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路混凝土养护,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mountain area,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means to guarantee the excellent service level of mountainous highway. The timely discovery of the damage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mountainous highway and the effective repair help to keep the good service state and service level of mountainous highway, to provide the users with safe, quick, convenient driving environment, to set up the external image for mountain road, and eventually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mountainous high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diseases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makes a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eas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verifies that th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longing the service life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pavement.
Key word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ommon diseases; preventiv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山区路网的逐步完善,山区道路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道路建设转移到道路养护上来。由于受到天气、温度、行车及路面材料等方面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等病害,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和安全。为确保这一病害不进一步发展,需针对不同的路面损坏情况采用适合的养护方法。
传统养护的分类及补救措施
1.1 开裂类病害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其适用方法亦不同。
若由基层水稳定性不足导致网状裂缝,则需补强基层;若由温差产生轻微裂缝,可在夏季喷洒并压入沥青料,或在冬季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于油料老化引起的裂缝,可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1.2 变形类病害常由于强度或水稳定性不足导致。
对于较重的沉陷、拥包、搓板等需挖除基层,补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后再做面层;对于较轻且已稳定的沉陷、拥包、搓板等可在夏季 铲平、补平面层;如因面层与基层间有夹层,则应挖除面层后清除夹层。
1.3 松散类病害由面层缺陷而导致的情况比较多。对于大面积松散,需重做面层,而局部松散可用挖补方法;对于较轻坑槽,可在坑壁涂粘层油后将沥青混合料铺入、摊平;由于面层与基层或面层与封层粘结不良引起的脱皮,应先清除脱落部分,清扫干净后重做封层及面层。
1.4 对于泛油、磨光等病害可撒入粗矿料后强行压入,以提高路面粗糙度。
上述传统养护对策虽然能够较好地改善病害路段,一定程度上恢复道路功能,但总体上属于被动应对,其时效性及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道路预防性养护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被提出,这一概念有别于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在美国AASHTo《路面设计指南》对预防性养护最新的定义为: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地、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预防养护在没有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情况下,延迟路面的损坏,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畅通条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
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封缝:可以作为常规或在其它措施实施前进行裂缝预处理,防止水或碎屑进入,从而大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常用材料有热沥青、乳化沥青、专用压缝带等。
2.2 同步碎石封层: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几乎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轮胎压路机碾压或自然行车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这种技术能有效治愈路面松散、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防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
2.3 雾封层:主要用来恢复那些由于沥青在正常使用中氧化造成的轻微干裂、损失小骨料等现象,而且可以封住细小裂缝及表面孔洞。常用方法是将慢裂乳化沥青稀释液或特制路面保护剂喷洒(雾化)到现有沥青路面表层。必须严格掌握单位面积的喷洒量,过多的喷洒量会在路面表层形成一层薄膜而使路面丧失摩擦阻力。
2.4 微表处:一种特殊的稀浆封层措施。稀浆封层是将慢裂或速裂型乳化沥青、优质细集料、矿物填料、添加剂、水等材料构成冷拌混合料设于路表面。而微表处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的冷拌混凝土薄层施工技术,填补了普通稀浆封层和热拌沥青混凝土摊铺各自存在的缺陷。用来修复基层基本稳定但面层已有相当程度损坏的道路,恢复表面抗滑能力,还可以进行微车辙填充、标高微调等。
2.5 开普封层:在新近铺设的石封层上再铺一层稀浆或微表处,防止石屑脱落,提供永久的磨耗层,并消散反射裂缝。
2.6 超薄磨耗层:常用于老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复。是按骨料空隙填充法设计的改性沥青热拌混凝料,是一种超薄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检测数据是判断道路是否进行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指标。对于结构性病害较为严重,尤其是承载力不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
与传统养护方式相比较,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主动的、有计划地养护方式。通过预防性养护可以确保路面服务性指数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服务功能,实现了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不仅是整个公路管理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酿成巨大损失的事故发生。通过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山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山区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
总结
路面预防性养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公路里程的大幅增加,对公路养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山区公路的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维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养护费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志鸿.沥青混合料动态性能参数标准研究报告[R].上海:同济大学,2000.
[2]闫振林,胡霞光,肖昭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研究[J].公路,2008(1):175-179.
[3]马翔,倪富健,陈荣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及模型预估[J].中国公路学报,2008,21(3):35-39,52.
