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生态多样性

农业生态多样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生态多样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生态多样性

篇1

2农作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从全球范围来看,农作物的多样性在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探寻其原因,才能够寻找到保护良策。从整体上来看,导致农作物多样性减少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也可能会出现变异,在变异中如果能够胜出,有利变异才可以将遗传信息延续下去,有利变异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慢慢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就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也会形成多样化的生物样态。生物如果出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将会被淘汰,直到生存环境改变而消失。当然自然选择过程缓慢,只有在长时间内才能看出影响。另外,气候的变化、地质条件的改变、降雨量的减少或增多都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人为因素是导致农作物多样性减少的直接原因。生物科技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虽然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作物多样化的发展。比如,美国已经放弃了传统农业及耕作技术,大规模发展基因作物及产业化经营,其作物品种正在不断减少,多样性在丧失,有95%的蔬菜品种已经没有在美国出现过。人类活动对作物多样性的减少负有直接责任,具体表现在:第一,作物品种改良、外来品种的引进或遗传物质的杂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作物的多样性,但是也使得作物类型简单化,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品种的丧失。比如,在印尼,过去20年来,已经有1000多个水稻品种丧失,现在75%的水稻来自单一母体,导致了水稻遗传基因的丧失。第二,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导致了农户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必然会出现单一品种独大的局面,而忽视来对其他品种到培育与种植。第三,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期以来人类的开发,过度的开垦、放牧,不合理的开采,土壤污染及水质污染等,导致了作物品种的减少或没绝。第四,城市化的发展,大型工程的建立,侵占了大量土地,需要在一些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农作物可能会消失。

3农作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农作物多样性的减少已经危及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农作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任务。首先,应用现代科技,促进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并不对立,农业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矛盾,现代科技可以用来提高农业的产量,也可以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以满足人类生存的多种需求。任何地域均有自己的环境特点,没有一个农作物品种能够适应所有区域,在一个地域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优势农作物本地品种,这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希望所在,本地物种是在长期耕作中形成的,不能轻易放弃。当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也需要培育种植,需要用现代科技来改造或是培育新的作物品种。现代科技虽然改变了人类的耕作方式,比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但是不能废弃传统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方法,需要从农田整体生态系统上保持高产品种与本地品种的平衡,需要保持农作物与其他作物的协调。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作物多样性的持续与传统农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基本农田和农家保护。农作物多样性的存在依赖于丰富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就是要恢复退化的农田生态,恢复农作物多样性生存的环境。可以运用必要的法律、行政或经济手段,强化对基本农业耕地的恢复与管理,防止耕地流失,防止耕地土壤肥力的下降。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强化农田区域内生态系统建设,可以将农田基本布局、水利设施、水资源和其他的林木、草地资源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该系统内农作物与其他作物、生物形成合理配置,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农田格局。如果说农田保护是一种宏观格局的农业保护,那么农家保护就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微观保护,是农民在种植生产与管理中进行的就地保护。

篇2

[5]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8-29.

[6]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J/OL].(2013-03-27)[2013-05-27]..

[8] 熊继宁.系统法学导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9] 张国庆.系统企业学[EB/OL].(2013-05-21)[2013-05-27]..

[13]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5-246.

[14]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M/OL].(2012-05-25)[2013-05-27]..

篇3

由于贵州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的特点,贵州的农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拥有比较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资源。根据调查可知,贵州农业生物资源主要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以及果树作物等几大系别。其中已经收集到的农业生物资源,已经超过206类,并且收集的生物资源中,诸多属于国家没有进行编目的。新的生物资源不断发现,丰富了我国对农业生物资源的了解。由此可见,贵州农业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需要加大管理保护力度,促进农业生物资源的多元化发展。贵州农业生物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同一物种可以划分出多种不同的种类,味道与外形上面也有不同的区别。物种的多样性,促进了贵州当地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贵州农业生物资源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水土流失严重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物种之间具有多样性。但是贵州农业生物资源的发展,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贵州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阻碍了生物资源的发展。贵州地区超过70%的区域属于岩溶山,而页岩与红土的覆盖了达到38},属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对于耕地的危害较大,降低了土壤的活性,使得土壤的营养物质流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限制了农业生物资源的发展。根据调查可知,贵州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超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侵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于生物资源的保护。    

(二)人口众多、资源的承载压力大    

人口众多、资源的承载压力大,也是贵州农业生物资源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贵州的人口数量增加频率较快,根据调查可知,1949年贵州的总人口数量为1417万左右,截至2003年,贵州的人口数量达到3870万左右,人口数量暴增。平均人口耕地面积由1.87百降低到0.68百,粮食的消耗增大,对于土地资源的占用率增加,从而限制了农业生物资源的发展。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资源的承载压力逐渐增大,诸多资源面临枯竭,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阻碍了农业生物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三、贵州农业生物资源的发展优势    

(一)优越的气候条件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物种丰富,新的物种不断被发现,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优越的气候条件,促进了贵州生物资源的生长。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贵州地区的年度降水量为1000-1400m m,并且自然灭害较少,雨天较多,土壤对于水分的保存能力较强,适合生物资源的生长。贵州的日照数比较低,年度的日照数大约在1120-1720}J、时左右,属于低日照区域。但是其夏季的日照数较多,冬季的日照数较少,7,8月份的太阳辐射比较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能够确保农作物的一年两熟,甚至有的地区能够保证一年三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生物资源的发展。    

(二)生态资源丰富    

贵州地区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其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未被发现的生物资源种类众多,极大程度地促进了贵州农业生态资源的多元化发展。贵州属于低纬度地区,其不会遭到冰川的直接破坏,属于北方植物躲避自然灭害的避难区域。因此,留存了大量的子遗传植物。贵州地区的气候比较适宜,适合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等地区植物的生存。因此,其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涵盖了诸多区域的生物资源。贵州地区的农业结构利用价值较高,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同时有助于生物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有利于其多元化发展。贵州农业生物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自然灾害较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