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与财务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4: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财务与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财务与财务管理

篇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现今世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多数企业还使用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日常企业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因此,柔性财务管理范式就应运而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相较于刻板遵守固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范式,柔性财务管理则更加注重通过人性化的诱导来进行财务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一、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管理范式的特点

传统财务管理范式是一种较为侧重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的财务运作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从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控制,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刚性管理模式。而柔性财务管理范式则是比较重视以人为本,通过对企业员工心理的引导,加强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从而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诱导式管理。这种柔性管理模式没有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刻板,以人性化管理为主,更加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并融入进日常的工作中去。

(一)传统财务管理范式的具体特点

传统财务管理范式是强调对企业实施规范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其将专业化的管理思想融入进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各部门划分开来进行独立的分层管理,最终通过企业财务部实现统一管理,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进行集权管理以及相对分权管理的刚性管理模式。

(二)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具体特点

柔性财务管理更注重诱导企业员工自发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它强调将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同行业市场领先战略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管理范式,让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建立网络化的企业管理结构,将财务管理的界限打破,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柔性财务管理没有固定的管理程序,而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进行灵活的调整,以最佳的状态实现对企业财务的优质管理。

二、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化财务管理范式的对比

传统的管理范式主要依靠企业制定的各项财务计划来进行企业经营活动,安排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方法流程比较固定,思想模式刻板,不能随着周遭的环境变化和突发状况进行改变,很难达到最好的财务管理效果。而柔化管理则以人为主,将强制性管理转化为人性化的诱导,结合传统模式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能够在企业的管理运营中随时调整管理方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传统财务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化管理制度体系,在实施过程难免遇到问题,又不能及时作出调整,而柔化管理则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柔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

柔化的财务管理也同传统财务管理一样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最终的财务管理目标,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基于此进行人性化的灵活管理,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微小的差距就能够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企业在内要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杜绝不良风气的出现及蔓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在外要做好公关工作,与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企业打好关系,强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便于柔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在外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其管理的高效性是每个企业发展潜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传统财务管理范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高速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柔化财务管理范式是基于传统财务管理范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人性化设置,摒弃传统管理的强制性,引入灵活多变的柔化管理思想,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彭志梅 单位:广东赛杰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红娟.浅析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285-285.

篇2

2、会计的实质,会计控制

3、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4、业务分工不一样

5、目标不一样

[论文]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争论己久,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此,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会计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会计能动性反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会计反映必须以客观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及时的记录和计算,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这种感性资料只是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判断,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即会计的理性认识,其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会计反映过程中第一次质的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只是完成了会计反映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指导实践,即通过这咱具有“理性认识”的会计信息来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调节企业管理行为。

会计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本身通过财经法规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直接控制,主要指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通过“不予受理”而实施会计制裁;间接控制,主要指通过设计控制程序,完善会计方法,建立健全会计管制体系,来不断调节企业管理行为,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泥永不偏离“经济上可行”的轨迫。

财务管理的实质一般涉及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指企业的资金起动,包括:①资金的筹措;②资金的使用;③资金的投资;④资金成果的分配。资金筹措,是指正是通过各种渠迫,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公司债、普通股、优先股等把资金集中起来、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是一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资金使用的实质,也是一个资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投放到各种形态上,如存贷、现金、应收标据、固定资产等,资金的投资的实质就是投资决策权,如果没有投资决策权,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决策的好坏将影响公司未来多年经营获利的状况;资金的分配,实际上是指劳动成果的分配,即企业当期所实现上总产品价值的初次分配。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与国家、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同时理顺日趋复杂的新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以历史上看,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发展起来的。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象会计学那样古老,而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理财活动未能向会计工作那样人所有者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是使用者分离,对筹资等行为进行研究,才出现了财务管理学科。第一部财务管理学著作是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虽然产生的历史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和补充,西方的财务管理学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会计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从“零星算之,总合算之”到四柱清算直到西方较严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流水式的付记帐法剥到科学的储贷记帐法,己经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业务分工不一样:

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是资金运动,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金筹措,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内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是并列的,财务关系的调节体现在财务活动之中,即体现在筹资、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活动上,它是各财务活动的抽象,而非并列关系。

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控制的填制、成本费用的核算以及报表的编制等活动,来实现控制和反馈。

从两者不质上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业务分工。西方的股份公司已将财务部与会计列,财务部的职责是负责资金的运筹,由财务经理把关、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投资和利润分配;与税务,银行、租赁公司及其他企业联系,经常就公司的日常现金状况及资本营运状况进行分析。会计部由主计长负责,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包括工资的支付,现金的

计算及内部审计等。

四、目标不一样:

篇3

    从两者发生发展的历史来看,财务治理的发展则伴随着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企业管理等理论。财务治理产生的原始动机是对资源有效配置进行优化处理,防止由于公司信息的不对称产生的相关失误。财务管理起源较早,在企业成立初期就有相关的财务管理思想。早期的财务管理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演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总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和企业理论紧密相关的。

    (二)具体目标的不同

    从公司的制度结构出发,可以把财务治理看作是一种制度下的安排,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予以实施,这些操作包含了资金的筹集制度、投资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等。财务治理是为了均衡利益各方的要求,但财务管理却是为了实现财富的最大化。同时,两者的目标差异还表现在发展驱动力上,企业管理论的发展是影响财务治理的主要因素,而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则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驱动力。

    (三)作用的互补

    作为财务体系内的两种财务工作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公司财务治理是从宏观上对制度进行调整,均衡利益权责,而财务管理则是在微观上处理企业经济信息,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保障企业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营。两者虽然在职能划分上和最终目标上并不统一,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企业财务流动得以顺畅,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的措施

    (一)构建合理的财务分配机构

    构建完善的财务权利分配机构是为了明确公司财务权利并将财务权利精确化,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司财务作用,使企业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更好的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为企业取得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效果。

    (二)创造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可以更有效的实现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工作,赏罚分明是体现企业管理信用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积极性的良好途径。外部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甚至是严重失误,可能挽回巨大的损失;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则是合理实现管理目的的有效手段,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为企业的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对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

    公司需要建立信息互换平台,以达到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情况。现今的公司管理模式中,由于绝对权力和线性的机构设置,使得信息传达出现失真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信息失真产生的连带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甚至对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由于信息失真和不对称引起的财务上的损害,就要建立能为企业实现通畅沟通的信息平台,使得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顺利进行。

    (四)发挥自身财务纽带功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