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设安全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015年10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一在建房屋倒塌,造成轻伤14人、重伤9人、死亡17人的重大人员伤亡,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据称“房主觉得他们家一楼太低了,就想垫高一些”,同时“施工队伍无证施工”、“施工方案未经任何论证”均被列为事故发生原因,但笔者认为,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起事故中,业主和施工队人员都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盲目施工、自行蛮干,都体现出我国目前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仍大多以培养定位建筑业岗位需求为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层次以本科居多,且其就业的毕业生中约有80%―90%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如何提高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安全教育(以下简称“专业安全教育”)质量是亟需探讨的问题。刘佳亮等提出应该开发针对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尹瑜认为应该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入手,提高全行业的安全意识[1],刘海涛等在认为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生产安全意识仍然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内在原因 [2]。
1 专业安全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1.1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与实际就业存在差异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但侧重并不在生产一线所常用的工法、管理、法律知识上,培养方案的课程(例如课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等课程)设置更多的是关注的是结构工程本身的设计安全问题,是以培养结构设计人员为目标的,这与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最终造成毕业生对建筑结构的相关技术熟悉,却对安全生产技术比较生疏。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在化工、采矿等专业都开设了针对专业特点的安全课程,这些课程多建立在一些具有深厚专业实力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化工安全课程等[3],但是对于大多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来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目的多是为了配合市场就业和地区发展需要,学科建设的历史和沉淀深度有限,加之土木工程安全类的研究课题较难出学术成果,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1.3 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缺乏
首先人力资源方面,专业安全教育需要有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引进人才重视的是学历、课题、论文等学术指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工作性质在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同时安全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也难以较快地出各种学术成果,导致在校教师也对这方面的知识热情不高。其次,教材建设并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在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各门课程中,且相对来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有限。
1.4 师生缺少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效率、轻安全”的错误观念,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行业发展和制度改革,但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是存在,笔者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交流中多次听到“工地死亡一个工人花多少钱就可以了”的言论,甚至还有人讨论地区间赔偿额度的差异,这种错误的安全价值观必须隔离在课堂之外。
2 专业安全教育的构建原则
首先,专业安全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为核心,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是一个有限的行为过程,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要参与生产者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业人员自我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践安全职责。
其次,教育对象除在校专业师生外,还应覆盖地区内的从业人员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生产方、监督方都有相应的责任,安全教育应该覆盖所有涉及到的责任人员,消灭安全死角。
然后,安全教育的过程应该从学生入学一直延伸到在岗期间。目前我国的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了在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较好的得到了实施,但是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与其连贯起来,做到“终身”的安全教育,既可以保证安全观念的早日成形,也可以实现教育效果的阶段化、层次化。
最后,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做到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改变目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分散的局面,编写专用教材,以专题讲座或独立课程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系统化地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安全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3 建设思路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展开专业安全教育,首先应对整体有所规划,安全教育的过程应从专业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应体现出阶段化、层次化,做到有的放矢,见图1 。
图 1 土木工程安全教育整体构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阶段是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企业、建筑业相关主管部门应共同重视,作为实施教育主体的高校,可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图2中的架构可供参考。
图 2 在校期间的专业安全教育构架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土木工程专业突出应用型特点的今天,如何通过高校内外的专业安全教育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应当看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多方的协作、系统的资源,而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希望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地在时展中进步与完善,形成专业性强、体系完善、满足行业需要的一个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瑜. 中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刘海涛,郭院成.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安全生产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37-41.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选修课),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完善,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知识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技能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观念层面,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广泛,二是主题独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即“固观念,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增加相关内容。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以经验为起点,在观察和反省中,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小组内讨论,得出答案,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在学习消防安全时,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为使参观者“一次体验,经久难忘,终身受益”,该中心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运用了鬼影技术、半景画技术、激光成像技术、半透半反技术、VR互动气雾幕布呈像、纪影呈像等十余种特殊展示手段,将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国际上有关健康及安全的典型案例融入其中。该中心实际展出面积将达到5000多平方米,其中消防展区面积891平方米,共有10个主题内容,分别是:火灾隐患虚拟查找、正确选择来火器、火场逃生能力测试、119报警训练、消防知识问答、烟雾逃生走廓、呼喊训练、商场火灾模拟动画、火灾现场复原、逃生训练等。展区将采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强调参与感和游戏性,把消防知识生动有趣地融入体验中。
据悉,该中心将于6月16日正式面向市民开放。(李海云)
山西高危行业推行风险抵押金制
本报讯记者朱晓伟通讯员宋彦彬报道日前,记者从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为提高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风险意识,引导业主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山西省安监局开始在上述经营单位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将抵押金用于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以及日常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的处罚资金。
据悉,上述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省属危化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抵押金由山西省安监局负责管理;其余由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管理。抵押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截留或挪用。
银川市政大楼建成“豆腐渣”
各个环节均出现问题
据新华社电在银川市新区人民广场北侧赫然矗立着一座至今尚未完工、被称为银川市“脸面”的大楼――银川市行政中心,由于主楼建设到第9层时,发现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远远低于设计标准而被迫停工、加固,造成二级重大质量事故;西配楼施工至3层时,发现竟与东配楼高低相差近1米,而被迫整体拆除重建,造成三级重大质量事故。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7年来最大的一起重大质量事故强烈地震撼着当地干部群众。
事发后,经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由于检测管理混乱、施工违规操作、监理未尽职责、业主失察造成工程现浇混凝土大面积、持续性、系统性强度降低的重大责任事故。近日,银川市纪委、监察局按照管辖范围和有关规定,对事故中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究,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北京:建筑企业必须给农民工上工伤险
本报讯建筑企业必须依法给农民工上医疗和工伤保险,否则将处以最高1万元的罚款,这是《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这两个办法今年5月开始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