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简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简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简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简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篇1

实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文件,给教育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本人根据多年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结合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试着对农村学校体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从而推动农村学校体育也能向素质教育方向很好的发展。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只图于表面工作,这就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空间,好多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认为它不是主干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说,平日开口闭口说重视,真正操纵起来困难太多,什么资金困难,场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的全面开展。因此就有:说起来重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普遍。

2.现阶段广大的农村学校体育目标不够明确,与素质教育不适应。由于学校体育理论的落后,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当今社会要求有较大的差异,体育素质与身体素质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体质教育就是身体素质教育;也有人简单地认为,学校体育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等等。这些观点过于简单化,把学校体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体素质锻练,这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误区。身体素质仅是体育教学中一种简单的练习手段,它不能代替学校体育的根本宗旨和总体目标的全部,只有体育素质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融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于一体,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素质教育相一致,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3.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体育教师热爱体育工作,热爱学生,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部分体育教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们有不少体育教师习惯认为只要专业技术好,篮球打得好,排球也有两下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为人师表不严,举止仪表不端庄,语言行为不够谨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和社会地位,这些问题困扰了体育教师那么多年,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4.当前在农村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但是,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体育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单调呆板、内容陈旧,方法与手段简单落后,考试标准过死,考什么教什么,为达标而达标,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教学就这样简单重复、周而复始,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因而,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严重后果。

二、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设想

1.转变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素质教育也推广了好多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可能担负起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革。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体,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全民健身协同起来,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素质教育服务,这是体育教育思想认识的升华,更是教育本质观念性的变革。另外,学校加大对体育资金投入,添加必要的体育设施与设备,这对学校发展有利无弊。

2.明确学校体育目标,重视体育素质教育。由于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培养目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学校体育目标必须与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相配合。现代学校体育在发展进程中,应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体育工作的环境、氛围。

3.开发资源,激发潜能,师生共进。“引进流行时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运动、发动自编自创内容”,目前,全国各地已掀起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潮。像江苏海安的“三门球”、湖北武汉的“台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垒球”等等,这些都是地方特色运动项目,很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欢迎。农村教师要以身作则、因地制宜、发明创造各种切实可行的体育器材。

4.加大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农村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精神,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无穷魅力。

新的课改教育理念已走进课堂,它给农村中小学孩子带来的改变是:勇敢、顽强、自信、自制、灵敏、果断、冷静、豪爽、开朗、热情与热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引下,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努力,我们农村学校体育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一、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高校,其他高校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主要是由社团活动以及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高校也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和艺术有关的选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教室方面的设备过于简陋,所以很少有实际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是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收获。在我国高校中,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少,老师的水平也不高,专业的场地也没有,教学的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舞蹈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二、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舞蹈以及学会欣赏舞蹈。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道舞蹈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很好的欣赏舞蹈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表演,其内涵是十分多彩的,其中有人文的精神、美学的艺术和哲学的思考等等,了解舞蹈知识之后,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知道很多地方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了解他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从而真正被舞蹈所吸引,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品德。

(三)通过美学的教育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高校中,要想进行美学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更加的形象和直观,能够更加了解美学的内容。通过舞蹈还能让学生的形体更加优化,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的内容,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舞蹈教学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资金的投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的建设,提升舞蹈课程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另外,也要提升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老师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的技巧,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知识以及技巧。

(二)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存在严重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舞蹈讲座及比赛和创作等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更加深入以及全面,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舞蹈教学这一内容,而且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舞蹈教学是必要的,所以要想改变高校这一尴尬的现状就要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能很好的拓展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视野。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不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学习,他们认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学好了也不能对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不仅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舞蹈教学,也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知道艺术教育的学习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和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舞蹈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将舞蹈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发展舞蹈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拨款来建设更加标准的舞蹈教室和器械,并且聘请优秀的舞蹈老师,教学的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持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同辉.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0.

[2]于亚峰.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4):12.

篇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此外,随着新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又对培养我国21世纪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教育思想理念,主要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呢?现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进行简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着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般情况下,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机体能力。

要想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就应当想方设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开展的体育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水平,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中都能学有所获。

2.在不同的体育教学环节当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能够考虑到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水平。

3.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应用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学生出现运动伤害。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思想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组织纪律性。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当做到:

1.体育第一节课要重视课堂常规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

2.体育教师要重视队列操练,强化组织纪律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统一的口令下,动作一致,整齐划一。长期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度组织纪律观念。

3.在体育课中组织比赛、组织训练时,体育教师要讲清规则,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4.体育教师要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最佳时机。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恐慌、害怕等心理进行及时的发现、分析和处理,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当降低训练和练习标准,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2.适时增加练习难度,使用激励性话语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和失败的毅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开展启发诱导的教学活动,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爱好、性别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团体,为他们设定具体的训练目标,让学生自行设计训练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优良的品质。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体态语提醒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2.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采用激励竞争法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享受比赛成功带来的喜悦,也要接受暂时的失败,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

3.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整理体育器材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总之,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体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切实加强体育课的素质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