一、农村公路维护及养护
(一)农村公路病害的养护。农村公路应强调路面的清洁,对于可能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度的石块等,要进行路面的及时清扫,在路面的交接转弯处,容易形成砂石残留与累积的地方要进行及时清理,保证路面清洁,减少车辆行驶对于路面的损坏。特别是对于接缝处的养护,作为混凝土路面最易产生病害的区域,接缝处的养护应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这是考虑到温差对于接缝处材料的影响,热胀冷缩下,如冬天就应及时把夏天挤出来的多余填缝料清除干净等。而对于路肩的养护应从防止积水开始入手,每个季度都把高于路肩的草或者积土进行削低。其中,丘陵等软基础的混凝土农村公路还应对两侧边沟进行及时疏通,特别是暴雨冲刷后,要防止路基边坡的受损。
(二)农村公路病害维修的必要配备。考虑到农村公路线路长的特点,在进行养护时基本的交通工具还是相当必要的,且应同时配上相应的养护机具。特别是在进行公路建设时就应把养护重点,如路肩、边沟等进行配置,强化质量意识。同时,安全标志与警示牌是必备的,这些都属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范围。
农村公路的维护及养护工作面小,分布面散而广,需要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都很普通。但重视农村公路的维护及养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对于养护而言,并不是指一定要等到路面病害出现后才进行养护,而是要制订一个长期而可操作性强的养护机制,对易出现路面病害的路段与地点进行重点监督,及时养护,把可能的路面病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农村公路常见病害与维修养护方法
总的来说,农村公路病害发生最常见的有唧泥、接缝材料破损、裂缝、板角断裂、错台、沉陷、严重破碎板等几种。这些病害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行车舒适度,同时也对行车安全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维修与管理不足,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
(一)路面维修规范化。对于农村公路养护来说,应从意识上进行重视。一直以来,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当农村公路面板出现破损时,都是在上面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加铺。以沥青浇灌裂缝只是一种应急性措施,并不是解决路面修复的根本性方法。农村公路出现路面病害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病害问题进行维修的规范化。如对于公路的裂缝病害,相关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维修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维修成本。在这方面,对于裂缝宽度在 0. 05mm 左右的裂缝可以采用低黏度的聚合物稀浆进行修补。而对于裂缝面较宽的则可以采用加入了相当一部分高分子材料的聚合物水泥砂浆等油灰胶泥进行修复。相应的,对于农村公路面板出现破损的路面病害,应规范操作,先将整个损坏的面板进行移除,再把相同面积的混凝土进行平铺,在这里应注意其修复的混凝土强度应等于或者高于原路面的设计混凝土强度。考虑到整个新铺上的混凝土所需要的养生时间较长,可以在里面加入适当的早强型外加剂,以缩短农村公路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成本。考虑到这些情况,可以适当选用专业的混凝土破碎机进行专项施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机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而且从整个施工维修质量与通车时间的缩短来看,综合性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二)常见农村公路维修内容。一般来说,农村公路病害维修内容有: 裂缝修补、部分或者整块板块修补、板块间接缝处修补、错台修补、路基修补以及抗滑能力罩面的修补等。对于农村公路维修而言,不同时候修建的路面其维修要求不同,考虑到早期的农村公路修建等级低,路面破损率高,而后期所修建的农村公路其修建工艺与施工水平相应较高,路面质量相应较好,所以在进行养护与维修时,应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进行分类维修。建立起路面养护静态数据库,从农村公路的病害类型,病害分布范围,病害所处路段等进行归档,再结合病害路段的交通流量与养护成本等情况,制订出维修的等级与时间表。同时,对于病害的维修还应分为局部维修、小修、中修、大修等,其中每个维修计划都应有不同的养护维修方案,从其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进行落实。总的来说,农村公路病害维修应坚持简便的施工工艺,良好的成本控制,全面的维修进度监控,以提高维修养护水平为根本,尽可能地减少维修所带来交通不便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养护效率的目标。
三、结语
农村公路等级低,维修量小,维修地点分布广而散,考虑到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时,维修养护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越强,越能提高养护经费的利用率。基于此,县级交通与路面维修养护管理人员应全面组织力量对技术人员与施工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公路中,约80%以上采用了沥青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结构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中所采用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然而,由于我国沥青路面公路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的储备较单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沥青路面在养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及降低养护成本,已引起了公路养护部门的极大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所兴起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更为广大公路养护技术人员所关注。
一、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与分级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把沥青路面损坏分为11 类21 项。 1. 龟裂 (1)损坏特征。 在路面上表现为相互交错的小网格裂缝,其形状类似乌龟贝壳而被称为龟裂。龟裂是一种主要的结构损坏形式。 (2)严重程度分级。 ①轻微——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在2mm 以下,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②中等——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为2~5mm,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③严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 5mm,大部分裂缝块度小于 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2. 块状裂缝 (1)损坏特征。 块状裂缝表现为纵向和横向裂缝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近似成直角的多边形大块。 按照裂缝块度和裂缝宽度的大小,将块裂分为轻、重两种等级。 (2)按严重程度分级。 ①轻微——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 3mm 以内,大部 分裂缝块度大于1.0m,损坏按面积计算。 ②严重——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 3mm 以上,主要裂缝块度为0.5~1.0m,损坏按面积计算。 3. 纵向裂缝 (1)损坏特征: 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2)严重程度分级: ①轻微——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 3mm 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②严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4. 横向裂缝 (1)损坏特征。 裂缝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有的还伴有少量支缝。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2)严重程度分级。 ①轻微——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 3mm 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②严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 3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二、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措施
