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知,生物有机肥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还有很多元素,属于一类完全肥料。其不仅具备许多对土壤有益的微生物种,还含有很多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激素。生物有机肥经过正常分解后,能为作物平稳的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肥力。例如在鸡粪中携带有68.30%的有机物质、全磷含量为1.12%、全钾含量为1.14%以及全痰含量达到了2.18%。由此可看出生物有机肥含有比较全面的营养成分,帮助有效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不断健康发展。
1.2帮助优化土壤物理性状
生物有机肥能帮助优化土壤中存在的离子交换作用,帮助调节pH值,确保土壤能获得良好的透气性、拥有足够的水分。利用代换能及吸附能力能将土壤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元素进行净化,帮助降解残留农药,从而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理化指标,显著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以及理化指标,从而达到促进土壤团粒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通透性的作用,进而使土壤状况能有助于生态作物的生长。另外,有机物发生矿化作用时能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提高了土壤具有的保温效果。因此,由于土壤具有的保水、保肥以及保温性能均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土质具有的肥力。
1.3帮助改善土壤生物活性
长时间采用生物有机肥会提高土壤中的生物量,放线菌、细菌以及真菌的总量也显著增多。另外,土壤中含有的磷细菌、消化细菌、自生固氮菌以及氨化细菌等其他菌种数量也明显增多。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能帮助很好的改善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土质情况,使其有利于生态作物的种植。存在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一些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能促进作物的生长。部分真菌还可以将土壤中存在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从而释放出部分糖类物质,这些糖类有利于氮菌物种的生长、繁殖,从而大大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放线菌能起到拮抗病原生物的效果。
1.4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帮助缓解环境污染
随着固体、微生物发酵设备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存进了国内生物有机肥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其不仅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无害、优质的肥料,还为畜禽粪便、作物秸秆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循环使用开通了一条可行之路。将生物有机肥施用在特种经济作物、果树作物、花卉以及园林作物能帮助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优化品质。
1.5帮助改善作物品质
不同类型土壤结构都能施用生物有机肥,适合用作大豆、小麦、棉花、玉米以及水稻等农作物及蔬菜果类等的底肥、追肥。另外,生物有机肥也是发展温室大棚、无土栽培、漂浮种植以及草地、花卉等特殊种植的良好基质。相关研究证实[2],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马铃薯出苗整齐、增加叶片并且坐果率相对比较、果大色鲜、食用口感好等特点。增加生物有机肥能帮助减少硝酸盐累积,其含有的钾、磷含量较多,能促进磷钾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脂肪代谢过程。
1.特色生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优质稻产业。近年来,芒市在生态农业发展上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绩。2014年底,全市以种植遮放贡米优质品种为主,种植面积超过134467公顷,每亩单产400公斤以上,总产超过8.2万吨,总产值超过2.3亿元。优质稻订单面积4333公顷以上,产量2.7万余吨,产值9864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二是冬农产业。在2014年,芒市冬季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超过18813公顷,总产量达到12万吨,冬季农产品总产值为27244万元,冬季生态农业开发效益大幅提升,特别是冬马铃薯、甜脆玉米、冬早蔬菜等品类的种植,成为芒市广大农民增收新亮点。
2.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在“特色农业稳市”战略下,芒市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主线,大力推进优势生态农产品精加工,积极发展劳务经济,生态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坝区以优质稻、冬农生态产品为主、坝边二台坡以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主,山区则主要种植优质茶叶等。根据本地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和安排种植,各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
近年来,芒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有些农产品达到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品种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升,自产自销率降低。此外,农产品进入市场范围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中,冬蔬菜、水果、蘑菇等己进入全国诸多大中城市。与此同时,农产品的销售规模也得到扩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出口量也有明显增加。
二、云南芒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当前,芒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芒市既有的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协会,还没有形成较强的整体合力。生态农业市场基地建设和芒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符。当前,全市有不同类型生态农业试点合作社47个,包括国家、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社。生态农业产业化还不够,辐射影响力较弱。这些都使得从事家庭经营农民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2.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
芒市农产品加工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规模相对小,产业链还不够长,精深加工较少,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还较低。据调查,芒市农产品加工率较低,仅仅为15%,如扣除烟草产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还不到0.3∶1,大大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大多数生态农业产业仍处在粗加工阶段,主要对外输送原料或中间品,且企业生产生产设备、技术更新慢、管理上相对落后。
3.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芒市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处在中等水平,和国内、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原因在于:一是生态农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农药、化肥应用不够科学合理。二是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当前,芒市生态农业大多数为传统农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未达到30%,不适应生态农业发展需要。三是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难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促进芒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选准并有效开拓市场、培育龙头农业生产企业。龙头企业主要是在主导产业重点环节有关的产品上建立,可以是加工企业、专业市场或中介组织,可以是国有、集体或个体私营企业,是能够严格依照生态农业经济规律发展的企业。要选定生产规模大、起点较高、技术及资金力量较强的强龙头企业,努力将其打造成生态农业产业的骨干,要积极推进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要积极解决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市场拓展及生产技术研发的制约问题。需要地方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应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指导并扶持生产企业进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对于局部技术研发条件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人才培养、补贴等优惠政策;应对政府设立的精深加工农产品项目和满足精深加工要求的生产企业自建项目,应给予一定的研发补贴。
3.增强生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巨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扩张不仅使得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极大破坏,极不利于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工农业污染严重,导致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因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正确。采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生态化、高效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
1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当前生活质量,还将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农村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不仅耕地面积减少,且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生活生产污染加剧。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污染式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污染形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还能逐渐走出一条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极大改善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生存环境[1-2]。
2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2.1耕地面积下降,能源水源不足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表现在耕地面积下降和能源、水源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原本较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急剧扩张和农村建筑占用耕地现象频发,使得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的水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巨大需求。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受阻,经济发展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4]。
2.2生活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由于国家和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不足,导致无论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还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电子废弃品、电池等均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到环境当中。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3工农业生产加剧生态环境污染
为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避免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化工业企业往往将企业建在农村地区,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野三废冶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一些耕地甚至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同样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等药物的使用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还造成对农村土壤和水质、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3改进生态环境基础上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为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首先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农村生态环境科普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并使其认识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消除传统落后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消除乱砍乱伐和盲目发展行为。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从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3.2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强化立法监督,一方面落实生育政策,避免人口数量激增造成人均耕地数量的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在强化普法力度的同时,对于恶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监管和打击。如明确工业生产中废弃物处理细则,避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
3.3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
由各级政府牵头,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通过宽松的政策制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同时,通过政策手段,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如一方面让企业享有环境治理收益权,并享有环境治理的资源再利用权,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环境治理热情,并极大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此外,通过生态农业试点县和村的建设,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县和村的农村人口投身到生态农业建设当中。
3.4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
当前农村对于生态农业的认识水平仍较低,其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缺乏明确方向和技术指导,为此,政府应通过资金投入以加大科研力度,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加强生态农业应用型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大其在农村的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认识并懂得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从事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此外,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抓住当前的生态旅游热点,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既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扩大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范围。
4结语
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当前和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政府在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并有效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激发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农民走上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5]。
5参考文献
[1]王春萍.论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促进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44.
[2]范稚莲,莫良玉,冯礼就,等.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86-289.
[3]王树峰.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2014(27):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