而已。由于索池乡经济落后,政府无力投入,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更是微不足道。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教育形式的发展,又要求学校的硬件设施必须符合教育的需要。学校只好让教师捆紧裤带过日子。挤占本来就微薄的福利用于校园改造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致使学校的教师福利水平与周边乡镇存在较大差距,与城区更是不能相比。在这样学校里学习、工作就得不到文化的滋养、目标的激励,更不用说健康积极人格的砺炼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2、学生管理难度大,管理制度形成怪圈
索池中学处于小川镇,由于经济差,80%以上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一方面是学生父母疏于管教,而爹奶对孩子溺爱甚至放纵;一方面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毒化,诸如“小孩老实就受人欺负”“读书无用”等论调的流行泛滥,是的少数家庭不正视子女教育问题,甚至在反面教育上推波助澜。再加之教育部门的清规戒律多,“六条禁令”“十不准”等束缚教师手脚,使得顽劣生增多,越来越难管理。少数顽劣生由小错到大过,由肆无忌惮到无法无天,走向了违法犯罪。教师由于积极管理而受到打压的事例很多。目前索池中学在制定和执行制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病:(1)制度的制定带有主观性,学校制度多为管理者在办公室里单方操作而成,从制定的一开始就注定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自然就成了制度管理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心声得不到采纳。这种以“管人”为出发点的制度,等级分明,极大挫伤教师作为主人翁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许多教师抵制学校制度的原因。(2)执行制度时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性。学校往往热衷于抓“签到”一些显现的管理,对学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管理制度关注甚少,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3)执行过程的随意性,许多制度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管理者处理事务时往往绕过制度自行一套。“人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的无用论”极大地挫伤了制度遵守者的心。[1]
3、教师的激励机制缺乏,教师的管理职能淡化
教师的激励无外乎就两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这样的农村中学你说要太多的物质激励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精神激励在这个学校也很缺乏!有的老师做了但是没有得到认可,大部分情况下还会鸡蛋里挑骨头!指责没有把事情做圆满!评价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导向,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催化的作用。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拥有评价的权利,然而实际情况是评价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对于同一条件下不同资历的老师也是不公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就会缺乏规范性,责任心缺乏,得过且过。仅仅在2008―200年第二学期,学校就查处11例与社会青年交往导致的人际冲突,而学校附近开设的黑网吧也成为学生逃课、盗窃的根源之一。这些与教师对自己的管理功能的淡化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只管教不管育,对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不管不问,从而加大了学校管理者和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教师职业神圣性的降低。
总之,索池中学只要管理者强化民主和服务意识,革新学校管理的形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制度化管理建设,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背景下,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引领全体教师在实践中发展专业,就会盘活自身的隐藏潜力,推进整个索池中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侯攀 西北师范大学
曾碧 成县职业中专
作者简介:侯攀(1970― ),男,汉族,甘肃陇南,大学毕业,在成县职业中专从事成人教育工作,西北师大教育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实施新一轮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培训,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仍然没有跳出“老套式”,很多的学校无法无视存在的问题,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度来开展工作,不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笔者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者思想落后
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能不能取得进展和突破与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对管理的概念认识不足,只是沿袭过去的旧模式,采用旧的管理手段,无法使应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比照认为: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1]。教学管理更应该适应学生的、教师的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动态的发展的思想,在教学管理的工作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管理内容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没有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足课时,如音乐课、体育课,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中小学为每周有三课时,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只开设两课时,有些还只开了一课时,至于国家倡导的小学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更是落实不够,要么以学生太多、场地有限为借口;要么只是应付检查,功利化,坚持不下来。像科学、社会、品德等科目课时缩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至于在国家课程方案中提倡的为适应当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更是进展缓慢,即使有的学校为应付检查开发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也并没有真正开设和使用,校本课程形同虚设。
其实,课程计划落实大打折扣成为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校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偏离这一价值取向,教学管理必然出问题。
(三)教学管理存在形式主义
温总理曾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可是,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管理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是在做表面文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2]。对外是“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际却是“勤勤恳恳搞应试教育。”为了展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展示大量的“示范课”、“观摩课”,而实际上却是真真正正的“表演课”,课上,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令人惊叹,,但细细一想,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完美”得失去了真实。作为教学管理者应该反思:学校教学需要的是什么?是真实,教学管理是不能玩花拳绣腿的。
二、针对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办学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人认为提升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是狠抓教学质量,于是教师就采用一切非常规的手段,私定复习资料、多留家庭作业等违规行为随之而来。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教学管理的不规范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不规范,这对教师的个人形象及学校声誉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狠抓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规范办学是前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守教育法规,遵守各级主管部门的规范和要求,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进而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管理的质量[3]。
