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17:24:1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篇1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篇2

二、名言警句探源法。我每学年都要在教室、过道等地张贴许多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他已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了。”“使生如夏花之绚烂,使死如秋叶之静美”等等的。开学的第一个班会,我就把这些名言介绍给学生,而且连带作家作品,同学们听得入神,极欲探知更多的东西,有很多同学就根据名言警句举手提一些课外阅读的问题了,我一一作答。他们并不满足这一点点肤浅的表层探究,他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我顺势利导,布置阅读名著的作业(不限时),同学们立马就记作业了,兴趣浓厚。

三、古今中外人物寻根法。我在熟悉我班所有同学的情况下,我一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为人、特长、性格等时,会给他们说:“你就像那济公”、“他像鲁智深”“她像思嘉”“他更有魏晋风度”……,同学们听到这样以文学人物给予自己的评价,就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这样,又要去读名著,“同学们,不读名著你们根本就不知道老师给了你怎样的评价”,同学们对此也很着急,他们想知道的更多更深呀,于是,就在课外读起名著来了。有时候,趁着课间休息,读了或正在读着的同学还会主动与我探讨名著的内容。

当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时候,我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的有意识安排:

第一:指导学生确定读书的目录:我一般指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的。其实在这一点上,我是分期来定的,根据学生年龄、阅历的不同,初中阶段我会划分为三个段:第一阶段:三部现代名著,一部古代神话(中国)第二阶段:五部现代名著,一部古代神话(希腊)第三阶段:七部名著,一部古代神话(埃及)

第二:帮助学生选择名著。(1)根据阅读基础选择名著:一些同学因家中文化氛围的熏陶,阅读基础较好,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让他们读较高层次的作品;相对地,对一些阅读基础差的学生,我会让他们读一些基础性的作品。(2)根据性格爱好选择名著:一些学生性格多愁善感,属于性情化的人,这样,我会根据他们的喜好,提供给他们愿意阅读的书籍;相反,一些同学性格豪爽、大气,根据这样的阅读个体,我也会为他们选上他们喜爱的作品。(3)根据阅读个体的生活阅历、人生经历来选择名著:

一些同学,因为不平坦的生活,不公平的人生遭遇,他们心理已经经受了很多的磨难,他们有坚强的心智,有沉稳的心态,所以,给他们的阅读就要符合他们阅读需求,一般地,一些名人传记,会更符合他们的心境。读这一类作品,很能帮助他们走出沉重生活的阴影,使他们变得坚强。

篇3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与监督相比,熏染的力量更大,当一个人好学的时候,就能够带动起身边很多的人热爱学习。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特困生而言,教师要努力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从而带动特困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多接触课外书,例如一些童话、寓言以及趣味小故事等,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对课外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设定为学生曾经读过的课外书中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个人在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感受。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当中,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这样,在十分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中,学困生就能够很容易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学困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与教学的实际状况,借助于多种方法与渠道,例如交谈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并且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最关注的事情,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喜爱的书籍。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以及看法表述出来,帮助学困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开始喜欢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鼓励其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讨论,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讨论情况。在班级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帮助学困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友情链接