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电子入门基础知识

电子入门基础知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3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子入门基础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电子入门基础知识

篇1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硬件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融合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化控制装置,软件是采用面向生产、面向用户的编程语言,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通过软件实现控制过程,具有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得到迅猛发展,在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使用。了解PLC的工作原理,具备设计、调试、和维护PLC控制系统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对电气技术人员和工科学生的必然要求。

但是PLC这门学科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挑战和考验,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状况,结合PLC学科特点与要求,提高PLC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PLC理论知识,具备PLC综合运用能力,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做好PLC入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LC这门学科理论性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难于入门,这几乎是所有学习PLC初期时学生的共同感受,所以,做好人门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入门教学没有做好,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很难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入门教学一定要遵循简单、直观的原则。那么怎样进行PLC入门教学呢?开始时,学生对PLC学科不了解,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介绍PLC的背景资料,或者借助PLC仿真软件,做一些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视频短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PLC。例如,用PLC控制一个自动包装橘子的生产过程,堆如大山的一堆橘子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在传送带和传感器的作用下一下子都用纸盒箱包装得整整齐齐,一些零散的电子元件在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瞬间变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板。这些直观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感性认识,认识到PLC功能的强大,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PLC运用,如:一包面粉在PLC的控制下,按下启动按钮热腾腾的面包就出炉了,让学生觉得PLC离他们很近,有亲近感,还可以在课堂上登人人才网,查看一些招聘电类的工作岗位,让学生知道在就业市场上对PLC人才的需求情况(如:很多单位都提出“懂得PLC者优先考虑”),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促进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与动力。

做好入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PLC是非常关键的。

二、学习PLC相关基础课程以及掌握扎实的PLC基础知识是学好PLC的基础

1.学习PLC相关基础课程

学习PLC,需要很多电类基础课为依托、做基础,才能够快速、高效地理解和应用PLC。通常在学习PLC学科之前,要开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等相关学科。其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学科和PLC的学习关系最为直接。电力拖动控制电路主要是继电器开关量控制的逻辑控制方式,而PLC的逻辑控制则是在继电器开关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PLC学习的入门阶段,所以,学好相关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PLC是很重要的。例如,把电力拖动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与PLC正反控制电路做比较,从自锁,连锁,热机过载电器保护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和PLC控制电路是非常的相似。学生学习电力拖动中的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点动、连续、正反转控制等基本电路,同时建立了开关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并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实训中学习接线工艺,这为学生学习PLC控制器的外部接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掌握扎实的PLC基础知识

(1)PLC的硬件组成

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单元(I/O)、电源和编程器等几部分组成。

(2)PLC的软件结构

在可编程控制器中,PLC的软件分为两大部分:

系统监控程序:用于控制可编程控制器本身的运行。主要由管理程序、用户指令解释程序和标准程序模块,系统调用。

用户程序:它是由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者编制的,用于控制被控装置的运行。

(3)PLC的编程指令

PLC的编程指令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程序流程指令、传送与比较指令、算术与逻辑指令、循环与移位指令、高速处理指令、方便指令、外部I/O设备指令、浮点数运算指令、定位指令、时钟运算指令、设备指令、触点比较指令等。对于每一个指令的应用和编程元件都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才可以避免在编程应用的生产过程中出错。

可见,这些相关学科和PLC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学习PLC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三、借助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PLC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充分利用PLC仿真软件,提高PLC理论教学

PLC理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怎样让它变得直观、形象,过程清晰?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通过运用PLC仿真软件,能够实现传统教学实现不了的情境、动画、实验等。以生动、形象、高效的仿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仿真软件的主要运用有:(1)在PLC教学中把一个个指令和编程元件直观地展示。例如,一个上升沿指令,在触电接通或断开的时候有个脉冲输出,可以通过软件直观展示动作变化;(2)借助PLC的仿真软件模拟上课时的程序,模拟所控制的动作运行过程,检验设计的程序是否正确?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3)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工业控制过程场景来设计控制程序。这样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与逼真,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

借助于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呈现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的多媒体仿真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开展PLC实训教学,提高学生PIE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PLC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PLC实训教学。开展PLC实训教学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进行一些简单的PLC控制过程的案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再进行一些综合性、应用型的案例。例如:交通灯控制系统,电机的顺序启动、停止设计。

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设计程序,引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在案例选择上,应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注意案例覆盖的知识面,具有典型性。透过案例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各指令特点,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学习整个程序设计流程。最后从PLC的流程图、梯形图、外部接线图的绘制,程序调试等,严格按照设计一个机械设备或PLC控制的电气设备项目的完整要求来开展PLC综合实训,让学生系统地学习PLC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PLC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PLC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学好PLC必须多思考、多实践,把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不断实训、实践中学习,在不断学习中实践、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政顺.PLC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6-01.

[2]廖常.PLC基础及应用(第2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6.

篇2

1、通识类知识

除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2、学科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以及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调整提高相关教学要求。

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测量、机械基础、传热学基础、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及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运筹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领域。

3、专业知识

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须覆盖相应的核心知识领域,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实践中的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核心知识领域一般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载运工具理论与技术装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港站枢纽规划与设计、旅客运营组织、货物运营组织、运营调度指挥以及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交通运输商务、交通运输经济、交通运输安全、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等知识领域。具体课程及内容,可针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共性知识领域,也可结合某一种运输方式(道路、铁路、水运、航空)或者综合运输的特点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

1、到大型的交通运输企业,比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就业。这是交通运输专业对口的行业,并且入门比较低,工作比较容易上手,待遇也不错,许多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这些部门工作。

2、到物流公司就业,比如顺丰等公司。随着电子商务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也迅速壮大,吸收了大量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有时还会出现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篇3

对于各类竞赛的指导,如果指导教师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起来会得心应手。但对于广大的青年教师来说,知识不可能面面精通,个别领域的知识欠缺,缺少整体电子系统的设计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略显力不从心。这也是很多青年教师畏惧参与各类竞赛指导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曾经指导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科技竞赛和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从招募队员、制定培养方案,到组织培训、参加各类竞赛,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这些青年指导教师感到受益匪浅,不但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1)有助于青年教师建立综合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使学生的创新活动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创新教学的不同要求,笔者所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展了分层次的动态创新教学,依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成立了入门团队、提高团队、竞赛团队和科研团队。在入门团队和提高团队的培训中,我们采用实践动手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针对性培训,从常用仪表和元器件的典型应用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能够完成电子电路和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温故知新、查缺补漏的学习过程,不但使原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化,也和学生一起对单片机、Pro-teus、AltiumDesigner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补充和学习。此外,高水平的电子类竞赛涉及内容广,在强调基础的同时,也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鼓励对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对各类大赛历年试题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也是一个难得的充电机会,可以了解和关注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因此,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和竞赛可以培养广大青年教师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青年教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形形的问题,我们一直提倡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很多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需要大量的调试、查错,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或请教经验丰富的人,这无形中培养了指导教师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表达沟通的能力,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常用仪器设备的进一步全面掌握,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针对竞赛团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战性培训,提出一个设计要求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讨论,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进行仿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实物,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总结各种方案的成败及自身收获,这个过程要求青年教师全程参与。通过这种相互启发思路、相互交流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在与学生展开讨论过程中,也激发了指导教师自主思考、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动力,有助于指导教师,尤其是工程实践经验欠丰富的青年指导教师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