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人口腔健康

老人口腔健康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人口腔健康,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人口腔健康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79-01

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及免疫机能减退,使口腔黏膜开始变薄和弹性不足,切忌刺激口腔局部,如过于尖锐的牙尖、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均可诱发口腔黏膜病,少数严重者甚至在黏膜上出现癌前病变。因此老年人应重视定期的口腔检查,减少对口腔局部的刺激,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黏膜抗病能力[1]。可以这样说,一个正常、健康的真牙比什么样的假牙都要珍贵。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一次,一方面可以早期得到治疗,另一方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首先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离退休老年人2年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其中男76例,女64例,均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7岁。其中60-69岁49例,占40.8%;70-79岁62例,占51.6%;80岁以上9例,占7.5%。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认知程度情况,主要包括牙齿美观的认知、不良习惯导致牙病的认知、牙病导致其他疾病的认知,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与记录,针对口腔保健正确方法,包括牙刷正确选择、正确刷牙方法、牙签和牙线正确使用,做了同样的调查分析。针对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龋病、楔状缺损、牙周炎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诊断、治疗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

2 调查结果

2.1 口腔保健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表1的数据表明,60-69岁患者的牙齿美观认知程度(75.5%),明显高于70-79岁和8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P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高,老年口腔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开展老年口腔疾病防治已成为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是缺牙、龋病与牙周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牙齿缺失发生率高达90.66%,留存牙患龋率占78.93%,然而我国口腔科医生少,治疗与修复能力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口腔病防治的需要[2]。

老年人的牙齿一般会变得颜色暗黄,缺乏光泽,磨耗严重而且易碎易裂。这是和人体老化以及牙齿的解剖组织特点密切相关的。如同人到老年骨骼会变得脆弱,一旦出现损伤自然修复机能也下降一样,人的牙齿也会出现老化,牙体硬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逐渐减少,质地变脆,颜色变暗,失去光泽,而且在长年的咀嚼运动中牙齿必然会出现磨耗。当较硬的牙釉质被完全磨耗后,牙齿的机械强度会大大降低,加之口内酸性物质的作用,磨耗进展的速度会很快。磨耗形成的尖陡的牙尖、锐利的边缘,也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劈裂或形成隐裂并导致牙髓病[3]。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到牙颈部就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没有,牙颈部的抗磨能力是较差的,长期的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很容易在牙颈部形成牙体硬组织的楔状缺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牙髓炎,甚至牙折断。牙齿邻接面的磨耗还会使牙齿彼此的接触关系变差,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这不但使患者感觉很不舒服,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龋病、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4]。

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应科学地进行老年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精确的资料,有计划地组织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更要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诱导,对每位老年患者都应结合个体的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条件热情、细心地给予恰当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与良好的疗效,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5]。有关资料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刷牙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他们认为残留少数牙齿,不刷牙也无所谓,不少老人牙面上有大量菌斑、软垢与牙石堆积,口臭明显,因此对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指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利用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综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消除一些不正确的旧观念,如“人老要掉牙”,指导老年人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适当补充氟化物,定期做口腔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早诊断早治疗等。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大多数专家认为,老年人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比青少年少,但对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需要量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应增加。因此,要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有条件的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修复口腔基本功能,由专业人员帮助完成牙周洁治、龋齿治疗,对缺失牙及时修复,减轻余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本组资料显示,年龄稍小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在口腔保健认知上高于年龄稍长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男性在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龋病、楔状缺损及其他)方面与女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2] 林丽婷,古文珍,冯荣梅,等.口腔专业护士在口腔健康调查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1804-1805.

篇2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90

老年人长期全口无牙, 可明显增加消化不良、颞颌关节疾病发生几率, 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针对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人, 行正常有效的全口义齿修复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就全口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展开探讨, 旨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现将相关资料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本院230例行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 其中男116例, 女114例, 年龄53~91岁, 平均年龄(72.6±7.2)岁。纳入标准:①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可按要求完成随访工作;②符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指征;③可理解调查内容, 无认知障碍。

1. 2 方法

1. 2. 1 问卷调查 由问卷调查员就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对患者加以说明, 征得患者同意后, 对口腔健康及满意度状况、基本信息进行记录。由患者回答问卷内容, 调查员代其填写。

1. 2. 2 测评量表 针对患者日常生活受口腔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 采用OHIP-14[1]测评, 此量表包含7个维度, 14个条目。具体为:①生理性疼痛(吃东西均不适, 有明显疼痛感觉出现体验);②功能限制(味觉变差、影响发音);③心理不适(他人面前感到紧张不安, 觉得不自在);④心理障碍(有过尴尬时候, 无法较好休息);⑤生理障碍(对饮食不满, 进餐中停止);⑥残障(认为什么事均干不了, 对生活不满意);⑦社交障碍(难以完成日常工作, 易对他人发脾气)。此量表为5点量表, 自我评价含5个层次且对应计分, 具体为:从不, 按0分计;很少, 按1分计;有时, 按2分计;经常, 按3分计;总是, 按4分计。对“经常”或“总是”选项选择, 即为对患者有负面影响。对14个条目进行分值统计, 总分56分, 分值越高, 提示受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越大, 生活质量越差, 列表描述调查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量表得分 修复前OHIP-14总分(22.02±14.03)分, 功能限制(3.76±2.31)分, 生理性疼痛得分为(3.82±2.20)分, 心理不适(3.97±2.32)分, 生理障碍(2.80±2.31)分, 社交障碍