1. 处治措施的选择 (1)施工与养护历史资料的调查。 (2)进行路面状况调查,特别是裂缝损坏调查。 (3)选择开裂路面适宜的养护类型。 (4)选择材料与施工工艺。 (5)准备材料与设备。 (6)实施养护技术方案。 (7)定期观测养护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总结经验。
三、沥青混凝土预防性养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目前公路沥青混凝土养护的方针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充分反映了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视。预防性养护的内容中比较重要有两点:一,对于排水系统的修复,包括地表排水、地下排水系统----比如绿化带渗水是否有畅通的排水系统等;二,灌缝、表面封层、罩面之前要判断路基、基层是否已经损坏,如损坏要先修复基层,否则达不到预防性养护的预期效果。
(1)表面封层。这个养护层是用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一层,封层材料既可以是其他封层剂也可以单独的沥青,还可以是集料和沥青组合的混合料。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有:石屑封层、雾层封层、稀浆封层、还原剂封层等。
(2)裂缝填封。这种养护方法是一种用高粘度高粘弹性的裂缝密封胶对裂缝进行填封。不同大小的裂缝,其养护方法不同。一般对于宽度大于12.7mm的裂缝要进行修复性养护。6~12.7mm需进行扩缝处理,然后再注入密封胶。对2~6mm可在表面上作贴封式的封面处理。对宽2mm以下的裂缝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3)薄层罩面。这是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小于2.5cm的热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平整度,可以防止正在下降的路面继续恶化,能校正路面的轮廓以及对路面有一定的补强作用,还能恢复路面的抗滑阻力,但是养护费用比较高。
因为我国公路发展比较晚,所以预防性养护技术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微表封层和稀浆封层。微表封层技术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慢裂快凝的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水、100%破碎的集料、添加剂和矿粉组合而成混合料。稀浆封层是一种由破碎的集料、乳化沥青、水、添加剂和矿粉组成的稀浆状的混合物,它在拌和均匀后被摊铺到原有的沥青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具有抗磨功能和原路面接合牢固的均匀养护层。由于微表封层和稀浆封层自身有着许多特点:早期开放交通、快速凝固成型、抗滑性能好、省去了碾压和喷洒工序,且一台机械即可连续作业,施工过程简单,生产效率很高,成本较低,所以得到广泛的运用。
四、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对于预防性养护来说, 关键是要把握时机, 适时地做出重大养护举措。例如, 高速公路病害主要是水害, 在预防性养护中, 抓住排水和防护两大要素至关重要。排水系统要绝对保证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 拦水带、急流槽、边沟、截水沟一定要完整无损。若发现破坏要尽快修复, 绝不允许雨水渗漏。挡墙的泄水孔一定要能顺畅泄水。在雨季之前, 对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全面检查和维护。据统计, 发现路面有坑槽, 雨季里40 天不进行修补, 坑槽的面积将扩大5 倍, 旱季扩大1~3 倍。多雨的南方地区( 持续4~5 个月) , 坑槽面积扩大8~10 倍, 严重影响车辆与路面的寿命。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的路基路面结构和材料、不同的交通状况、不同的施工经验以及不同的路面养护历史对路面的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应该在一个多标准的、基于路面性能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 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 ,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因此,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功能性能衰变应是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方法主要有:行驶质量指数和破坏指数法、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费用效益评估法、排序法、生命周期费用评估法和决策树/决策矩阵等。其中,行驶质量指数和破坏指数法、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公路表面的破坏情况,而行驶质量指数和破坏指数法多用于刚性路面。费用效益评估法、排序法、生命周期费用评估法都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方法,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决策矩阵和决策树主要是用于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取。
在路面大、中修和重建时,常常用到生命周期评估法,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通过分析某一路段的初建费用和以后的折扣费用来评价其经济价值的过程。我们将分析期内( 生命周期n 年)不同时间所做的预防性养护支出的费用, 按某一预定的折现系数转换为现在的费用(现值)之和与其他方案或不做预防性养护方案所需费用折换成的现值相比较, 得出最佳方案。
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则要求必须弄清路面功能失效的时间, 养护应在路面功能还处于一定水平时进行。因此, 每个路段大致都有一个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时间。表1 给出了路面在不同的使用时间段适合进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可供参考。
表1 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应用的时间
当然进行各种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时间随交通水平和环境有所不同, 管理部门可据此确定所辖路段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大致时间。
总之,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一般为15~20 年,及时、科学的早期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高度重视日常小修保养,按照“及时、及早、补好、补彻底”的原则,积极搞好预防养护,可适当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艺控制水平,以实现公路养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养护也是建设”的理念。我们在今后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性养护办法,进而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