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

篇1

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是对我国传统耕作方式的一次改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强有力的改进和提高,各级各部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到议事日程,并根据当地情况下大力气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技术环节落实到位,确保该项技术迅速推广普及。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加速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应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领导,积极宣传

首先有效地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大力宣传普及发展保护相耕作的技术及重要意义,力争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次,各级领导首先提高认识,层层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强化领导合组织,把加速普及保护性耕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目标,作到任务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地块;三是实实在在抓好县乡村三级保护性耕作试验田、示范田、对比田,举办培训班,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等,让农民亲眼看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

二、政策引导,多错并举

2004年以后,国家开始实行对农机具补贴的政策,虽然补贴资金量小,不能实现普惠制,但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鼓励作用,所以必须利用好这些资金。一是对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款保证专款专用,农机经费入农户。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金融部门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保护性耕作的机具的购置。三是以抵押贷款的形式,鼓励农机大户、专业户购机。四是提倡社会多方集资,以国家拿一点、大家凑一点的方法,积极兴办股份制农机服务公司或农机协会。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三、部门联动,服务到位

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在主动与计划、财政、金融、科技、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搞好协作,争取更多支持的同时,加强对农机生产商及农机产品的监督管理,对假冒伪劣的农机产品进行严格查处,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优化保护性耕作的农机市场环境;督促农机研究部门尽快研制出一机多能、质量过硬、价格合理、适宜农艺的机具,最大限度降低作业成本。

农机主管部门要加速普及力度,结合极具生产厂家及农机培训学校,抓好购机者、使用操作手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指导,传授机具使用、维修、保养知识,以提高作业质量及机具使用寿命。

作物良种培育供应部门,要抓好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品种的繁育和供应。如培育抗倒伏,早熟高产适合机收作业的小麦、玉米等作物良种对推动保护性耕作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篇2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38-02

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现有灌溉面积3.77万hm2,其中农田灌溉面积3.17万hm2,林草地灌溉面积0.60万hm2。全县水资源总量(包括过境水)为15.73亿m3,其中允许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5.39亿m3(地表水4.07亿m3,地下水1.32亿m3),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4.38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 772 m3,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 576 m3,平均10 785 m3/hm2。由于受黑河来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地域条件、调水、调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表水水资源引用量逐年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地表水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提取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城市用水、农村人畜饮水也基本全部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地下水的供水比重不断提高。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对高台县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在农业灌溉用水上,由于水资源配置不科学,农业灌溉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水分生产效率差,目前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的利用率在50 %以下,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了制约高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探索实用高效农田节水灌溉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问题的必然选择,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更符合当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高台县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现状

高台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开展了水库、塘坝、渠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和微喷灌以及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等节水灌溉技术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5个(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4个),建成中小型水库19座,总库容5 072万m3;配套机井4 300眼。

2012年在全县8个乡(镇)135个村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2万hm2,占任务1.29万hm2的101.8 %。其中膜下滴灌累计面积达到302.47 hm2,占任务的113 %,主要在制种玉米、日光温室蔬菜、棉花、洋葱等作物上实施;落实垄膜沟灌12 173 hm2,占任务的101.4 %,主要在玉米、蔬菜、加工番茄、制种瓜菜、马铃薯等作物上实施;落实垄作沟灌686.07 hm2,占任务的103 %,主要在小麦、马铃薯上实施。建立高效农田节水示范点16个,示范面积达到0.13万hm2,落实各类农作物节水试验、示范43项(次)。

2.2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节水技术应用单一,综合效应发挥不够 高台县灌区普遍采用渠道衬砌防渗、大块改小畦、小畦浅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措施,而对农艺节水措施的推广应用重视不够,渠系水利用率仍然较低,没有达到节水技术标准。现有的高新节水技术结构不尽合理,多适用于高产值的设施农业区,况且有的设施农业区配套的滴灌等节水设施没有得到很好应用,而适用于大田粮食作物的节水技术主要以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为主,适用于经济作物的滴灌等技术由于资金等因素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尤其缺乏将各种节水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示范效果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强。

2.2.2 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够 高水高产观念仍然存在,缺乏科学灌水意识,灌溉技术水平低。发展节水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农田节水新技术引进滞后,缺乏发展后劲。

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

3.1 节水、增效

根据高台县多年试验示范情况,膜下滴灌技术相对于地面灌溉一般节水3 000 m3/hm2以上,节水率可达50 %左右,同时该技术集灌水、施肥于一体,节肥、节药率达20 %,增收3 000元/hm2左右。垄膜沟灌技术中,全膜沟播沟灌一般节水1 800~2 250 m3/hm2,增收1 500元/hm2左右;半膜垄作沟灌一般节水1 500 m3/hm2,增收1 200元/hm2左右。垄作沟灌技术一般节水900 m3/hm2,增收750元/hm2左右。平均节水约1 500 m3/hm2左右,增收约1 200元/hm2左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减轻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量

传统的地面沟灌、畦灌、自流漫灌,要大搞平整土地,增加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量,而在土地集中区、农场、荒漠区农田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可减轻水利建设的工作量,促进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3 节省劳力

篇3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区别于以铧式犁全面翻耕土壤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耕作方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的降低对土地的耕作强度和次数,保证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它主要由四项关键技术组成: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处理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和土壤深松技术,核心是免耕播种。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用大量作物秸杆和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天然降水带来的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并能有效减少风蚀对耕层的破坏,二是深松打破犁底层,利于降水的下渗和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三是秸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并减少因化肥施用过多和焚烧秸杆等造成的土地板结和大气污染;四是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轻机械对土地的碾压强度和次数,减少对土壤耕层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机化技术密切相联

从保护性耕作的四项关键技术中可以看出,它不同于以往我们对土壤的“精耕细作”,其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传统上的人、畜力工作所无法实现和完成的,都必须依赖于现代农机化技术去实现。

1、免耕播种技术:或称免耕播种分层施肥技术。是利用专用免耕播种机在有秸杆和残茬覆盖的耕地上进行封闭保墒播种,同时进行重镇压,达到促进作物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的目的。

2、秸杆残茬处理技术:是用联合收获机进行作物收获的同时,或作物用其它方式收获后用专用秸杆残茬还田机等,将作物秸杆残茬按要求切割粉碎抛撒至地表实施还田。春季原则上采用原茬播种。

3、病虫杂草控制技术:是利用机械配带喷药机进行。在苗前(后)及时进行喷施农药封闭处理,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地块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喷施,确保药效发挥。

4、土壤深松技术:土壤深松技术是选择大型深松机具,在地表秸杆覆盖的情况下3年左右进行一次深松,深度要达到30—45厘米,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环节,均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机械化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是其技术装备基础,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机化的政策、研究、示范、培训和推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地抑制了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保护性耕作不仅改善了我国的耕地减少的问题,也对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推广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几点建议

保护性耕作是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较早的西方国家产生的,当前全球农业生产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国起步较晚,并且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耕地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农机化保护性耕作的工作已经摆上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日程。本文作者建议如下:

1、制定相关政策将保护性耕作作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尽快建立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并将其列为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规划的重要内容,重点探索和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农机化保护性耕作工作法制化、政策化、制度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