(2.18±1.21)分, 残障(2.39±2.19)分, 修复后分别为(4.03±

2.02)、(0.82±0.64)、(0.99±0.25)、(0.45±0.17)、(0.89±0.16)、(0.38±0.13)、(0.23±0.4)、(0.29±0.06)分;修复后OHIP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优于修复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修复前后各条目负面影响情况比较 修复前负面影响率依次为: “吃什么东西均不适”98例(42.6%)、“对自己的饮食不满意”90例(39.1%)、“影响发音”86例(37.4%);修复后比例分别降至8例(3.5%)、4例(1.7%)、2例(0.9%);修复后负面影响率低于修复前(P

2. 3 修复前后患者口腔状况满意情况比较 修复前对口腔状况满意率为14.8%, 修复后3个月满意率为91.3%, 修复后6个月满意率为100.0%;修复后3、6个月满意率高于修复前, (P

3 讨论

老年人中全口牙列缺失较多见, 除致进食困难, 引发生理障碍外, 还可影响到患者人际交往, 使其有心理障碍产生[2, 3]。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指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具体影响, 是对临床收治的患者社会活动、生理及心理功能等所受影响的全面评价。在众多标准量表中, OHIP-14较全面, 应用也最为广泛, 按等级表示社会影响和功能紊乱, 属特异性表达口腔疾病的量表, 主要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测评, 量表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估方法, 即对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 除可从患者角度对无牙列对健康的影响理解外, 还可了解全口义齿修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4-6]。

本次研究结果示, 老年人受全口牙列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集中表现在口腔功能限制、生理障碍、生理性疼痛方面, 实施修复后3个月, 上述部分条目负面影响降低, 实施修复后6个月, 所有条目均无负面影响, 表明全口义齿修复后6个月, 明显改善了老年人口腔健康及相关生活质量, 曹建波、张晓聪等[7, 8]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修复治疗后3个月, 7个维度评分明显降低, 随访6个月, 进一步降低, 且患者满意度居较高水平, 表明经适应, 老年人面容、发音、咀嚼能力明显改善, 心理压力同时得以缓解, 明显提高了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大幅提升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人牙列缺失患者, 重视全口义齿修复工作的开展, 可避免因牙列缺失引发的功能限制、生理障碍、疼痛等系列口腔功能问题, 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辛蔚妮, 凌均桀.《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HIP-14)中文版》与《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中文版)》的比较研究.口腔医学研究, 2014, 30(3):252-257.

[2] Zhou Y, Zhang M, Jiang H, et al. 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in Central China. Community Dental Health, 2012(29):219-223.

[3] 丁丽, 张玉梅, 冯艳.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应用与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18):3592-3594.

[4] Wong MC, Lo EC, McMillan AS.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file(OHIP).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02, 30(6):423-430.

[5] 陈沐, 王大为, 吴丽萍, 等.固定矫治对错(牙合)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9, 44(7):416-420.

[6] 高祯, 蔡蔚. 全口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10):554-556.

篇3

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界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口腔疾病当中的龋病列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本调查将会新疆地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能够为相关措施的采取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新疆地区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共2000名,年龄在61~75岁。2000名老年人口分别来自新疆五个不同地区,来自城镇的老年人口为1000名,来自农村的老年人口1000名,平均每个地区被调查人数为400人,男女各200人。所有调查对象均为随机选取,身体其他条件并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 为了提升本次调查的质量,本调查采取的调查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基本调查方法》,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检查全部由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口腔医生来完成,各医生对于各类口腔疾病具有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性质、目标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认真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1.3调查项目 本次调查的项目包括新疆地区老年人的余留恒牙和患龋现状、牙周病患病现状、义齿修复现状和口腔黏膜病检出现状。

1.4调查标准

1.4.1余留恒牙和患龋检测标准 调查老年人余留恒牙情况时,主要分析余留恒牙的个数。在调查老年人口龋齿患病情况时,主要检查调查对象有无冠龋或者根龋,并录入每位调查对象患龋齿牙齿的数量。

1.4.2牙周病检测标准 牙周疾病的检测内容包括牙结石、牙龈出血和牙周袋三项内容,当检测出调查对象患有任意一项牙周疾病时,可确定其患有牙周疾病。

1.4.3义齿修复标准 义齿修复情况的检测包括五个内容,主要调查老年人义齿修复的类型单桥、多桥、局部义齿、桥和局部义齿和非正规固定桥。

1.4.4口腔黏膜疾病标准 本调查对口腔黏膜的检查主要通过判断调查对象口腔是否出现白斑、溃疡、扁平苔藓、脓肿和其他疾病。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

2结果

2.1余留恒牙和患龋现状 由表1、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老年人当中,余留恒牙数量大于19的老年人占到1388人,龋齿患病率达到了74.9%。

2.2牙周病患病现状 从表3可知,新疆地区老年人口牙周疾病的患病人数为1803名,占到所有调查对象的90.2%,患病率很高;其中男性老年人口的患病率为88.6%,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为91.7%;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老年人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和农村人口较为接近,并无明显差异。

2.3义齿修复现状 新疆地区老年人口义齿修复人数较多,2000名调查者当中,义齿修复的人数有1194名,占调查总人数的59.7%,其中男性义齿修复人数为581名,女性为613名,男性义齿修复略少于女性。

3讨论

综上所述,当前老年人口腔保健能力急需提高,提升对各类口腔疾病的认识,了解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的口腔保健技巧[3]。①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基层的医疗口腔保健人员,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力度。目前最为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是机械菌斑控制和糖摄入量的控制,这就需要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菌斑清洁,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的唾液分泌量有所下降,牙根逐渐暴露,极容易出现龋病,对此老年人应该学会使用含氟牙膏,这样能够使牙齿的釉质表面得到加固,有效提升牙齿的抗龋能力。③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可以让医疗保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可以开展专项的口腔健康讲座,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最终改善当前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