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辅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宽小学生英语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目前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导致小学生出现对其认知不足的现象。以下就是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常见误区及改善对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由此带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误区

(一)英语教育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

英语教育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指导不充分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常见误区之一,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还处在初期阶段,因此其掌握到的英语知识有限,在此背景下,要求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知识,以此来充实自身知识内涵。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辅导中承担着引导的责任,因而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自身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自身对英语课外阅读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也对其产生消极态度。与此同时,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也致使其无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相关阅读。

(二)没有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

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所以导致学生也开始对其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另外,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大量的英语课外读物,从而导致学生能接触到的读物也较为有限,此种现象的产生导致学生降低了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另外,由于家长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知也较为匮乏,从而导致家长误认为孩子阅读英语课外材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甚至产生制止学生对其进行阅读的想法。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书籍的误解,导致学生不仅无法获取到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同时学生也无法沉浸在良好的空间中完成英语课外材料的阅读行为。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改善对策

(一)选择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

为了改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外英语材料的阅读。同时,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时,应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my school bag应用于实际,应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与其相关的课外资料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但是当小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且生词量在3%-5%左右的课外资料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外英语资料进行选择时,首先应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和其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确保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搜集到适合自身阅读的课外资料,帮助自己提升英语阅读水平和单词量的掌握。再次,在选择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基础上,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小故事,从而通过故事吸引学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并促使学生在故事的吸引下,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承担着引导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应在灌输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挥自身引导功能,调动英语课堂氛围,并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不能仅凭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自身英语知识内涵,也应从英语课外阅读中获取到更多的相关知识点,提高自身英语单词掌握量,并由此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而教师在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期间,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先做大致浏览,然后再进行细致阅读。其次,当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期间出现任何问题时,教师应对其问题及时纠正,最终确保学生能达到高效率的阅读程度。另外,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因此其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进行阅读前对其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脱离阅读误区。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得到改善的有效对策,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而,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现状来完善教学中心。即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语言内容和意义教学的重视,并为学生搜集到相关的阅读材料。与此同时,亦可通过现代化网络搜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短文、小故事,拓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比如,教师在讲解与颜色相关的black sheep害群之马时,就可以补充FIVE KIDS――Fu Wa等相关的小文章,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扩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三、结论

综上可知,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说明,是学生优化自身英语学习手段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期间,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课外英语阅读方法等进行引导,并通过为学生搜集小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课外英语材料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引导期间,应确保指导方式的科学化,以便能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1 阅读资料少。

农村中小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据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中小学校只占学校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图书室也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而且图书管理员又不常在图书室履行职责。学校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久而久之,放弃了课外阅读。而电视台热播的一些连续剧、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却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指导,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因此,阅读资料的严重缺乏,成为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阅读时间少。

在农村中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二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已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事实证明。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也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 阅读指导少。

通过调查得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课简单地理解成教材,分不清教材与教本的教师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举办与语文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同学,也只能自己找一些书来看。没有选择、没有指导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篇3

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活泼好动,乐于参加各种有益的探究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本解读、课外阅读、辩论活动等专题教学活动,在专题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进程提供有效支撑。

一、开展文本解读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在课前未能对课文内容、意境、内涵进行完全解读,没有精心准备一定量的背景资料,在教学中加以补充介绍。这样的方式缺乏多样性、生动性、互动性,一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未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不但是一种对文本的误读,也缺乏对课文内涵的深钻细研。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资料,在讲授新课之前,我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背景资料搜集,增加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梳理整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我注重挖掘文本的内涵、文章的深度,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进行深入探究,用范文所表达的思想引领小学生健康成长。如,笔者在教学《爱之链》时,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能感受到文章所表述的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他人帮助时,都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我在教学中运用新近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卫士、托举哥”等与“老人摔倒无人相扶”的现象进行对比,对课本内容进行进一步诠释,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增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小学生脑子活、思维新,凡事都会追问几个“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一时存在的理解差异,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或进行评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辩论活动,通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思维碰撞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运用辩论引导学生辩明事理、提高认识。如,笔者在教学《示儿》一课时,为学生讲解了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爱国陆游诗人在临终写给儿子的嘱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统一祖国的美好愿望,说明作者至死不忘“北定中原”的深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有的同学说是一首父子深情话别的故事,有的同学说是作者临终教子的情景。针对这些不同声音,笔者没有立即给予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活动,我请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两个不同的小组,进行精心准备,各组推出一名代表说出本组的理由和见解,进行辩论,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场面热烈。在学生的思辨和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对这首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开展阅读辅导活动,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积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