(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在坚持原教学常规检查基础上,改变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将教师被动接受检查改为主动参与,变领导只作检查为带头参与。
(三)改革和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
首先,优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每个教研组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除按常规要求进行正常活动外,还要有问题意识,即要有专题,每个学期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至二个问题。对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每次活动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意见、建议、观点等。其次,创新校本培训方法。每学期初要拟定本期校本培训计划,在培训时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4]。同时要学用结合,整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研究、有教学实践,真正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的操作体系
建立一支素质棒、效率高的管理者队伍,是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上级教研部门要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式和激励机制,每期末进行考核评价,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存入个人档案。其次,学校要规定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除了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应对所分工负责的对象谈一次话,听取教师的意见。再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或学年)应至少面向全体教职工作一两次学术报告,内容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理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好观点、经验的介绍[5]。
(五)改革业务学习(或校本培训)组织形式
改革业务学习可以以下三个板块入手:首先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也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其次是教育论坛板块,通过探讨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最后是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三、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足,不够系统和深入,笔者对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还不够全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并没有介绍到,如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小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的问题等等。在分析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时也不够全面,只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安源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丁雪琴.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41-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小学教学管理相对落后,不能及时地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而且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针对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可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之后,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生命和情感体验。很多教师从表面上看,好像已经接受了这种教学理念,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却没有真正的对这一理念完全理解,更遑论践行了。小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他们当中出现一些比较“离经叛道”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那些“离经叛道”的学生,通常都采取严厉制止的办法,使学生的独立性受到管制,这种落后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管理内容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进行课程安排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其实这仍是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问题。以体育课为例,很多学校并不注重体育课程。国家规定,中小学体育课应该上满3课时。很多学校没有按照此规定开课。新课程标准下,学校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压缩体育、社会等学科的课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管理方式方面的问题
很多学校管理方式存在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为了展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展示大量的示范课、公开课。课堂各个环节教师与学生的配合滴水不漏。这样的课堂看似完美,但表演色彩太浓,失去了真实性。此外,很多学校为了加强制度管理,将制度细化、标准化。这种做法的确有助于教学管理,但程序化、机械化的管理,忽视了师生的个性发展。
二、小学教学管理采取的对策
1、提高教学管理意识
形成正确的管理思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形成新型育人观。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管理对象的成长,即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立思想、人格、个性品质。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共生、以学定教的新理念。管理者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才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一个高效的教学管理需要一个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了小学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学校管理阶层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业务水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与人格素养都需得到全满的提升,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3、备课管理的措施
学校的管理阶层成立一个小组,对于教师的教案进行突击的检查活动,保证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情况编写教案,细心备课。并且要全面的系统的检查,避免部分教师投机取巧,搬运其教师的教案。学校管理阶层还要召开相关会议,宣传备课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保证每个教师认真备课。
4、上课管理的措施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安排上课,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不允许教师随意的串课。教师串课时,需要填写申请书,写明原因与天数,经过学校管理人员的批准,教师才可以进行串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活动与学生要有责任感,在对于违反课堂几纪律的行为要及时的批评,维护课堂纪律。学校成立教学督查小组,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不定期突击检查,促进教师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5、作业管理的措施
在作业管理的这一环节,学校管理人员要让教师提交一份家庭作业布置情况的报告。里面要写明家庭作业的布置情况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促进教师重视家庭作业布置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及时的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接下来进行更好地教学。
6、考试管理的措施
学校要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体制,教师与家长不能够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
7、注重教学计划管理
做好教学计划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保证。一般来说,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等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体育等科目的课时不能压缩。在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再来制定其他工作计划。
8、优化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